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微山:湖上文旅融合美如画

2020-01-10 16: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漫步微山湖景区,可感受湖巷渔歌悠远,芦苇绵绵;桥畔风柳如烟,芳草连天。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立足微山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微山县把旅游发展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倾力打造“微笑微山·微山微笑”旅游品牌,文旅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

绿水青山保住好风光

微山湖景区风光秀美,水草丰茂,是山东省首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秋季,渔家里虾蟹满仓,以走进渔家升帆、摇橹、撒网、下笼、吃渔家、住渔家、唱渔家号子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令游人流连忘返。

为保一湖清水,早在2002年,微山县就抓住国家启动南水北调工程这一时机,大力实施湿地建设保护工程。在近湖区域、河流入湖处开展“退耕还湿”和人工湿地建设保护工程,人工种植芦竹、优质芦苇、菱角、莲藕等作物。从2005年起,微山县开始实施大湖人工增殖放流,每年设立3个月的禁捕期以维护生态平衡,变以水养鱼为以鱼养水,保持了湖区湿地鱼种的多样性和渔业资源总量。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微山县煤炭及相关产业占国民税收的比重较高,优势传统产业层次低、效益低,新经济规模偏小。伴随着严格的环保制度、生态红线制度的实施,生态环保标准日趋严苛,对微山县项目建设的各类制约更加明显,煤矿相继关停,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除了装备制造、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培育壮大,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微山县助推新旧动能的突破口。

微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褚新表示,现在,微山县正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契机,充分利用自然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优势,力争将旅游打造成微山县经济发展的新支柱产业。

文化助力焕发新生机

微山湖文化底蕴深厚,微子为殷商纣王的长兄,被孔子称为“殷商三仁”之一,“微山”一名正源于此。

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上活跃着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他们在微山湖区开展游击战,开辟了微山湖秘密交通线,安全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肖华等党的1000多名领导干部往返华东与延安,被称为“湖上延安”。微山湖旅游区还是革命根据地,广为人知的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

近年来,微山县以渔家文化、红色文化、湿地文化等为载体,通过建设博物馆,实施文物修复保护,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盘活了旅游市场。

围绕红色文化,微山县建设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纪念园。依据历史文化,微山还建起了微子文化园、张良文化园,规划建设了仲子庙、伏羲庙等。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收集民间收藏家的藏品,建设了微山湖博物馆、微山湖民俗博物馆、鲁南民俗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充分展示了微山湖的文化魅力。

以运河文化为依托,微山县近年来投资3亿元对南阳古镇进行了保护式开发改造。沉淀的是历史,流动的是文化。为展示微山湖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来微山湖旅游,微山县已连续举办了26届“微山湖荷花节”,以荷为媒,宣传微山,推介微山。通过连续不断的宣传,“微山湖荷花节”已成为一个知名品牌。

科学管理传播好名声

自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来,微山湖旅游区持续致力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产品打造、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并全力开展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几经努力,微山湖旅游区如今环境持续改善,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游客逐年增加,人气与口碑双赢。

最近几年,微山县坚持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县域内旅游资源,组建了山东微山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投资融资+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五位一体的路子。同时,统筹实施微山湖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扎实推进旅游业创新工程、品质提升工程、联动机制创新工程、服务提升工程、营销创新工程、监管提升工程,将整个微山湖打造成市民与游客共享的美好家园。

在营造风清气正、诚信经营的旅游环境和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方面,微山县强化旅游市场监管,通过组建微山湖旅游志愿服务队伍,选拔出200名旅游社会监督员,对旅游经营者进行监督;实行旅游景区领导带队包保制度,组织微山县旅游监察大队,分编成组,下沉到景区进行常态化监督执法;公开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

​微山湖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温晓娟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微山湖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逐渐传播开来,微山的旅游市场也越做越大,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者:杨露露、苏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