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里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你来过吗?

2020-01-10 20: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

韶山市

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市

因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而闻名中外

让全国人民都心向往之

△青年毛泽东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出生地

也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有人说“有生之年去一次韶山,也算不枉此生!”

韶山现在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广场、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为代表的经典旅游景点。事不宜迟,快跟着小编的路线一同“云”游览韶山吧!

 

红色之旅: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和纪念馆

每年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这里瞻仰参观,深切缅怀伟人毛主席,感受革命情怀。

位于毛泽东广场正中心的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冲,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一直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

摄影:莫正德

1921年春,毛泽东回乡教育全家“舍小家为大家”投身革命,一家六位亲人先后为革命壮烈牺牲,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在故居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许多争相传颂的故事,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震撼了一代代人的心灵。

摄影:莫正德

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上屋场坐落于韶山冲韶山嘴对面,是一幢“一担柴”式的江南农舍。它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屋前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种过的稻田和游过泳的池塘,屋后是长满苍松翠竹的小山。

摄影:莫正德

1950年,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上屋场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外游客参观,两年后正式向外宾开放。1961年3月,韶山上屋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2日,邓小平题写“毛泽东同志故居”镏金匾额,毛泽东同志故居自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采用农村房屋的外貌,城市园林的风格建造。依山就势,高大自然,展室宽敞、明亮,以亭台、小桥、回廊相连。

滴水洞景区

滴水洞景区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峡谷中。

摄影:莫正德

洞中碧峰翠岭,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

摄影:莫正德

滴水洞一号楼是滴水洞景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960年。建筑风格与北京中南海屋宇近似,青砖灰瓦,流檐飞角,古朴自然,1966年6月18日至28日,毛主席最后一次回韶山,下榻一号楼,在此办公、休息、召开座谈会。

摄影:莫正德

银河旅游区

韶山银河旅游区主体为韶山灌区,景区地域包括洋潭景区、飞涟灌万顷景区、三湘分流景区、银田景区。

△洋潭景区

旅游区以漂游为主,是一个融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灌型旅游区。

中国(韶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位于韶山红色记忆城3A国家级景区内。

摄影:莫正德摄影:莫正德

走进韶山非遗博览园,精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菊花石雕让人目不暇接,华丽的湘绣、独特的土家族织锦令参观者爱不释手,趣味十足的花鼓戏、湘剧看得观众如痴如醉。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大型实景演出

这是一部将山水实景文化、艺术、旅游与高科技高度融合的恢弘之作,实景演出总导演由著名导演西安《长恨歌》的总导演李捍忠及其创作团队担纲重任。

以毛泽东同志一生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为线索,以3D、全息投影等技术为支撑完成创意设计。本剧的投影面积是中国实景演出多媒体投影面积之最,达到少有的顶尖技术和视觉震撼效果。

《梦回韶山》项目

《梦回韶山》项目运用大量高科技,打造大型沉浸式多媒体情景剧,重现历史故事。为游客带来新颖奇特、惊险刺激的体验效果。

项目以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为时间线索,再现毛泽东少年成长、建党建军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诗之路以及毛泽东深沉的儿女情、父母情、故乡情和博大的家国情怀、革命情怀,

韶山东方博物馆

东方博物馆拥有约5万枚毛主席系列红色珍邮及票证馆,见证了中国的红色发展历程。同时,馆内还珍藏有全球200多个国家发行的第一张邮票,涵盖600多枚全球的最早邮票,现已申报世界吉尼斯专利。

韶峰景区:韶峰高 湘水长

又称仙女峰、仙顶灵峰,为韶山第一高峰。海拔518.9米,比长沙岳麓山云麓峰高出200多米,神奇险峻,风景秀丽。

摄影:莫正德

景区内人文和自然景观争相辉映,韶峰耸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岭晴霞、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凤仪亭址、石壁流泉(韶峰八景)和六朝松、实心竹、白石泉、飞来船(韶峰四绝),以及五龙朝圣、双龙戏珠、鲲鹏展翅、金龟汲水等自然景观为韶峰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奇观。 

毛泽东诗词碑林

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泽东故居4公里。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100首诗词。

摄影:莫正德

 

韶峰游览索道

从山腰诗词碑林处起步至韶峰寺,水平线长712米,共有双人吊椅50套,索道不仅便于游人登山,也自成一景,人们称为江南第一索道。

韶峰耸翠是韶峰八景中的第一景,她秀丽挺拔以雄伟陡峭居湘乡、宁乡、韶山交界处。登高远眺,韶山风物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有天高地远之感。

摄影:莫正德

位于韶峰山顶的韶峰寺

相传,韶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年,“介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毛泽东少年时代常登韶峰,观日出,看夕阳,抒发豪情壮志。

摄影:莫正德

美景与传说,共同成就了韶峰的卓尔不群,让人心驰神往。

韶山之味:寻味伟人家乡

毛氏红烧肉 

推荐指数:★★★★★

这是韶山最具有特色的肉类菜。毛氏红烧肉用料讲究,色泽红亮,肉质嫩而不柴,味道甜而不腻。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生活十分艰苦。那时每逢周六有红烧肉吃,同学们称之为“打牙祭”,从那时起毛泽东便爱上了这道菜肴。沙家店战役时,毛主席三天两夜不出屋。战斗捷报传来歼敌36师6000余人,毛主席松了口气,感到脑子疲倦,命令卫士搞一碗红烧肉来,并说:“这段时间用脑子太多,吃点肥肉对我脑子有好处。”在指挥三大战役时,毛主席说:“你只要隔三天给我吃顿红烧肉,我肯定能打胜仗。”

 

火焙鱼 

 

推荐指数:★★★★★

在湘潭、湘乡、韶山等地的农村,火焙鱼都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火焙鱼煎炒蒸食都可以,加上辣椒、大蒜、紫苏等佐料,是下饭的上等菜。

毛家腊肉 

 

推荐指数:★★★★★

毛家腊肉系采用新鲜猪肉,加适量食盐,稍晾干,再用谷壳、桔皮等烧成烟火慢慢熏干而成。这等熏制的腊肉,看起来黑乎乎的,但是把腊肉洗干净后则色泽鲜明,肉香味美。腊肉的吃法有很多种,比如:腊味合蒸、青椒炒腊肉、蒜苗炒腊肉等,吃后齿颊留香。

韶峰茶 

 

推荐指数:★★★★★

1968年由韶山茶场创制,包括茉莉花茶、韶峰绿茶、韶峰功夫红茶、黑毛茶等。韶峰茶外形条索紧圆、壮直,峰苗挺秀,银毫显露,色彩翠绿、光润,内质清香馥郁,滋味鲜爽,汤色清澈,叶底嫩匀,芽叶成朵。1991年6月在湖南省第九届名优茶鉴评会上,评为湖南名茶。同年,还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优质产品奖。

 

今·韶山:一村一落皆美景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家穷。有女莫嫁韶山冲,柴棍红薯度一生。”这一首民谣,道尽旧时韶山的贫穷和落后。

△韶山市旧貌

如今走进韶山,青山依旧。但青山脚下,道路平整宽敞,一村一落皆美景。

摄影:莫正德摄影:莫正德

韶山市银田镇

银田镇位于韶山市东南部,东北接宁乡市,南接湘潭县和湘乡市,西边是韶山市永义乡,总面积28平方公里。

2019年7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全国320个村落上榜。湖南一共有11个村入列,湘潭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成功入选。

△银田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韶山市银田镇向日葵花海

银田镇得名于银田寺,银田寺原名静安寺。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俗称白庙,清同治初改建于田中挖出白银一缸,遂称银田寺。韶山市银田镇银田寺内的古银杏树龄已达800年,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据说毛主席也曾与这棵银杏树,有着很深的渊源。 

毛泽东年少时期经常来此地游玩。1927年,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第一站便来到了这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树下召开过第一届韶山农民协会大会;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棵树下看文件、写材料。后来,银田地区打土豪、分田地等声势浩大的农民群众运动,也都是在这棵大银杏树下开展。可以说,这棵古银杏树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

再来看看今天的韶山

当真是旧貌换新颜

△今天的韶山市区△今天的韶山市区

摄影:莫正德摄影:莫正德

 

摄影:莫正德

 

摄影:莫正德

 

△许多新人来到韶山毛泽东广场

“韶山山水溢清气,钟灵毓秀育伟人”,一起来感受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吧!

来源:湘潭在线(ID:xtolcn)综合整理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肖铁伟(视频)

编辑:胡歆宸

审核:吴新春 徐美 叶汉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