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黄河,“温润如玉”在古温!

2020-01-15 20: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黄河与洛水在温县的东南方相遇。

当我们站在高耸的大堤上,便见清澈的洛水缓缓汇入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水,一清一浊,相融相生,形成了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蔚为壮观。

闻名世界的太极故里——陈家沟偏安此处,伏羲也曾在此演画八卦。

河洛文化是温县的“根”文化。

抵达温县的黄河,在这里,虽然没有高山峻岭相伴,但是从西至东贯穿温县全境的一道土岭——清风岭成了她最亲密的伙伴。

这道岭究竟存在了多少时间?温县诸多的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均集中在这道土岭沿线,这里深藏着这片土地的“根”文化。当我们随手捧起一剖黄土,就能闻到历史的芬芳,大将军司马懿就曾站在这道岭上告慰乡亲、犒赏三军。

温县人民从古至今都在感念这道土岭。黄河在其南侧,与邙山间来回翻滚。沁河在其北侧,静静流淌,济水环绕其间,无声滋养。三条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河在温县的东南端相遇,滋养出了中原地区最肥沃的土壤。

3000多年前,温麦已是贡品,如今四大怀药闻名于世,从这里走出去的太极拳享誉全球,是展现人类文明的瑰宝。古温更是人才辈出,诞生了卜子夏、司马懿、李棠阶、陈王廷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

黄河,来到温县,倒映着从清风岭上折射而来的光芒,变成了温润如玉的君子,文武兼备,阵阵“君子之风”渗透古温大地。

在温县县城中央,有座联珠台。联珠台又名苏苑(因苏姓起源于此,建苏国而得名),这里曾是古温县城治所李城的重要区域。

联珠台是一座高耸的土堆,但实为清风岭的一段。千百年来,联珠台被当地百姓冠以更多的人文色彩,一说内有“哼哈二将”,一说苏妲己父兄为抵抗纣王由此发兵。历史上,古温曾在温县西南的上苑村、安乐寨村设城,后迁至李城,也就是现在的温泉街道。而不论怎样变迁,我们都不难发现,古温城一直都是建在清风岭上的一座城。

“我家就在清风岭上住,揽尽黄河风光无限。”

从清代时期的《温县地方志》上拍下来的地图来看,那时的清风岭热闹非凡,岭上庙宇众多,还有演武场等重要建筑。初步统计了一下,发现目前温县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数集中在清风岭沿线。

眺望黄河唱大歌,独特的地理风貌积淀温县人文底蕴。

在温县武德镇徐堡村,79岁的剪纸艺人王庆荣和侄媳妇张双霞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剪纸。这天,王庆荣剪了一只蝴蝶,张双霞剪了一个“福”字,爷俩其乐融融。剪纸,是黄河文化中的特色文化,沿黄一带居民乐于将这种艺术形式融于生活。现在,剪了一辈子的王庆荣,把手艺传给了村里的晚辈们。

在温县岳村街道三家庄村,83岁的老艺人原树武喜欢唱老怀梆。1947年,三家庄村成立了怀梆业余剧团,原树武是听着、唱着怀梆戏走过了大半辈子。如今,温县三家庄怀梆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家庄怀梆剧团已有了4任团长,成员发展40余人。用浓浓方言唱出来的老怀梆,体现着黄河岸边百姓粗犷中又带着细腻的人文情感。

在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温县小麦博物馆,一句“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道尽了温县种植小麦的悠久历史,以及温县小麦的优良品质。

黄河文化的时代乐章在温县招贤乡仓头村铺展开来。1999年,因为黄河小浪底工程,原址在洛阳市新安县的仓头村搬迁至温县,到如今已整整20年。20年来,仓头村由山区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该村2000多名村民因为黄河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看剪纸、听怀梆、闻麦香、走仓头,眼前和谐的一幕幕,应归功于黄河文化带给我们的视听盛宴。

新时代黄河岁岁安澜,清风岭上腾起缕缕炊烟。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郭子轩

主 编:王 言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陈 婷 编 辑:郭子轩

原标题:《黄河,“温润如玉”在古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