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频】《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12集:都江堰话和崇州话

2020-01-17 08: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请点击上方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您还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胖娃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我是成都人,我是广安人,我是南充人,我是内江人,我是乐山人,我是雅安人,我是宜宾人(注:分别代表)

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

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 献礼新中国70华诞 方言文化传承专题节目----《四川方言》,带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发展历史,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

各位听众,各位网友,欢迎收听《四川方言》节目。我是浩岷。

老话说的好啊,学好四川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大力普及普通话后,方言也被唤醒要传承下去。不过在四川,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乡音。就拿成都来说,可能隔壁郊县人说的什么你都听不懂。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江堰、崇州地区的方言。

有一个现象让成都人费解:成都往西,仅仅相隔20公里的温江、崇州以及更远一点的大邑、邛崃,虽然都属于成都,但他们的方言却不一样,而往东往北几百公里,说话都是一样。这个问题,在我们之前的节目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此,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南路话”是四川元明以前留下来的方言,是四川方言的底层。在岷江以西及以南,成都西南的都江堰、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和新津一带的方言,是“南路话”的主要代表。

它在语音、词汇上都有自己的特征,最明显的不同于“湖广话”的语音特征是入声独立。

首先来说说都江堰话。

作为蜀地名城,都江堰话也属西南官话范畴,有着浓重的“南路话”口音,简直是川话的又一典范。但都江堰话在其基础上,又多了一些变化和创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人,说话也有明显的差别。原因多半在于岷江的阻隔,把都江堰分为了河东和河西两个区域。

据《灌县志》记载:“灌县方言有河东、河西之分。河东基本上同于成都,河西的语音、词汇则和崇州、大邑、邛崃、蒲江一带相同。比如河东说‘不舒服’,河西就喊‘不将就’,河西称太阳为‘太阳包儿’,称月亮为‘月儿光’等等。” 都江堰河西话的特点,主要是入声独立,没有翘舌音,韵母方面的读音大致和蒲江、崇州、邛崃等地一致。

(同期:比如说到“吃”字,我们河西地区一般读作“ce5”(5表示第5个声调,入声调),河东地区一般读作“cher5”;再比如,河东说“骂人”,河西说“卷人”……)

崇州话是川西南路话的典型代表,不仅保持独立的入声调,而且比较多地保存了入声字的入声韵和舒声韵的区别。受成都话和普通话影响,崇州话内部读音有一些差别,青年人的新发音趋同于成都话和普通话,老年人则保持旧音。听一听下面一首《崇州话》,感受一下崇州话的味道。(音乐半分钟后减弱)

歌曲《崇州话》

词、曲、唱/徐洪刚

(独白)今天来一首崇州话 呦呦

(说唱)照鸡子,丁丁猫儿

蝌蚪就叫马屎孤儿

占灵子,央夹孤儿

你们爸爸喊老猴儿

茅斯坎,干延边

厨房就叫灶门先

雀善子,其麻子

说话不要带锤子

先木头,一个使温桑

雀儿蹦雀儿蹦喊孃孃

憨闷得儿,赖挂挂钱

鬼迷日眼日塌完

二把夫,散坛子

逮到一只老水子

老娘子,还精辣喊

又在打雷扯活闪

(对白)哎,贝尔贝尔这个踏踏咋个走,辣

拉称,抵拢倒拐,霍

(唱)崇州的娃娃学学崇州话

明代之前就流传的非物质文化

崇州的娃娃未来本领大

天南地北不要忘了崇州我的家

(说唱)妖精妖怪猪油炒菜

先抄妖精后炒妖怪

叮叮当卖麻汤

拷的老子心心慌,

老子莫的钱

就脱老子的衣裳

飞机飞的高

榨示王老幺

飞机飞的矮

榨示王爬海

大欺小癞疙宝

小欺大猪二巴

又在哭又在笑

还狗还狗飙尿

丁丁猫黄尾贝尔家婆喊我耍一何儿

我不耍我要回接打麻沙

打一斤卖一斤买块猪儿子十八斤

(独白)再哭,毛姑姑来了

崇州的娃娃学学崇州话

天南地北不要忘了 崇州我的家

杀各罗

如果您是外地人,听了刚才这首满是崇州方言的歌曲肯定很吃力吧。那接下来就给大家梳理梳理一下刚才歌里用崇州方言唱出了几种动物。“照鸡子”是蟋蟀,“丁丁猫儿”是蜻蜓,“马屎孤儿”是蝌蚪,“雀善子(蛐蟮子)”是蚯蚓,“其麻子(蜞蚂子)”是青蛙,“老水子(老鼠子)”是老鼠,“王爬海(王螃蟹)”是螃蟹,“癞疙宝”是蟾蜍。当然了,歌词当中还提到了几个特别的名词。“茅斯坎(茅司坎)”是指厕所,“干延边(街沿边)”是指路边 ,“灶门先”是厨房,“踏踏(塌塌)”是指地方。比如,“欸,你到哪个塌塌去哦”就是指“你到什么地方去啊”。问路的时候,崇州人要说“拉伸cen1”“抵拢倒拐”,其他地方的四川人也爱这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直往前走,到了路的尽头再转弯。外地的朋友下次再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怎么走了。成都周边还有哪些有趣的方言呢?下期我们接着摆。

结束语:一样的四川人,不一样的四川话,《四川方言》,让你在鲜活接地气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特别鸣谢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教授对节目的精心指导!更多精彩内容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或者故事882。下期再会!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方言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成都故事广播FM88.2倾力制作,联合打造。

长按下方二维码,访问

方志四川•音频电台

您还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FM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上期回顾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频】《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2集:蜀地方言的源头在哪里?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频】《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7集:李伯清和四川成都方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顾问/审听: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四川省语言协会副会长,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四川省汉语方言保护工程首席专家)

审稿:周亚欧(四川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

撰稿:申 焱 刘 心

主播/制作:李申建(播音名:浩岷,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在读硕士研究生)

统 筹: 陈 奎

制片人:罗 鹏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标题:《【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频】《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第12集:都江堰话和崇州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