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鉴赏|游历山水与皈依“半枝梅” ——戴本孝绘画的本真意趣

周子牛
2020-01-28 10:27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在清初画家戴本孝的“笔下”,“自然”就是生命的本真,“山水”就是自我的“胸中丘壑”。因而他的大量创作源自“自然”,取法于“写生”。中年之后的戴本孝,游历是其生活的主要表现方式。于“山水”之外,戴本孝也时常赏梅、画梅。“梅”的气节契合了戴本孝的灵魂本质。遗憾的是,他笔下的“梅”没有传世。

清初的逸民画家中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此人便是戴本孝。

戴本孝(1621-1691),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字务旃,号前休子,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

戴本孝出生于明末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因远祖曾经有功于明朝,获得了田宅恩赐,属于中等产业的农民世家,由此戴本孝年幼之时受到了一定的传统教育,积淀了良好的文化修为。清朝建朝时,戴本孝已经是年逾二十岁的青年,此时的他以一位聪慧而知名诗人名于当时。戴本孝与绘画结缘较晚,正式进入创作阶段则是不惑之年以后的事了,因而戴本孝还算不上清初的“遗民画家”。然而,从一位知名的诗人,历经二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其卓越的绘画成就赢得了他在清初画坛应有的尊严,可谓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逸民”画家。由此,戴本孝一生未仕,终生以诗、画为业。

戴本孝山水画

从传世画作及史料来看,戴本孝绘画的主要领域是“山水画”。“文人山水”是其主要代表,少量的墨梅等创作只是点缀。戴本孝生活的主要地域是长江右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与黄山、上海、南京临近,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便捷的交通区位,基本决定了戴本孝的交往空间。从其绘画轨迹看,宋元绘画是其主要师承,而师承的主要对象便是宋元的文人画家。在戴本孝的早期绘画遗存中,可见其绘画的最初切入点是位于上海的“松江画派”及苏州的“吴门画派”,董其昌、沈周、文徵明是其主要的师法对象。从明代文人画的临创中,戴本孝领悟了文人画的基本意境,又逐步追溯元四家直至两宋文人画,由此营造出了戴本孝的绘画历程。戴本孝厚实的文学积淀、学识修养对其绘画的创作起到了极好的支撑作用,他将主要的经历界定在山水画领域,其实也是戴本孝作为一名归隐文人画家的真实人生。在戴本孝的山水世界了,笔墨的探索是其独特的贡献。他将前贤山水的笔墨呈现精心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渐形成了自我的“枯笔”面貌并构建出崭新的艺术形质。可以说“枯笔”是戴本孝立足画坛的主要“支点”,由此跻身清初的画坛,成为显赫一时的“文人画”画家。虽然在戴本孝交往的诸多著名画家中,渐江、髡残、龚贤等人也以“枯笔”面世,但就其艺术造诣而言,戴本孝可谓是营造出了登峰造极的画境。正是戴本孝的这竿“枯笔”,犹如艺术的纽带,将清初的“金陵八家”、清初“四僧”以及后起的“黄山画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尤其石涛受益最多,可以说石涛早期的“笔墨”主要就是戴本孝的“枯笔”滋养的。石涛众多的山水画传世作品均已佐证了这一基本实况。然而,认识戴本孝的绘画,仅仅认知他的“笔墨”是不够的。或者说,“笔墨”只是戴本孝绘画的一个缩影,“笔墨”中内蓄的精神禀赋才是最为可贵的财富。

戴本孝山水画

从文人画的发展脉络来看,“笔墨”可谓是“文人画”的生命,或者说没有“笔墨”的“文人画”是无法生存的。学识厚实的戴本孝显然从历代文人画的梳理中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文人画”的“笔墨”是有多重内涵的,它既是绘画“技法”上的表现,也是画家生命本真的彰显。在戴本孝的绘画“笔墨”中,首要的是他的“政治立场”。戴本孝是个十足的“反清复明”者,他的父亲就是死在“反清复明”的战场上。父亲的“忠烈”深刻了影响了戴本孝的一生,他一生不仕是一种抗争,笔下的绘画更是一种无声的宣誓。戴本孝的画作在构图上以简易疏朗为重,即使是全景式的“山水”,也是空灵透彻的。由此,在当时的画坛上,保守的“经营位置”成为了他人诟病他的绘画的主要依据。诚然,戴本孝于绘画,构图的呈现并不是他的主要追求,画中众多的题跋清晰地昭示了他的本真。遗憾的是,当时能够读懂戴本孝绘画的人并不多,石涛是个聪慧的个例。

戴本孝是个文化学者,“以道驭技”是其绘画的思想皈依。在戴本孝的“笔墨”中,仅仅读懂“反清复明”的“政治属性”是不够的,对于一个画家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在戴本孝的内心世界里,传统文人的“高逸”是他的终极追求。犹如他的诗集《前生稿》、《后生稿》一般,他的绘画临创是一种表现,探索则是一种风貌;表现是一种形质,内蕴是一种禀赋。戴本孝既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诗人。诗、书、画的融合彰显的不仅仅是戴本孝的文化尊严,他的艺术情怀也一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而他的画作方可久视、慎读,回味无穷。这也是戴本孝绘画“放逸”的重要体现。

戴本孝山水画

在戴本孝的“笔下”,“自然”就是生命的本真,“山水”就是自我的“胸中丘壑”。因而他的大量创作源自“自然”,取法于“写生”。中年之后的戴本孝,游历是其生活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游历中广交宾朋,在与文人墨客的交往中坚守传统文化,并将文化的反思以“画”的形式去传承和弘扬,他笔下的“笔墨”更加充满了生机。盎然之中,“胸中的丘壑”便成就他笔下的“自然”。我们知道,在文人画的情怀里,“自然”与“丘壑”不仅仅是山川风物,它是充满活力的心灵写照。画者通过笔下的“丘壑”注入自我的澄怀,将心中的幻境营造成生命本真的实境。这种“实境”可以是自然中的“山河大地”,也可以看作是画者本人“胸中丘壑”的艺术呈现。戴本孝的笔下正是这样的一种传统文人画的宣泄,平静的画面中,观山,风云激荡,器宇轩昂;观水,风生水起,婀娜妩媚。这就是戴本孝绘画的“高逸”所营造的“放逸”,既坚守了文人的底线,又释放出艺术的气节。于现实中,量不一定很多,质一定是高贵的。

于“山水”之外,戴本孝也时常赏梅、画梅。“梅”的气节契合了戴本孝的灵魂本质。遗憾的是,他笔下的“梅”没有传世,关于他画“梅”的故事却成为了坊间美谈。他最负代表性的“梅”则是“半枝梅”,别出心裁、别开生面。其实,“半枝梅”正是戴本孝绘画人生的再现。戴本孝一生为“文”,半生为“诗”,半生为“画”。他笔下的“梅”,融于他的“山水”,就是戴本孝生命本真中“清香”“自然”的艺术人生——“古稀”已去,“意涵”隽永。

————————

作者简介

周子牛,字顗,别署子牛、文心,现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漫天旗云》、《把心带回家》、《以道驭技——陈师曾篆刻研究》等。曾参加“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诗书画印大展、全国作家书画展、中国山水画邀请展等。

周子牛山水作品
    责任编辑:李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