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州日报》头版聚焦铜山这项工作,还将持续报道!

铜山发布
2020-01-20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1月18日

《徐州日报》头版刊发

“乡村善治的铜山路径”

系列报道之一

强基固本,打造善治乡村

全面介绍铜山在乡村善治工作中的

做法和经验

△ 1月18日 《徐州日报头版》

全文如下

编者按

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铜山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切实提高乡村文明水平,乡村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善治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幸福乡村”成为鲜明标识,走出了一条具有铜山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铜山经验”。《徐州日报》推出“乡村善治的铜山路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善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铜山把乡村治理的根梢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党建固强治理根本,实施“网格化”管理形成治理“一张网”,推进协商民主画出最大“同心圆”,在优化治理机制中更好地“固本”,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去年12月11日,全省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现场推进会在铜山召开。

12月31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铜山区汉王镇荣获全市唯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称号,柳泉镇北村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党建+”

让治理根基“硬”起来

张集镇二陈村

“二陈村调整了村书记,一年大变样,无论村庄环境整治,还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都走在了全镇前列,由以前全镇后三名有望冲击前三名。”张集镇组织委员路彬说。

二陈村的变化

是铜山推行“党建+”

基层党建工程

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选个好支书。”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红色引擎”,铜山区实施“四强四促”工程(强组织,以政治引领促治理有效;强书记,以头雁带动促产业兴旺;强党员,以先锋模范促乡风文明;强示范,以典型引路促民富村美),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铜山通过开展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实施“人才兴村计划”、开展“强党建促振兴”书记项目、开展“村书记论坛”活动、实施网格党建等系列举措,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棠张镇沙庄村

“党员中心户”便是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个特色做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村支部活动往往开展正常,但党小组活动相对薄弱,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现‘中梗阻’。”棠张镇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学允说,主要原因是党小组长多是年龄偏长的老党员担任,他们有觉悟,威望高,但干起事来常力不从心。为解决这一难题,沙庄村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从乡贤、致富能人、村组干部、基层代表、退役军人等党员群体中择优选取党员中心户,有效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2018年春天,沙庄村第一批党员中心户正式上岗。他们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除带领党员活动,还负责联系带动周边10-15户村民,并通过政治学习单、工作任务落实单、群众意见解决单,承担起政策宣传、兴业致富、为民排忧、民情收集、矛盾调解等工作职能。党员中心户的设立不仅增强了党员的意识,促进了党员担当,也打通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距离。

铜山在全区推广“党员中心户”做法,目前全区已有党员中心户1199户,先后组织学习9000多次、收集民情民意4000多条、调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开展代办服务10000多件、结对帮困5000多户,让基层党员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党员就在我身边”。

柳泉镇涝泉村

柳泉镇涝泉村,除了以党小组为单位设立骨干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外,还延伸出“党员家庭户”“党员联络户”。每一名党员都是“党员家庭户”,职责是给周边的村民作表率、树榜样;星级优秀党员是“党员联络户”,负责联系带动村民,调解矛盾。党员中心户王松说:“从骨干党员,到星级优秀党员再到普通基层党员,三条线穿一头,紧紧地把基层党建与老百姓连在了一起。”

“硬核党建”给乡村振兴带来强大动能。为做强富民示范,铜山组织实施了“十大特色产业引领,百名富民书记带动,千名创业党员示范”的“十百千”富民行动,“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社员农户富在产业链上”,构建起“村党组织+产业合作社+党员致富能手+农户”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

通过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3571万元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135个,投入4533万元实施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项目58个。到2019年底,69019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完成脱贫,98个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

网格化管理

让治理体系“强”起来

棠张镇跃进村

每到周日,棠张镇跃进村老党员陈善强便准时“上岗”——约上几位村民来家里“拉呱”。70岁的陈善强是村里的党员中心户和网格协管员,他有一项任务:协助网格员了解民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陈善强是铜山区社会治理这张“网”上的一员。作为全省第二批和徐州市首家“全要素网格”试点地区,铜山区实现服务管理网络全面覆盖、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夯实、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区委书记王维峰说,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平安稳定给百姓“稳稳的幸福”。

铜山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环绕徐州主城区,人员流动性大,社会治理任务重、挑战大,基层治理的难度较大。此种情况下,“全要素网格”治理成为破解良策。铜山在全区划分网格1199个,全部配备专兼职网格管理员,提供十大类共87项服务要素清单。区、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城乡全覆盖。网格员成为信息采集员、便民服务员、矛盾化解员、治安巡防员、政策宣传员、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员。遇到问题,他们按照源头发现、采集上报、分流交办、检查督促、反馈办结、研判预警“六步闭环”工作流程推进。实现支部进网格、阵地进村组、服务进家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和社区、难事不出镇和街道,事事有回应。

伊庄镇

悬水湖景区坐落于伊庄镇,网格员路露发现,当地村民经常在景区主干道上随意摆摊,既给车辆通行带来不便,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她立即将该事件上报,很快,镇政府、城管、景区管理处多方出动,共同做通村民工作,在紫薇园设立统一售卖点,既维持了村民的生计,也维护了景区的治安管理。

从点到面,创新“网格+”。铜山把原来以社会治安领域为主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延伸至党建、城管、环保、安监、信访、警务、诉讼等“全要素”业务部门,形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村镇出现车辆剐蹭,现场勘察和理赔需要时间,这时双方很容易有摩擦。我们和保险公司联手,发动一线网格员参与,在柳新等4个镇试点推出‘网格+警保’新模式。”铜山区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股股长代长征说。

汉王镇

汉王镇建立起全国首家基层便民解纷中心,涵盖24小时自助法院、审务工作站和巡回法庭(调解室)三大区域,能够实现自助立案、“网格+审务”协作、联动调解、巡回审判四大功能,是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综合性创新平台。铜山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牧说,通过推行“网格+审务”,在29个镇区和街道建立审务工作站,网格员全流程参与诉前、诉中、执行过程,实现资源整合、触角下沉。

不仅各类要素聚合,铜山区线下线上同步发力,实现一网全收、一键联动、一体化管理。去年,投入500余万元对区级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城管、市场监管、信访、教育等12家单位进驻中心,集信息汇总、研判预警、分流交办、联动指挥、监督考核等功能于一体,打造铜山社会管理的“智慧大脑”。

事后到事前,服务暖人心。铜山区在网格内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为群众提供代办养犬证、居住证,收缴社保费、水电费,车驾代办,人财保险等便民服务,对特困、残疾、零就业等家庭采取“菜单式”服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全区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率大幅提高,86.7%以上的村(社区)达到“无访”标准。

协商民主

让治理力量“聚”起来

马坡镇大新庄村

马坡镇大新庄村秦水口自然村闲置用地较多,去年,该村纳入区农村集中居住建设试点。为求取民意最大公约数,秦水口自然村召开村民主协商议事会讨论规划建设方案,从选址到户型,从测量补偿面积到监督工程质量,所有涉及百姓利益的环节,都有民主协商议事会成员参与。最后,仅用3天时间,255户居民全部签订拆迁协议,最短时间完成拆迁。

对于乡村治理中出现的土地流转、整村搬迁、拆除违建等一系列难题,如何有效破解?铜山大力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去年,区财政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由各镇(街道)融合“委员之家”“村级会议室”等阵地,推进协商议事平台全覆盖,选配议事会成员6242人,探索形成了公开征集协商议题、公开确定协商主体以及协商议事会议事先告知、民主协商、纳入决策、决议反馈、过程监督的“两公开五步工作法”工作机制。

议题从哪里来?铜山通过政协联络组、委员履职小组联系群众申报征集等方式,合理确定协商议题,形成“群众点题、议事会跟进、党政决策、社会监督”的议事格局。

协商民主一系列推进机制的建立,让老百姓“愿说话”“敢说话”“说心里话”,激发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当前,农村垃圾分类还是新生事物,推进起来很有难度。

棠张镇

去年5月,棠张镇召开垃圾分类协商会。参与协商的人有村里的种养大户、“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还有村干部和普通村民,方方面面的诉求都摆在桌面上讲。当召集人刚介绍完主题,大家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这么麻烦,村民愿意吗?”“增加的投入,怎么办?”等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后,率先试点垃圾分类的沙庄村村支书吴学允现身说法:“其实没那么难,只要充分考虑大家的需求和方便,都会支持的。”“厨余垃圾经过集中处理能变成有机肥,还能增加经济效益。”经过分歧、辩论、协商,大家逐渐形成了共识。认识一致了,推动起来就不难了。

铜山坚持把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贯穿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始终,强化协商议事从议题确定、民主协商、决策形成、具体实施的全过程控制,实现协商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截至去年底,镇村两级召开协商议事会议343次,达成共识342个,协商成果有效落实293件,正在推进49件。

“红色引擎”固根基

“网格管理”强筋骨

协商民主聚合力

铜山共建共治共享的

乡村善治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编辑:仇瑾

原标题:《《徐州日报》头版聚焦铜山这项工作,还将持续报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