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平凉市文化旅游五大平台联合吹响战“疫”集结号:线上博物馆(二)

2020-02-07 20: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旅战“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宣传政策、稳定人心、推广典型、鼓舞斗志就是文旅工作者的责任。面对命令,平凉文化旅游工作者将以手中的笔、照相机、麦克风、乐器、剪刀为利器,以书画剪纸作品、戏剧歌声舞姿等多种文艺形式记录抗疫之战中的点点滴滴,书写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为奋战者画像、为逆行者立传、为奉献者明德,用心用情合唱一曲英雄赞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今天起,平凉文旅将整合泾河艺术剧院的泾河大戏台、市文化馆的文化大舞台、微游平凉的网上观景台、市博物馆的线上博物馆、市图书馆的线上图书馆等五大平台,连续推出文旅战“疫”专题栏目。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线上博物馆

之文物精品展

(第二辑)

_

国 宝 品 鉴

_

名称:潶伯铜提梁卣

时代:西周

出土地:灵台县白草坡出土

尺寸:高29厘米,口径12厘米

器呈圆筒形,腹部上下各饰一道平行带状蘷龙纹。提梁饰蘷龙纹,卣带盖,盖面饰蘷龙纹。提梁两端饰羊首。器身完好无损,器表锈色斑斓,多处闪现着优质古铜特有的银灰色光泽。盖内和器内均铸有“潶伯作宝尊彝”铭文。卣是商周贵族们祭祀或宴饮时,用来盛一种特制香酒的器具。西周早期流行椭扁体垂腹卣,形状似壶。筒形卣较为少见。有学者指出,这种筒形卣,可能是中原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影响的产物。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有用桦树皮卷成筒状容器的习俗,筒形提梁卣是对桦树皮筒的模仿。灵台地区正是处于北方牧猎文化与华夏文化二者交接地带。中原青铜文化的典型纹饰,加上游牧民族圆筒式腹体,潶伯铜提梁卣反映了民族间密切交往的生动印记,更增加其历史价值。

知识链接:灵台白草坡西周墓

_

1967至1972年,在甘肃灵台县西屯乡白草坡,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平凉展览馆、灵台县文化馆联合发掘了9座西周时期的墓葬(M1-M9)和一座车马坑。墓葬虽大部分遭早期盗掘和自然破坏,但还是发掘文物1800多件,主要有青铜器、陶瓷器与玉石骨蚌三大类。其中青铜器较多,种类较为丰富,一级文物便多达二十余件。这些墓葬中M1与M2所出器物最为繁多,其中青铜鼎、簋、卣中有不少带有铭文,据专家考订其墓主人分别为潶伯与伯,时代为西周中叶。殷末周初,灵台一带分布着诸多异族、方国,仅泾水流域就有共、元、彭、卢、密须、虞、芮等国,其中一些是“戎狄之国”,一些是殷的联盟势力。《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三年“伐密须”,占据了泾水中游,为西周迁都和东进建立了稳固的基础。在潶伯与伯时代,正是西周与在泾水、洛水上游居住着的强悍民族鬼方、猃狁大规模作战之时,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兵器,也可想见灵台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潶地与地当是泾水诸国通向宗周的咽喉,北方民族出入之要冲。他们在康王时期分封到这里,是为了加强对殷商遗民及异族方国的镇抚,他们拥握重兵特权,参与重大战役,得到周王的优厚待遇,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珍贵随葬品就不足为怪了。

_

_

特 色 展 览

_

第二单元 远古家园

距今300—200万年的第四纪,地球终于迎来了人类的出现。平凉境内陇山附近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充分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产、生活着。而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文化类型多样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充分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平凉就是史前文明的交汇地带。

第 一 组 文 明 肇 始

_

1976年前后,平凉境内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在泾川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泾川人”头盖骨化石。这些发现,反映了旧石器时期平凉境内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岭上遗址

_

大岭上遗址于1976年夏在泾川县太平乡梅家洼岭背后村大岭上首次发现。经调查清理,共获得石制品41件,总体上类型单调,制作粗糙,基本无规律可循,原始性特征较为明显。大岭上遗址是甘肃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石器出土于第五层古土壤条带。文物工作者认为约与蓝田人同时,距今约60万年。

_

牛角沟遗址

_

牛角沟遗址,位于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东庄东沟前段牛角沟,遗址范围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1974年夏,在高约40米的坡面台地内,发现了人类头盖骨化石和几十件石器及中华鼢鼠、披毛犀、鹿、马、牛等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人类头骨化石为一“2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个体”,人种“特征与蒙古人种相符”,距今约5-3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被命名为“泾川的晚期智人化石”。牛角沟遗址是甘肃境内第一个发现古人类化石的遗址。

泾川人头盖骨幻影成像视频

石器使用方法示意

_

第二组 文化纷呈

_

青铜时代之前,平凉境内还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遍布陇山东西及泾渭流域,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极具地方特色的常山下层文化也多有发现。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平凉境内出现了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

_

红陶唇口曲腹瓶

仰韶文化

征集于平凉市崆峒区

高20.6、口径2.6 、底径5.6厘米。细泥红陶。唇口,束颈,平肩,曲腹,小平底。器表磨光。现藏平凉市博物馆。

_

平行线对三角纹彩陶钵

仰韶文化

征集于庄浪县

高8.0 、口径18.5厘米。细泥红陶。直口,圆唇,浅腹,圜底,腹部黑彩绘三角形与平行线组成的几何纹。现藏平凉市博物馆。

_

书 画 鉴 赏

_

第二期

安维峻隶书对联

安维峻隶书对联

时代:清

质地:纸本

尺寸:纵123.9厘米,横24.8厘米。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的谏官。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总纂《甘肃新通志》(100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诗集》等5部。

石延考鸭子图

石延考鸭子图

时代:清

质地:纸本

尺寸:纵87.5厘米,横158.7厘米。

石延考:甘肃庄浪人,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画家,擅长翎毛、牙孜、山水。

潘尊贤书法

潘尊贤书法

时代:清

质地:纸本

尺寸:纵138.2厘米,横70.7厘米。

潘尊贤,字容堂。秦州潘集寨人。清道光元年(1821)中举。先后在江西省上高,萍乡,弋阳,广丰,进贤等县任知县十二年之久。其书法体在欧、柳之间,又兼二王之笔意,尤以行草见长。书体苍劲秀润,善书主轴。民国书法大师于右任曾称其书法为“陇南第一家”。

明福人物图

明福人物图

时代:清

质地:纸本

尺寸:纵123.0厘米,横67.0厘米。

明福,字瑞仙,号闾山,雪峰道人,满洲人。官甘肃知县。工绘事。世有"冷字明画"之称"、"家有冷字、明画不算穷"等诸多民间顺口溜,可见一斑。

来源:市博物馆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现正式向广大读者征稿

征稿方向:参照本平台以往发布稿件类型;

征稿形式: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等。

原标题:《平凉市文化旅游五大平台联合吹响战“疫”集结号:线上博物馆(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