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获得更多有用信息并回顾后,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看法

澎湃新闻记者 张若婷 贺梨萍
2020-02-14 19:36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当地时间2月13日,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线发表来自世卫组织传染病科学和技术咨询小组(WHO STAG-IH)的评论文章“COVID-19: what is next for public health?”,对公共卫生下一步该怎么做提供了建议。该评论文章的作者为WHO STAG-IH的代表David L Heymann和Nahoko Shindo。

世卫组织传染病科学和技术咨询小组与世卫组织秘书处合作,于2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对新冠肺炎暴发至今的可用信息进行了回顾。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认为,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的特征和暴发与SARS-CoV存在重大差异,新冠病毒能在上呼吸道有效复制,而且似乎较少引发症状突然发作。这么看来新冠病毒更像是能在冬季引发普通感冒症状的人类冠状病毒。

世卫组织还得出结论:应该继续采取旨在消除该疾病的持续遏制战略,未来2-3周直到2月底这段时间内的社区传播监测情况非常关键,WHO在必要时也将据此更新公共卫生建议。

该评论文章对有关新冠病毒的遗传学特征和可能的来源,以及流行特征进行了简单回顾。

中国在疫情暴发初期对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测序表明,该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相似,但又有别与后者。新冠病毒与一种从蝙蝠中分离出来的冠状病毒具有最接近的遗传相似性。

直到2020年1月上旬,由于对新病毒仍缺乏基本认识,世卫组织基于此前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的经验,在1月中旬提出公共卫生建议。

但是,过去一个月获取的更多证据表明,新冠病毒的特征和暴发与SARS-CoV存在重大差异。

作者们提到,考虑到疫情以武汉为中心,世卫组织鼓励与武汉有大量航班往返的国家采取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如果某一地区出现了输入型感染病例,则应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以消除病毒。

SARS-CoV被认为已从人类中消除。从那场暴发之后,医学文献中至今还没有有关SARS-CoV再感染的报道。

据从早期病例获得的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于2019年11月或12月从动物界传染给人类。遗传流行病学表明,从2019年12月开始,感染的传播几乎完全是由人际间的传播驱动的。武汉在短短几周内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发,随后又通过中国传统新年假期期间的国内和国际旅行引发更广泛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认为,目前的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与SARS-CoV流行病学特征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新冠病毒主要在上呼吸道高效复制,而且似乎较少引发症状突然发作,这点更像在冬季引发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

感染患者在发病前期上呼吸道会产生大量病毒,但是由于症状轻微仍可以进行日常活动,从而导致感染扩散。相比之下,SARS病毒感染者出现症状之前的前驱症状期(潜伏期)病毒不会发生传播,大多数传播被认为发生在患者表现出严重疾病时,这也是SARS疫情更容易控制的原因。

文章还提到,新冠病毒对下呼吸道细胞也具有亲和力,并且可以复制和感染,从而导致即使临床上没有肺炎症状仍可以出现下呼吸道病变的放射学证据。

世卫组织的专家们指出,新冠病毒临床感染过程似乎有三种主要模式:轻度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非危及生命的肺炎;及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严重肺炎,通常,患者从出现轻度症状开始,持续7-8天后快速恶化到需要给予生命支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具体数据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染危害预备部主任Dr. Sylvie Briand近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披露: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人大约80%只有轻微的感冒症状,大约15%出现肺炎,3%-5%需要进ICU。

作者们写道,目前还很难估计新冠病毒的病死率。“中国最初的病例定义主要指肺炎,但最近进行了调整,也包括了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这样目前估计病死率约为1%-2%,明显低于SARS的10%。”

作者们认为,武汉“封城”措施似乎减缓了COVID-19的国际间传播;但是,WHO建模小组认为这一措施的预期效果是短暂的。

总体而言,根据现有证据得出的一种可能的结论是:类似季节性流感,新冠病毒在大多数感染者中引起轻度和自限性疾病,在老年人或存在合并症(例如糖尿病,肺部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中更可能出现严重疾病。

另外,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很高,应格外关注这一点。

作者们强调,目前也没有被批准的疫苗或针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药,因此非药物干预仍然是COVID-19疫情防控的核心。当然,如果情况发生显著变化,一旦新冠病毒发生更广泛的传播,WHO可能会调整目前的遏制消除战略,需将缓解战略和世卫组织网站上STAG-IH建议的下列多项措施结合起来:

第一,需要密切监测流行病学变化,公共卫生策略的有效性及其社会接受度。

第二,要继续加强防护策略交流,为普通人群和最易感及脆弱人群提供自我保护策略建议,包括症状识别和明确的治疗指导。

第三,在中国的疫情暴发中心,需要继续进行严格的源头控制,即隔离患者和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员,进行接触者追踪和健康监测。采取严格的卫生机构感染预防控制以及其他积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在中国发生疫情的所有其他地点进行持续监视和限制干预措施。

第四,需要在中国境外存在感染者和接触者之间传播的地点继续采取相应疫情遏制措施,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有关传播能力、传播手段和自然感染史的信息,定期向世卫组织报告并共享数据。

第五,需要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监测病例方法对所有国家可能发生的感染进行强化主动监测。

第六,所有国家的卫生系统要随时做好准备,正如季节性流感发生的应对措施,要在老年人和有严重疾病风险的其他人群中预见严重感染和疾病进程。

第七,如果社区疫情已经扩散,则应考虑采取隔离措施,尤其是当追踪接触者无效、社区不堪重负且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时。隔离措施包括取消公共集会,停课,远程工作,在家隔离,通过电话或在线健康咨询系统观察有症状患者的健康以及提供基本生活支持,例如氧气供应,机械呼吸机和体外膜氧合(ECMO)设备。

第八,需要开发血清学检测方法,以评估普通人群目前和之前的感染情况。

作者们最后强调,要继续对市场上动物和贩卖者进行研究,这对于了解疫情暴发的来源很重要,而且能提供预防未来冠状病毒暴发所必需的措施。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