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幸存者之歌》: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画卷

2020-02-23 15: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晚我们读书 纪实人文频道

苦难与逐梦,漂泊与信念,作家贝拉“犹太人在上海”长篇小说系列之二《幸存者之歌》问世,一出生死悲歌在历史中回响。

今晚22:22,纪实人文频道《今晚》,回到战火纷飞的十里洋场,重现“二战”时期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图卷。

嘉宾:贝拉

关于《幸存者之歌》

作家贝拉,本名沈镭,出生于上海。她的新作“犹太人在上海”长篇小说系列之二《幸存者之歌》以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迈克·麦德沃父母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堪称上海版《乱世佳人》。

贝拉

除了《幸存者之歌》,贝拉迄今已出版《魔咒钢琴》《九一一生死婚礼》《爱情神秘园》《伤感的卡萨布兰卡》等十余部著作。其中《魔咒钢琴》与《幸存者之歌》英文版由美国首席汉学家葛浩文夫妇翻译出版。

关于迈克·麦德沃的故事

迈克·麦德沃的名字在好莱坞几乎无人不晓。他担任制片人的电影有《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雨人》、《费城故事》等,八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飞越疯人院》

《雨人》

《费城故事》

2010年,迈克应上影集团之邀,筹拍贝拉关于二战犹太人题材小说的电影——《魔咒钢琴》,两人因此相识。

迈克·麦德沃

1941年,迈克诞生于上海,二战时期,父亲大卫和母亲朵拉在上海恋爱结婚,并和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一样受到上海的庇护,度过人生最艰难的岁月。

迈克·麦德沃的父母

令贝拉感动的是,迈克向她叙述的父母爱情故事,以及父亲在上海早期电话公司的职业经历,这其中包含了犹太人强大的精神力量,超越苦难的爱与信仰。

犹太人在上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逃离纳粹的疯狂迫害,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逃亡到上海避难,据统计,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近3万名犹太难民。

《幸存者之歌》

摩西会堂旧址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二战期间,是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小说《幸存者之歌》中,大卫和朵拉在这里举办婚礼。

大卫与朵拉的婚礼

在准备写这部小说前,贝拉寻找了大量史料,走访了不少和犹太难民相关的场所,最终,她意外地发现了大卫的履历表、照片等第一手资料。

大卫履历表

这些弥足珍贵、带有年代温度的照片为《幸存者之歌》平添了历史的厚重与真实,仿佛可以触摸到那些鲜活的身影,深爱过的灵魂。

爱文公寓

位于今天北京西路和铜仁路交界的爱文公寓,是迈克一家曾经居住的地方。当贝拉拜访这家住户时,惊喜地发现了很多地方保留着原貌。

上海电信博物馆所展示的照片

《幸存者之歌》的故事背景,一部分源于真实存在的上海早期电信公司——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在如今的上海电信博物馆展示着当年的物件,以及令人难忘的记忆。

上海电信博物馆中展出的自行车

《幸存者之歌》里的原型人物——犹太青年大卫的成长经历与此有关。迈克在2012年6月来到上海电信博物馆参观,看到展馆中展出的一辆父亲当修理工时陪伴他的自行车,热泪盈眶。

大卫和朵拉

年轻的俄罗斯犹太人大卫和朵拉,由于战争流亡到了上海,大卫从一个擦鞋匠,逐渐成为电话公司的线路维修工。

到了上海解放前夕,大卫已经成长为美商上海电话公司的高管,他和朵拉一起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迈克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上个世纪的犹太人在上海

《幸存者之歌》生动地诠释了犹太人在苦难中所表现出的乐观豁达,生生不息而永不放弃的生命意志。

围绕大卫和朵拉的故事主线,小说也牵引出另一组人物——用中英文接听电话的时尚小姐姚慧君们,她们代表了那个时代最时髦的上海风景。

老上海的时髦女士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从纷繁复杂的人物和时代背景中提炼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故事和人物灵魂,再现二战烽火硝烟下的绝望与呐喊,使得她笔下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关于宿命的《魔咒钢琴》

除文学创作外,贝拉还擅长钢琴演奏,曾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个人钢琴朗诵音乐会。“犹太人在上海”系列之一《魔咒钢琴》则是围绕一架老式的黑钢琴徐徐展开了故事,它和电影《钢琴师》有异曲同工的神韵。

《魔咒钢琴》

《魔咒钢琴》写的是一位从波兰逃亡到俄罗斯,再从俄罗斯来到上海的犹太钢琴家。他在俄罗斯开演奏会时认识了一位学音乐的中国女孩李梅,长途跋涉最终到了上海。

《魔咒钢琴》剧组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整个小说用音乐串联起来,非常浪漫。主角们共同创作了一部钢琴曲,从认识到相爱再到分离,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他们都错过了爱人留在钢琴琴板下面的那封信。

罗纳德·哈伍德

在剧作家罗纳德·哈伍德看来,《魔咒钢琴》是《钢琴师》的姊妹篇,他将他笔触中的悲情与直抵人心的力量延伸到了《魔咒钢琴》的电影剧本中。

“犹太人在上海”系列

在贝拉旅居海外的时间里,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有犹太朋友对她提起那段历史。她的故乡上海,曾以她温暖的双臂拥抱了数万犹太难民。这也给了贝拉一种记录与再现的使命。

上个世纪的犹太家庭在上海

贝拉采访完迈克的妈妈朵拉一年多之后,朵拉就离开了人世。这让贝拉意识到,自己身边见证上海这段历史的犹太老人们越来越年迈了,留给贝拉写作的时间愈发紧迫。

贝拉、迈克和朵拉

贝拉觉得写好 “犹太人在上海”这个系列是她的使命,她以这样的文学形式来感谢故乡——上海。

欧洲犹太人乘船抵达上海

《幸存者之歌》是虚构的小说,但它又埋藏着真实人物的身影和灵魂,它是向天空、大地呼唤爱与和平,是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一段动人的历史图卷。

《今晚·<幸存者之歌>:犹太人在上海》

原标题:《《幸存者之歌》: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画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