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汉大学师生“抗疫日记”(下):守护珞珈山,静待花开

澎湃新闻记者 邓雅菲
2020-02-24 21:4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武汉,一座英雄的城市,正在进行着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鏖战。

在这座城市被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武汉大学的师生们纷纷以各自的方式抗击疫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一线,与病毒搏斗;教师们纷纷变身“主播”在线上授课,网上的热烈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们化身社区和各类组织的志愿者,温暖和帮助着身边的人;校园的守卫者一刻也不曾停歇:升级校园管控、搬运捐赠物资、消杀全覆盖、协调转运病患、生活物资配送等,守护好武汉的珞珈山……

他们,也拿起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下武汉这一个月抗疫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

“2月17日,接到尽快确认两位失联空巢退休老师安危的求助后,我带领保卫人员争分夺秒、撬门入室时,发现两位老人皆瘫倒在地、意识模糊,无法忘怀那一刻我内心的焦灼,好在极速送医后两位老师转危为安。还有什么,能比确认师生平安的瞬间,更让我们感到快慰的呢?”——武汉大学保卫部副部长吴有云

“每天忙完回到家中,每当女儿听到开门声上前想亲近抱抱时,为避免传染,只能躲闪,默默进入自己单独的房间,她的心中,爸爸每天总是早出晚归,忙个不停,要解决很多事情,总是失落地戏称爸爸是‘哆啦A梦机器猫’。”——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党委副书记李献东

“非常时期,每一个人都化身为了铁人、超人。有的同事一直活跃在线上,在数十、数百个微信群里寻找货源、沟通捐赠、联系通关、协调物流、对接医院;有的同事,自己的另一半一直身处危险的抗疫一线却无瑕顾及;甚至还有同事在疫情中痛失了亲人,却也仍然强忍悲痛坚守岗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武汉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叶琳娜

武汉抗击疫情一个月来发生种种,尽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愿珞珈山樱花盛开之时,山河无恙。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取得武汉大学同意,刊载这十五篇日记,下篇刊载后八篇。

日记八:见证武大校友的战“疫”壮举

武汉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 叶琳娜

1月24日,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大年三十。

我一下子被拉进了十来个新的微信群。从那时起,我再也没将任何一个群设为“消息免打扰”,也取消了原先在每晚10点定时开启的手机勿扰模式。为了节省时间,电脑更是再没关过机。因为,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是我们投身战“疫”的武器。

其实早在几天前,战“疫”就已经打响。

1月21日,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在校友之家向全体留校学生发放口罩。

22日,在陈东升理事长的指示下,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处成立了防疫应急小组。

23日,武汉封城的消息正式发布后,校友处率先反应,于第一时间在各大校友群里发布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的物资求援信息。

24日下午,我也接到了自己的任务——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下发起设立一支“抗击新型肺炎基金”,接受校友和社会各界捐赠,专项用于支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和校医院抗击疫情。基金管理办法的起草、报批、通过,微信捐赠渠道的开通,捐赠倡议的起草发布,所有这一切准备工作以超常速度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完成。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为全国首个发起抗击疫情募捐的高校基金会。

24日23时,一篇题为“加油!!大武汉;行动!!武大人”的倡议在学校基金会官方微信平台正式发布,这篇推文整合了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和校医院的物资募捐公告和武大“抗击新型肺炎基金”的筹款公告,向全球校友发出了总动员令。

推文引发的广泛关注让我们始料不及。顷刻之间,全球校友都行动了起来,大量的分享、转发让这篇推文收获了基金会微信公众号有史以来的第1个“10万+”。由于校友们的捐赠太过踊跃,并发量太大,基金会微信捐赠的后台服务器数度崩溃,全靠信息中心的同事为我们紧急迁移了新的服务器,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日夜守护,才从技术上保证了微信捐赠总额和人数的指数级增长。

捐赠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始料不及。交通瘫痪、物流中断,春节假期国内工厂产能不足,市场上的医疗物资非常紧缺,如何寻找货源、如何采购物资、如何报关通关、如何解决物流问题、如何直达医院,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校友们的瞬间响应速度让我们始料不及。在校友们的群策群力下,在校友处领导和同事的多方协调和精心组织下,短短的几个小时后,封城带来的各类卡脖子问题便都有了解决方案,物资捐赠的通道迅速建立了起来,武大人的全球疯狂大扫货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捐赠对接、协调、沟通的工作量之大也让我们始料不及。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每天的工作常态就是:要么在手机上不停地建群、不停地加群、不停地盯群,生怕漏掉了一条有用的消息;要么坐在电脑前起草各类捐赠协议、开具各类捐赠证明、统计各类捐赠数据。其实,这也是校友处每一位投身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常态。在最初的一、二十天里,从清晨到凌晨,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完整的饭,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非常时期,每一个人都化身为了铁人、超人。有的同事一直活跃在线上,在数十、数百个微信群里寻找货源、沟通捐赠、联系通关、协调物流、对接医院。有的同事在校内全天候待命;有的同事则默默无闻,始终坚守幕后做着繁琐枯燥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还有的同事,自己的另一半一直身处危险的抗疫一线却无瑕顾及;甚至还有同事在疫情中痛失了亲人,却也仍然强忍悲痛坚守岗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我们一直在焦虑。每个人都崩紧了一根弦,生怕一线医护人员要“裸奔”,生怕医院零库存,生怕我们的校园会“沦陷”。

我们也一直在被感动。每天微信捐赠后台的留言都会让我热泪盈眶。在与数十万校友一起并肩作战的过程中,我有幸见证了武大商帮、武大校友在这场战“疫”中的杰出表现,切身体会到了武大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浓厚的家国情怀,以及超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他们动用了自己的一切资源,甚至是连轴运转在机场、医院和政府各个战线,协调运力、调配资源,竭尽全力让物资在第一时间送往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一线,变成医护人员手中的武器。

据不完全统计,武大校友为这次抗疫行动捐款捐物总额超5亿元。其中,学校基金会和校友会平台筹集的捐赠资金总额已达1.6亿元,为学校和学校三家医院开展防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障,疫情防治急需的防护物品、医疗设备、药品和消毒用品已在采购过程中。

封城一个月来,武大校友的战“疫”行动赢得了全社会广泛的赞誉和肯定,他们的表现充分证明了武汉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大学,其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是成功的,学校多年来积极构建“大校友工作格局”和“校友-母校发展共同体”的努力也是成功的。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武大人的爱心和行动也从未止步。我们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全球校友,已拧成了一股绳,还在坚持,还在努力!我们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日记九:武大像家一样保护着我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19级硕士生 范洲

2020年1月,我轮转肝胆胰外科,期待着腊月二十九值班结束,就立刻回家过年,得到上级医师的允许,我可以正月初十再返工。虽然有听到肺炎传闻,但我也只是准备了几个外科口罩,预备着旅途中使用。

1月19日晚11点,上级医师通知我前去做肺部CT,忐忑,还好结果无异常,20日晚,我的上级医师告知我他肺部CT结果不好,需要隔离,同时也听闻了钟南山院士肯定的告诉我们该疾病“可以人传人”。

很突然,很慌乱,我第一次清楚的感受到新冠肺炎的恐怖,很多问题冲向我的大脑,我是否已经染病?我的上级医师病情如何?我们能回家吗?我绝对不能回家,我与同在肝胆轮转的两位室友一起,决定自我隔离在宿舍。第二天所有轮转的同学便被要求离开了一线。

作为一名学生是幸运的,作为一名武大的学生是幸福的。为减少接触机会,学校将饭菜送到了宿舍楼下,一日三餐,有肉有蛋,给我们发口罩,洗手液,板兰根,温度计,催促我们每天按时汇报体温,有几次忘了,还收到了辅导员的私信,有点羞愧,但很温暖。武大就像家一样,保护着我。

1月29日,辅导员询问留校同学是否愿意参加志愿者,我立刻报了名。我不想成为一个被保护者,作为一名医学生,虽然不能战斗于抗疫一线,但我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天我便见到了很多热心的同学,而我们的工作也十分有趣——整理物资。我们收到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快递,我们需要对这些进行辨别,分类,整理,当然还有最朴实的搬运工作。货物一车车的运来,载着满满的心意,有一来几十箱,大公司的捐赠,也有小小包的个人的赠予,有些货物还附有信件,写满了鼓舞人心的话,都是浓浓的关切,灼灼的真心。众志成城,武汉必胜。

不记得具体是那一天,只记得当天我们工作得有些晚了,有爱心人士送来一个蛋糕,我们围在一起,盈盈烛火,照亮大家戴着口罩的脸,大家齐唱国歌,我似乎看到了我们的未来,未来我们一定要会成为他们,成为用生命护卫人民健康,抗击肺炎的白衣勇士。

愿疫情早日散去,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日记十:守好师生员工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武汉大学校医院院长 周永明

校医院一直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健康守门人,在这场疫情中,更是保障武汉大学师生员工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医院党委1月22日召开全院中层干部紧急工作会对防控工作进行培训和布置,并协助学校制定防控方案并迅速实施,为避免交叉感染,经请示学校领导及上级卫生管理部门,将工学部校医院二门诊即武汉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为发热独立门诊,24小时接诊发热患者。

春节即将到来时,面对肆虐的病毒,形势严峻,假期值班人手明显不足,于是医院发布紧急通知:所有职工取消休假,包括春节假期,立刻到岗,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当中。通知下达后第二日,身处市内的职工全数到岗。

由于武汉及其他省市陆续封城,身在外地的同志们返岗路途艰难,高速封路、高铁停运……然而他们心中涌动着这样的话语:“亲爱的同事们,我们马上回来! ”并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返回医院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校医院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使我感触万分,在平凡当中显现出他们的高尚情操。

1月26日,发热独立门诊开诊以来,我院医护人员与病毒抗争,与疫情搏斗。工学部普通门诊临时改设为发热门诊。工作边摸索边落实边完善,及时沟通,协商解决,毫不松懈。特殊的防护装备给医护人员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穿上防护服后不便饮水更不便如厕,这样常常是一整天。超时佩戴防护用具,耳朵、额头勒伤也浑然不觉。正是他们的工作在对学校疫情的防控起到关键的作用,及时控制了校园内的传染源。

1月21日起,武汉市加强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我院积极相应服从市防控指挥部的精神,迅速组成了密切接触者随访工作组,由综合外科牵头,配合社区上门对密切接触者随访和管理,建立了随访、采集、处理、上报的高效工作链。

2月1日,武昌区防控指挥部在瑞安酒店设置的密切接触者隔离点,从此时起我院派医护人员进驻,他们每日奋战在与病魔周旋的战线上,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工作穿着纸尿裤每日近10小时;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兼顾宣传工作和协助生活保障工作。江白桦医生近日的口头禅是“有事就安排我”;刘学理医生提出要把心理疏导放在重要位置,专业而贴心。女医生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舍小家顾大家,全身投入工作。2月18日,武昌区防控指挥部考评工作中瑞安酒店隔离点名列前茅。

2月2日,我院接到武昌区防控指挥部的援助紫荆医院的任务,派出由侯拂晓医生、郑慧和鲁欢2名护士组成的第一分队紧急上阵。兵贵神速,刻不容缓。2月4日由张娜医生、贺宇和左大琳2名护士组成的第二小分队收拾简单行囊,前往增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奔赴一线就意味着风险,但白衣天使的医者仁心托起了群众的信心和希望。

2月10日,为解决当时住院床位严重不足,倾全校之力而成的武汉大学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隔离观察点正式运行,隔离点设置在学校信息学部门前的如家酒店。

2月13日,接到珞珈山街办事处请求安排医务人员支援学校西门外的“汉庭酒店医学隔离点”,我院田毅医生和护士何辉立刻前去支援。雨雪天寒风刺骨,他们在马路边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既要诊断和治疗患者、做好专业的护理和必要的心理疏导,也要与医院后勤、街道社区等部门沟通所需要的医疗物资和生活保障问题。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院也不遗余力地做好全校师生员工的医疗保障工作。

回顾整个防控工作,我最担心的是我院医务人员被感染。为降低感染风险,我院高度重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工作,梳理流程,改造布局,避免交叉感染。严格医院出入口、分区管理,设置清洁区、污染区、职工通道,所有就诊病人必须在预检分诊台进行登记管理、量体测温,分类就诊。令我欣慰的是,防护措施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随着防控工作持续深入,时间持久,教职工对普通疾病的就诊用药需求矛盾显现,为此,校医院积极部署解决,工学部设置为发热独立门诊,普通门诊开诊地点在文理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三个点。在防疫期间,对居住校内的行动不便者、孤寡老人以及因门栋封闭不能出行的同志,开通了志愿者取药服务通道;居住武汉市内、无法来校就诊取药的师生员工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就诊取药。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让我一直感动、感激的是我们亲爱的校友们,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忘我工作、团结奋进全力筹措,源源不断的防疫物资资金涌向学校,成为我们整个武汉大学疫情防控工作的坚强后盾。

我也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各兄弟单位对校医院大力的支持,同时也感谢校医院的每一位同志,大家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才有了我们当前的防控效果和成绩。其实,在前期过程中,我最感艰难的时刻是疫情高发时,当时床位缺乏,收治非常困难,是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鼎力相助,全力收治,才保证了我们的教职工得以住院接受治疗,与其他兄弟高校相比,我为武大有两所强有力的附属医院感到骄傲和自豪。最后要感谢的是那些不幸染病的教职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我坚信在学校指挥部的协调下,全校师生员工紧密配合,全球校友全力协助,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日记十一:筑牢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 李熠

各单位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能满足师生基本生活需求吗?超市的蔬菜、防护物资充足吗?学生们的饭菜可口吗?我的全体干部职工都安全吗?……

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集团主要负责人,我时刻将服务好师生的责任扛在肩上,主动作为,靠前指挥,多次赶赴学生食堂、超市、学生宿舍、车队、维修服务平台等地,指挥防控工作开展,与干部职工们携手并肩,共同筑牢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防线。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日子里,我的感触颇深。有担忧,也有欣慰;有感动,也有愧疚。

让我感到愧疚的是,对母亲有着说不出的亏欠。春节前夕,我本来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北方看望父母。不明原因肺炎的持续报道引起了我的警觉,想到全校师生的后勤服务保障,我告诉自己必须留下来。强忍着对母亲的愧疚,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听说我不能回家,母亲一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很是酸楚。

值得欣慰的是,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所做的一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让在校师生基本生活有所保障,也解决了师生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难题。

疫情初露端倪时,我立即和自强超市联系,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尽快筹集到口罩和消毒水等防控物资。这些同志二话不说,立即开着车冒着生命危险赶到仙桃等地,通过各种渠道筹到了10万只医用口罩,连夜马不停蹄地运回了学校。这批口罩切实解决了师生封城后购买口罩难题,有效避免了因缺口罩而引起的感染风险。

在疫情形势渐趋严峻时,为保证校内留校学生免受感染风险,我主动向学校提出建议并克服困难落实:学生食堂为留校学生免费供餐送餐到楼栋;超市为留校师生建网络服务群,订购商品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园林员工坚持对学校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杀菌,确保环境卫生安全;修缮维修平台人员坚持到岗,为师生提供24小时水电维修服务。

这些有力保证了校内留校学生的生命安全,目前在校学生除一人外其余无人感染,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还主动克服困难,配合学校为抗击疫情提供物资和人员支持:珞珈山庄创造条件为校医院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休息房;打围期间自强超市组织专班为教职工送蔬果等物资到12个服务点,为困难职工送货上门;运输中心调派一台车辆并配备了两名党员司机,解决了校内疑似、发热(隔离)教职工病患转运难题;并根据防疫法另租两台车解决校内离退休人员应急出行问题等。

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让疫情期间师生基本生活无忧,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与支持。这些让我觉得这段时间的所有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更让我感动的是,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的许多党员、团员青年积极响应集团号召,踊跃加入应急保障突击队,无惧风险,连续奋战,为学校捐赠物资搬运、教职工送货上门等应急保障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累计完成了45吨捐赠蔬果面条及6000余件脐橙的搬运;已经连续六天为校内师生生活物资打包、为订购网购物资分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还有的党员写下请战书冒着生命危险运送疑似、发热(隔离)病患……这些让我很受感动,也让我坚信有了他们的全力付出,疫情很快会过去!我代表集团向他们的默默奉献表示感谢!

最后,我代表全体后勤干部职工向大家郑重承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全体后勤人定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做师生最坚强的后盾,守好咱们的家园,让师生员工生活无忧!

日记十二:疫情不退 不得松懈

武汉大学保卫部副部长 吴有云

“1月24日,所有校门对车辆严格检查管控……到各岗位检查,嘱咐做好个人防护,安排好值守队员年三十晚和春节期间的生活保障。”

“2月14日,对校门管控、路口卡点工作再次布置,要求查验登记不得有遗漏……晚上起大风,紧急安排检查封控设施,确保校园封闭不出现漏洞。”

翻看这一个月以来的抗疫工作笔记,每日的工作状况历历在目。

这一个月,于我、于我们保卫队伍,都是巨大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形势,扛着“把好门”“管好人”的责任,我们是否已考虑周全?我们是否已竭尽所能?这是这一个月以及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们需要持续给出解答的课题。

这一个月最让我难忘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落实落细学校防控工作部署,有效守住校门第一关、减少校内人员流动、防止疫情输入校园?

1月24日至今,我部5次升级校园管控措施,织牢校门及校内卡点防线,我部专班成员时时紧跟疫情变化、紧密落实上级部署,在有限的决策时间里尽力一线勘察、反复推敲,我也在每次方案出炉后紧靠一线布置落实、并根据现场反馈尽快提出补缺完善意见。还有什么,能比担忧管控措施难落地、不起效,更让我们寝食难安的呢?

这一个月最让我紧张的,是在校师生的安危。紧迫的疫情发展形势、严格的校园封控举措,都对我们应急处突的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时刻紧绷神经,与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才能在紧急寻人、转运送医、秩序维护等各类求助@给我们的当下,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2月17日,接到尽快确认两位失联空巢退休老师安危的求助后,我带领保卫人员争分夺秒、撬门入室时,发现两位老人皆瘫倒在地、意识模糊,无法忘怀那一刻我内心的焦灼,好在极速送医后两位老师转危为安。还有什么,能比确认师生平安的瞬间,更让我们感到快慰的呢?

这一个月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队伍的坚定。在人员吃紧的情况下,部分保卫人员顶住无法归家、连续作战的压力,吃住在学校、随时待命,只为队伍运转有序有力。24小时校门值守、巡逻处警、应急处突、安保服务,没有人叫苦,问起来说的都是那句“疫情就是命令”。有的在校门一站就是12个小时,问询、查验、测温环环落实不含糊;有的在学校发热独立诊区、医学隔离集中观察点安保岗位上一待就是数周,不退缩、不动摇。大家尽量克服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克服身心疲惫,打足精神坚守岗位的工作态度尤其令我动容,而我也知道,大家和我想的一样:还有什么,能比师生的配合肯定、校园的安全稳定,更让我们明白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呢?

疫情一天不退,我们保卫队伍就一天不得松懈。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惟愿热闹活力的新学期早日到来。

日记十三:努力当好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党委副书记、校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兼社区管理室主任、珞珈山街党工委委员 李献东

从1月20日开始疫情防控工作,直到今天,一个多月走来,奋战一线,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略作回顾,感受颇多,莫名也有些心酸。

学校家属区防疫工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靠着信念在努力拼博,作为分管社区的干部,带领社区同志并肩作战,坚守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将工作做实做细,让居民在做好居家隔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实时关怀。

在新冠病毒肺炎防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主动奋战“疫”线,开展防控工作。通过居民情况摸排、统计数据上报、重点人员监管、楼栋管控、防疫宣传、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代购、困难群众帮扶等,实现了科学统筹,件件落实。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坚守社区,在防控疫情第一线践行初心和使命。每天忙完回到家中,每当女儿听到开门声上前想亲近抱抱时,为避免传染,只能躲闪,默默进入自己单独的房间,她的心中,爸爸每天总是早出晚归,忙个不停,要解决很多事情,总是失落地戏称爸爸是“哆啦A梦机器猫”。

身先士卒,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社区作为学校防控“主战场”,面对生死考验,自己作为领导干部,克服大病后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的情况,时刻将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心里,同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变为动力,面对疫情做到迅速反应。1月21日上午8:00,寒假第7天,社区职工27人全部准时到岗,对全校10300多户24900多位居民,开展宣传资料张贴、消毒、小喇叭广播、居民排查、困难帮扶等工作。

面对社区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考验,和社区同志一样,几十斤的生活物资,一趟趟、一户户的挨家送达,为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提供帮扶。在防护用品不足的情况下,鼓起勇气,坦然面对确诊、疑似、密接人员就医、隔离转送过程中的“密切接触”。

疫情防控抓关键。“防”是基础,“控”是关键。联同学校、街道、物业公司,发动门栋长、党员居民,组成防控一条线,开展精准摸排,群防群控,划出防控“硬杠杠”,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面对疫情,做到了深入基层一线,使家属区宣传、消毒、排查隔离就诊等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同时,加强有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解释工作,切实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引导居民科学合理地应对疫情,不信谣,不传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做到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

“怎么没看到你们的消毒人员”、“每天怎么只提供大白菜”、“我们的门栋怎么不封控”……面对居民的种种疑惑和质疑,积极回应,做到耐心解答,并对楼栋封控后居民关心的物资购买、就医买药、隔离转诊等实际难题通过细节完善,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推送和告知。

疫情防控工作仍需勇往直前,我会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当好疫情防控的“排头兵”,当好攻坚克难的“实干者”,当好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又是一年春暧花开时,盼疫情早过去,所有人都健康平安,国泰民安!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日记十四:感谢你为我竖起坚强的大拇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护士 张帆

在抗疫临床工作期间,我护理过一位病人,他病情比较严重,带有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因为听同事交班说他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症状,所以上班时我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每次我上班,一般不到半小时就会去看他一次,但是每次他看到我进病房,都会对我说:“姑娘,我很好,没事,你去忙你的,不用一直来看我,我需要帮助时会叫你的!” 虽然他一直强调他没事,但是我知道他是因为怕麻烦我才故意这么说的。我还是不放心,所以每次借着给他换药或者给同病房人打针的机会观察他的情况或者问问他有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的。

一天中午巡视病房的时候,我看他的尿袋快满了,就准备给他倒掉,他一边推辞一边说道:“不用麻烦你了,我自己可以的,免得把你的手弄脏了。”看他说话虚弱的样子,我坚持说“不麻烦,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还跟他解释了及时倒尿可以防止感染,并说明了规范的操作步骤,他这才同意让我给他倒,还不停地跟我说谢谢。准备出病房时,他叫了我一声:“护士!”,然后为我竖起点赞的大拇指,虽然护目镜已经雾化模糊得看不清细节,但是我能看到他双手大拇指的坚定与笔挺,感受到他对我真挚的谢意,那一刻他也让我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价值所在。

生死关头,医护先行。做为一名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病人提供最大的治疗帮助和心理安慰,因为身在隔离区,我们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和依靠,我们细微的举动,都是给他们的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被关爱。疫情依然肆意无情,但叔叔的病情在好转,这是他勇敢坚强的结果。感谢他为我和他自己竖起的坚强的大拇指,愿世间的美好环环相扣,愿疫情早日消散,病患早日康复与家人同聚。

日记十五:我能做什么?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昱

转眼武汉封城一个月了。

封城前一度担忧不安的状态在官宣封城后反倒变得踏实起来。我自己是临床医疗本科毕业,硕士和博士都是在医学院校拿的学位,目前从事抗病毒免疫研究,也面对本科生教《传染病学》这门课,深知这次疫情的严重性及该采用怎样的防控举措。封城虽是无奈之举,却是面对严重疫情最有必要执行的控制办法。

在封城的第一周,每天都会因某些事情泪流满面,比如接到一线同学的电话,痛哭十多分钟诉说眼睁睁看到身边同事一个接一个倒下的恐惧和无力,陪着她哭完,擦干眼泪她继续奋斗;比如看到被感染的同学不得不退下火线,但晚上仍梦见自己抢救病人给病人上ECMO;比如看到为节省防护服而用上成人尿不湿的情形等等。一方面替同学们担忧,另一方面也在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能为疫情做些什么?只有自己行动起来,才不会陷于焦虑抑郁中不能自拔。

我能做什么?病毒学实验没有实验条件自己开展不了,细胞免疫学实验没有相应试剂供应也开展不了。能用的只有自己的脑和手。我开始检索SARS-CoV-2及之前SARS、MERS病毒的文献,把有价值的文献传递给临床的同学们,和他们一起分析讨论病程、病理发生机制及可能可以借鉴的治疗方案。例如,1月29日病毒所报道了三种FDA认证药物在细胞水平上抑制新冠病毒复制,于是当天就把相关药物的文献找出来,查到已经报道的作用机制,发现氯喹应用在疟疾、SLE的治疗机制与抗核酸复制和免疫调控有关,同时国外也有将氯喹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报道,因此极有可能在COVID-19的治疗上有效,于是当天就与临床一线同学交流,将文献推荐给他们,也推动同学申请了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临床实验。例如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患者淋巴细胞急剧减少、腹泻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激素使用的时机等等。

我能做什么?武汉的各大小医院急缺防护用品,省外同学甚至海外同学纷纷联系货源想支援武汉,我能帮忙整理一下各医院同学的需求和联系方式,帮忙多转发一些防护用品的信息,参加武大校友会发起的捐款捐助,与临床同学们相比,我做的实在太少。

我能做什么?网络上各路谣言纷飞,扰乱民心,甚至也打扰了正在一线的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医生同学们困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能信任吗?我们会不会被他们害了?作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我觉得对大众包括医生同学们进行必要的科普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每天针对出现的谣言,不断辟谣科普,用事实说话,用科学的语言让大家相信:科研工作者是医生们坚定的好战友,他们的科研工作成果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

我能做什么?临床同学们长时间处于救助重症的医疗状态,与家人隔离,出现了不少心理创伤。他们不能也不敢对亲人诉说,怕亲人们担心。这时候当他们的倾听者,当他们吐槽的垃圾桶,并给予信心和支持,我能做的不多。

我还能做什么?随着开学的脚步到来,我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课程,教书育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本职工作之一。在基础通识课的第一课上,我用古希腊哲学家的洞穴之喻告诉学生,教育是提升自己明辨是非能力的唯一途径,而自我教育和反省是教育成长的重要环节。他们的回答让人欣喜,有的说出学习的意义,有的找到了人生偶像和人生目标,有的想到要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有价值的人。

封城的这一个月,看了两本书,推荐给了今年专选课《传染病学》的学生们。每天不管多晚都记日记。毫无质疑,这一辈子最难忘的时刻应该就是摘下口罩能与同学们同事们自由交流的时刻。

相信武汉一定能度过难关,这一刻一定会来临。

(日记文字整理:武汉大学 陈丽霞、李想)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