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四届会昌县道德模范、2019年度“最美会昌人”“最美家庭”“最美村庄”正式候选名单公示

2020-02-23 15: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示我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新农村建设丰硕成果,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根据县文明委2019年工作安排,县文明委组织开展了评选第四届会昌县道德模范、2019年度“最美会昌人”“最美家庭”“最美村庄”工作。经各乡(镇)、各单位逐级推荐,县活动组委会资格审核和县文明委会议审定,共评出12名第四届会昌县道德模范候选人、13名2019年度“最美会昌人”候选人、12个2019年度“最美家庭”候选家庭、13个2019年度“最美村庄”候选村庄。公示期为2月23日至29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学习了解候选对象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公示对象有意见,请向县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

电话:5637936,邮箱:hcwmb@126.com。

第四届会昌县道德模范候选人简要事迹

见义勇为模范

曾小超 西江镇湾兴村乡村医生

简要事迹:曾小超,男,汉族,1972年5月出生,西江镇湾兴村乡村医生。2019年1月19日凌晨,会昌县西江镇湾兴村国道路口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比亚迪小汽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事故引发大火。刚入睡的曾小超被门外两车碰撞的巨响惊醒,只穿着睡衣快步跑到小车前,看见车头已起火的小车司机昏迷动弹不得,车门已因严重撞击而变形锁死。情急之下,曾小超返回家中,拿起自来水管,朝着燃烧着的小车喷洒,一边救火一边大声呼喊家人和邻居。随后,他家人、邻居和报警后的货车司机一起用一桶又一桶的水帮着灭火。火势控制后,曾小超立即拿到根钢筋,击碎车窗玻璃,与村民一道把司机从车里抬出到安全地带,并对他止血包扎。消防救援及医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施救,火势很快被扑灭,受伤司机也得以送医院成功救治。不顾火场危险,挺身而出救人性命的英勇之举在当地广为流传。2019年度“江西好人”“赣州好人”“会昌好人”。

诚实守信模范

梁于都 西江镇坝子村村民

简要事迹:梁于都,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西江镇坝子村村民。2003年,梁于都在福建挖煤时不幸遇到煤矿坍塌,导致他腰部受损、手掌断裂,身体残疾。2005年,他14岁的儿子梁飞被查出患强直性脊柱炎,四处求医未果,落下瘫痪局面,至今卧病不起。为治儿子的病,他不仅花完了原有的十万余元积蓄,还负债八万余元。虽然亲戚朋友都知道梁于都家的情况,没有开口催债,但梁于都想着大家的好心,他不能不记得。一家两残疾(瘫痪),面对巨额债务和种种困难,本是无力偿还债务的,但梁于都始终坚持欠人家的就要还。由于他守信用、不放弃,四处学技术苦赚钱,一直坚持到2016年将债务全部还清。2019年度“江西好人”“赣州好人”“会昌好人”。

助人为乐模范

钟金星 县蓝天救援队秘书组组长

简要事迹:钟金星,男,汉族,1979年2月出生,县蓝天救援队秘书组组长,小密乡莲塘村贫困户。因1995年的一场意外,造成他腰部以下、左手腕部截肢,自那时起,他就只能躺在床上,连坐起来都是一种奢望,至今的24年间,他再未出过家门。为了不给家人增添麻烦,钟金星用仅有的右手反复练习,日常的生活起居都能自理。不甘现状的他,接触学会电脑后,曾尝试开过淘宝店、做过微商,但因为活动能力等方面限制,都并不顺利。在接受社会帮助的同时,他萌生了帮助社会做点什么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钟金星了解到我县蓝天救援组织设置的后台岗位适合自己,通过主动学习与尝试,2017年03月,他正式加入该救援队秘书组(现任秘书组组长),担负接到任务后的响应报到、寻人启事的制作、救援信息的实时整理存档以及相关人员的在线培训等多重任务,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据统计,钟金星两年来共参与了上百场救援任务,志愿服务时长近1500小时。2018年度,他还被该救援队江西省应急协调中心评为“最佳后台”。2019年度“赣州好人”,2018年度“会昌好人”。

肖述浩 原粮食局退休职工

简要事迹:肖述浩,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原粮食局退休职工。他年轻时就有文艺爱好,曾经是龙化大队文艺队成员,退休后回到家乡,看到家乡文化生活匮乏、赌博成风,就想发挥余热,用文化来改变村庄面貌。在村“两委”和乡贤的支持下,2017年11月,肖述浩组建了龙化村舞龙队并被选为队长,他和队员们白天干活,晚上刻苦训练,当年失传40多年的龙化舞龙得以复出,并在村里、村外的演出中频频亮相,为村里增添了喜庆的文化氛围。因男子舞龙队的成员春节后大多要外出务工,为实现文艺演出常态化,2018年9月,他整合舞龙队和腰鼓队,牵头组建村里的新时代文宣队(含女子舞龙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赌博风波》《家和万事兴》《精准扶贫就是好》,编排《扫黑除恶三句半》和讽刺高价彩礼情景剧,为村里村外老百姓义务演出,还曾多次带队到赣州市参加公益演出。在他的倡导下,近年来龙化村风气大为好转,昔日的“赌博村”变为省、市、县老年体协“示范村”,肖述浩功不可没。2019年度“会昌好人”。

李森林 文武坝镇黄坊村干部

简要事迹:李森林,男,汉族,1987年6月出生,文武坝镇黄坊村的村干部,县红十字会的骨干志愿者、应急救护培训讲师。作为村干部的他积极为群众分忧解难,在一次宣传无偿献血的志愿活动中,当得知常年患尿毒症的村民骆某需要用血,便主动为其无偿献血。2017年起投身公益的他慢慢的接触到了一些急需器官救命的重症患者,之后他把自己想登记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告诉了曾从ICU走出过来的父亲,他父亲表示完全支持,并决定和他一起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而李森林的妻子对丈夫的想法也支持。一家三口与县红十字会签订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目前为止全县是第一家,也是仅此一家。2019年度“赣州好人”“会昌好人”。

孝老爱亲模范

吴来发娣 小密乡杉背村村民

简要事迹:吴来发娣,女,汉族,1965年7月,小密乡杉背村村民。她与丈夫邓振财婚后第二年就因丈夫兄弟分家,挑起了赡养婚前因眼疾导致双目失明的婆婆和抚养未成年小叔子的担子,一照顾就是三十余载。一个人常年侍候双目失明的婆婆,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有着让人难以体会的酸甜苦辣。清晨起来吴来发娣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婆婆洗漱、穿衣,每餐饭做好了,盛好饭、夹好菜,第一碗热饭总是先喂婆婆吃好后,自己接着吃,等到她吃的时候已是冷菜冷饭。晚上临睡前,她还要帮婆婆擦身、洗脚等,安抚好婆婆已是深夜。偶尔空闲了,她还会牵着婆婆去附近散散步,遇上老熟人,老人脸上笑呵呵的,邻里都说老人有福气,娶了个好儿媳,不是闺女胜似闺女。久病床前有孝媳,吴来发娣不离不弃、身体力行的照顾双目失明婆婆35年,用亲情和爱体现出了什么是孝道。

钟明珠 小密乡半迳村村民

简要事迹:钟明珠,女,汉族,1995年1月出生,小密乡半迳村村民。2013年,钟明珠经人介绍,与本村陈远远结为夫妻。在钟明珠嫁给陈远远之前,陈远远的父亲就突发中风,虽然经过治疗但生活不能自理,只能瘫痪在床,时时都要有人照顾。虽然钟明珠知道这一情况,但她仍义无反顾嫁给了陈远远。带着孩子般纯真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钟明珠走进了这个家庭。虽然丈夫家里生活条件较为贫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夫妻相敬如宾,婆媳、公媳间和睦友爱。因为当地的收入水平较低,丈夫陈远远婚后没多久就外出福建打工,家里只有钟明珠和婆婆在家。为了补贴家用,婆婆每天起早贪黑忙农活,婆婆不在家时,照顾公公的重担就压在了瘦弱的钟明珠身上。刚结婚的几年,她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把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当亲生父亲一样侍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街坊四邻的交口称赞。

敬业奉献模范

蔡乃寿 会昌中学教师

简要事迹:蔡乃寿,男,汉族,1980年3月出生,高级教师。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十几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虽然工作责任重、压力大,他始终对钟爱的教育事业信念坚定。他专心教学主动放弃学校行政管理岗位(政教处副主任),积极探索高效课堂,以满腔热情关爱每一名学生,使课堂内外充满活力,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他用自身行动为学生树起勤学奋进的榜样,用笑对人生、教书育人的事迹感染和带动学生健康成长。2019届任班主任的理科班中,曾庆锋同学以667分的成绩荣获会昌中学高考理科状元,成功以裸分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系政府管理专业录取,打破了会昌中学5年来没有考上清北的历史和会昌中学13年来没有裸分考上清北的历史。获得县教书育人楷模、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宋方福 县审计局干部

简要事迹:宋方福,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县审计局干部。现年58岁的宋方福是一名典型的老黄牛式的干部,身患糖尿病却各项工作来者不拒,不畏严寒酷暑审计勘察,主动学习业务知识,还考取了建造师资格证,在行业内取得一定成绩。自1997年8月进入审计工作以来,他认真履职尽责,对审计事业充满热情,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以理服人,是一名政治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审计干部。他在自身就有糖尿病和“三高”的情况下,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加班熬夜导致头晕、心悸等症状也没有丝毫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任劳任怨。2019年度“会昌好人”。

刘强 县公安局周田派出所副教导员

简要事迹:刘强,男,汉族,1985年6月出生,县公安局周田派出所副教导员。2017年9月7日晚上20时许,麻州镇邮政储蓄银行自动取款机门口发生一起持刀抢劫致人死亡案,一名妇女被人连捅数刀,当场死亡。且犯罪嫌疑人在逃,案情流传之处,社会一片恐慌。案发后,刘强被立即指派参与侦办此起抢劫杀人案。21时50分许,刘强与同事搜寻至国道麻州镇治超检查站附近时,发现嫌疑男子!男子的夺路狂奔,此时嫌犯刀不离身且穷凶极恶,而刘强和同事身上却只有一副手铐。怎么办?危急之下,刘强让同事驾驶摩托车靠近嫌犯,待相近时,坐后座的刘强纵身跳下摩托车,一个箭步追上嫌犯,飞身一跃将嫌犯扑倒在地。没想嫌犯年少力强,又挣扎着爬了起来,并准备拔刀相向。刘强毫不畏惧,一把摁住嫌犯摸刀的手,一个抱摔,又将嫌犯压在身下,并死死抱住。待同事过来协同控制住嫌犯,才发现自己的手脚、身体多处在控制嫌犯时被地上的玻璃片、碎石剐烂,已是鲜血淋漓。而刘强硬是没喊一声疼,赤手空拳将嫌犯制服,何等的舍生忘死、英勇无畏!刘强在侦破该命案工作中表现突出,英勇无畏,2018年被市公安局授予“三等功”一次。

宋素珍 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

简要事迹:宋素珍,女,汉族,1977年11月出生,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多年来,宋素珍在做好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参与免费电话咨询解答活动,回答各种育儿疑问,指导幼儿家长合理喂养及健康教育。在1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她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坚持廉洁行医,从不收受病家红包。工作之余坚持不断学习,业务上精益求精,主动参加多种学习班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作为学科带头人,她除了组织、指导抢救及治疗本院危重病儿之外,还主动承担了本院大部分病人的会诊工作,坚持以爱心、细心、精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待每一位患儿,以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儿解除病痛。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知识的积累,对待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她都能沉着应对,以良好的医德,以精湛的医术,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病情,赢得了患者与同行称赞。2018年度“会昌好人”。

助人为乐模范

何家圣 清溪乡清溪村村民

简要事迹:何家圣,男,汉族,1958年4月出生,清溪乡清溪村村民。六年前,同个小组的陈德春患有糖尿病,家人为了能有充足的资金给陈德春治疗,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了老母亲在家照顾陈德春。何家圣知道陈德春患病后,想着他家老母亲那么老了,行动不便,自己照顾自己都很吃力,如何才能帮助陈德春。于是何家圣主动上门和陈德春的老母亲一起照顾陈德春,帮助他擦洗身子、买药、干农活,陈德春一次突发病时还要送他到医院治疗等。近六年来关心、照顾邻里的事迹获得村民一致好评。2019年上半年,陈德春在务工的地方不幸去世,他老母亲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一下子病倒了,何家圣感叹之余继续尽心照顾陈德春家老母亲,每天上门跟她聊天,宽宽她的心。说起何家圣,陈德春母亲说:“好人呐!这些年帮了我们家太多太多了,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比自己的亲人还亲。”2017年度“最美会昌人”。

2019年度“最美会昌人”候选人简要事迹

最美见义勇为人

肖长春 县住建局检测站干部

简要事迹:肖长春,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县住建局检测站干部。2019年2月24日上午,肖长春像往常一样到麻州镇增丰村开展扶贫工作,在去挂点贫困户的路上,他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急切的呼叫声和小孩的哭声,听到声音,肖长春迅速往呼叫声的方向跑去,没跑出多远他就看到前面池塘边有两三个小孩在岸上焦急地叫喊,一个穿黑色外套的小孩在池塘里挣扎着,肖长春快速跑向事发地点,连鞋袜都顾不上脱,纵身跳入池塘中,一把将落水小孩抱起送往岸边,然后爬上岸,在小女孩及其同伴的指引下将小女孩送回家中。扶贫路上救下落水小孩,事后得知是扶贫挂点村贫困户的孩子,肖长春此举获得了群众好评。2019年度“会昌好人”。

最美传承人

蓝兆兴 洞头畲族村摆字龙第五代传承人

简要事迹:蓝兆兴,男,畲族,1962年2月出生,洞头畲族村摆字龙第五代传承人。据记载,畲族摆字龙自明初传入会昌,除文革时期短暂停止过外,其他时间每逢重要节日、喜获丰收或有外族来客时都非常活跃。它已成为当地畲族蓝氏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兆兴从小一直跟着他的师傅蓝涵辉(第四代传承人)学习舞龙,2003年前这支队伍只有舞一条龙的十二、三人,2003年正式交接到他手上后,已发展成有队员44人(成年舞龙队30人、少年舞龙队14人)的队伍。自2005年开始,蓝兆兴一直在向外宣传推介畲族的摆字龙灯。摆字龙灯每年都呈现在县农民艺术节的舞台上,省、市一些重大活动以及节庆日更是少不了它的身影。2018年摆字龙灯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展演,荣获“优秀组织奖”。

最美公益人

凌云彩 文武坝镇琪雅美容院经理

简要事迹:凌云彩,女,汉族,1984年12月出生,文武坝镇琪雅美容院经理。2015年12月份加入会昌义工协会,参加过敬老、环保、助残、寻亲人、梦归潮汕等多种公益活动。一直以来,凌云彩都喜欢帮助那些抗日战争年代从广东逃难到会昌的老人寻找自己的家乡、亲人,从2017年4月起至今未曾停止过。一有时间,凌云彩都会去各乡镇的敬老院找那些渴望找到家乡及亲人的老爷爷、老奶奶聊天,从她们口中听到他们脑海中对家乡和亲人七零八碎的记忆,然后把这些信息传到广东潮汕志愿者那边进行对接,仅2017年,凌云彩就走遍了各乡镇,跑遍了有线索的村落,寻找并成功对接潮汕地区22位老人认亲。2018年成功对接8位老人认亲,2019年5月牵头举办“爱心照亮回乡路”革命老区(会昌)公益活动,又成功对接62位老人认亲。之后一直和潮汕志愿者往返两地寻访老人认亲。多次被评为县优秀义工,荣获汕头公益基金会、梦回潮汕寻亲团颁发的“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2018年度“会昌好人”。

温文军 庄口镇大陂村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

简要事迹:温文军,男,汉族,1973年2月出生,庄口镇大陂村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最近几年,在庄口的土地上 ,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 人们习惯称之为大陂村老年协会。其实这支队伍创办于2011年,只是苦于经济压力,运转不畅,再加上无懂音乐的老师教学,导致协会运转陷入困境。2018年春节期间,温文军回到老家过春节,了解到这些实际情况后,毅然决然担起管理组织好这支队伍的重担,多次组织队伍在当地关爱老人等困难群体,义务慰问演出。2019年7月14日,西江镇遭遇百年难遇的洪灾。大陂村文化中心的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协助政府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卫生清运。温文军更是首当其冲在西江镇莲石村连续奋战3天,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扬!

最美爱岗敬业人

朱海鹏 县融媒体中心干部

简要事迹:朱海鹏,男,汉族,1988年10月出生,县融媒体中心干部,担任新闻采访部主任。他从事新闻宣传、新闻摄影工作4年多,先后担任县委报道组报道员、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目前是赣南日报社特约记者、江西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光明图片二级摄影师、人民图片签约摄影师、人民日报社签约摄影记者。2017年6月至7月在中国日报社摄影部跟班学习。2018年7月至8月在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跟班学习。累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省、市级媒体发表新闻摄影作品600余幅(篇)。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凭借自身努力和勤劳付出,不断践行“四力”、恪守初心,并逐渐在赣南新闻摄影界站住脚跟,同时,他还积极运用好手中的相机和笔,宣传展示“风景独好”的会昌,提升会昌美誉度。

汪 颉 县公安局民警

简要事迹:汪颉,男,汉族,1988年12月出生,县公安局民警。他先后破获跨省系列盗窃手机店案件、农村地区系列入室盗窃案件、系列盗窃电瓶、电缆线案件、安徽籍人员系列盗窃货车、工程车柴油案,参与捣毁多个系列盗窃摩托车案件的盗销团伙等较有社会影响的案件,抓获40余名各类网上逃犯。2018年6月22日,经过近一年多的研判,排查线索,指导抓捕民警在福建泉州某地成功将潜逃26年之久的命案逃犯周某,该逃犯的归案为该案画上一个句号。2018年10月25日至31日,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五天五夜的信息化大比武,作为本县的联络员,汪颉同志敢于担当,与所有参赛人员团结一心、昼夜奋战,经过激烈的角逐,县公安局比武团队一举夺得全市二等奖,在该项实战型竞赛取得如此靠前的名次实属不易。

最美创新创业人

黄永生 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

简要事迹:黄永生,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创伤急诊分会委员。获首届全国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病例大赛最具潜力奖,曾获全市临床技能操作大比武优秀奖,2018年度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进修生”,2019年取得了中国创伤救治资格证。2018年下半年,他学成归来将先进理念、技术应用于临床,填补了我县神经介入领域多个技术空白。他为我县成功开展了首例脑动脉溶栓术、全脑血管造影,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了首例动脉瘤介入栓塞、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颅内动脉急性闭塞支架取栓术。2019年2月,一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智力残疾、全身脏臭,并患有传染病、手术风险大,他克服多重困难,在专家指导下,深夜为其进行颅内动脉瘤出血介入栓塞手术,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生命,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

最美孝老爱亲人

郑其辉 晓龙乡庙背村村民

简要事迹:郑其辉,男,汉族,1960年7月出生,晓龙乡庙背村村民。2003年底,郑其辉妻子刘兰英因一次重病引发的并发症从而导致双目失明,生活再也无法自理,从此他成了妻子的眼睛。整整16年时间,郑其辉一直照顾着双目失明的妻子刘兰英。16年,他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16年,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16年,他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这个59岁的男人,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2019年度“会昌好人”。

张九发娣 小密乡圩镇富密西街村民

简要事迹:张九发娣,女,汉族,1955年10月出生,小密乡圩镇富密西街村民。婆婆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衣食住行都得靠张九发娣的照顾。张九发娣从无怨言,早上起床给婆婆洗脸,晚上睡前给婆婆洗脚,无微不至,她早就把婆婆当成了世界上最亲的人,老婆婆逢人就讲,他的儿子取了个好媳妇,她得了一个好儿媳。张九发娣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平常生活中对婆婆点点滴滴照顾,但左邻右舍都很敬佩她,被熟知她的乡亲们亲切称赞为“中国好儿媳”。张九发娣的婆婆今年已经91岁高龄,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却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正是由于张九发娣25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老人的身体才如此健康,每天早起张九发娣给婆婆穿好衣服,还要牵着她溜两圈呢!

刘兴发 站塘乡水明村村民

简要事迹:刘兴发,女,汉族,1960年4月出生,站塘乡水明村村民。自2012年以来,她一直照顾因中风导致瘫痪而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夫妻”二字的内涵。在丈夫中风这7年里,她一口一口喂饭,每天帮丈夫洗澡擦身,“伺候”大小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人间最美的真情。灾难突至,坚强担起重担。与丈夫饶仁明结婚来,日子虽说不上富裕,但也过得很和谐。刘兴发在家务农,照顾孙子、丈夫。儿子和儿媳人在外打工,一家人都很节约,知道挣钱不容易。

最美公益人

汪颖清 周田镇下营村人

简要事迹:汪颖清,男,汉族,1985年11月出生,周田镇下营村人,赣州啃佬鸭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人。回乡创业近十年,他饮水思源,富不忘本,坚持公益,回报社会。汪颖清个人出资对企业联系帮扶的贫困村民送去慰问金,不仅如此,他的“啃老鸭”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录用了多名本村村民,特别是几名家庭困难的村民,汪颖清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及收入,解决了这些家庭的实际困难。自创业之初,汪颖清就定下了坚持投身公益的决心,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投身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2019年度“会昌好人”。

最美爱岗敬业人

彭娟 会昌中学教师

简要事迹:彭娟,女,汉族,1984年9月出生,会昌中学教师。2006年,大学毕业的彭娟老师坚定的选择了回家乡教书。从教十三年,一直扎根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对工作抱有浓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倾情教育,从未以私人理由请过假,未曾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教学中她严于自律,工作不拈轻怕重,坚信“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殚精竭虑,宵衣旰食,独辟蹊径,只为学生受益。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用行动诠释“学生心中永远发光的好老师”这一殊荣,造就亦师亦友的她,用心帮扶年轻教师,使其快速崛起独当一面,打造出富有战斗力的高效团队。岗位平凡,默默奉献,彭娟老师用十三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专业精神和思想内核。

最美孝老爱亲人

金招娣 洞头乡上东坑村村民

简要事迹:金招娣,女,汉族,1945年生,洞头乡上东坑村村民。她在家照顾残疾儿子邱彩华6年。自儿子双腿致残之后,她一直在家照顾其饮食起居,全心全意,日夜操劳,从无怨言。久病床前有慈母,邱彩华自受伤之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金招娣一直悉心照顾,数年如一日,有时候头发都几天顾不上梳,但照顾邱彩华的事却从来没有落下,从不出远门做客,即便是有时自己身体不好,在医院打完针也要赶回来为儿子做饭。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都刻在心上,一件件细心的做,把儿子的事情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六年来,她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付出在儿子身上,没有离开过儿子半天。

2019年度“最美家庭”候选家庭简要事迹

西江镇梁翠英家庭:弘扬新风乐助人

这是一户弘扬文明新风、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家庭。西江镇石门村的梁翠英一家,是当地无人不晓的一家。女主人梁翠英聪慧善良,不仅仅是家里的好当家、好媳妇,她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刚结婚的梁翠英和丈夫一起南下广东打工,有了些积蓄后,2012年夫妻俩自己投资开办了一家绣花厂并取得了成功。为照顾老小滞留在家不能外出务工,没有收入的村民。她和爱人一起将厂子果断迁回老家会昌西江。由于她经营有方,绣花厂在家里也办的红红火火。厂里请来的工人,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得到了乡邻的赞扬。此外,她还积极投身到“赣南新妇女”运动中,号召全厂员工在搞好厂里的环境卫生时,也要搞好家中的“五净一规范”。

她带头移风易俗,推动厚养薄葬,弘扬新风正气。公公去世后,哥婶、叔伯一致要搞热闹、隆重的丧葬仪式,要求她们家按老规矩来办公公的后事,梁翠英不同意,她认为生前孝敬好才是孝顺。在得到婆婆、丈夫及儿女的支持后,她不请客,不请乐队,不搞铺张浪费,一切从简,丧事办得简单得体。这样一户弘扬乡风文明、热心助人的家庭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筠门岭朱庆贞家庭:移风易俗好榜样

这是一户教子有方、倡导低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家庭。筠门岭镇湖塅村的朱庆贞家庭,供了三个子女上大学,两个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子女们个个事业有成。

朱庆贞今年53岁,妻子凌平娇同龄。尽管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思想很开明。当年,三个子女几乎同时上大学,曾经因为要供子女上学而没有钱买脐橙苗。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他俩没有放弃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二女儿供读硕士研究生的学费,共花了12万元左右。但朱庆贞看来,他不后悔。他说:“哪怕家里再困难,也要支持子女上学,因为读书的时间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如今,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九江的一家建筑单位工作,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在广州中交研究院就职,二女儿在华南理工大学供读硕士研究生。

近两年,朱庆贞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陆续结婚,在高价彩礼盛行的当下,朱庆贞不为所动,两个女儿结婚的彩礼都是4.9万元,其中还拿出2万元作为嫁妆。朱庆贞说:“现在的年轻人在外打拼、很辛苦,如果彩礼要价高,无疑会给子女带来很大的压力。”朱庆贞嫁女儿的低彩礼,一直被村里人作为婚嫁的标杆价,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朱庆贞的家庭走在了前列。

就是这样一户家庭为当地的村民树立了一个教子有方,移风易俗的好榜样,为社会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

永隆乡王春琴家庭:科学教子好家风

这是一户科学教子、孝老爱亲的家庭。王春琴是永隆乡圩镇居委会的居民,她有勤劳本分的丈夫,好学上进的三个孩子以及一个和蔼可亲的婆婆。

王春琴家重视孩子的培养和良好家风的传承。虽然夫妻俩人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们深信“只有靠读书才有出路”的这种理念。他俩常常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学会感恩,要知恩图报。她和丈夫在家里立了个规矩,不管生活再忙、再苦、再累,都要把每个季度的家庭收入和开支一笔一笔算给孩子们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理解一针一线来之不易,孩子才有感恩的心。家里经常举债度日,生活拮据,但不断长大的孩子们总是记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或许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或许是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孩子们努力用功,个个换得了出彩的人生:女儿成为了赣县区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大儿子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小儿子也成为了周田镇的一名学前教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春琴家里有一位年迈89岁的婆婆,体弱多病,去年不幸摔倒骨折,动过一次大型手术,王春琴和他丈夫的理念是一定要让老人过得开心,要像照顾孩子一样呵护好老人。虽然累着,但有老人健在,他们心里就有一份踏实。能孝敬长辈的家庭才能自立于世,才能和谐共生。付出的苦,奉献出的爱,在家中总能得到回报。那个温暖,那个幸福,王春琴和她的家人心里自知。

珠兰乡曾斌家庭:勤劳致富不忘乡邻

这是一户勤劳致富后不忘乡邻的家庭。珠兰乡下照村的曾斌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家庭和睦、勤劳创业,致富后不忘帮助乡亲邻里。

曾斌一家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夫妻双方互敬互爱,对母亲孝敬,对儿子悉心教育。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理解,宽容谦让。

曾斌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以种养为主,平时做木工、房屋装修兼经营家具。夫妻俩人经营一家家具店,承包了一口大鱼塘,种植了二十多亩脐橙,承接木工装修工程。他们起早贪黑,勤劳致富、诚信经营,把家具店经营的红红火火。

曾斌家庭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让家富起来后,也不忘帮助别人。他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献家具给村里的贫困户,助推下照村的扶贫事业。妻子黄舒丽也积极参与村里的工作,在人居环境整治、巾帼志愿者活动等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住建局李伟明家庭:风雨之中有真爱

这是一户患难与共,不离不弃,风雨之中有真爱的家庭。家住县城山水大道的李伟明家庭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多年来夫妻恩爱,婆媳和睦,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生活的不幸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头上。2017年,妻子邹红英在体检中查出乳腺癌,为了能尽快治疗好妻子疾病,李伟明操碎了心,最终甘愿退居二线,陪同爱人到北京治疗。在长达半年的治疗时间里,邹红英备受痛苦,头发掉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而李伟明也一直细心照料,往返于医院、出租房之间,日复一日,直到多次化疗结束。

治疗结束回到会昌,李伟明同志依然保持这种作风,主动承担了家庭中大部分的家务,切切实实的减轻妻子的负担。还鼓励妻子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报名老年大学,保持心情舒畅!疾病的磨难没有让他们的夫妻感情消逝,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互敬互爱中,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升华了感情,体验人生的更加和谐美好。

风雨之中,李伟明夫妇,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文武坝镇肖运娇家庭:久病床前有孝媳

这是一户用赤诚孝心,坚毅信念陪护重病婆婆的感人家庭。在岚山岭脚下有这么一户人家,女主人肖运娇勤俭持家,孝老敬亲,面对重病的婆婆,耐心细致照顾8年之久,演绎了一场婆媳情深的感人故事。

2011年3月,肖运娇公公不幸去世,时年72岁的婆婆,老年痴呆非常严重了。有一天,肖运娇不放心婆婆一个人在家,带上婆婆去水东菜市场买菜,就在摊前选菜的功夫,婆婆走出了肖运娇的视线。肖运娇吓了一身冷汗,这个时间段是上班高峰期,马路上车来车往,要是让车子碰倒了可怎么办。肖运娇把菜一放,赶紧寻找。还好,有惊无险,婆婆只走到了500多米外的新华书店附近。

后来婆婆因脑出血到赣州手术治疗,又转回会昌县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治疗一个多月,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原本就虚弱的身体日益孱弱。先后6次住院,体重仅50多斤,无法自行吞咽,常年卧床。吃喝拉撒,翻身擦洗,换洗衣物等,肖运娇体贴入微,毫无怨言。为了解决婆婆进食无法自行吞咽的问题,肖运娇开始在市场上购买米粉和奶粉,稀释成流食,通过鼻饲管帮助老人进食。后来,肖运娇又学习自制加工流食,在鱼肉里加入青菜、水果等。营养而又充满爱心的流食就这样制作而成。

由于肖运娇的悉心照顾,2019年婆婆体重恢复到了80斤。这么一干至今已超八年了。常年的背、提、扛这些体力活,让肖运娇时常腰椎疼痛,得靠药物止痛。她用超乎常人的毅力,让老人得以安度晚年。

麻州镇邹长凤家庭:奋发上进一家人

这是一户向上向善,奋发上进,相亲相爱的幸福家庭。麻州镇小河背村的邹长凤家庭,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一年,三个孩子先后上大学,让以务农为生的一家陷入了贫困。成为贫困户之后,他们一家并没有因为享受优惠政策而产生丝毫懈怠,而是借着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悉心谋划。孩子上学没有钱,他们借助雨露计划助学贷款解决。村里办起了蔬菜种植基地,邹长凤向农信社贷款,种植了20亩的贝贝小南瓜。当年产出当年收成,邹长凤一家付出有了所得,终于很快脱了贫,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这些年来,邹长凤夫妻为着家庭日夜劳作,而孩子们也积极努力,学业上也不断进步,收获满满。现在,邹长凤女儿已在赣州就业,大儿子就读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小儿子就读中山大学本科。"穷不失志、精心营谋",正是有了一家人奋发上进才有现在这个幸福满满的家。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邹长凤一家在困难时刻表现出来的那种进取与奋发,值得大家学习。

富城乡曾长娇家庭:朴实家庭有温馨

这是一户心怀感恩,乐于助人的朴实家庭。曾长娇是富城乡大洞村的一名村民。一直以来,曾长娇和丈夫邹泽发守着家里几亩地过日子,平时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2016年,曾长娇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生活,邹泽发离家在县城务工。曾长娇和其他许多贫困户一样在家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她积极配合村里的乡村建设,和村民一道参与“五净一规范”。用心料理好家务将室内布置得井然有序,室外卫生整齐清洁。无论你随时登门,她家的房前屋后,室内外卫生都会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

曾长娇乐观向上,团结邻里,和睦相处。邻居中有矛盾吵口,她主动出面调解。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近些年来,偏僻的富城乡大洞村大部分人往外迁移,留下的都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或残疾人员。残疾人邹张捡来右手五指全残在县城务工,配偶罗锦红严重智残根本无法沟通。正常生活都很自理,卫生状况很差,曾长娇经常主动到她家搞卫生,并耐心同罗锦红沟通,手把手教她自理日常生活事务。像曾长娇这种朴实无华,乐于助人的温馨家庭,演绎着人间最真实的幸福。

高排乡沈君华家庭:平凡之中现最美

这是一户互敬互爱,乐于助人的和睦家庭。高排乡南田村的沈君华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六口之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深受邻里和大家的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她们夫妻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吵过架,相敬如宾。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他们平时都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对方,用“理解”两字来处世做事。家里的事务是大家一起来承担的,包括两个小朋友,洗菜的洗菜,煮饭的煮饭,晒衣服的晒衣服,扫地的扫地,大家都主动积极的为家庭贡献力量。

全家人都是勤奋努力乐于奉献的人。家公李金华负责高排圩镇的卫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圩镇的卫生管理的干净、整洁、美观。家婆康冬秀是南田村的村干部,她文化不高,但做起群众工作来是一套一套的,特别是在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工作中,更是别具一格。她说“动员很主要,我说的多,她们就听的多,就做的多”。在她的不断引领下,南田村的村民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屋内屋外整洁干净整齐,标准化的“五净一规范”。

邻居们有什么事需要帮助,沈君华的一家总是热心帮上一把。有一次邻居家小孩半夜发高烧,听到后,沈君华丈夫二话不说,开着车就带着他们去卫生院看病,邻居家有什么经济上要帮忙的,他们也是尽力给予帮助。就是这样一户平凡的家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演绎着不平凡的最美。

庄埠乡杨六发家庭:孝老爱亲好榜样

这是一户孝老爱亲的家庭。现年66岁的杨六发是庄埠乡寨富村村民,家有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平时还要照顾自己的公公。她21岁嫁入寨富村,54岁时丈夫患上了肝硬化,悉心照顾他,2009年丈夫去世。在丈夫去世后的这十多年期间,她上孝敬公婆,下优教子女,为这个家作出了好榜样。

杨六发对长辈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照顾两个老人的生活起居,逢年过节为老人买衣服。去年婆婆住院,她一人在医院照顾老人直到出院,对此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后来她婆婆不幸走了,公公因此伤心过度病了,公公的饮食起居都由她照顾,她陪公公一起渡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慢慢的公公身体也恢复了。

杨六发对儿子儿媳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帮忙照顾孩子,尽力让晚辈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儿子儿媳也很体谅关心她的身体,怕她操劳太累,教育孩子要好好孝敬老人。杨六发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教导晚辈们不要忘本,勤劳踏实,孝敬和帮助老人。在这样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充满着幸福感,这正是我们大家所要学习的榜样家庭!

小密乡池吉华家庭:温馨有爱显真情

这是一户温馨有爱的美满家庭。小密乡杉背村的池吉华家庭,是一个有着11口人的大家庭。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池吉华夫妻结婚已四十多年了,在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互相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池吉华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并且都有了各自的儿女,通常在农村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分家的,以避免人口多了,性格、文化、志趣等有所差异,妯娌、小孩之间闹矛盾,兄弟之间起隔阂。但是在他家里是不用担心这些的,在他们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都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池吉华夫妻两在家照顾孙子孙女的起居生活,让儿子儿媳安心在外务工赚钱。过年回家,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热闹非凡,邻里看见羡慕不已。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他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池吉华是组里理事会的会长,对于经济上暂时有困难的邻里,他主动伸出援手,有矛盾的邻里他也主动调解,邻里们对他一致好评。正是由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池吉华这样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也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公安局曾敏辉家庭:互帮互助现真情

这是一户夫妻恩爱,互帮互助,幸福和睦的家庭。曾敏辉是有着22年警齡的老民警,妻子王文娟是法院的庭长,夫妻俩互帮互助,爱岗敬业,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曾敏辉所在的西江派出所,几年来在全局绩效考评中一直数一数二,被评为全省六好派出所、全市青年文明号。王文娟所在的刑事审判庭被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是省“三八”红旗集体和市“三八”红旗集体,自己也连续多年荣获“全市法院办案标兵”称号并被市中院嘉奖。夫妻俩在工作上出类拔萃,同时在家也孝敬公婆,教育子女,做到了事业家庭两不误。他们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2019年度“最美村庄”候选村庄简要事迹

庄口镇黄沙村

黄沙村位于庄口镇北部,距离县城29公里、圩镇4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576户3081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767.4亩,山林面积11000亩。

黄沙村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孝老敬亲,和睦相处。教风学风优良,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子,2019年考取大学二本以上大学生12名,硕士、博士研究生3名。涌现了赖雷鸣、肖运有、肖应卫等杰出乡贤,带动村民创业致富,并积极奉献爱心,捐资捐物,回报家乡建设。

黄沙村交通设施完善,2018年新建了6米宽农村“四好”公路,并开通了镇村公交,方便村民出行。全村25户以上村小组通组路已全面通3.5米宽水泥路,入户便道全面硬化。通村路及各大屋场亮化工程已启动,预计2019年底完工。

该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每年种植烟叶200亩,同时种植脐橙、桔柚、葡萄、莲藕、油茶等特色产业,成立会昌县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9年建设了百亩贝贝小南瓜大棚基地并全部种植到位,预计年可产出200多吨精品小南瓜,可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该村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挂点县领导、县委副书记王喜龙的亲自指导下,在全县率先制定了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卫生评星工作方案,并认真坚持执行,定期在各屋场召开户长会,大力宣传引导,做到人人爱环境,户户讲卫生,严格按照“五星”标准开展卫生评比,保洁员做到公共区域“六清”到位。通过近半年来的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县各乡镇纷纷来黄沙村学习交流。

同时,该村积极创建文明村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添置了舞台、音响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18年举办了迎新春联谊活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5月、9月先后举办了“暖床前”尊老敬老大型公益活动、第三届敬老节文艺演出活动,为高龄老人过集体生日、为长寿老人发放慰问金,举办敬老宴,并表彰了一批最美婆婆、最美儿媳、最美孩子、清洁家庭、勤劳致富模范等先进典型,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孝老敬亲美德,深受村民赞誉。

庄埠乡下基村

近年来,下基村立足实际、抢抓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宗旨、以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基础设施完善。下基村依托国家审计署的扶持优势,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电、路、通讯等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大力推进村庄主村道美化亮化,兴建村级文化广场、村卫生计生服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环境卫生整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美化乡村美景。依法依规拆除违规建筑,清理公路沿线及房前屋后垃圾等,使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村庄出现新面貌、新气象,村容村貌整齐划一、干净整洁。广大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新的认识,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了讲卫生、美环境的意识,形成了“讲卫生、树新颜”的良好风气。

民风淳朴勤劳。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最美系列”、“一周环卫之星”等评选活动,倡导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奋斗的新风尚。目前,下基村正以“醉人”的环境、纯朴的民风、实干的作风、良好的治安秩序,为群众营造和谐、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走进如今的下基村,你将不由自主地感慨,这里的生态环境优美舒适、人民群众热情好客,公共服务完善齐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这里再也难觅昔日贫穷落后的旧踪影了。如今的下基村,处处焕发着新农村的勃勃生机,洋溢着一种蒸蒸日上,文明祥和的氛围。

周田镇司背村

司背村地处周田镇东北部,全村土地面积8.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8亩,山地面积5833亩。村部距圩镇约2公里,距206国道0.5公里,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落,司背村靠山环水,村内古树成群,尤以古香樟为最,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为保留和突出该建设点的生态自然特色,该村以“自然、生态、和谐”为主题,将该建设点定位为旅游休闲和文明新风型的崭新村庄。按照“产业、大气、生态、自然、串联”的原则,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努力打造新村生态特色。

近年来,司背村新建了休闲娱乐场所,建起了停车位、乒乓球桌、茶座、公共卫生间等,使司背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司背村新建了蔬菜产业基地占地约1000亩,主要种植会昌贝贝南瓜,亩产值2.45万元,全年产值500万斤1750万元,使司背村形成山上橙花飘香,山下种养丰收的产业格局。

司背村按照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文明创建标准,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在全村形成了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办事讲规矩、做人讲诚信、相处讲和谐的良好风气,全村青少年也能按照文明进步民约,倡导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晓龙乡晓龙村

晓龙村位于晓龙乡中心,全村辖7个村小组,总户数376户,人口总数1950人,常住户数301户,常住人口1260人。晓龙村大力发展脐橙、红薯、蔬菜大棚、龙虾等特色产业,现有大棚蔬菜基地15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53亩,烟叶基地60亩,脐橙1846亩,种植红薯200亩以上,村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产增收。

晓龙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依偎着村庄的晓龙河、濂江静静流淌,村庄规划科学,建筑整齐美观大方,公共设施齐全。自从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后,晓龙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公共区域“六清”整治到位,村民家庭卫生“五净一规范”达标,重点做好了曹屋、石人垇人居环境整治点。

晓龙村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红白理事会机制健全,积极发挥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的作用。通过收集、整理、汇编形成新的好的家风家训,加大宣传,形成了尊老爱幼,诚信守法,崇文尚学,邻里融洽,互帮互助,和谐稳定的社会风尚。

文武坝镇上半岭村

上半岭村主导产业主要是水稻、水产、家禽、蔬菜等种养产业,2018年已建成年出栏5万只肉兔的产业基地,形成了上半岭村兔业基地,61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兔业基地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每户贫困户可参与分红,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奠定基础。

该村目前已修建总长2.92公里,宽5米的村主干道并全线通车,着力打造“四好”公路样板。有一所全日制(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学配有幼儿园教学班。兴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栋39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村卫生室配备全天候诊医生一名。对全村农户房屋的街檐、水沟进行了建设硬化改造,每个屋场增设垃圾收集点,全村建设垃圾收集点11处。对所有农户进行了改厕、改水、改电,通过项目的实施,道路更加通畅,村庄更加规范有序,环境更加整洁。

麻州镇小河背村

小河背村位于麻州镇东部,距离圩镇4公里,是“十三五”贫困村。国土面积11032亩,其中耕地面积1007亩,林地面积10025亩。辖区11个村民小组(枉刀迳、新村、仙人坝、来丰、来新、冬寨、老屋家、新屋、大坑尾、禾坪脑、新厅下),农户总户数315户,总人口1611人,其中党员17名,2019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干部4名,专职扶贫信息员1名。

2016年以来,小河背村对标对表申报并实施脱贫攻坚项目,通过脱贫攻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稳定了原有脐橙、特色瓜果等产业发展,新建60亩贝贝小南瓜种植基地。并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按标准配备保洁员,充分发挥好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全面优化了村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筠门岭镇大照村

大照村地处筠门岭镇东南部,全村土地面积7995亩,其中耕地面积772亩,林地面积4664亩。村部距圩镇约12公里,距357国道3公里,人口178户804人。

近年来,大照村积极谋求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丰硕成果。

1.产业发展转型方面。大照村结合实际,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烤烟、脐橙、蔬菜、优质稻、小龙虾养殖、毛竹等产业,形成了百亩烟叶、百亩蔬菜、百亩优质稻和千亩脐橙的产业格局。截止2019年,全村种植烤烟160亩、发展脐橙1543亩、建设蔬菜大棚102亩、种植优质稻400余亩,以上几项产业解决了本村314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带动15户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致富。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大照村结合全村实际,一是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进村路面按“四好”公路标准全面硬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基本设施已全面到位;二是严格实施卫生评星活动,为调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大照村拟定了严格的卫生评星方案,对全村农户的家庭卫生及房前屋后三包区域进行定期评比。

3.乡风文明方面。近两年来,在村“两委”带领下,大照村新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等一批村民议事机构,充分发动帮扶工作队、党员、小组长、妇女小组长、外出乡贤等有影响力的人群,利用文艺汇演、最美系列评选、送戏下乡、观看电影、组织座谈、举办民俗活动、开办孝老食堂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革除陈年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和高价彩礼、不尊老孝老等陈规陋习,使得以前困挠村里的村民素质低、陋习难除、公共服务跟不上、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够等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观。

西江镇湾兴村

西江镇湾兴村位于西江中部偏东,邻近圩镇,环境优美,民风淳朴,323国道穿境而过。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美丽村庄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荣誉感和参与度,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村庄行动深入开展。

1.健全机制,持续整治。制定激励机制,对创评活动实行“进步星”奖励。大力开展硬化路面、修砌排水沟、粉刷墙体、清理村庄卫生死角、安装路灯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彻底改变了我村人居环境卫生。

2.见贤思齐,改善民风。每年开展评选表彰“尊老敬老孝老好儿媳”、“教育子女模范家庭”、“助人为乐好人”等先进模范。村风民风屋风家风大为改观,使得家庭和睦、邻居团结、互帮互助、尊老敬老等传统美德蔚然成风。自2014年以来,有多人被县文明委评定为“最美脱贫人”、“最美家庭”、“尊老敬亲好人”等。我村在2017年赣州市第五届文明村镇评选中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

3.培数典型,树榜标黑。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我村每月对家庭卫生好的、家庭卫生差的、小组卫生好的、小组卫生差的在红黑榜进行公示并在全体村民会议上进行通报,高标准打造“美丽湾兴”。

高排乡山口村

高排乡山口村位于高排乡东部,是高排乡的东大门,东邻右水乡,西连高排圩镇,村部距离圩镇1.5公里。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2141人,427户,15个村小组。山地面积2.3万亩,耕地面积1315亩,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7元,民风淳朴,村庄富裕,人民安康。

这里森林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辖区内有狮子寨乡村旅游点,集休闲娱乐、度假疗养、观光采摘为一体。特色的农家小屋,让你享受蓝天明月与清风的同时,体验一下鸡犬相闻的农家乐趣;袅袅的炊烟与缤纷的桃花,定是人间仙境;更有那黄金猕猴桃和鲜红欲滴的杨梅令人为之向往。

这里农业特色产业突出,村民勤劳致富。全村共有脐橙、杨梅、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1857亩,肉牛和生猪养殖基地实现年出栏肉牛247头、生猪8000头,灵芝种植基地78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50亩,烟叶种植120亩,农业增收明显。

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国道357穿境而过,四好公路覆盖了辖区内主要自然村里,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服务功能得到大力提升;完善的道路、沟渠、路灯和绿化,使村庄变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更加宜居,更加生态。

中村乡增坑村

增坑村位于会昌县中村乡东部,东接洞头乡官丰村,南与洞头乡洞下村,西与本乡中联村、北连永隆乡,距中村乡圩镇10公里。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共157户,总人口778人。国土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亩,林地面积15500亩,果业面积30亩。全村劳动力约430人,外出务工人数278人。

一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通村主干道路、25户以上村组道路、产业路、乡村旅游道路等全面硬化并实现循环串联。入户便道、水冲式厕所、安全饮水、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

二是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鉴于增坑村是属于山区村庄,林地覆盖广有利于林下经济种植,在保持传统油茶、白莲、烤烟、水稻、毛竹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为增坑村主导产业,于2018年投入20万余元建成320亩增坑村林下经济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林下药材,集中优势资源予以大力扶持。乡村两级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大力宣传增坑村绿色原生态农业产品,打响生态增坑品牌。

三是村庄环境有效改善。充分发挥组建的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民主法治理事会及村级志愿者协会等群体组织参与引导村庄整治的作用,实现了全民参与、自觉维护、建管同步,全面优化了村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珠兰乡雁湖村

雁湖村按照“产业优先、设施完善、服务均等、脱贫到户”全面推进工作思路,对标对表申报整村推进脱贫攻坚项目39个,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于2017年率先实现整村退出。

一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通村主干道路、25户以上村组道路、产业路、乡村旅游道路等全面硬化,实现了村组道路之间的循环联通。农户入户便道、水冲式厕所、安全饮水、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完善。

二是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休闲活动场所、休闲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计生室、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全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得到满足。

三是脱贫产业快速发展。在原有万亩脐橙基地基础上,引进了长源生态肉牛养殖合作社,可为全村贫困户增加600元/户的分红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保持在5万元以上。

四是村庄环境有效改善。率先全面拆除了57栋6000多平米“空心房”,消除了“视觉上的贫困”。按标准配备保洁员,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全村环境卫生有效改善。充分发挥组建的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民主法治理事会及村级志愿者协会等群体组织参与引导村庄整治的作用,实现了全民参与、自觉维护、建管同步,全面优化了村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洞头乡石圳村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本村实际,整合各类资源,深化管理工作细节,动员全村力量狠抓落实,共建洁净美好之家园。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路灯30盏,家家有入户便道,同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党员、村委干部、村小组长为骨干,成立村卫生监督委员会。分户承包,按户落实。完善健全村民公约,对村内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实行制度化、常态化。聘用2名专职人员对公益性基础设施进行维护,负责垃圾收集清运。加大垃圾治理力度,以村内路边沟渠、屋场周边和河道为重点,对多年积存的垃圾进行彻底的清理,聘请了专职河道保洁员、公路养护工。截止目前,共出动运输车辆17辆,挖掘机2台次,清运垃圾百余立方米。加大了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力度,为群众打造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诚信守信为重点,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推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广场建立文明示范墙,宣传孝敬长辈、和谐邻里、村风文明、村容整洁、传承孝道、后养薄葬等,对全村的好典型,好事例进行评选表彰分享,好媳妇曾金秀在会昌县2019年“最美妻子”活动中,获得“最美妻子”奖。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节俭意识,革除丧事大操大办等陋习,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生活。坚持以弘扬先进文化,增强群众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创新工作思路和活动载体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村广场,村文体活动中心,村图书室,有力促使村民业余文化得到提升。

四是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多项措施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学法、懂法、用法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站塘乡南坑村

1.积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模式:认真贯彻、执行落实县、乡(镇)《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根据市、县、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针,结合实际,制定全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村划分为9个屋场,每个屋场有具体的责任人和“四职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开展六清和户内“五无”宣传,坚持每月评星和兑现奖惩。

2.村风民风有好转:村庄管理和红白理事会机制健全,运作正常;村民家风优良,尊老爱幼,诚信守法,崇文尚学;邻里融洽,互帮互助,和谐稳定,移风易俗,克服五大“陋习”,取得明显成效。

3.脱贫攻坚有成效:积极倡导脱贫攻坚政策,执行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政策。

4.未发生责任安全事故:近几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达标等。

好人事迹传递新时代正能量

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

一起为他们点赞!!

来源:会昌县委宣传部

监制:池素莲

编审:杨新

原标题:《第四届会昌县道德模范、2019年度“最美会昌人”“最美家庭”“最美村庄”正式候选名单公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