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语言改变生活之尼日利亚“邮件骗局”

2020-03-08 08: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译:吴杨

出于某种原因,不止一名哈佛大学教授落入网络骗局,接二连三地上了新闻。以一位法学教授为例,他陷入欺诈性虚假指控里长达四年。四年里,他痛斥 30万美元的法律辩护费,直至最终失业、无家可归,一切方才结束。

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在癌症研究领域工作的哈佛科学家,无情地骗取了朋友和同事的信任。其中一些人,因为他,没了房子,空了积蓄,耗了60万美元。而他呢,可谓是动作迅猛,但也是天真得可以,一股脑把这些钱全部寄给了尼日利亚的骗子,只因他们答应给他5000万美元作为回报。即使是被逮捕后,他也仍不愿相信自己被骗了,毕竟自己就是个欺骗了身边一众人的高级骗子。

以上表明,即使是最聪明的人,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可能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容易上当受骗,或变得利欲熏心。

研究人员常细细琢磨受骗者的心理,某些群体究竟是如何以及为何而落入骗局,尤其是落入那些在他人看来显而易见的骗局。骗子会瞄准某些人格特质,包括人性中容易被利用的弱点,如天真不谙世事、恃才傲物极端自信、过分痴于一步登天、或渴望助人乐于助人。随着互联网上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复杂,诈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行骗高手一直瞄准着企业和个人,很多人难免失足被骗。

但是,在你有足够的层次,能与那神秘的尼日利亚王子有所私交前,可以根据这份由语言学家黛博拉·谢弗做的简短的研究报告,辨别诈骗邮件的行文模式语言特点。在它初次进入你的收件箱,以一种蹩脚的华丽语言,奉承着和你打招呼时,你便能一眼看出来。

尼日利亚419诈骗(这个数字指的是尼日利亚刑法第419号诈骗部分)几乎是互联网诈骗中最老套的一种。实际上,这种诈骗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彼时它以一种惊悚风的“西班牙囚犯”(Spanish Prisoner)骗局的形式出现。骗子往往身份体面,有个有钱的亲戚(他当然不存在),他被残忍地囚禁在西班牙。而受害者会被要求支付越来越多的钱,以保释那位富豪亲戚。而事成后,将有重金酬谢(一笔永远都不可能出现的钱)。

在最新的419尼日利亚骗局中,根据邮件要求,潜在受害人需要帮忙支付一笔小额预付款,或发送银行信息或个人信息,以帮助转移被锁定的资金,这些资金可能在外国,也可能在其他看似难以周转的地方。作为回报,他们将得到一笔大得多的报酬。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笔资金来源渐渐浮出水面。它们来自一个流亡王子的金库,一个受贿政府官员的赃款,或者一个垂死慈善家,他/她急于将自己的遗产赠给某个应得的收件人。

谢弗收集的419电子邮件中,有一半来自尼日利亚,其余则来自其他地方,通常是非洲和中东国家。在这些骗局中,行骗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此一问题颇值玩味。故事的情节可以天花乱坠各不相同,但大同小异的叙事语言才是关键。通过特定的语言模式,骗子能激发潜在受害人(利用他们的贪欲)的遐想、消除他们的恐惧、在受害者和骗子之间建立联系和关系。

大多数诈骗电子邮件都是由非英语母语人士撰写的,这一点有目共睹。因为行文之间漏洞百出,语法错误标点错误俯拾皆是,同时伴有句法混乱、单词缺失,言语误用(误用发音近似而意义不通的词语例如)一系列问题。这种错误频出的语言是怎么真正骗到人的呢?通常,要么受害者知道邮件来自非英语母语者,要么他们自己不是英语母语者,不一定能发现这些语法错误。这些荒谬可笑的错误,就是语言警告标志,它们帮助大多数足够聪明的人逃脱了陷阱,留下一小部分人,带着好奇,带着幻想,沉溺在疑点重重的故事里。

尽管没有一手流利的英语,骗子们却似是读过最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些故事言辞极其大胆。419诈骗邮件通篇是异常华丽的语言,用以说服和哄骗阅件人,驱使他们咬牙不舍,依言照做。比如开头的问候(“恭贺佳节,真挚地祈祷这封信能有幸遇到您”)和致歉(“这封信着实唐突,但实是紧迫非常,敬请原谅)。骗子肆意利用恭维(“一位合伙人向我推荐了您,他再三保证,您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且有能力来处理一笔高度保密的高净值商业交易”),利用宗教,搬出上帝,以期找到共同点,拉近关系,达成保密协议并共谋(“首先,我必须请求您对这笔交易绝对保密;这是由交易的性质决定的,它属于机密,需要最高级别的保密工作”)。

谢弗还展示了419骗局中的行骗手法,比如迫使读者即刻采取行动,以免为时过晚(“速回!”),并向他们保证所提议的方案是相当安全的(“此项交易100%零风险”),且价值巨大,利处多多。骗子们不遗余力地使用技术、军事、金融或其他专业领域的语言,拙劣地用着正式语体,模仿受过教育的人的口吻,(“政府官员……曾授予鄙人多项政府部门国有机构开具的契约证明”,契约里言辞肆加夸大,无所不用其极)从而假装自己是律师、准将或银行官员。

此类话语统统包裹在不切实际,但颇为有趣的故事中。许多普通人身边没有故去百万富翁的倒霉亲戚,没有想要为别人做好事的慈善家和王子,没有陷入困境的企业高管和石油大亨,没有那么些迷失了方向,需要他们帮助的人。普通人完全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而骗子们通过讲述这些荒诞的故事,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诱使受害者觉得这件事与自己也息息相关,让他们尽可能长时间地投入到这项计划中去,并持续关注结果。他们投入和保密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会继续否认这是一个骗局。有的受骗者甚至从不会萌生质疑的心思。

骗子用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奉承恭维的语言是如此的明显和业余,以至于哪怕是有一个人上当受骗,都足以令人侧目。然而,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落入陷阱之中。语言这个东西,无论编织得多么具有迷惑性,都是为了说服力而服务,因为部分骗局受害者常常期望故事是真实的。这虽是一个简单的骗局,针对某类人群却似乎非常有效。他们轻信易信,对语言警告词视若无睹,满眼都是探险寻宝之旅,一心想着生活中能有段短暂奇遇,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落得个含恨饮痛的结局。

来源文献:

Chi Luu (2019) The Life Changing Linguistics of… Nigerian Scam Emails, JSTOR Daily.

本期编译 | 吴杨

原文作者 | Chi Luu

原标题:《语言改变生活之尼日利亚“邮件骗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