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滦事 | 滦河老街,让无数人留恋的地方...

2020-03-12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文章的作者是紫塞名篇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可看作者其他的作品

一起欣赏吧!

我留恋承德双滦区的滦河镇,过去我的家人们一直管那个地方叫滦江,那里有我爷爷辈、叔父辈、姑姑们的身影,那里算得上是我精神上的第二故乡。

我的三爷爷马新坡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就到滦江钢铁厂当工人,打厂子一开建就开始在滦江生活,小地名叫滦江钢厂家属院苍坡街道。现在还保留着老地名的“滦江”社区,就是历史地名遗存,现在归钢城街道管辖。

三爷爷在滦江钢厂时和工友留影(后排)

我在小时候,父亲领着我去看望三爷爷和三奶奶时,在房子后面的滦江里,跟我的七叔一起洗过澡。别见笑,那时滦江水大着呢,深的地方不敢下水,只是到夏了季炎热的时候,在房子后的河坝边的浅水处泡泡水澡,把身子洗洗,以便凉快凉快,大家都把游泳说成是洗澡。

记得我第一次去滦江的时候,特别疼爱我的三爷爷,领着俺去街上逛过裁缝店,老人家给我买一块兰卡其布,在那店里做了一件新裤子。七叔叔领着我去钢厂剧院看过一次电影,领着我第一次在滦河一个十字街吃油条、豆腐脑。过后他还给过我一块电子手表和一支钢笔。

那时候是小屁孩儿呢,啥都不懂呢,更别提喀喇河屯、滦江行船,更没听过滦阳别墅了。只是老听大人管这里叫滦江,还知道这里有滦江钢厂。

等知道喀喇河屯在那有遗址的时候,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一家媒体当记者站长的时候了。遗憾的是,那时候我三爷爷和我父亲都已经不在,我不能为他们尽孝道了。好在那里还有我的三奶奶,有好几个叔叔和姑姑在,让我有亲近之感和感情寄托。

在采访中,我知道了这里的钢厂果山小区的后土山附近出土过好几次文物,有史可考的时代要追溯到辽代。那次,滦河镇的宣传委员领着我多次去过宫后村采访,我了解到宫后就是皇宫后的意思,知道了这里曾经有喀喇河屯行宫、滦阳别墅。一次在宫后一个那姓人家,男主人领着我看了青砖青瓦,说是从河道里拾掇出来的,他认为是宫殿堆倒后的遗留砖瓦。

那时,我的亲老叔就租住在宫后村不远处的滦河下湾。我的老叔和我父亲是一奶同胞,他们从小因为家庭贫困,父母有病无钱医治而去世。老叔是吃他三婶子的母乳长大,我父亲是用他三叔给的40块钱娶的我母亲,在他们的眼中,他们的三叔和三婶就是他们的爹娘。而我的老叔青少年时代在我家里长大,从小经常把在学校里拿饭票买的馒头留下拿回家给我吃,自己啃玉米面窝头。他在我父亲的养育下读书、代课、外出打工、娶妻生子,跟我的父母有着长兄为父、老嫂比母的情愫。

当改革开放一开始允许农民外出打工,我的父亲和老叔都来到滦江找活计干。在他们三叔的关照下,父亲在滦河信用社干临时工,老叔在一家钢管制造厂当电焊工。

电焊工

那时,我一直在高中读书。直到三爷爷在1994年故去,父亲在1996年因病也离去,滦河岸边就留下了他们的影子和脚印。

我大学毕业后经常去看三奶奶,每次去后都再去看看住在下湾山坡下的老叔老婶。那条路上正经过喀喇河屯宫殿遗址,而老叔租住的房屋,正是滦阳别墅遗址。

滦江是一片历经千年沧桑的土地,众多帝王将相、历史名人在此驻过足。滦江,现在叫滦河镇,名称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变换更迭,叫过渔阳,叫过滦阳。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来推测,在秦汉时期,这一带还叫过白檀。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出东峡,入安州界”“迳渔阳白檀县故城”“濡水又东南流,武烈水入焉”这些句子描绘的地方和现在的滦河宫后村与下湾之间的水系分布及其相似,濡水即伊逊河与滦河在下湾处交汇,这为白檀县在滦河岸边提供了依据。

1958年,我三爷他们在建设滦江钢铁公司时,在西地现在的钢厂一带发现一座汉墓,后来在建设家属楼时还曾发现埋葬着五匹马的殉马坑,是规格很高的墓穴。在这汉墓中,长眠两千多年的人是不是白檀县的县官呢?

殉马坑大致形状

据史料记载,汉李广、三国时期的曹操都曾驻足或经过白檀城。曹操曾写诗《却东西门行》,记录这次塞北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可以读出曹操远征塞北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曹操的雄心壮志。

历史再前行到911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亲率大军征服了塞外一带的奚族部落,把疆土一下子拓展到汉代古城白檀一带,这对于契丹人来说是一件有象征意义的大事。

等至明朝修筑长城,将这一大片塞外之地圈在蜿蜒逶迤的紫色城墙之外,紫塞地名由此而生。

游牧至此的蒙古人,将此地称呼为“喀喇河屯”,喀喇是蒙古语黑色的译音,喀喇城,意思就是黑城。“河屯”是城镇,应该比现在的乡镇级别大一些。承德境内的波罗河屯、皇姑屯、郭家屯都是蒙古人的行政区域遗名。

北方游牧民族中产生的帝王,都有避暑习惯,清代帝王更不例外,1650年四月,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出行古北口外、滦水之滨,打败蒙古人,在这滦水与伊逊水交汇地,住在早就有草屋建筑的滦阳别墅,命令建设喀喇城。

当时,九省出地丁银249万辆,“输京师,备工用”,建设夏季避暑理政小城。寂寞了几百年的滦江古镇,突然间热闹起来。同年11月,多尔衮在此行猎跌落马下。不久,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喀喇城把人生画上句号。

1651年14岁的顺治皇帝在亲政第一年进行了一次北巡,在丰宁接见了蒙古王公大臣后,于5月11日在喀喇河屯住过一宿,6天后回到北京。蒙古王爷臣服大清,献出围场一带的土地敬献给大清和皇帝们体验游牧生活,清朝却用来进行练兵(木兰秋狝)。

1677年,清圣祖玄烨出塞避暑,来到滦江,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他感觉这里非常凉爽,这里土地肥沃,水质清冽甘甜,让他饮食加倍,精神爽健,命令当地官员组织民工建离宫数十间,建成塞外第一个行宫,命名为喀喇和屯行宫。这比承德离宫还早建26年,他还重修了多尔衮在滦河左岸曾经住过的滦阳别墅,作为政暇游赏读书的场所。

滦阳别墅地基遗迹

之后,大臣们为了给康熙爷过生日,修建了穹览寺,寺名取“骧首览层穹”之意。许多宗教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农历4月18号为穹览寺庙会,远近信众云集于此,一度形成规模较大的庙会,持续了几百年,直至后来变成滦江大集。

读读康熙皇帝写的诗《穹览寺偶成》:塞北钟声久不闻,梵音列刹共氤瘟。雨花柏树同僧老,开世翟昙永法云。”可见,这座敕建寺庙当时是梵森严谨、规模宏伟、工艺精湛、造型奇特,掩映在树丛中。

这滦江老街上还有一座与穹览寺遥遥相对的琳霄观,位于喀喇河屯行宫东南三里许,为汉式传统寺庙,坐北朝南,香火盛极一时。

纵观滦江老街上的穹览寺、琳霄覌、娘娘庙等遗存古迹,不得不感叹先人的智慧,每一座寺庙之中都蕴涵着神韵和独具匠心的构思,美妙的彩绘令人过目难忘。

俯瞰穹览寺

滦河在民国时开始叫滦阳,后来叫滦江,有一个滦阳码头。当时能够出入滦阳码头的商船络绎不绝。这里是一个沿河岸边重要的通商口岸,即使到了伪满洲国时代,日本人的铁路交通运输建立起来以后,这个滦阳水运码头的作用也一时无法取代。

在滦江河岸对面的下湾宫后村,几百年过去,除了留下个“宫后”地名,没有剩下一座清时建筑。村中的一些居民,盖房砌墙时从喀喇河屯行宫和滦阳别墅捡拾回的青砖和石条,有些还镶嵌在家里院墙之中。多年前,滦阳别墅遗址的前面的大小金山旁边钓鱼台处,发现过公母咀的大石条。我又去采访,曾经走进过一个居民的家里,他拿出家里留存的滦阳别墅宫殿的青砖和瓦片给我看,上面残存着的清代印记令人回味和难忘。记得那户人家姓那,是一个驻守在宫中的老满族人,是大清王朝遗落的后人,在宫后已经繁衍不知道多少代了,他们的祖先对过去的皇朝往事早已经遗忘,留下的只有声声叹息:嗨,甭说了,皇帝到山庄去见了避暑山庄后,这里就是他们懒得看的老房子!

清代石条的大致样子

从滦江老街的北面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民国八年的风格古朴的北门,上面还保留着“北门”二字,门两边各延伸有约6米长的城墙。过了北门,那些饱经风雨的老瓦房与新盖的平房,给人以时空错落感,让人叹息不已。

如今,滦江老街成为滦河镇历史上最大的遗存,始建于顺治七年,即165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老街之所以能让人铭记于心,那个民国年间复建的北门城楼完好如初,不仅因为是时间的久远,还由于在历史的舞台上,滦江北门内外不断上演着各种生活剧目,更多的商人云集于此。滦江老街上的老客栈、老商铺、老字号都难以寻见。

离宫成为避暑地后,清朝对地域进行过重新规划。1940年把滦平县城迁至安匠,这里更名为滦江,名称沿用至民国后期。1956年,新中国把滦江,更名为滦河镇,并和双塔山等地村庄,合称双滦区,划归承德市所辖。

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作为承德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滦江老街至今保留着古镇的基本格局,由西大街,后街,南街和北街组成的双十字街结构,较好的保持了冀北山区传统居住区的风貌、格局和幽静的气氛。

但是,岁月是一个无情的筛子,筛落了曾经几番春风秋雨。在民国时期,位于滦江苍坡街道一带的喀喇河屯行宫早被当地军阀一把大火化为灰烬;而穹览寺等寺庙如今像一曲凋敝的挽歌,轻轻低吟,随岁月流淌,韶华已逝。唯有遗存的滦江老街,可以依稀看到过去的影子,但是凝集历史积存的古物已经不多,它们或被改作他用,或已销声匿迹。留给大家的只有那几座残破的庙宇和为了怕被破坏而围建的高高围墙。

滦江老街北门

我留恋滦江这个地方,不仅是因为这里古老,还因为有亲人还继续生活在这里。那些叔叔、姑姑还在这街上工作着,还能能感受到到老一辈人的印记,还记得他们的告诫:人不能忘了根本。

我常常还会回到滦江老街和滦阳别墅遗址的山前,时不时会去看看残存的青砖青瓦,那大块的青砖和现在的砖不一样,会让我联想到遥远的宫殿和我的叔叔在那里住过的老屋,有时还会听到老屋旁边鸟雀的喳喳叫声。

老街里的古朴大门

(双滦区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标题:《双滦事 | 滦河老街,让无数人留恋的地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