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聚焦乳山新闻发布会丨企业复工率98%!保障服务业发展!解决用工需求!

2020-03-12 20: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12日下午,乳山市疫情防控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发改局党组成员丛丹、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李吉岩、市工信局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强,就市民普遍关心关注的保障服务业发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企业用工需求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当前全市疫情防控情况

通过前一阶段全市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经省专家组评估,我市被列为低风险地区。

疫情终将过去,发展不能停步。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市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出台了39个领域的复工复产工作指南,安排市级领导分包60个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组织252名驻厂员入驻企业开展指导,推出了外工内用、共享员工、夫妻用工、实习用工、补贴稳工5项措施,制定了6条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用品、通勤车辆、生活保障、职工通行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目前,全市企业复工率达到98%,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各行业返岗员工3.3万余人,返岗率94%;12个威海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开工9个,3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发改局通报保障服务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

Q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服务业冲击最为直接,在保障服务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政策出台?

为缓解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和冲击,前期发改牵头会同商务、人社、财政、住建等部门,根据各级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起草了《关于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重点围绕降低运营成本、确保稳定就业、优化服务保障、推动转型发展4个部分,研究出台了27条具体意见,积极帮助服务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

其中,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意见》从减免税金、强化用水、电、气、网络保障、加大用工补贴力度等方面出台了7条具体政策。

在减免税金方面,对承租市属国有企业经营用房的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交通物流和旅游行业企业,房租实行2个月租金免收、4个月租金减半;对因疫情影响遭受重大损失,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有困难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核准,减征或者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在强化用水、电、气、网络保障方面,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经营企业2020年2、3、4月份用水价格,按现行政策的90%结算;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欠费不停电”措施,强化企业用电保障;对住宿餐饮企业管道天然气用气价格,按每立方米优惠0.05元进行结算;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商场、酒店、餐饮企业,缓收3个月通信费用,缓收期间确保按质量标准提供服务,疫情期间,酒店客房机顶盒按原缴费标准的50%收取。

在加大用工补贴力度方面,对2019年度住宿餐饮业入库税费缴纳100万元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入库税费缴纳2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给予一定用工补贴,参保职工100人以下的按实际用人人数补贴,参保职工100人以上的按100人进行补贴,每人标准每月300元,自2020年2月起,连续补3个月。

Q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在稳定服务业就业方面,都有哪些扶持政策?

为缓解疫情对服务行业就业的影响,我市创新推行了“共享员工”模式,引导因疫情影响暂时业务减少、员工富余的服务业企业,向有用工需求的其他企业协议派遣员工,让经过健康排查、检疫的员工加入临时用工队伍。

对于为其他企业转移商场、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员工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一定奖补资金。

同时,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裁员率标准由不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放宽到5.5%;对参保职工30人以下(含30人)的小微企业裁员率放宽至不超过企业职工总数的20%;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为保障服务业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自2020年2月起,将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每人每月1719元。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人社局通报保障企业用工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

Q

受疫情影响,我市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出现短缺,而服务业、企业,业务不足、劳动力富余,针对类似情况,如何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呢?疫情期间部分企业的外地职工返乳存在困难,如何解决这部分职工的返岗问题呢?

经过前期对我市企业用工需求情况的摸底,已经掌握了各类企业的详细用工需求。

一方面创新用工机制,探索出了“共享员工”新模式.既能缓解未复工企业给员工缴纳社保的压力,又能为缺工企业解决临时性用工的问题,还能提高员工在此期间的待遇,达到三方受益。目前,已为福喜和亚细亚机电联系海天集团,对接“共享员工”380人,在岗226人。

另一方面提高招工效率,探索实施“夫妻工”招聘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又能方便员工日常生活,防止企业用工流失,促进企业员工稳定,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目前,为同兴食品有限公司吸纳7对“夫妻工”就业,为乳山企业探索出一条“招工用工”的新途径,也带动了我市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对于部分企业存在外来务工人员返程难的问题,人社部门牵头,联合交通、卫健部门做好“点对点”定制化包车服务,拟定了《乳山市定制化包车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接返外来务工人员定制化包车服务流程图》,切实做好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点对点”贴心服务。同时,在车上还配备了联络员、安全员、防疫员和2名驾驶员,确保安全有序地接回企业外地返岗职工。目前包车集中发往黑龙江、河南、云南、重庆、甘肃、安徽等地,累计安排包车98辆,接回外地职工758人。

Q

疫情当前,企业用工想招人,又不能聚集扎堆去组织现场招聘,怎么帮助解决企业招工的问题?如果市民想就近找工作,又有哪些渠道能够看到企业的招工信息?

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展各类大型的现场招聘活动,已通过线下+线上模式为企业广开招工渠道。

在线下,主要是发动15个镇街社保所及所辖社区、村开展地毯式宣传,将最新的企业用工信息需求表张贴在社区、村公告栏及体温检测卡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选择工作岗位,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在线上,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通过驻厂员协助企业注册“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指导企业开展线上自主招聘。通过乳山发布、乳山人社微信公众号、乳山政府网等媒体平台广泛发布企业用工需求。

目前已发布12期企业用工需求,线上浏览量达2.5万人次。指导341家企业注册“威海就业服务平台”,有146家企业自主发布企业用工需求4309个。累计3021人与企业对接,1618人应聘成功。

如果有求职意向,可以关注乳山人社微信公众号、乳山政府网,随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工信局通报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相关工作情况

Q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都出台了哪些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目前我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在保障工业企业行业发展方面,下一步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牵头拟定了《乳山市企业复工复产指南》《企业复工复产及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工作分工方案》等文件,为企业编印了政策汇编,对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提供了有益指导。经过前期积极调度,破解难题,目前全市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63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有53家企业复产率达到90%以上,37家企业复产率达到100%;全市工业企业累计返岗职工17675人,返岗率达到91.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3.6%。

围绕当前工信部门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承担的指导调度、运行调度、企业防控措施督导检查和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生产调度等工作职责,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下4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四张清单”反馈问题台帐,推送给有关部门解决,实行周调度、销号管理,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有效化解。

二是引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共享订单、共享员工、共享设备、共享原料,抱团取暖,协同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已签共享订单量约70万件,产值约5000万元。近期,我们还将组织召开食品加工行业座谈会,复制共享订单模式,推动企业抱团发展。

三是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推动有品牌、有技术、有资源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实施“两条腿”走路,在稳定国外市场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拓,抢占国内市场份额。重点推进双连制动、华信食品、伯特利、汉泰大麻等龙头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四是健全链条,完善配套。围绕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引导企业加大健链、强链、补链力度,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配套能力。重点培育汽车制动系统产业链、麻织品产业链、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全链条发展的格局。

提醒:虽然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我们的生产生活也在逐步恢复,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防范意识也不能放松。

在此也呼吁: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的健康习惯,确需到商超购物一定快进快出,到公园广场锻炼散步也不要扎堆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原标题:《聚焦乳山新闻发布会丨企业复工率98%!保障服务业发展!解决用工需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