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斗门的这位博士,凭什么登上央视?

珠海斗门
2020-03-14 21: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王昊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也是斗门区博士协会的一名成员

2月18日

作为第19批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长

的王昊博士

赴武汉支援武汉市汉口医院

▲左一为王昊

近一个月时间

他在前线与时间赛跑,

与病毒搏斗

与死神抢生命

……

3月12日

小编电话专访了这位斗门“战士”

以下内容是根据

他口述整理出来的战“疫”日记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坐标:武汉市

日记人: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长 王昊

2月18日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15名队员在汉口医院门口集结,进入病区前合影。

武汉,我来了!

2月18号晚上7点43分,列车准时到达武汉高铁站,此时的武汉给我的印象就是:

街道上几乎没有人,也没有车,原本热闹繁华的武汉,被按下暂停键,安静得有点可怕。

武汉是个英雄城市,为了夺取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以自我牺牲精神和非凡壮举“壮士断腕”,让我很是感动,这是我为什么要来武汉的原因。

致敬,武汉!

2月19日

汉口医院是武汉政府开放的第一批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之一,由于本身不是传染病专科医院,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缺乏。

广东省援助湖北省的第一批医疗队就在这里驻扎。

从大年三十一直到今天,“战友们”奋战了20多天,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已经到达临界点,看到他们的脸上写满疲劳,而“战斗力”不减,让我很是敬佩,希望我的到来,能给他们缓一缓气。

2月20日

我接管的病区比较拥挤,病人特别多,由于人手不足,我一个人管25个病人。来这里就诊的病人几乎都是确诊的,或者高度疑似的,我穿上防护服那一刻,内心是紧张的,但又有点激动,但我不害怕,因为我已经走上“战场”了,除了救治病人,我心里没其他想法。

一天工作下来,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看着病人眼里流露出的焦虑和无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尽最大能力去救治他们,一个不能少。

2月26日

一周时间过去了,汉口医院病区新收的新冠肺炎病人开始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对减轻。暨南大学派出的医疗队伍很快就会到达汉口医院支援,我自己的专长是重症医学方面,对气管镜的使用较熟悉,于是,我决定申请到武汉协和西院ICU病房,那里是大家常说的,与死亡走得最近,与病毒最亲密接触的地方,可以说,是生命垂危病人抢救的终极战场,战“疫”到了最吃劲的阶段,那里很危险,但那里更需要我。

2月28日

我不敢把我去武汉协和西院ICU病房的决定告诉我老婆,瞒着她是怕她知道后会更担心。

几天后,她还是通过其他途径知道了。

我知道她心里很担心,因为面对危重病人,做气管插管和穿刺,对医护人员来说,危险性很大。

每当把病人的气道打开,气溶胶包括一些携带病毒的颗粒就完全暴露出来。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比在其他地方要大很多。

电话里,我对她说,这些活始终要有人去做,我的专业技能可以更好地救治这些危重病人,我应该过去。

她听后,沉默很久。我,泪流满脸。

2月29日

我刚到武汉协和西院的时候,那里的防护服和口罩等医疗物资十分匮乏,每天每名医护人员只发一套防护服和一个N95口罩。

我被安排上白天班,从上午10时到下午6时。为了节省资源,我都是在最后一刻才把身上的“装备”脱下来,在这8个小时里面,我不能喝也不能拉。

在结束工作后,低血糖的我,常会出现恶心感,为此,在每次进入病房之前,我都会吃一些高能量的东西,早上要尽可能吃多一点,直到,吃不动为止。

3月1日

我和我的4名队员主要负责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动静脉穿刺和ECMO等工作,大家都叫我们 “插管敢死队”。

记得第一次进ICU时,我紧张了,虽然身经百战,但面对这么大的场面,紧张是在所难免的,护目镜戴得有点松,戴上后正压头套的时候歪到一边去,但又不能调整,就这样,我戴了一天。

第二天,我决定把护目镜勒紧,一整天下来,压得脸上都是深深的压痕,在ICU病房里面,大家的工作都非常紧张,但非常有序,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很好,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3月2日

在ICU病房里,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每个人的精神都高度集中,前一刻可能风平浪静,下一刻可能就要紧急抢救了。

我记不清多少回了,前几个小时,病人是清醒的,几个小时后,病情急转直下,昏迷了。

ICU病房的工作很辛苦,感染风险也很大,每个病人背后是一个家庭,我们是他们最后的守护者,尽力救治是我们的职责,我有信心。

3月10日

决胜时刻到了,市内很多方舱医院已经闭舱,确诊病例大幅减少,这场战疫,终于到了决胜阶段。

此次出征武汉,我的誓言是:不破疫情誓不还!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在战疫面前,我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病毒完全被消灭,直到胜利为止。

3月12日

来武汉差不多一个月。

当初赴武汉的时候,4岁的女儿吵着说要和我住酒店,她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儿子知道,在送我的时候,哭了,他写了一篇作文,说我去跟病毒战斗。老婆给他看过我的近照,其中一张是我的衣服湿透,贴在身上。他作文里写,那是我的爸爸跟病毒搏斗的战绩。

我看了后,当时真的很感动。我很想他们,但我现在有自己的职责,我还不能回去,这一个月来,我一有空就会和家人视频聊天,我妈说,爸爸每天都会看新闻,时刻关注着武汉的疫情消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能早日回来。

我想,等我回到广州之后,我会带两个孩子回珠海跟他们好好处一段时间。坚持就是胜利,我知道,我很快可以回来了。

加油,王昊博士!

等您平安归来!

    责任编辑:郦晓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