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援鄂医生叶伶:我们托了一把,病人被“拖”回来了

2020-03-16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记者荆冰、昕亚 医师报

关注医学 剖析医事 服务医师

“尊重生命,向所有为挽留患者生命极速战斗的勇士们致敬!复旦中山医院医疗队自接管我们病区以来,我一直被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病人的精心救治态度所鼓舞……武汉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土地,我们应该坚守在这里,而他们是为了帮我们抢回土地抢回家园而战斗。”

这段话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一名医生分享在朋友圈里的话。叶伶就是中山医院第4批赴鄂医疗队中负责一个病区的病区组长,他们一行136人2月7日从上海出发,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2个病区的80张床位,全部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时至今日,他们始终与病毒进行着艰苦的拉锯战。

 

“揪出疾病背后的真相”

虽然年纪不大,叶伶却在呼吸重症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到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之前,叶伶已经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抗疫指挥部工作了近两周,主要负责对上海地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制定诊疗方案、疗效评估、出院评估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海确诊病例的危重症患者比例在全国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有着一支战无不胜的“特种部队”,自2004年以来,这支部队历经了多次重大传染病的磨练,传染病防控上海“公卫模式”已成为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救治管控模板。

初到武汉,临时改造的病房,被临时搭建的门和墙间隔而成的“清洁区”“污染区”,欠缺的医疗物资,都跟上海公卫国际化的病房、医疗设施差距甚远。但是,叶伶他们毫无怨言,“来自全国的十几只兄弟部队和我们一样驻守在这样,都在冒着同样的风险,没什么好讲的。”

“我们这的患者没有太早的,”他们调查患者的病史,发现基本上都是至少一周以前就获得诊断的患者,病情普遍偏重。不过在叶伶的带领下所在病区很快成功抢救了好几位患者,给所有的队员树立了信心。

病区里有位病情极其危重的老太太,双肺弥漫性病变,吸氧15L的情况下氧饱和度90%左右,胸闷气促明显,而且老太太会经常出现症状的加重。当患者再度胸闷气促加重,氧饱和度降低至70%以下时,当班医生原准备启动气管插管,因为病毒性肺炎加重,插管加机械通气是治疗的最优选择。但叶伶医生认真分析患者病情,通过与家属电话中的反复沟通得到一条重要线索,该患者年轻时曾经得过哮喘。

该患者病毒性肺炎疾病危重没错,但该患者为何会阵发性加重,是不是哮喘未得到控制?

叶伶立马指导治疗小组开具吸入支气管舒张剂、静脉激素等医嘱,并亲自安装高流量吸氧系统,患者症状立马得到缓解,氧饱和度明显改善。虽然患者最后预后并不好,但当患者能清楚地说出“谢谢”时,医护们都眼角含泪。

“我们面对的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还有藏在疾病后面的很多东西。”叶伶说。

贯彻以“精细化”为特点的中山经验

管理的精细化一直是中山医院乃至上海的宝贵经验,这次,叶伶和他的同事又把它们应用于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治疗上。

在临时隔出的医护人员办公区内,医疗队与原负责22病区的医护小组第一次碰面。叶伶一边向原团队了解病房的设施设备、操作流程和病人情况,一边在笔记本上一点点做着详细记录。生命攸关,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

中山医院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哲统管20、22两个病区,而叶伶和顾国嵘医生负责分管其中一个病区,按照中山医院的工作模式,每组12名医生分成4个治疗组, 每组三个人当中包括一名危重医学科或麻醉科的医生,能随时进行紧急插管深静脉穿刺;一名呼吸科的医生,能进行呼吸机的调节。全组还配备一名肺功能技师。每天医生查房时不但可以通过手机采集到患者的资料,及时与外面的医生沟通、下医嘱,退回到清洁区后,对棘手的患者还会有一个类似MDT的讨论。叶伶解释说:“ 这和在公司工作大家进行头脑风暴一个道理,不同专业的医生考虑的侧重点不一样,大家一起来讨论分析病情,治疗方案可能就会更均衡,更有益。另外也避免了下一任接班的医生不了解患者情况,各自为政的现象出现。”

死亡还是重生

“目前没有一种特效药可以明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将重症患者转化为轻症患者,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用我们的经验托他们一把!”

重症患者中,高龄和有基础疫病的人最为常见;“他本身就像个稻草棚,梁已经是断掉的。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他还行,一旦大风大雨,可能就垮掉了。”

有位70岁的老人转过来的时候情况十分危急,叶伶和顾国嵘立马进污染区看望患者,发现患者的氧饱和度只有70多,前期只有一张胸片,老人更是喘得根本没法躺下。令人意外的是患者家属已经缴械投降,“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医生我只求你们不要插管,让他走得不要太痛苦。”

虽然患者和家属已经放弃希望,但治疗团队依然奋力抢救。他们给老人上了无创的高流量呼吸机进行高流量吸氧以及营养支持,然后根据在上海的经验,辅以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老人的氧合度很快有了提升,从一开始的吸氧浓度需要90%以上,降到25%以下,基本接近正常人的吸氧浓度。从CT来看,病情确实有所改善了。

他们“托了一把”,老爷子算是被“拖”回来了。现在患者已经顺利出院了。

为了拖住更多的患者,他和伙伴们始终坚持关口前移的策略,“如果需要插管的患者,宜早不宜迟”,这也和后面出台的诊疗指南是一致的,所以如何鉴别这些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也是他们始终在践行的目标。

驰援武汉是我们的本分,没什么好讲的

“没有什么好讲的”,是他很爱说的一句话。

“媒体和网络上说我们是逆行者、最可爱的人什么的,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种说法”,“现在就相当于在打仗,武汉不过是战役的所在地,我们就像阵地上的军人,只能往前冲,没有什么好讲的,对不对?”

“我是呼吸科医生,注定一辈子都在与传染病打交道,又是做危重症和气道疾病的,就意味着必须始终冲在最前面,总归有人要来,所以我是科里第一个报名来武汉的,这也没什么好讲的”。 

“所有的医疗队条件都这样,我们已经觉得很好了,出发时候带的压缩饼干都没用上,看来微博上说的有时候也不靠谱……”他顺便还吐槽了一下网友传递给他的信息不太准确。

2016年,他还曾经报名去西藏察雅县对口支援工作了半年,“那时候我们下乡,路况很不好,不止一次看到翻到江水中的车辆”,这次他又是第一批报名去了上海公卫中心,之后再次要求到武汉支援。“和我在一起的人都了解,我一直就是这种性格。”

“几位同事都很了不起,有的家里是两个小孩,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但自己仍主动报名支援武汉,有的还跟我猜拳,争着来一线。”谈到同行的战友,他说,“他们都很了不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