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系列报道四 | 河洛交汇 大美温县

2020-03-15 20: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黄河与洛水在温县的东南方相遇。

当我们站在高耸的大堤上,便见清澈的洛水缓缓汇入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水,一清一浊,相融相生,形成了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蔚为壮观。更巧的是,闻名世界的太极圣地——陈家沟偏安此处,伏羲也曾在此演画八卦。

河洛文化是温县的“根”文化。

如今,郑焦黄河生态旅游文化廊道建设序幕已经拉开。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千年古县,汇集了诸多历史文化名片的温县该何以自塑呢?

太极之乡

一招一式尽显刚柔之美,一动一静尽展功夫神韵。

河洛文化阴阳相合,孕育太极神韵,缔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

太极拳诞生于黄河岸边,从黄河岸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走向世界舞台,并成为全球大约3亿人口康养身心的知名武术,这是温县对世界的贡献。

据《温县志》载,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清风岭下,一代宗师陈王廷在家拳基础上,博彩众家之长,结合太极阴阳之理,融汇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创造了新型拳种——太极拳。时间已流转300余年。如今,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陈家沟寻根问祖、拜师学艺、健身养生、感受太极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处处皆太极。那句“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 “上至哼哼,下至能能,大人小孩,都会扑腾”的民谣,形象地道出了这里的拳风拳韵。

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一直是我市文化产业的“龙头”。

2009年8月,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在陈家沟正式对外开放,它是全国最大的太极拳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第一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2019年3月份,全国第一所太极拳专业高等院校——河南太极拳学院项目在温县开工,填补了国内太极拳武术类全日制本科院校空白,将开创太极拳传承及传统武术发展的新纪元。

近年来,陈家沟在建设上强化“太极之根、太极之源”的核心地位,按照“一个村、一部太极拳史”的理念,深入挖掘“古朴、深邃、宁静”的自然内涵,通过“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产业培育”,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目前,只有3000人的小村庄已有武校4家、拳馆50余家,全村从事太极拳教育培训行业的有8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从温县走出去的拳师共在全国发展各类拳馆、授拳点4000多家(个)。村内发展家庭宾馆、民宿24家,培育服装、器械、餐饮、工艺品、茶馆等各类门店80余家,通过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提升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效益。

怀药飘香

怀山药

焦作,古以“怀”称,曾广泛种植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怀药”。而“四大怀药”又以古温所产最为知名。

怀菊花

据史载,温县种植“四大怀药”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温县以怀药、怀地黄为主种植遍布全县,怀牛膝、怀菊花亦有种植。由于受水质、土壤的影响,温县怀药素以质地优良、药效纯正和加工精细著称于世。明清时期,已有不少商户在境内及外地设栈建店销售,知名海内外。

怀牛膝

怀药的生产和销售早在明末就已形成规模,怀庆府药材大会是当时我国五大药材大会之一,清朝康熙年间,怀庆药商形成了庞大的“怀帮”队伍,相继在武汉、北京、天津、西安、安国等地修建怀帮会馆,开设药行。怀药产品通过广东、香港、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称之为“华药”。

怀地黄

四大怀药用于膳食历史悠久,保健作用明显。历代医学家、美食家、厨师等反复试验、使用,加之现代科技开发、研究,目前已有数百种酒、菜、茶、汤等类既美味又保健的佳肴,这些膳食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到温县必品尝的地方特色风味。

小麦之都

3000多年前,温麦已是贡品。

春秋战国时期,焦作市就有小麦种植,《左传》记载:“隐公三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之麦。”由此可见,早在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如今,温县小麦更是名扬天下。

1991年,温县小麦单产达到401公斤,玉米亩产达到604公斤,率先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亩产吨粮县;1996年,温县小麦亩产达518.92公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小麦亩产千斤;

2006年,温县祥云镇15亩小麦高产攻关田(豫麦49-198)以亩产717.2公斤的水平创造了我国三大主产冬麦区单产新纪录;2019年,温县小麦亩均产量602.1公斤,首次突破600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30年保持全省小麦平均亩产量第一。

2016年,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落户温县。游客可在这里全程体验我国小麦子的种植历史,深度体验一粒麦籽的“成长史”。

“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道尽了温县种植小麦的悠久历史,以及温县小麦的优良品质。

名人辈出

陈王廷

从过去到现在,温县历史始终少不了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孔门十哲”、思想家、教育家卜子夏;三国雄才、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武林泰斗、陈式太极拳创办人陈王廷。毋庸置疑,温县这三位历史文化名人创造了温县最辉煌的历史瞬间,曾影响了中国历史,并在当下依然影响着温县未来的发展,影响着中国人的哲学思维。

卜子夏

“四海之内皆兄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两句话是面对困境时,人们常持有的豁达心境,但少有人深究其来源。若要解其深意,我们就不得不走近这些话的创造者——卜子夏。卜子夏,名商,字子夏,后人多称“卜子”“卜子夏”,东周时期晋国温邑人,孔子门徒,被后世称为“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宗师。他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00年,是位名副其实的长寿翁,与他的寿命一样绵长的还有他为后人留下的厚重思想。

司马懿

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是大将军、三国枭雄司马懿故里。在该村的文化广场上,有一尊司马懿像,头戴冠巾,手持佩剑,美髯飘飘,双目炯炯,一副历经戎马生涯的开国之君风貌。

非遗明珠

温县,以陈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怀山堂山药炮制技艺、存献澄泥砚、西周村舞虎、赵氏孤儿传说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众多,每个都是黄河文化的遗珠。

2019年12月,记者在温县采访时, 在温县岳村街道三家庄村曾听过83岁老艺人原树武讲述老怀梆的历史。1947年,三家庄村成立了怀梆业余剧团,原树武是听着、唱着怀梆戏走过了大半辈子。如今,温县三家庄怀梆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家庄怀梆剧团已有了4任团长,成员发展40余人。用浓浓方言唱出来的老怀梆,体现着黄河岸边百姓粗犷中又带着细腻的人文情感。

黄河画廊

走进新世纪,黄河与温县再次结缘。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关键性工程、标志性工程——北岸穿黄工程在温县落地。该工程南起荥阳市王村化肥厂,北至温县南张羌镇马庄村东,总长19.30公里,由穿黄隧洞、南北岸渠道等工程组成,该工程在建设中连续创造了中国水利史上的多个第一。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打造温县黄河法治文化苑。温县黄河法治文化苑分为八卦苑和太极苑,将苑区打造成为了一处集法治文化、治河文化、太极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法治文化阵地。

焦作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摄影报道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郭子轩

主 编:王 言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陈 婷 编 辑:张乙晨

原标题:《系列报道四 | 河洛交汇 大美温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