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晓燕 ‖ 疫情防控线上党旗红

2020-03-17 1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的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59890114@qq.com

截稿时间:疫情结束后十日左右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审核通过后的作品,在四川省情网“‘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展示”专栏发布,同时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搜狐号、企鹅号)推出;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发表,并收入正在组织编纂的《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一书。

疫情防控线上党旗红

马晓燕

 庚子年的春节,到处看不出一丝过节的气氛,曾经喧闹、拥挤的街道,此刻显得如此空旷寂静,如果不是街道两旁闪烁的彩灯、摇曳的红灯笼,人们很难把这情形与举国欢腾的传统节日“春节”联系在一起。

 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疯狂肆虐着神州大地,阻断了多少归家的脚步,打乱了无数人日常的生活。面对严峻的疫情,在武汉、在全国各地,无数奔赴和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共产党员、平常百姓,他们坚守岗位、日夜奋战,投身于这场必须打赢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筑牢疫情防控堤

 在川煤集团攀煤公司宝鼎矿区,有这样一个临时成立的党支部,有这样一支临时组建的队伍,他们自觉担负起守护片区人民群众平安健康的重任。他们以行动践行了入党时的诤诤誓言,以坚定的意志,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线。

 这个临时党支部的名称很长:陶家渡街道凯旋巷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但笔者却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笔者所在的单位攀煤供应处就在凯旋巷。临时党支部的成员既有攀煤供应处的党员和员工,也有陶家渡街道和三十九社区的工作人员。临时党支部就设在凯旋巷公路边一棵硕大的、正热热闹闹盛开着红灿灿花朵的攀枝花树下。一顶帐篷支在枝枝杈杈的花圃里,帐篷内有4件军大衣、1张木板搭建的简易床、2个取暖炉和几箱方便面;离帐篷2米开外的公路旁,摆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桌面上摆放着一摞新冠肺炎防疫宣传册、测温记录等物什;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桌子旁竖立着的那面迎风飘扬的鲜红党旗。这就是临时党支部的全部家什。桌子正前方竖立着的那块“疫情严管楼栋”字样的蓝色牌子,它在无声地告诉人们,这里就是陶家渡街道三十九社区凯旋巷2号、4号楼的隔离点。

 2月2日下午5时左右,凯旋巷2号、4号楼成为这次疫情的隔离区,这就意味着此后的14个昼夜,这里必须24小时有人守护隔离区内住着的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夜守护,不是三两个人的问题。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陶家渡街道和三十九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时紧缺,街道遂与攀煤供应处沟通,能否从供应处抽调部分人员与社区共同担负守护隔离点的任务。

 疫情面前,一声令下,攀煤供应处迅速从下属的仓储中心抽调6名党员、3名员工与社区工作人员分三班倒,共同担负起守护隔离点的任务。临时党支部也随之成立。

争当防控排头兵

 得知笔者是攀煤供应处的员工,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陶家渡街道工作人员杜立不禁竖起大拇指,夸起这些天与他风餐露宿、日夜坚守在隔离点的供应处9名员工。“他们几个话不多,但都特别能吃苦,还很谦让,什么怨言也没有,工作抢着干,尤其是那6名党员的表率作用起得可真好。我们人手紧,真是多亏他们的付出了,我们才能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守护隔离点的各项任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屹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

陈波,供应处仓储中心木材加工班的班长,眼看还有不到两个月就退休了,接到命令,二话不说,率先投身到隔离点的工作中。“陈波是我们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别看他平时不言语,可宣传起疫情防控知识来,头头是道,组织协调能力也很强。从供应处抽调来这里的9名同志我不熟悉,排班和联络都是他。”杜立言谈中满是对陈波的敬意。我对陈波非常熟悉,他去年还被攀煤公司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还是仓储中心党员突击队的副队长。

 “你们单位还有一个叫林波的共产党员,家住仁和,离隔离点太远,不方便值守,他便独自搬到花山矿父母家空着的老房子住。这大过年的,一个人住那儿,每天不是盒饭、就是方便面,你看他眼睛熬得通红。白天还好,最难捱的就是夜间值守,这8个小时可不好过啊!冷风还大,还在公路边,那两个取暖炉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们就来回不停地踱步取暖。”

 是啊!二月的攀枝花,乍暖还寒,我们睡在被窝里还得紧紧裹着被子,何况在室外,又何况天公也并不作美,连续降的两场雨使得气温骤降。不难想像,他们该如何度过这漫长寒冷的夜。

 正和杜立聊着,这时,杜立的手机响了,他说是街道打来的,便兀自走过一边去接电话。我蓦一抬头,一个戴着黑色帽子、白色口罩、着军绿色羽绒服的男子正拿着疫情防控宣传手册递给一路人,并嘱咐其注意防护,没事尽量待在家里,少出来溜达。咦!这不是仓储中心木材加工班的老郭,郭宪义吗?他不是做完手术才出院没多久,身体尚未恢复吗?春节前,我们还对他进行了走访慰问,一再嘱咐他趁春节放假好好在家调养身体呢!怎么也在这儿?

 满脑子的疑问促使我走到他身旁,问他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不在家好好养着,咋也到这儿来了。他轻声对我说:“单位人手也紧得很!别的班组职工要么在单位值班,要么在其他几个管控点值守,大家都在默默付出,我总不能闲着吧!何况大家都很照顾我,怕我身体吃不消,就安排我值白天,夜间是他们几个轮流转,比起值夜班的,我这不算个啥。”

 老郭一席朴实的话语险些让我落下泪来。我突然想到“轻伤不下火线”这句话用到老郭身上挺贴切。老郭前段时间才做了脓胸手术,当时情况很危急,在医院治疗近两个月才出院。身体尚在恢复中的老郭,原本可以不参加这样的任务,但老郭觉得自己虽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人人都应该出一把子力。我情不自禁地夸了他几句,他赶紧摆摆手,又忙活开了。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居民的“安全指数”。

 笔者也是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员,2月5日至今,每天不是和同事到片区隔离点查看情况,就是到所负责的楼栋管控点值守;中午则抽空把当天的稿子整理写出来,然后再处理一些部门日常事务。我的同事和我一样,每天坚守在片区5个楼栋管控点,走访、登记、宣传,解决片区居民诉求等。

心系群众冷暖

 杜立一身疲惫,他虽戴着口罩,但从神态和眉眼间,我直觉他还年轻。果然,他说自己刚33岁,还未结婚,这次为便于工作,他临时在隔离点附近租了一处房子。

 我指着地上一堆新鲜的蔬菜问杜立:“这是你们为居民买的吗?”“不是,这是爱心人士每天清晨免费送给隔离点居民的,南瓜、白菜、莴笋、土豆、芹菜、大葱,品种还挺丰富的吧!你瞧,那堆放蔫了的蔬菜是昨天送来的,每天送来的菜太多了,居民根本吃不了。我们说隔一天送一次就行,可这位不肯留下姓名的爱心人士说,一定要让隔离点的居民每天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这不,一大早,又照常送来了。”

 患难见真情,咱们中国人就是团结。这不禁让我想起前两天从网上看到的《除了大熊猫,四川的瓜娃子们把整个省都给武汉搬去了》的文章,那篇有温度充满正能量的文章,看得我泪流满面。多希望疫情快些过去,我河山安康无恙。

 临时党支部的成员把居民的冷暖放心间。隔离点有一位姓杨的78岁独居老人,平素喜欢拾荒,家里堆积着拾荒来的物什。为确保老人的健康,临时党支部不仅每天为老人家中消毒,还为老人购买食用盐、洗发水、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并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8:30准时为老人测体温、查看身体状况。老人不知道楼前这些日夜坚守、不停忙碌的一伙人都来自哪里,只是重复着“共产党的干部好”这句话。

 隔离区有一位80岁的老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2月4日上午10时左右,老人突发心脏病,情况万分危急,杜立、陈波等人立即联系摩梭河社区服务中心将老人紧急送往攀煤总医院救治。老人病情稳定后,又联系车辆将老人从医院接回家中,并不时上门看望老人。老人感动不已,说只要看到楼前这面党旗和这些人,心里就不慌也不怕了。

爱和奉献从不缺席

 杜立说,我们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其实好些人都不容易,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舍小家、顾大家,用心、用情、用爱,更用实际行动投身疫情阻击战。

 是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人心的力量,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仗。

 “我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机会上前线,对于我来说,现在,隔离点就是前线,每天的值守就是战场。”这话说的可真好。说这话的是临时党支部的党员王永红。春节前两天,他姐姐刚因病去逝,无工作且长期患病的妻子需人照顾。但他没有选择缺席,七尺男儿藏起心中的悲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疫情阻击战中。

 杜立说,其实感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就说三十九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尹虹吧!还未待杜立接着往下说,旁边另一名工作人员赶紧接过话茬:“别看她是一名90后,我这个70后还真特佩服她。”

 细问,才得知尹虹已经怀孕7个多月,从大年初二开始,她连续多个日夜吃住在社区,不仅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宣讲,还每天抽出时间到社区各居家隔离观察点对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很多居民说:“尹书记肚子这么大了,还为我们忙前忙后,我们要听话,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不能给国家添乱,也不能给这小女娃添乱。”连日的奔波劳累,导致尹虹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如果不是医院强行让尹书记住院卧床休息,她还不肯呢!医院检查结果,她的各项指标都不正常,可真急人啊!这不,她刚刚还在微信群安排部署社区的下一步工作呢!她人虽在医院,心却在现场。我们几个同事昨天抽空去医院看望她,让她安心在医院好好休息,接下来的工作我们会干好的。可她就是闲不住啊!我这回总算是见识了90后的倔强和担当!”

 “国若需,我必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90后”勇敢地站出来,无论是救护一线,还是后方支援,他们没有半点犹豫,展现了这代年轻人所应有的职责与担当。

 这场严峻的疫情阻击战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我们的白衣天使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抢命,成为最美逆行者。我们的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社区工作者、村干部……,全身心投入抗“疫”战。更有无数善良和无畏的老百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默默地奉献着。

 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让人感动,让人流泪,更让人奋起。也正是这一个个平凡朴实的人们,他们身上所绽放出的如英雄般的光芒,驱散了冬日的寒冷,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凛冬去,春已来,花正开。无数人的努力,必将汇成冲破阴霾的力量。

作者简介

 马晓燕,四川省攀枝花市人,高级政工师,攀煤公司供应处党委工作部部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阳光》《西南作家》《蜀本》《攀枝花文学》《中国煤炭报》《精神文明报》等报刊,入选多种文集。曾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攀枝花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学征文三等奖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马晓燕〔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供应处党委工作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