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2020-03-22 19: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走近昭通市盐津县水田易地搬迁安置点,“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几个大字耀眼夺目。

盐津水田新区易迁安置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8月以来,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6栋43个单元先后搬来贫困群众3079户14350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群众普遍都有这种强烈的意识。安置点有劳动力7185人,截至目前,已就业 6106人,其中省外就业 2643人(浙江1290人,广东285人)、省内县外1140、县内2359人。

盐津县水田新区易迁安置点一角

“搬到这里当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之前住在普洱镇正沟村的刘克会说,“老家房子很破烂,地里不出货,一下雨到处都是稀泥,做什么都不方便。”

刘克会丈夫通过劳动力转移到昆明务工,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而她就在家楼下扶贫车间的“凤竹制衣厂”上班,还能照顾在读书的小孩。由于心灵手巧、先学先会和能干有为,她现在已经是“凤竹制衣厂”的师傅和管理者了。走进制衣车间,记者看到,她正精心指导和用心管理几十个“兄弟姐妹”学制衣、做好衣。

在扶贫车间务工的搬迁群众

据该制衣厂负责人苏木元介绍,“凤竹制衣厂”来自福建,去年9月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可以让水田易迁群众70人以上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培训+计件+稳岗补贴+人性化管理”实现稳得住和逐步能致富。

普洱镇箭坝村黄柏林社的20岁小伙陈波也在制衣厂上班。他说,原来在浙江宁波工作,也只拿三四千工资。在这个制衣厂上班,如果技术过硬并能熟练工作,也可以拿这么多工资。政府提供那么多那么好的帮助,最终要靠自己勤劳苦干才能过上好日子。

搬迁群众精心制作竹编工艺品

广东中山的“粤滇手工竹编”也是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到水田扶贫车间来的,已有86个易迁群众来这里上班,不少还是大爷大娘。走进竹编培训车间,记者看到,教的教、学的学、编的编,大家各得其所、各行其乐,积极性都很高。

据悉,近期还有一家制衣厂、一家口罩生产厂在扶贫车间开工,又有近百人可在“家门口”就业。

也有一些群众根据实际条件选择自己创业。从盐井镇仁和村来的宋景艳,就在自家楼下租了个门面进行“家具批发”;从盐井镇长沟村来的罗吉全,在小区干起送水生意,还在农贸市场租个摊位开了个蔬菜摊;从庙坝乡茨竹村桐子社来的唐美朋,自己开个了“水田艺家人美发店”,又招师傅又教徒弟,生意很好;从中和镇中堡村元木二社的郭燕,开了个超市……

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开的美发店

此外,水田安置点还设置了50个公益性岗位,既让一些群众实现就业,也为实行楼栋长网格化管理提供了人才支持;设置了206个公服性岗位,既解决了一批“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小区环境卫生维护问题。

紧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中心,盐津县把“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先后规划建设3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目前,以水田安置点为代表,盐津易地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正在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

今日推荐

来源/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云南盐津水田易迁群众: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