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眸 | 宅家的追忆(十四):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这样谈恋爱

2020-03-21 15: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写文章养信鸽 ,作者叶正积

写文章养信鸽

从事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以宣传报道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关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为己任;以饲养赛鸽和结交国内外信鸽爱好者为业余兴趣,写写稿子,养养鸽子。

前几天连续说了儿时的“衣、食、住、行、玩”,又加了一个“练”。大学同学赵章义又多了一个想法,说:“班长,那个年代简单而热闹的婚事你也写一个”。我叫他写,我来发,他不干。于是,今天想了一下,随笔写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恋”(爱)的几个小情景,且当滥竽充数吧。

恋爱、订婚、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古时候是,当今也是。

只是古时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强权,而自由恋爱者甚少!相爱者,偷偷也。

大学《古代文学》里读到《诗经—邶风·静女》一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意思是说: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羞而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这应该是古代约会腼腆的写照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谈恋爱,犹如几千年前的“静女”,贬义地形容像“做贼”,说起来让现在的年轻人耻笑,不可理解。

古时候的恋爱是胆怯怯的,私下约会甚至为大逆不道。戏曲里的大户人家小姐约会,都是偷偷地在后花园。而在我辈的年代,恋爱不算偷偷也是静悄悄的,也差不多做“贼”似的,那时还很少能享受后花园的待遇。

若是自由恋爱的,甚至到了“七八成温度”时,其双方父母蒙在鼓里的也很多,更谈不上亲戚、邻居知晓了。若有知道的,也只有少数几位知心与闺蜜了。究其主因应该是那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封建遗留的社会风气。封建社会留下的害羞,多数人怕谈恋爱让人知道让人笑,有的怕家庭阻梗。这种心态,完全不像如今小年轻的无拘无束了,与西方的恋爱更是不可比拟了。

那个年代的人约会,没有电话、没有传呼机更没有如今的手机通话、短信告知、微信传递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而是这次见面时,就约好了下次的见面时间、见面地点。提前预定时间见面,这才叫约会呢!

信用应该是恋爱的基础之一。那时候的这种约会还真是很讲信用的,不像今天恋爱相约见面,由于通讯发达便捷,一般不需事先约好,而是随时随地随即能约。而那时,当时定下了的约会时间、地点,双方是很严肃守信用的,说实在,若错时、错地了,那极有可能就与对方擦肩而过了,如果不知对方的基本信息,那就“花自飘零水自流”,永远没有谋面了。不像现在这样,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如今,信息灵通了,这也有不好,人们的随意性太强了,说改变就改变,约会的信用度大打折扣了。

说到约会不声张、谈恋爱静悄悄还真是一点不假。那时候,经人介绍初次见面或恋爱之中的,有好多是在电影院。一般双方进电影院的时间,都是灯已经关了,电影已经开始放了,电影院里的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把你带到座位边。这样迟一点进去,就可以避开让熟人看见了。到了电影将近放完时,便是提前出来,双方商量好谁先出、谁后走。

那时,文化的项目确实很少,温州市区电影院就只有三家,一家在温州市中心五马街边上纱帽河的大众电影院,一家在温州县前头的解放电影院,还有一家是瓯江电影院,在温州百里路南首巷子里的古厢巷边上。3家电影院,大众电影院算是最好的,但他在三楼也有些不便。

那时温州市区的3家电影院之一的瓯江电影院

当时文化、娱乐活动欠缺,家里又没有电视,看新闻也都是在电影前面的约15分纪录片里看的。因此,买平价票是比较紧张的,在电影院里的工作人员就“吃香”了。有时候一部好电影那是一票难求的。但也有时候电影一般的,且位子差的如后排的、边上的,夏天不在吊扇下面的票,有时还是可以买到的。有时候,临时去电影院门口去那些做退票生意的“票贩”手里多加几分钱买也有。特别是位子在后排和边上差的最容易买到的。这座位差的,一般人不喜欢,看不明、听不清。但正随恋人之意,符合要求,因为它安静,散场可以快点走。

那时候,每家电影院门口都有好多的小板车和自行车流动摊子,卖那些5分钱、一毛钱一包的橄榄、五香豆、瓜子的。一般的观众,都会买一两包带进电影院里吃,那谈恋爱的就更不用说了。

那时,谈恋爱看电影最怕发生的事情是,3家电影院放一部电影,只有一套胶片,这跑片时间衔接不好,屏幕上经常打出“片未到”等字,要等片送到;有时候突然间看到一个燃烧的镜头,啊,“片烧了”,要接片,整场一片哗然,电灯全亮。这下谈恋爱的就“惨了”,全部被“曝光”了。

哈哈,那时谈恋爱也够辛苦的,虽然不浪漫,但“惊险”刺激!

怪不得,电影《李双双》里有那么一段剧情叫“先结婚后恋爱”的。这应该是旧时遗留的封建禁锢思想在作怪吧。

写到这里,我忽然间想起我的发小方德纯之前讲谈恋爱的一个好笑的情节。他说:那时,一对恋人进出走在马路上,不敢挨着一起亲热地走,就像我们形容的像“文革”时期和后期的游行队伍,前面拿横幅的那个镜头,一个在这边人行道上走,一个在那边的人行道上走,生怕让人看见。还有,骑着自行车带着那个女的,若是快到家了,或是快到目的地了,那女的总是先从车上跳下来,远远地跟车走。都是害羞着呢!

那时候谈恋爱,温州的中山公园、九三河边的安静位子最抢手的,要早早地占位。

在二十几年前,会动脑筋的生意人,在温州九山河里放置了有好多铁的和玻璃钢的鸭子形状的脚踏船,出租给游客,这也给一些恋人提供了一个恋爱场所。每天晚上,那里的生意挺好的。九山河里,搞起的“双人游船”,就流行了一句温州方言的顺口溜。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听到这顺口溜的是我的共青团干部朋友、现温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聘真,在酒桌上调侃时说的:“感情火辣辣,九山踏番鸭”,形容九山的“番鸭”受恋人欢迎。我想,因为他是书法家,编个顺口溜的似做一碟小菜,这或许是他编的。

“文革”期间,社会治安混乱,年轻人谈恋爱的约会场合非常困难。在家里,房子小,一个房间几张床,人头济济,还经常停电,家里人很少出去,老早要睡觉了。况且,在没确定或明朗恋爱关系时,是不可能进去的,而且进去了,也没有你的落脚之处。在外面,又害怕遇到流氓坏人。

那时候,经常听倒什么什么地方打劫了、九山河畔恋人手表、戒指被抢啦,什么地方出现流氓调戏啦等等的坏消息。搞得谈恋爱的地方更加缺少了。

那年代想有个好的环境谈谈恋爱,难着呢!哪里有现在这些年轻人,电影院也设软座、有包房的,沿街、路旁有着五花八门的什么茶座、酒吧、咖啡吧等等,非常方便“栖息”。

回过头来想想,那个年代的那种艰难的恋爱,也有他的另外一面好处,它算是经得起爱情的考验吧。那一代人的离婚率比现在的要低,可以说当时那种“恋”的艰辛是一个关键因素吧!

2020年3月7日写于温州

(注: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叶正积,中华工商时报资深财经记者,中国信鸽信息网专栏作家,著有50多万字的《温州人凭什么赢》一书。曾任十年基层团干、宣教科长;温州市工商联宣传处副处长、处长;中华工商时报温州记者站站长。

茅台九九坊地处茅台核心产区,是贵州省重点项目和遵义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项目占地约180亩,将打造成为综合性的酱香酒品鉴体验中心和酒文化传播基地。以茅台河谷酒的历史文化为载体,集古城、水城、文城、商城、旅游城等特色为一身,拥有独具酒文化及地域文化的餐饮住宿、休闲养生、娱乐购物等业态。

发布民营经济权威声音,凝聚贵商力量

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官方微信公众号

贵州省各级工商联(总商会)重要宣传平台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原标题:《回眸 | 宅家的追忆(十四):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这样谈恋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