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系列报道十 | 孟州非遗:黄河遗韵仍风流

2020-03-22 18: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孟州市化工镇横山村位于黄河脚下。此时在这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伟,正带领徒弟们忙碌地工作着。

黄河澄泥砚位列四大名砚之一,其制作所用原料全部取自黄河水冲积而成的深层淤泥。通常情况下,在黄河水拐弯处,只要向下深挖三四米,即可得到一些上乘的黄河澄泥。这种泥分子密度极高、黏性强、不易开裂。而且它会随着炉火温度变化,呈现出古朴典雅的色泽,是制砚的上等材料。自古以来,沿黄河一带的许多地方都有制砚的传统。

麦草画,是孟州非遗文化中的明珠。其所用麦草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燕麦。黄河边的燕麦强度高、韧性好,在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后,麦秆依旧富有光泽、有质感。其不用着色,创作者便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进行裁剪、粘贴。汤金明,是我市最早研发麦草画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

黄河岸边祭河文化丰富多彩,孟州火龙舞便是其中之一。孟州火龙舞是孟州市龙台村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2011年5月,火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台村位于孟州市西北蟠龙岭脚下,蟠龙岭也叫五龙岭,是孟州市制高点。村西北有座五龙庙,兴建于商代。庙内雕塑了红蓝绿黄白五色巨龙,庙周边有五道丘陵,绵延起伏,活像五条翩翩起舞的巨龙向庙内齐奔。相传,隋炀帝年间,天下大旱,唯独五龙庙周边万物茂盛。隋炀帝生怕“五龙神威”压了他的“天子龙威”,便下令用铁链将五龙紧锁在“锁龙柱”上。五龙被锁后,五龙庙周边也难逃大旱厄运。为解救五龙,村民们特意制作了喷火龙,次年农历二月二那天,他们舞龙祈雨,使火龙喷火烧毁锁龙柱,随后天降喜雨,百姓们重新过上美好生活。

2008年6月,黄河号子(含土硪号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硪号子是黄河文化“特产”。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种“杂唱”就是号子。土硪号子属于劳动号子的一种,是建造房屋打地基或加固河堤劳动中喊唱的号子。孟州土硪号子是孟州人民根据当地生活中的一些笑料或历史故事编排而成的,唱到高兴时,也可随编随喊,使气氛达到高潮。

鼓,蕴藏着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人们高兴时、悲伤时,都会以鼓传情。

孟州乔家制鼓特色鲜明。位于河南省孟州市河阳街道缑村乔街的乔家鼓坊,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制鼓作坊。其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孟县缑村乔氏祖谱》第一卷第五篇第一章记载:“乔氏家族大部分成员均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其中制鼓技艺尤为突出。”100多年来,乔家制鼓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手法,在适应中原地区温度、湿度的气候条件下,采用孟州西部岭区黄牛皮、椿木为主要原料精工细做而成,在晒鼓圈板、熏焙、平鼓圈板等主要工艺流程中,工艺细腻、流程严谨,使乔家鼓坊的制鼓技艺达到完美化、极致化。2009年6月,孟州乔家制鼓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郭子轩

主 编:王 言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陈 婷 编 辑:张乙晨

原标题:《系列报道十 | 孟州非遗:黄河遗韵仍风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