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山那水我代言】文化遗产 永久传承

2020-03-22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期嘉宾:

永靖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干部 张惠林

永靖县于2006年成立了永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展开挖掘保护工作,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普查、挖掘出了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十五项,其中国家级三项:永靖傩舞(七月跳会)、生铁冶铸技艺、古建筑修复技艺;省级两项:河州北乡秧歌、永靖财宝神;州级两项:河州羊皮鼓舞、永靖告比文化;县级十六项:永靖宴席曲、永靖花儿、羊皮筏子、王台镇塔坪村葬礼、永靖擀毡技艺、塔什堡李氏手法正骨复位疗法、永靖传说故事、永靖嘛呢经、永靖帧子绘画技艺、永靖傩面具制作技艺、永靖贤孝、永靖礼生、永靖彩绘、永靖鼓子、永靖王氏打铁花、河州北乡小亲王棍法。

永靖傩舞(七月跳会)

永靖傩舞戏,民间俗称“七月跳会”。跳会是为当年五谷丰登、酬神还愿,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富平定。故丰收年跳会,歉收年则不跳会。流传于甘肃省永靖县西部山区的杨塔、王台、红泉和三塬等乡镇汉族聚居村,至今延绵不断。

永靖跳会由下庙、献盘、献牲、会手舞、发神舞、面具戏、赛坛等祭祀仪式组成。以永靖傩仪、傩舞、傩戏为主要标志的傩文化,是数千年多种文化的积淀,是多元宗教、民俗、音乐、舞蹈、面具艺术等的复合文化体,至今活跃在山村的“文化空间”,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

2005年6月,永靖县傩舞队代表甘肃省参加了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活动,第一次把乡傩搬上了国际舞台,并荣获“展演银奖”和“踩街活动优秀表演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2006年,永靖县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甘肃傩舞之乡”称号,傩舞戏进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永靖县被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联合国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傩文化已成为永靖县一张耀眼的县域文化“名片”。

生铁冶铸技艺

据王氏家谱载,永靖太极川古城王氏,原系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白土坡王家大村人,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大将邓愈、冯胜等追击北溃元军,由于军备需要,王氏始祖王宣、王训等奉陕甘总督抚差调,从山西调兰修建黄河浮桥镇远桥。桥成后,由王氏垄断在甘肃的铸造行业专利。王宣、王训二公后迁太极川上古城,历传二十余代,近六百年。

王氏铁器铸造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七步:设计、制模、合模、化铁、浇铸、抛光打磨、彩绘。

永靖王氏铁器铸造的代表性产品是古典法器,其风格古朴,造型精美,工艺水平超群,它既是传统手工翻砂工艺的活标本,又是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美术等学科难得的文化载体,是现存全国最原始传统之手工技艺类项目。

古建筑修复技艺

白塔木匠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早在西汉年间,这里就出了不少木工大匠。东晋时期,在丝绸古道的黄河渡口修建了炳灵寺唐述窟和凌空栈道,以及雕梁画栋的窟檐。西晋时期,修建了黄河“天下第一桥”——“河历”桥。吐谷浑时期,又在黄河上修建了“飞桥”,唐时,在炳灵寺修建“大佛阁”……

改革开放后,白塔木匠又重振雄风,修建了如敦煌上下寺、月牙泉月牙阁、“四库全书”文溯阁、天水伏羲庙、麦积山、崆峒山、会宁会师楼、临夏大拱北、莲花山九角莲花殿、张掖大佛寺、拉卜楞寺、塔尔寺……

白塔工匠古典建筑历史悠久,范围广大,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近千年来,建筑持续不断。

下一步,永靖县加强对国家级、省级项目的传承创作、传播推广,鼓励地方文化流派及风格样式创新。大力扶持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抢救保护和挖掘整合民族音乐舞蹈资源,推出一批主题民族音乐舞蹈作品。实施加快建设永靖县非遗文化博览中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入选项目建设和新项目储备。加强对王台、川城、新寺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土族文化的挖掘保护,打造“非遗永靖”国家品牌。

来源:甘肃农村广播

原标题:《【那山那水我代言】文化遗产 永久传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