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点点微光守护万家安康 ——记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2020-03-24 17: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是5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奋战在发热病人隔离点的法官助理任意鑫,坚守在社区村庄抗疫一线的纪检组长王海涛、59岁法官邵仁军、“老法庭”张中楼,为外国人传递温暖的书记员夏菲,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责任,用微光点亮微光,守护万家安康。

任意鑫:战“疫”在发热病人隔离点

听任意鑫说要去发热病人隔离点工作,他母亲当即就哭了,反复叮嘱:“儿子,你就不能跟单位说一下你的情况吗?家里两个孩子这么小,我的脚崴伤还没好,能不能不去啊?”

任意鑫对母亲说:“妈,没事的,我会保护好自己,咱山东一位司机都能说出‘咱没钱可以出力’,何况我是一名党员。”

母亲听到儿子讲自己是党员,就默默地和面拌馅,给他做牛肉包子吃。

“我妈是地地道道的山东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在我和我妻子之前,家里没有一位党员,她一直觉得党员是了不起的,凡事都要冲到前头。”任意鑫对记者说。

这天是2020年2月11日,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任意鑫从山东老家回蚌埠后居家隔离刚满14天。当天,蚌埠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1例,其中涉及蚌埠经济开发区的小区就达29个。

下午,他带着一个月的换洗衣物,开车去蚌埠经济开发区新设立在一家宾馆的发热病人隔离点报到。他和几位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24小时对接医院发热门诊,把发热门诊会诊确定需要到隔离点治疗观察的患者,接到隔离点;将发热门诊会诊需居家隔离的患者接回社区;将在隔离点康复的患者送回社区。

当晚,任意鑫值班负责外联。他先摸清蚌埠经开区所辖的街道、社区、乡镇的基本情况,逐一誊抄到笔记本上,便于高效开展工作。凌晨1时55分,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打来电话,一名发热38.3度并伴有其他症状的患者,需要隔离观察。任意鑫迅速记录下患者的详细信息和医院的建议,第一时间将患者的信息微信传递给驾驶员,等了几分钟没有回应,他跑去叫醒驾驶员出车接人。接着,喊醒医护人员起床接收病人,让后勤保障组为患者准备生活物资。待将病人安置好后,他又电话问询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吃东西等,一直忙到凌晨3时多。

面对凶险的病毒,很多人害怕、恐慌,尤其是被接到隔离点观察的人,有的不愿配合。特别是隔离点出现一例确诊病例被转送到定点医院后,所有人员都高度紧张。

一位14岁女孩发烧、咳嗽,医院会诊后将送她到隔离点观察、治疗。女孩的爸爸、爷爷心急火燎地冲到隔离点,要求进入房间探望。为防止交叉感染,隔离点规定只准许全身防护的医务人员进入房间。女孩的爸爸、爷爷情绪激动,认为家中独女,从未受过半点委屈,不能接受单独隔离,并与工作人员吵起来。任意鑫主动上前,将双方分开,把患者家属领到一边,先耐心倾听他们诉说心中的担忧,然后向他们介绍隔离点的情况,请正在解除观察的患者讲自己的感受,给他们留手机号码,让他们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找他,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在隔离点工作的第5天,因工作表现突出,任意鑫带着6位蚌埠经开区各部门抽来的工作人员组建一个新的隔离点。但因这家快捷酒店在居民区,遭到附近居民的激烈反对。任意鑫将居民的正当诉求及时报给相关单位领导,做好居民的安抚工作,有理有节阻止居民的偏激行为。相关单位吸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将这个隔离点关闭。

2月17日,任意鑫徒步将11名发热病人从某快捷酒店安全转移至某酒店。他工作熟练、敢于担当,从接到组建隔离点任务、物资配备、酒店改造、人员调配、接收患者,再转运患者,前后58个小时,任意鑫仅和衣睡了5个多小时。

转运患者完毕的凌晨,蚌埠经开区负责隔离点工作的领导在管理群内发了一条信息:“任意鑫同志,虽然不是经开区工作人员,但是全身心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吃苦耐劳、冲锋在前,我代表经开区管委会向您致谢,真的很感动。”

“看到这条信息,我觉得自己没给蚌埠中院丢人。”任意鑫说。

截至3月3日,任意鑫累计联系接发热患者到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195人,送康复患者回社区175人,联系社区交接居家隔离人员166人。目前他仍坚守在隔离点。

“每天送康复患者回社区是我最高兴的,期望隔离点早日关门。”任意鑫说。

王海涛:守好小区的安全门

1月30日,安徽省宿州市纪委监委驻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长王海涛被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任命为祁东新村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包保组长。

祁东小区总人口近6000人,居住的大多是祁东煤矿工人、家属及外来做生意的租房户,人员构成复杂,许多工人要到矿上值班,每天进进出出小区近千人次。而小区物业公司正在更换中,新物业公司总部在合肥,还未正式入驻,只来了一个经理,疫情期间也招不到员工。小区管理相当松散。

面对困难,王海涛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主动协调之前的物业公司,动员部分员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她与当地医药公司负责人协商,买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还把自己准备的口罩、酒精捐给防控一线人员,解决了小区防疫工作燃眉之急。

来到小区的前四五天,她每天大部分时间要处理居民与保安发生冲突的事。有的人不戴口罩,扎堆抽烟,甚至挥拳殴打劝阻的保安;有的人不带出入证频繁出门,保安阻拦,就故意堵住门口,妨碍其他人出入,围观的人跟着起哄。小区里老年人多,防范意识淡薄,常常聚集在院子里晒太阳、闲聊。有的人买一个萝卜、一棵葱也要出一次门。她好心劝老人为了安全和健康,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换来的竟是恶语相向。

面对一些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她和值勤人员一起耐心劝导,直到大家不聚集、不外出方罢休。

“一开始常被人厌恶、漫骂,但只要小区不出现疫情,我就无怨无悔。”她说。

王海涛根据每天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社区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反映,先后提出8条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及时增强了小区疫情防控力量,小区门岗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为居民发放出入证,限制出入人次;对停放小区院内停车场的多个单位班车,实现统一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无漏洞。2月14日,祁东小区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王海涛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小区防控工作走向规范有序。

小区在1月先后有7名从武汉返回人员居家隔离,他们瞒报和确诊病例接触情况。王海涛多次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才如实报告情况。她安排网格员给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进行测体温等健康监督管理。她与居家隔离人员通过电话、微信谈心,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

“帮我买点瓜子。”一户居家隔离人员才收到瓜子,过一会儿又打来电话,“我想吃花生,再帮我买点花生送来。”王海涛不厌其烦的将购买的瓜子花生送上门,用行动温暖他们。“你们服务真周到,我一定配合社区工作,好好在家里待到观察期结束,不给社会添麻烦。”隔离人员不好意思地说。

2月15日,气温急剧下降,风雪交加,王海涛不畏严寒,毅然坚守在小区。她的脚冻肿了,无法穿下自己的鞋,就回家换上丈夫的大棉鞋,继续回到岗位上。当晚,她走在回家路上,早被雨雪湿透的棉鞋底开胶,临时固定住鞋底,平常20多分钟路程,她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家,双脚已冻麻。

王海涛坚守小区一个多月,干在实处、细处,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业主老权从自家拿来一个小方凳,送给在大门口值守的王海涛:“你天天站着能不累吗?我看着都累,给你搬个小凳子,你闲的时候可以歇歇脚。”

“王组长包保我们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我们敬佩她。”祁东小区业委会主任庄园说。

王海涛觉得自己与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一样,在非常时期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使命和担当。

邵仁军:不改军人本色

今年59岁的员额法官邵仁军要去偏远的南岭社区防控疫情。

他老伴虽然嘴上一句阻止的话都没有,但总是叨叨不歇:你上有老母亲要陪护,下有小孙子要带,你这把年纪还不好好在家待着……

邵仁军明白老伴是担心他的安全。为了安慰她,他对老伴说:“我最喜欢的那首歌《国家》不是说了嘛,‘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现在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国家需要我,我哪能不去呢?”

老伴说:“我什么时候阻止你过?我只是想提醒你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2月3日,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派干警下沉社区防控疫情,领导为派谁去偏远的南岭社区很犯难,就问邵仁军能不能去。“我是老军人,任务就是命令。”曾在部队服役14年的邵仁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唯一让邵仁军放心不下的是病榻上的93岁老母亲,平日里白天由姐妹们看护,夜里由兄弟们轮流陪护。邵仁军临出发前,对母亲说:“我要去社区防疫一线了。”“儿子,你放心去吧。”母亲说的还是当年送他参军的那句话。

南岭社区位于田家庵区龙泉街道南部,206国道东侧。辖区主要有三家厂矿企业,常住居民3500多户,总人口1万余人。有4个老旧小区,住的大多是老矿区人员,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疫情防控难度较大。

邵仁军每天开车10多公里到南岭社区,在无物业管理小区建立管控岗位,到小区开展流动宣传,上户排查摸底登记。白天琐琐碎碎的事忙个不歇,有时晚上还要值夜班。“这些工作量对我这个老兵而言都不是事,只要尽快控制疫情,确保小区居民安康,再苦再累我心甘情愿。”邵仁军说。

南岭社区有一对老夫妻平常拾废品为生,家里堆满废旧物品,气味刺鼻,影响周边环境,周围的居民意见很大,多次向不同部门反映,无人过问。邵仁军就自己动手清扫楼道,进行消毒。居民看到邵仁军一个人默默地消毒,都说法院干部干了件好事。

2月12日,邵仁军值夜班,代某一家三口驾车从外地返回。物业值勤人员将三人拦在外面,不许进小区,但没人作主该怎么办,三人急得直跳。邵仁军得知后,赶去接待,劝他们不要急。经和社区负责人商量,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后,决定让他们居家隔离14天。第二天起,由邵仁军和社区人员负责给代某一家送日常生活物品、倒垃圾。

从2月4日至2月21日,邵仁军连续18天坚守在南岭社区,其中有5天24小时值班。邵仁军下了班就赶去陪护母亲。家里人也提出过,让邵仁军和单位里说一下具体情况,不要去社区值班了。但他始终没有开口,希望自己做到忠孝两全。他的一位姐姐心疼邵仁军连续值班太辛苦,就代他夜里看护母亲。

2月22日上午,邵仁军值完24小时班后,赶去看望母亲,母亲突然病危,当天下午溘然长逝。“等我们战胜疫情,我再告慰我娘。”邵仁军说。

夏菲:让“老外”感受江城温暖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书记员夏菲在小区门口站了两天岗,2月3日正在吃午饭时,庭长打来电话,通知她到迎江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报到。她曾当过培训学校英语老师,还做过同声翻译。指挥部急招她来,主要是为住在迎江辖区内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提供疫情防控时期的帮助。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初来安庆的外国人不知所措。一位澳大利亚人在电话里向她诉苦,他到安庆还没来得及欣赏江城风光,就处于封闭式的生活当中。陌生的环境,加上病毒凶险,让独处异乡的他特别害怕。一位南非女士向她抱怨,对每天“吃躺”的生活模式感到烦躁,看到新闻报道的死亡人数更是害怕。

夏菲耐心倾听,用自学的心理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安抚他们不安的情绪。告知他们如何正确自我防控,避免病毒传染,适当做些运动减轻焦虑感。听完后,他们都感谢她在特殊时期为他们提供暖心帮助。

也有外国人对夏菲的来电显出不信任和不耐烦。常年工作在立案窗口,夏菲深知让陌生人一下子完全接受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她耐心解释疫情防控常识,了解她的意图后,他们开始理解她的工作。

为拓宽服务渠道,指挥部向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公布了服务电话。为方便联络,夏菲建起一个微信群,先在电话中得到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的同意,再将他们一个个拉进群里。“建群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做。”她说。微信群建好后,她不定期发布中英文疫情防控信息、知识。“两高两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后,她用英文解释该意见的主要内容,引导大家甄别网上信息的真伪,不信谣不传谣。

一位南非女士在微信群里反映,手头口罩紧缺,也不知哪里能买到。夏菲立即联系相关人员,为她送去口罩应急。

一位台湾老人在电话中反映,在她住处附近的药店买不到常吃的降压药。夏菲立即向指挥部汇报,与台湾老人核实药名、产家,查到她家附近一家药店有药后,立即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她。买到药后,老人特地打电话来感谢。

“我每天的工作很琐碎,但能给生活在迎江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提供一点帮助,送上一分温暖,我心里很开心。”夏菲说。

张中楼:边抗疫边办案

安徽省望江县人民法院长岭人民法庭副庭长张中楼迄今扎根基层法庭28年,曾经两次到村里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对农村工作很熟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他主动请缨,从1月30日正月初六起,下沉到长岭镇黄家堰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来到有20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4580人的黄家堰村,张中楼和村两委干部认真落实上级对村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的要求,对26名湖北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观察,积极引导各村民组不要采取挖断、堵死道路等硬隔离措施,保证生活采购、医疗救助、环卫车辆通行,确保“一断三不断”。及时化解因封闭式管理引发矛盾纠纷6起,做到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将防控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防疫之余,张中楼回到法庭,看着桌子上堆得老高的案件材料,心里急躁不安。春节前,分到32件案件,开庭时间都安排在正月十五前后,大部分当事人等开完庭后要外出务工。他思考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如何将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晚上回到家,张中楼通过电话分别征询案件当事人、代理人的意见,询问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得到肯定结果后,着手组建微信调解群,采取一群一案件,开展调解。

在调解原告郑某与被告卓某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案时,他先让原、被告发表各自意见。一开始双方当事人抢着发很长的语音,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他耐心提醒双方现在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是争吵发泄的时候。被告同意孩子由原告抚养时,又提出双方同居期间添置的共同财产需要一并处理。张中楼引导双方就该问题进行协商,并通过代理律师做工作,最后达成一致协议,原告给付被告应得财产份额4万元,当即将款项转至微信群,被告同意接收,案件顺利调结。

张中楼在基层法庭工作28年,化解矛盾纠纷超过3000件,无论面对面调解,还是电话、微信调解,自有一套娴熟的调解技巧。到3月2日,张中楼收案40件,已调结14件,当事人都很满意。

“抗击疫情期间,和平常感觉有点不同,每调解成功一起案件,我内心充满喜悦与自豪,自己作为法官,完成好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又能履行好定分止争的职责。”张中楼说。

【手 记】

平凡人暖心事

庚子鼠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面对狡猾的病毒,人们担心、焦虑、害怕、恐慌,但没有畏惧退缩,白衣使者挺身而出驰援湖北,千千万万平凡人义不容辞走向防疫一线,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蚌埠中院的任意鑫是记者熟识多年的山东小伙子,大个、憨厚、勤奋。得知他在发热病人隔离点工作,记者还是吃惊不小。他坦率地说,刚去的几天尤其是出现一个确诊病例后,心里很害怕,但既然来了,就要凭良心做事,无怨无悔。他每天对接发热门诊进行调度,是一项耗时耗力、需要耐性的工作。从联系到接收患者,到不停地解释说明,安抚患者,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近20小时,很多个夜晚都忙到天亮。他已有20多天没回家,很想念两个幼小的孩子,想念母亲的饺子,盼望隔离点早日关门,能早日回去。这是他的心里话。

纪检组长王海涛、59岁法官邵仁军、扎根基层28年的张中楼,都是第一时间下沉社区,在关键时候勇于担当。许多许多的法院人和他们一样,每天值守在小区,重复着测体温、送物资、消毒、倒垃圾等琐碎事,帮助困难居民,化解矛盾纠纷。正是许许多多人日复一日的付出,给人信心,传递希望,击退疫情。平凡人,平凡事,像点点微光,照亮黑夜,汇聚成春天的暖阳,温暖人心,温暖人间。

来源:人民法院报

原标题:《点点微光守护万家安康 ——记五位安徽法院人的抗疫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