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找淮北历史上的“第一” | 淮北煤田第一钻

2020-03-25 1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955年6月,国家地质部华东地质局组建成立宿县地质普查队(又名濉溪队),于当年9月更名为325地质队,进驻淮北地区开展煤田普查与勘探工作,在濉溪县陆庄以东(今南湖公园北岸、长山南路以东)打下第一眼钻孔,深达276米,见煤8层,其中两层厚2.15米、3.11米,肯定了淮北煤层积聚地区的开采价值。这一钻孔便是“淮北煤田第一钻”。

325地质队在淮北地区开展煤田普查工作场景

“淮北煤田第一钻”揭开了

中国第一个平原地区隐秘式煤田的面纱

也按下了开发建设淮北煤田的按钮

1957年10月,325地质队正式提交《闸河煤田第一、第二、第三井田详细勘探地质报告》,认为整个闸河平原约250平方公里面积内皆有煤的蕴藏,估计总储量在8亿吨左右,有条件建设成为一个煤炭工业基地。

根据325地质队初步的勘探结果,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准备大规模开发淮北矿区。1957年10月28日,由徐州煤矿基建局第三建井公司承建的烈山斜井破土动工。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鏖战,1959年4月1日,烈山斜井(后定名为烈山一矿)移交生产,是新中国成立后淮北矿区第一座投产的煤矿,当年出煤28万吨。烈山斜井的移交和开始出煤,对于淮北煤矿的开发建设具有第一块奠基石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淮北煤矿的筹建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果。1959年12月31日,烈山竖井(烈山二矿)、袁庄矿、沈庄矿宣告简易移交生产,淮北大地上竖立起了4对矿井,总设计能力为年产132万吨。

淮北矿区开发建设的成就得到了国家煤炭工业部党组的高度评价。而对淮北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成就让淮北矿区在全国同时开工建设的40多个矿区中脱颖而出,最终站住脚跟,逐步发展成为正规的煤矿,为之后建立淮北市,以及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1960年2月,濉溪矿务局成立;1984年3月,皖北矿务局成立。两大矿务局逐步发展成为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与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均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每年生产煤炭近5000万吨,是1959年建成矿井总设计年产能力的近40倍。淮北也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在煤炭工业的支撑下快速发展。

如今,“淮北煤田第一钻”虽只剩一截钢筋管,仍坚挺地矗立于因为采煤塌陷形成的南湖水中,与淮北国家矿山公园标志碑、淮北市矿山博物馆、矿业文化雕塑园一道,成为淮北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景点,见证着淮北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来源:淮北史志

原标题:《寻找淮北历史上的“第一” | 淮北煤田第一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