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2020-03-26 13: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

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现将《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2020-2022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3月20日

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

(2020-2022年)

为充分利用我省水稻产业优势,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打造北方“鱼米之乡”,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

(一)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013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以来,我省不断加大推广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力度,创建了2个国家级、22个省级示范区,培育打造出多个稻田产品品牌,各地涌现出桦川县五良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一批稻渔综合种养典型,到2019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88. 8 万亩,近3年年均增长33%,其中“稻鱼”、“稻蟹”、“稻鳅”模式推广面积分别达到80.3、7.3、1.2万亩,提升了稻田生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鱼、稻渔双赢”。在经济效益上,亩均收入增加近一倍,成为稻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社会效益上,全省24个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依托产业扶贫,推进贫困稻农开展稻渔共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态效益上,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示范区农药、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43%和35%,为绿色有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

(二)发展优势和潜力分析

我省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省,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上具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优势。一是在稻田面积上,有5700余万亩稻田,水稻种植集中连片,单个地块面积大,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县(市、区)有50个。二是在灌溉用水上,水稻种植优势灌区水系发达,沟渠密布,80%以上的水源可达二三类水质。三是在绿色生态上,全省绿色食品水稻面积3048万亩,有机食品水稻面积214万亩。四是在科技创新上,我省有三北地区唯一一家中直水产科研机构(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有东北农业大学、省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等专业教研机构,目前已经探索总结出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特别是近两年来我省还吸引了南部省区的稻渔综合种养生产者和水产品经销者的关注,纷纷前来我省寻求发展机遇。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短板

于康震副部长在2019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中指出:虽然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存在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新技术、新模式覆盖率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种植养殖、农机农艺结合不够,产业化经营规模偏小、扶持政策时有时无等问题。

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在全国排名属于中下水平,除存在上述共性问题外,还有不少个性化问题。一是我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鱼虾蟹等品种生长期短、生长速度较慢,稻渔共作中虾蟹的苗种自给率低,河蟹暂养育肥、稻田基础设施等不配套。二是部分水稻生产大县重视程度不够,对其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认识不深,缺乏系统规划和区域布局,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待建立,没有形成集群发展态势。三是有些人想干但不会干,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许多稻农嫌费事儿,不想挣辛苦钱。一些质优价高的水产品种还没有形成适合本地区稻渔共作需求的解决方案。四是稻渔共作产品品牌多且杂,缺乏重量级知名品牌,没形成优质优价的整体效应;水产品品种供需失衡,秋季集中上市卖不上价,没有同池塘和大水面养殖生产紧密结合。五是没有与城郊游、乡村游有机结合起来共谋发展。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生产经营主体和产业链培育的激励机制。鉴于上述原因,尽管我省稻田面积全国领先,但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不足100万亩,仅占水田面积的1.6%、绿色有机种植面积的2.7%,发展潜能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二、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及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为指针,充分发挥我省水稻种植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拓宽水稻种植增收渠道和水产养殖发展空间。要把稳粮增收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立业之基,确保稳粮与增收双赢;要把质量安全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立命之本,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要把三产融合作为稻渔综合种养的立身之要,推动产业发展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要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推动渔业产业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要通过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支持,突出重点区域,打造典型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渔业贡献。

(二)区域布局

在全省一二三积温带且主要使用地表水灌溉稻田的10个市(地),选择相关重点县(市、区、农场)(以下简称县区,见下表),加快各级各类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基地)建设。松嫩平原重点发展稻蟹、稻鱼模式特别是培育提供扣蟹苗种;三江平原重点发展稻鱼、稻鳅、稻虾模式;乌苏里江流域重点发展稻鸭、稻蟹模式;其他区域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以名优特水产品为主的稻渔共作模式。各市(地)应当集中力量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和休闲旅游观光带,重点打造沿江稻渔共作景观带、城郊鱼米之乡农业观光游,促进三产融合。以县区为单位,打造各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基地),其中:国家级示范区规模在3000亩以上,省级示范区规模在2000亩以上,县级示范基地规模在1000亩以上。三年内,创建部级、省级示范区总数分别达到5个和50个,创建县级示范基地达到100个以上。在部省级示范区基础上,再打造10个省级核心区,重点在苗种繁育、储存加工、市场流通、三产融合等方面综合发力、提档升级,每个核心区面积要达到2万亩以上。

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发展市县名单表

市(地)

重点县数(个)

现有示范区数(个)

县(市、区)

合计

47

24

哈尔滨

12

3

双城区、阿城区、呼兰区、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方正县、依兰县、五常市、尚志市、延寿县、宾县等

齐齐哈尔

5

1

泰来县、龙江县、甘南县、富裕县、讷河市等

牡丹江

3

2

宁安市、海林市、林口县等

佳木斯

6

6

佳木斯郊区、富锦市、桦川县、桦南县、汤原县、同江市等

大庆

4

2

肇源县、肇州县、杜蒙县、林甸县等

鸡西

3

2

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等

双鸭山

1

1

宝清县等

七台河

1

勃利县等

鹤岗

3

2

市辖区、绥滨县、萝北县等

绥化

9

4

肇东市、绥化市北林区、望奎县、庆安县、海伦市、绥棱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等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20万亩,同比增加35%。部省级示范区分别新增1个和10个,总数达到3个和32个;建设县级示范基地40个;打造省级核心区3个。示范区(基地)稻田实现水稻提质、水产品增产、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亩综合效益比普通稻田种植效益提高70%以上。着力打造3-5个区域性渔稻、鸭稻品牌,理顺稻田、池塘、大水域资源之间的关系。

到2022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80万亩。部省级示范区总数达到5个、50个,县级示范基地达到100个,省级核心区达到10个。示范区(基地)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苗种自给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基地)建设

一是继续开展部省级示范区创建。巩固和提升已有的2个国家级、22个省级示范区发展水平,扩充外延、增加内涵,再新创建3个国家级、28个省级示范区,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创建10个省级核心区。二是着力建设县级示范基地,做到“一县一业”和“一乡一品”。重点依托和支持以下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发展:一是有“两品一标”认证和自有品牌(商标),或在国际大米节获奖,稻米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市场认可度高的种植企业(合作社);二是从事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三是在辖区内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渔业产业园等。

(二)加快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和建立健全互惠共赢机制

在建设各级示范区(基地)的过程中,各地要注重调动产加销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支持现有稻渔综合种养龙头企业和规模以上合作社(场户)稳步扩大自身稻渔共作生产经营面积,通过供应种苗、传授技术、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辐射带动周边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二是支持水稻加工销售企业与稻渔综合种养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产加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三是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文旅经营活动,打造“田园综合体”和稻渔综合种养休闲旅游观光带。

(三)不断优化稻渔共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模式

统筹推进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融合,推广成熟的品种和技术模式,在良种、良法、良料、良医、良管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支持力度,做到种养兼顾、稻渔两得。一是在良种方面,稻种要选择抗病、抗虫、抗倒伏的品种,为水产养殖操作提供便利;鱼类苗种要以1家国家级原种场和15家省级水产良种场为支撑,在稳住鲤、鲫、草鱼等常规苗种供应的同时,逐步推广洛氏鱥(柳根鱼)、葛氏鲈塘鳢(老头鱼)等小型名贵鱼种的繁育放养;河蟹苗种主要从辽宁、江苏引进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依托已有11个扣蟹培育基地,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稻田培育扣蟹及安全越冬基地,稳步提升扣蟹自供率;虾类苗种供给要加快青虾、小龙虾等引进品种本地驯化和扩繁能力建设。二是在良法和良管方面,要兼顾田间工程、水田灌溉、药肥施用、渔鸭养殖等需求,解决好晒田与养殖之间的矛盾。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规定,田间工程建设应符合主养品种对稻渔共生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开挖“鱼沟、鱼溜”,建设稻田堤埂围栏和进排水防逃设施,沟坑占比不得超过总面积的10%。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不断扩大我省4项绿色食品、3项有机农产品稻渔共作技术规程的实施范围。三是在良料、良医方面,农药、化肥、渔药、饲料等生产资料要选择购买合法正规厂家的产品,多用绿色生物农药、增施有机肥,合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做到规范使用、绿色安全、环境友好,解决好病虫害防治与养殖之间的矛盾。

(四)加强稻渔产品品牌建设及市场开拓

积极培育打造鸭稻、鱼稻、蟹稻等渔稻品牌,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提升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美誉度。继续利用丰收节、大米节、绿博会等契机,宣传推介“龙江鱼”“龙江蟹”以及鱼稻米、蟹稻米、鸭稻米等渔稻米产品,协调大米网、省内知名规模米业公司等单位,助力稻渔综合种养水稻产品营销。省渔业协会要抓住“龙江鱼”进入全国盒马鲜生超市的难得机遇,搭载渔稻米进入主销渠道。各地要积极举办稻渔综合种养高峰论坛、模式创新大赛以及优质稻米评比推介等活动,组织辖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新业态、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大渔稻米产品的展销推介力度,支持杜蒙县在辽宁盘锦开设“龙江蟹”专卖店,推广金海大地生态农业与爱特龙江农业联合在网上销售“一亩稻田”(土地认领)的经验,增加暂储能力并优化供应链,实现鱼米产品均衡上市、反季节销售。

(五)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和生产各环节服务

通过省市两级稻渔共作产业联盟操作平台,充分调动涉渔、涉稻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提升组织和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一是围绕稻渔共作各环节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和生产服务。二是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间开展分工协作,如稻农为水产苗种生产企业培育秋片、扣蟹等,转由大水面养殖企业进行接力放养;如推动稻农生产名特优小型鱼类,转由水产加工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如组织有暂储越冬能力的养殖场户,对稻田水产品实施“订单”回购。三是指导协调水产品捕捞及育肥上市、水稻收储加工销售等工作,发挥区域性稻渔品牌整体优势,开展集买集卖活动,实现节本增效。

四、保障措施

(一)合理规划布局,稳步推进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稻渔综合种养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咨询组,编制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制定全省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培训指导服务。各重点市县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编制本区域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在编制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过程中,一要统筹推进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提升稻田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要做好与土地利用、乡村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合理配置本区域稻田、池塘、大水面等水域资源和产能;三要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发展短板,加强特色优质鱼类苗种繁育、产品暂养育肥、水产品集中存储流通等基地设施建设,培育打造区域品牌,拓宽水产品营销通道。

(二)加强政策金融扶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经营主体带动、广大稻农参与”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是省级农村水产补助费、油补省级统筹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各地创建示范区(基地)及核心区活动,把稻渔共作纳入推动绿色和有机水稻生产、实现农业“三减”的重要途径,支持各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稻渔综合种养田间工程建设。二是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解决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支撑问题,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粮食优质高效模式创建、农技推广项目、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等资金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倾斜,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政府扶贫项目。三是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稻渔综合种养领域,构建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推进省渔业协会与哈尔滨农商银行和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信用贷款服务落地生根,为稻渔共作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社会融资服务。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标准化水平

发挥各级种植、水产农技推广部门作用,强化水稻种植、施肥、病虫草害防控、田间工程、水质调控、水产品养殖、水产品捕捞等关键技术配套集成。一是提炼典型经验模式。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典型及模式,汇编成册下发各地学习借鉴,适时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和“明白纸”、开展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成熟的稻渔共作技术模式,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三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机构服务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综合能力建设,继续组织重点县乡稻渔共作生产技术骨干赴辽宁省盘锦市光合蟹业“黑龙江省河蟹养殖培训基地”进修学习。

(四)提升探索创新和开放合作水平

依托省级淡水鱼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稻渔综合种养协同创新岗和综合技术示范园,研究具有高纬度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试验适于我省稻田养殖的新品种,加强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联合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盘锦光合蟹业集团、江苏太湖湖八鲜公司、盒马鲜生连锁超市、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创始人等机构和人员,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发、新模式集成、新品牌打造等活动,提高优质稻米产品和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出省出口渠道。

(五)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稻渔综合种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和省内外工商资本积极参与。加大对稻渔共作所产稻米、水产品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不断健全完善,实现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欢乐英雄转》播出时间: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公共·农业频道

每晚18:30—19:45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原标题:《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