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铁杆中医,铁杆活法!药方如剑戟,向着新冠刺去!

2020-03-28 13: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脉流长报春时

尽管戴着口罩,还是被迎面的人飞快认出,"王院长好""王教授好"。王晞星轻轻点头,零寒暄后,走出住院部大楼。省中医院小广场上,空气新甜,春色可亲。

天儿暖得让人不好意思,日间最高温度跳上了20℃。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仍未解除,3月18日,国内确诊的本地病例零新增,境外确诊病例大幅上升,全国抗疫转为全球抗疫。

聚焦疫情的日子里,山西中西医结合抗疫的成效扎实醒目,山西省中医院发布的中药"易感人群方"惠及全国。2月3日正月初十,61岁的王晞星亲临战"疫"前线,带领80余人的中医药团队,尽锐出战,制定方案,诊治患者,研发方剂,见证着疫情阴霾一点点消散。

王晞星教授,全国首批名中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山西省中医院院长,山西省中医院抗疫专家组组长。2月14日、2月25日,由山西省中医院申报、王晞星团队研发的7种新冠肺炎中药制剂先后获批,覆盖病程全周期,制剂种类居全国第二。山西省中医院向山西确诊及疑似患者、一线医护人员、湖北方舱医院患者、山西援助湖北医疗队等配送中药煎剂及制剂共计8万余人份。在山西确诊病例中,中医药的使用率为98.4%,总体有效率达95%以上。

静养的中国,蓄力的山西,中医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应时花开。

炎症风暴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可泻肺平喘、破坚逐邪、行水消肿。新冠肺炎制剂“重症期方”用药之一。

重症患者一,女,84岁,她的妹妹、妹夫从湖北孝感来太原。因发热伴有咽痛入院,第一次专家会诊,王晞星开出黄芪、党参等17味中药组成的方剂。5天后精神转好,饭量恢复,比女婿吃得都多。但是,两肺仍有病变。第二次专家会诊,王晞星开出了葶苈泻肺汤。服用后,患者病愈出院。

重症患者二,男,70岁,转氨酶高,核酸检测呈阳性。因为有肝炎病史,专家组确定了先保肝降酶、后治疗肺炎的方案,开出了由黄芪、党参等13味中药组成的方剂。服用后,患者病愈出院。

为患者诊脉。

疫情期间,王晞星团队先后会诊了5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疗效显著。

春节长假,王晞星与家人在海南团聚,外孙5岁,总是缠着姥爷玩。疫情地图的颜色每天加深,他如坐针毡。2月2日正月初九,王晞星匆匆赶回太原,连夜分析收集到的感染病例。他越看越吃惊,此次疫情最凶险的是,病毒侵入身体后,引起炎症因子风暴,肺部渗出物骤增,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2月7日上午,王晞星团队提出了中西医联手救治思路:不走呼吸道,不走肠道,走水道,兼顾祛邪、护胃、养心、护肝。

疫情如火,2月7日中午,省中医院专家团队加班,王晞星开出药方骨架,大家商讨增减,最后确认了13味中药:葶苈子、白茅根、丹皮、生地、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茯苓、黄芩、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茵陈,配合西医治疗,助力减毒增效。下午3时,重症期方——葶苈泻肺汤送达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后来,这个药方屡建奇功。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跑赢一秒,就是一线生的希望。中医中药的及早介入,扭转了大家对中药是“慢性子”的认识,疑似患者及轻症患者服用初期方——除湿清肺颗粒,患者症状迅速消失,没有一例病症转重。另外,还有中期方、恢复期方……分时段围堵新冠病毒。

消息很快传来:山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效。省内以及全国部分定点医院反馈良好,催药电话接踵而至。

核酸转阴

黄芪:味甘,性微温。可补气固表、托毒排脓。新冠肺炎制剂“促进核酸转阴方”用药之一。

轻症患者一,女,26岁,2月8日,因接触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入院,核酸检测呈阳性,属于无症状阳性患者。2月17日专家会诊,王晞星开了“促进核酸转阴方”。2月20日,患者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达到出院标准,顺利出院。

2月29日是个周六,位于建设路、府东街西北角的山西省卫健委,门卫工作人员按照一张表格,严格核对来客的身份。下午2:30,在二楼的疫情防控专家研判评估中心,中西医专家对全省不转阴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大屏幕上,来自大同、运城、长治、晋城、晋中、太原的定点医院汇报病例20个,与会专家分别给出诊疗意见,王晞星建议使用“促进核酸转阴方”。

查房观察舌苔。

无症状阳性患者不发热,不咽干,肺部正常,症状隐蔽但传染别人。王晞星说,与这次推出的其他药方相比,促进核酸转阴方用药略重,达到13味,其中主要有:黄芪、党参、苍术、升麻、金银花、柴胡、麦冬。这个方子因为辨证精准、效果明显迅速走红,微信公众号文章《首个促核酸转阴的中医方药诞生》阅读数10万+,文章对方子进行了饶有兴趣地解读:

这次新冠病毒侵犯的是肺,所以首先要把肺气提上来。黄芪补气,略温燥,用麦冬来润肺。中医所谓的正气来源于脾胃,党参味甘,甘甜入脾。用苍术祛湿健脾。提升阳气用了升麻与柴胡,升麻提气,柴胡配合升麻,沟通表里,疏肝理气。柴胡可以帮助病人缓解压抑焦虑的情绪,让身体放松。祛邪用了金银花与连翘,清热解毒,协助正气把邪气赶出体外。

黄芪、党参是山西道地药材,这次用于抗击新冠肺炎,有添柴旺火之功。山西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主产区,全省现已探明的中药材品种达1788种。其中,黄芪、连翘、党参、远志、柴胡、山药、地黄等7个品种的质量和产量居全国前列。

继非典、禽流感疫情之后,中医这炬古老的烛火又一次照亮康复之路。

治疫往事

藿香:味辛,性微温。可和胃止呕、祛暑解表。新冠肺炎制剂“早期方”用药之一。

“早期方”适用于新冠肺炎疑似和早期确诊患者,证属湿热犯肺型。王晞星分析:“这次疫病的病理主要是湿、热、毒、瘀,发病的脏器主要在肺,它可以向心、肝、脾、肾四个脏器转变。中医的治疗思路是泻肺、养心、保肝、凉血、清热、解毒等。”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由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他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就是在瘟疫中写就的。大疫之中有大医,中医的背后是浩如烟海的病例,是历代中医人的不断思索、提炼、创新。

山西在明代共发生37次疫灾,平均每7.46年就出现一次。民间力量通过聘医送药等方式救灾,翼城人杨凤“通医术,尝蓄善药以济人”,绛州人陶祐“幼积学精于医,活人甚众”。

1917年 -1918 年,山西鼠疫流行,北京至山西丰镇的铁路交通一度暂停。当时中西医已经联手合作,名中医曹元森、杨浩如等人与西医协同防疫。

1924年,太谷流行“烂喉痧”传染病,“青年儿女一经传染,医治罔效,夭折者不胜计。”太谷中医冯世泽利用平生所学,救治了许多“烂喉痧”患者。

1924年,山西再次发生鼠疫,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选派3名医生,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主持防疫,及时控制了疫情,事后编制了分别列明中医、西医治疗情况的详细报告。

党中央重视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发挥好高水平医疗团队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大医精诚,殊途同归。

一号难求

防风:味甘、辛,性温。可祛风、除湿。新冠肺炎制剂“易感人群方”用药之一。

在王晞星的稷山口音里,防风是“逢峰”,黄芪是“红旗”,党参是“等身”。同事能听懂,老病号们也能听懂。

周二、四、五上午,王晞星出门诊,专家号一号难求。肿瘤科302诊室外,将近80位患者候诊,巴巴地盯着诊室的门。2000年,王晞星一手创建肿瘤科。目前,肿瘤科已经是省中医院最大的科室,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华北地区最大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一站式诊疗中心。

2017年6月,王晞星被评为“全国名中医”。

王晞星左手诊脉,右手习惯性地扣住患者的手。这个微小的动作让助手高宇感慨:“中医特别重视心理建设,这个动作给患者很大的安慰。”

医生陈海富还记得有个阳泉患者,患肺癌经过化疗后住院。王晞星查体很仔细,又是用手探查,又是耐心询问,患者突然哭了:“我看病这么长时间,您是第一个对我进行查体触诊的医生。”

一位患胰腺癌的农村患者,72岁,6年前进食困难,只能喝点稀饭。王晞星建议他保守治疗,吃中药调理。第一次吃了半个月,精神好转,小便正常。第二次调整用药后又吃了半个月,患者有了食欲,体重增加,人也自信多了,开始张罗旅游。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戒了烟酒,也推广中医知识,“王大夫一直给我补气,病情就稳定了。”

一位家在太谷的女教师,坐月子时着了风,身体发麻,特别怕冷,取碗盛饭的时候,连碗底的凉都受不了。2018年初春开始,她穿得严严实实,坐长途车到太原挂王晞星的专家号。服用6个月中药后,她的病情明显减轻,不再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站着讲课的时间也长了。

中医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其中“和法”和解疏滞,常用于治疗轻症、缓症,王晞星不甘心,潜心研究,综合辨证,他的“和法”可用于治疗重症和疑难杂症。

王晞星有个比喻:“就像两军对垒,我不一定要消灭你,而是提高自己的战斗力,达到一个新的力量平衡。”

铁杆中医

冬瓜子:味甘,性凉。可清肺化痰、消痈排脓。新冠肺炎制剂"中期方"用药之一。

冬瓜子不起眼,但药用价值不小,在王晞星“教科书式”的药方里,经常可以见到它。用药简省的药方,也称“小方”,王晞星擅开“小方”,君臣佐使三四行,撒豆成兵。

每逢王晞星出门诊,302诊室忙忙碌碌,有帮助抄方的,有录入电脑的,还有拿个小本子做笔记的。王晞星走路快,说话快,开方子快。诊脉的间隙,难得停下来,讲讲辨证的侧重、用药的剂量,这时诊室出奇地安静,依稀可见竖着的耳朵。

挥毫泼墨。

耳朵之一张娜,在血液科工作,她觉得血液科与肿瘤科关联很大,就主动跟着王晞星学习,“他的方子很纯粹,也很经典。”

王晞星1959年出生,17岁立志学医,成了稷山县城关卫生所的赤脚医生。1985年,他从山西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当时的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人事科。小王爱琢磨,人勤快,很快转岗消化科。到岗消化科第一天,上手诊治患者,辨证有据,药方条理。同事们服气,不约而同改口,“小王”成了“王大夫”。

从消化科到创建肿瘤科,从科主任到副院长、院长,直至退休,王晞星始终坚持每周定期出门诊,在实践中完善辨证思路,他重视从肝、从脾胃诊治,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成果斐然,用“和法”治疗肿瘤和疑难病症,方法独到,口碑很好。

“王院长查房很少笑,问得特别细,要求我们必须提前准备,一切事情往前想。”原肿瘤科护士长杨晋田说。

“他爱给自己出难题,一味药达效,决不用两味药,都说中医模糊,他辨证能达到模糊中的精准。”肿瘤三科主任郝淑兰说。

门诊80个患者连轴转,从早7:30到中午1:30,王晞星不喝水,不挪窝。常年写方子,右手患了“网球肘”(肘关节外侧前臂肌腱发炎疼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晞星带领专家团队,奔波于太原、晋中、平遥、太谷等地的定点医院,半个月行程3000余公里。

看疑难症,开经典方,临《圣教序》,睡硬板床。铁杆中医有铁杆的样子。

草木回春

党参:味甘,性平。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山西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制剂"恢复期方"用药之一。

医治一般的虚证,党参可代替人参使用。省中医院门诊楼二层,饮片药房药香扑鼻,中药抽屉鳞次栉比。一张张中药方从这里配伍,奔向药锅,奔向水火,用温度,用甜苦,完成一次荡气回肠的魔术。

而王晞星觉得,辨证和开方更像艺术,或水墨直泼,或偶尔留白。他说,“我到60岁才会看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用毛笔誊录的新冠肺炎药方。

省中医院胜利分院院长高向军说,他1999年就跟着王晞星学习,受益匪浅。那时候,每天下班以后,王晞星雷打不动在医办室看书,到次日1:30才回家,“就没有见过这么拼的,看书如此,练书法也是,一练一个下午。”

高向军也挨过老师的骂,骂过才醒悟:药方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患者病机变化调整。

规培中心主任南晓红经常为王晞星抄方,一边抄方,一边用相机拍下,以备整理出书。

在山西中医博物馆,王晞星挥笔写下南怀瑾名言:“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笔法爽利,结体温和。这座博物馆成立于2017年10月30日,恰逢山西省中医院建院60周年。在晋医荣光展厅,展品和图片浓缩了一代代山西中医人的济世人生,三晋名医悲天悯人,医术精湛,芳名远播。

汾河西岸的树绿了。每天下午,王晞星快速步行6公里,从北中环桥到摄乐桥往返,再去朋友的茶室练练字。出门诊的前一个晚上,他会早早睡下,养足精神。疫情期间,他用毛笔誊录了新冠肺炎全周期药方,不时读一读、品一品、静一静。

是需要静一静了,生命、本草、世界,以不负春意,不负卿。

太原晚报记者 宋立纲 冯海

摄影 韩双喜

(赵惠峰、赵怀舟、赵敏、崔果香、杨晋华对本文亦有贡献,特此致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