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罗万庆 ‖ 雅安农村旧时礼仪中的文书和婚庆说席文化拾遗(一)

2020-03-31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编者按 3月30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分期推出《雅安农村旧时礼仪中的文书和婚庆说席文化拾遗》,欢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雅安旧时日常生活中的文书笺牒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它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日常社会行为的规范。

礼仪作为一套规范性的程式和文化,约束和支配着每个人的一切行为,它能调节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化解矛盾,也能凝聚情感,增进友谊。三国名臣诸葛亮曾言:“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清朝学者颜元也有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旺,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懂礼节,遵循礼节,会使别人尊敬你、认同你、亲近你,无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心理距离,也为日后相处、共同社会生产生活创造友好宽松的环境。相反,若不注重这些常识问题,不懂“规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使关系恶化。

自古以来,我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我们这个被儒家文化浸染数千年的民族,礼仪已经如血液一般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人存在,就不能没有礼仪,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不可或缺。

俗话讲“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乡”指乡里、村、寨,可想而知其风俗习惯覆盖的面积之小。《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里面的“俗”“讳”也就是现在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雅安市位于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藏羌彝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

雅安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与南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概括起来讲,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这里的先民们便沿各个河谷一直到山腰、山脊上垦地耕作、休养生息——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那么,在这样一个崇山峻岭包围中的土地上,在建国前乃至改革开放前后,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民情呢?

据雅安志考,雅安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建制史。富林文化、麦坪遗址等相继成为近年来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作为我国古代交通贸易的重要国际通道,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川藏道)在这里交遇叠合—于是东来西去、南来北往的大臣使节、贤达名流,诸如西汉两司马、回车孝母的王阳、叱驾尽忠的王尊及至护达赖喇嘛的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诸人,自然要在这里驻足歇息:吃食看景、写诗作赋、附庸风雅,文化之风因此溢流而出泽被乡野。

麦坪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期墓葬(摄于2010年3月26日,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雅安作为成、康、宁交通咽喉地带,汉文化与藏羌彝文化、中原文化与南昭文化在这里长期融汇互动,使其民俗礼仪文化极具地域特性。

雅安民俗礼仪的地域特性,在其日常生活中的文书往来中可窥见一斑,尤其是婚庆礼仪之中。体现是不是礼仪人家,就要看礼节是否周到。旧时通讯落后,若不能登门致礼,须得谴人送贴以示尊重。古人云,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雅安旧式的礼贴,是十分讲究顾答审详的,主要体现在接贴受请人的称谓要敬尊,送贴主人要谦卑。这些称谓有俗成约成,比如,高一辈称叔伯母,高二辈称祖爷母。侄儿请姑爷自称侄某名拜,而侄媳请姑父要称侄妇某端肃。其他特殊身份也有参照,比如亲家请亲家要这么写:

“某年月日因何事杯水恭迎大寿德尊亲翁大人双(福)尊前早临,眷晚某室顿首、某氏正容。”

而寡妇请亲家便只能这么写:

“(因某事)当请大德望某亲家双(福)阁下早临……,眷妇某氏端肃拜。”

女婿请丈母娘:

“即(某)日申拜大德岳母泰水老孺人莲前早临,愚(犹半子)某顿首鞠躬。”

除此之外,一年四季请客贴写法尚有不同。春季请客这样写:

“谨订于某月日某时,敬治春酌候教。某名鞠躬,席设某处,祈赐早临,恕乏再催。”

清明节请客则把“春酌”换成“艾酌”;端午节请客改为“藻酌”;中秋改为“桂酌”;重阳改为“萸酌”。现在看来,旧时人们吃点小酒也是一件诗意浓郁的美事。

给老人做寿是儿孙孝顺礼仪的表现,从古至今都是一件喜庆严肃的大事情。旧时祝寿庆寿,则显得更加庄重严谨。如父寿请客贴文格式:

“家严悬弧荷蒙制锦(或厚礼)于某月日某时洁茗候教,承庆子某孙某鞠躬。”

母寿请客则改称为“家慈设帨……”

生男孩请客写作:

“幸庆熊罴荷蒙厚祝,谨订于某月日某时洁茗候教。”

生女孩请客写作:

“喜得小女,某月日某时薄酌候教。”

其他事项的请客也是要行文发贴的,现在很多人搬家进新宅都要请吃进宅酒、搬家酒,或者电话或者微信。那时候请客却是要写贴子:

“......茅舍落成进宅,某月日某时喜酌候教,某名鞠躬。”

如果是迁居他乡就要写作:

“幸接芳邻叨蒙厚爱,谨订于某年月日某时敬具洁茗候教,邻某名鞠躬。”

日常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文书。嫡后嗣续,祭祀烝尝,在古人看来是一件无比重大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人家不能生育,为传宗接代,只好抱养别人家的孩子。这么一件重大事情,当然需要写文书的,大致格式是这样的:

“抱子文约 立写抱子(女)文约人所生一子(女)因常生病痛不好代养,经请某某人在中说合抱与某人名下为子(女)。自抱领之后无病无痛、无灾无难,一长成人、长寿百岁,佑曰:孩儿一身向东阳,长在世间比人强;自抱之后全发奋,寿如南山福禄长。立写抱子(女)文约人某某愿凭中人某某合,代笔人某某笔,某年月日。”

由于以农为业、以农为生,对于俶载南亩、务兹稼穑的农人来说,农事中最不能少的就是耕牛了。古人云:驴骡犊特,骇跃超骧,在当时耕牛是农民除了土地之外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了。因此每年农闲时节耕牛多的主家需要请人看(放养)牛时,必须把相关事情用文书约定下来,大致格式是:

“看牛文约 立写看牛文约人某某经中证人某某说合,看放某某大爷名下水牯牛(或者水沙牛、黄牯牛、黄沙牛)几头,三家言明将牛牵与某某看管,定期几年。议定每年给看牛户大米几斗几升。牛若有病双方协商医治。年满由主家牵回,并付清全部费用。牛若遗失或被盗,由看牛户全全负责。恐说无凭,立此约为据。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立写看牛文约人某某押,中证人某某在,代字人某某笔。年月日。”

此外尚有分官(分家)文约、房屋买卖文约,不再一一赘述。相对于以上的社会日常生活文书,祭祀的礼节文案就要讲究且谨慎得多。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万庆(四川省汉源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标题:《【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罗万庆 ‖ 雅安农村旧时礼仪中的文书和婚庆说席文化拾遗(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