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株潭一体化之争:长沙虹吸利大还是弊大,株洲如何走出失落

2020-04-02 13:23
来源:澎湃政务
字号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一边高歌猛进,一边面临着自己内部的竞合压力,省会长沙成为焦点。

3月17日,湖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于湖南省统计局官网发布了《湖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公报中注意到,经初步核算,湖南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39752.1亿元。其中,包括省会长沙在内的长株潭地区的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835.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据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约42.34%,其中长沙11574.22亿元,株洲3003.13亿元,湘潭2257.6亿元,株洲和湘潭加起来尚不足长沙一半。

过往两年的统计公报显示,长株潭地区2017、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171.7亿元和15796.3亿元,增速则分别为8.7%和8.3%,三年均超过湖南全省;但在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正逐年下降,分别约为43.86%和43.36%。

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特别是省会长沙,一直都是湖南经济的领头羊。不仅如此,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19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量超湖南全省。根据湖南省统计公报,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较前一年上涨19.6万。而长沙2019年常住人口达839.45万人,较2018年上升23.98万人。

然而,长沙的迅猛发展也给长株潭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株洲和另一座城市湘潭带来了压力。早在2018年,株洲日报就曾在评论中公开表示,长沙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很多干部害怕在中心城市周边“灯下黑”。

这对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湖南大学湖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世文3月31日对澎湃新闻表示,后疫情时代,长株潭被沿海地区和北边的武汉、西边的成渝“四面包围”,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国家推进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方向和要求,着力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聚集上建立运行有效的一体化合作体系,在打造宜居宜业的大城市都市圈上做文章。

长沙“虹吸”引起的担忧和思考

湖南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人口流失大省。由于临近粤港澳大湾区,许多湖南人选择出省务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19年湖南常住人口6918.4万人,较前一年增长19.6万。2019年湖南全年出生人口71.8万人,死亡人口50.3万人,自然增长的人口超过20万。扣除自然增长人口,湖南常住人口负增长。

长沙新地标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星辰拍客“清风揽月”摄)来源:长沙发布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达到23.98万人,是湖南省内人口最重要的吸纳地,在近年来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占据了高地。

湖南大学湖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世文告诉澎湃新闻,长沙2017年出台“人才新政22条”,投入百亿留住大学生、吸纳创新者、引进“海归派”、培养“土专家”,吸引储备100万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早在2014年,长沙就出台《长沙市引进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计划》,着眼集聚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效益、提升优势,支持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用人单位,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现代物流、新能源及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领域,引进500名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使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创业基地和现代化人才集聚中心。

然而,长沙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周边一些地方的担忧。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7月发布《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梗阻点及对策》,提出长沙正处于“抢人”“抢资金”“抢项目”的集聚发展时期,不断吸引包括株洲、湘潭在内的周边地区的资源,三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文中指出,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资料显示,在距长沙更近的株洲、湘潭受长沙大都市阴影区的影响更大,是娄底、益阳等城市的近2倍。

澎湃新闻注意到,事实上,株洲对受长沙“虹吸”影响的担忧由来已久。2016年,株洲日报曾刊载文章表示,株洲应警惕省会产生“虹吸效应”。同年,株洲发布更曾公开表示,高速铁路有如一把双刃剑,促使生产要素向经济高地聚集,而经济发展的漏斗区将面临生产要素流失的窘境。以株洲市民到长沙等外地购房为例,由高铁开通前的10%提高到开通后的20%。在客观上形成了产业、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外流出的趋势,“虹吸效应”、“灯下黑”对株洲经济的影响初见端倪。

彭世文告诉澎湃新闻,长沙作为省会,对湖南全省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这种强省会模式虽然引起一些质疑,甚至被一些网友指责为“吸血”,但湖南省内的其他城市即便不被长沙“虹吸”,也有可能被更远的沿海城市“虹吸”。他表示,主张平均主义的发展思路,让省会“弱”,并不意味着省内其他城市就能够强。

湘潭一角。来源:湘潭在线

彭世文强调,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对于株洲、湘潭来说,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长沙带来的“辐射效应”肯定大于“虹吸”效应,作为长沙大都市圈所产生的马太效应,毋庸置疑也会惠及株洲和湘潭,其“溢出效应”还会带动湖南全省发展。

彭世文指出,在省会提升首位度、都市圈、区域一体化等发展战略日益明显的今天,没有中心城市,就没有引领者,无论是人口竞争还是产业竞争中,就缺乏领头羊。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之所以能在这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与其作为省会的强力崛起不无关系。

他提出,做大省会,做大中心城市,进而做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从而在城市竞争中抢得先机,这不仅是2020年的趋势,更会是未来10年的大势所趋,“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这也许是中西部省份的最佳选择。”

株洲的失落和努力

株洲被称作“火车拖来的城市”,京广、沪昆两大普速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也是中国电力机车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中国铁路网曾有“北有郑州,南有株洲”的格局一说。

然而,进入高铁时代以来,株洲的光芒逐渐被省会长沙盖过。

株洲日报2015年3月就曾明确指出,株洲的铁路交通枢纽优势正在被削弱,沪昆高铁、湘桂高铁相继离株洲而去。

这期间,株洲也并非被动接受如此情况,反而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强化株洲高铁网络布局。据株洲日报2019年12月报道,株洲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勇曾表示,近年来,除了武广高铁,株洲还积极争取了沪昆高铁过境设站。尽管未达到经过城区的预期,未能在株洲西站实现合站,但确保了南四县往上海、昆明方向的出行。株洲还争取了吉衡铁路经过攸县、茶陵、炎陵,可以说现在株洲各县市区都有铁路经过或设站,实现全覆盖,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面对作为铁路枢纽光芒被省会长沙盖过的情况,株洲也并未回避。在株洲日报的同篇报道中,曾任株洲市发改委主任的王建敏就坦言,株洲在高铁时代的交通枢纽地位相对弱化,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调整的必然。和普铁时代不一样,现在国家高速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比如机场、高铁等,都在向省会城市集中,高铁线路的选择也都是以省会城市为主,这都要求株洲必须要更新观念,特别是在长株潭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冷静分析自身优势,挖掘更多潜力,争取最大发展。

株洲火车站西站房正立面透视图。来源:株洲新闻网

株洲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也在公开报道中指出,接下来,株洲还要继续争取更多轨道交通在株洲布局,如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规划(2010-2030)》修编,争取把株洲到长沙南、株洲西到湘潭、株洲西到醴陵的线路纳入规划。争取株洲到福州的高铁建设,继续协调渝长厦联络线建设,研究对京广线白马垅段信号系统改造,推动改造后的株洲火车站开行动车、高铁。

此外,株洲在应对一二线城市的“虹吸”上也有所成果。

湖南大学湖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世文告诉澎湃新闻,株洲2017年推出的人才优先发展30条措施,最大的亮点是在编制管理、用人权限、人才流动、待遇发放等方面,真正给用人主体松绑。比如在专业性较强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探索政府雇员制,以及允许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限额内自行组织公开招聘,对高层次及急需的紧缺人才还可采取直接考核方式公开招聘,实行聘期管理和协议工资制度等。

应对长株潭存在的内部竞争,彭世文指出,要优化长株潭三市核心功能和主导产业,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聚合各自优势资源,形成分工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推动长株潭三市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外围疏散,释放城市发展空间,有序推进新区建设。其中,长沙要努力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强化长沙在长株潭的中心枢纽功能,打造长株潭的金融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全面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而株洲则要坚持“中国动力谷”的定位,打造长株潭副中心城市,突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宜居的城市品质,打造面向全国的先进工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面向长株潭的商贸物流中心、智能制造中心、数字经济中心等,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力;湘潭可以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智造谷”、“军工城”、“汽车城”、“智慧城”和“文创城”的发展定位,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示范区。

专家为长株潭短板提出四项建议

彭世文对澎湃新闻表示,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大长沙城市圈,对于加快中部崛起意义重大。这里是湖南发展基础最好、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只有加速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在规划、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才能正真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引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同时,彭世文也坦言,长株潭城市群当前仍存在长沙单体发展快,一体化进程慢,极化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加快,但“内耗”式竞争加剧;科创有特色,但省内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等问题。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创新发展,改革引领。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各类要素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发挥长沙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株洲、湘潭比较优势,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竞争力。

三是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守护好绿水青山,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守住湘江、绿心的生态底线。

四是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着力强化开放核心载体功能,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