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敬了不起的她#别样红的一朵战地玫瑰!

2020-03-31 1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州告急

一切都变得异常安静。阳光从云彩的缝隙间渗出,淡淡地照耀着随州城。快立春了,天还是有些干冷,花草挣扎着,终又瑟缩成一团。解放路,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但此时,所有的商店都关了门,从解放路一路向东,交通大道,迎宾大道,没有人,没有车,火车站广场上的鹿鹤雕塑,静静地伫立着,像是在沉思,又似裹着一怀忧虑。

2020年的春节,竟是这般冷清。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会袭击湖北。炎帝故里随州,也没能幸免于难,1月24日24时(除夕夜),随州紧急实行了“封城”措施。

截至2月4日19点,随州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为641例,死亡6人。确诊感染人数在湖北仅次于武汉、黄冈和孝感。随州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人口258万。如果按确诊人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来看,随州是除武汉市外的全国第一。

随州告急!来自江西、河南等地一辆辆满载物资的车辆疾驰而来,一批批来不及告别家人的医务工作者来到随州!随州的白衣天使也义无反顾地扑入了抗疫一线,筑起了一道白衣长城!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中,她们冒着危险,谱写一曲曲生命的赞歌。她们的香臂柔肩撑起了半边天,她们是一群战地玫瑰,在寒意料峭的春天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和隔离病区一墙之隔的父亲病逝,却未能去看最后一眼,仍坚守在抗疫岗位的随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的护士刘宁川就是这战地上一朵别样红的玫瑰。

女儿的遗憾

2020年1月24日,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随州打响时,“我愿意”“我报名”“我带头”原在随州市中心医院静脉配置中心上班的80后女护士刘宁川和静脉配置中心的护士们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写了不畏生死的请战书,那一个个鲜红的指印,在萧瑟的冬日里是那样的醒目。

新冠病毒并没因为寒冷而停下肆虐的脚步。1月31日,随州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76例,仍排在湖北地市州感染病例前几位。整个随州似被一张巨大的口罩笼罩着,自行隔离在家的人们也感到有些紧张和压抑,随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二病区的刘宁川刚上完大夜班,汗涔涔地回到寝室,实在太疲劳了,一觉醒来已是下午,她匆忙拿起电话,问老公:“爸爸情况怎么样,好点了吗?”。父亲以前就有高血压等老毛病,刘宁川去抗击疫情一线时,父亲就已病重住进了市中心医院龙门街院区,离她所在的龙门街院区隔离病区也只是一墙之隔,但一直没能去看父亲一眼。

老公安慰她说:“父亲还好,中午我给他送了饭,你安心工作。”但刘宁川的心总不踏实,砰砰在跳,坐也不是睡也不是,心神不宁的她站在窗前,面对着父亲的那个方向,默默祈祷,祝愿父亲早日好起来,她多么想这堵墙能有个小洞,她只想看看父亲一眼。自小备受父亲疼爱的刘宁川对父亲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小时候只要是她想要玩的,想要去的地方父亲一定会尽力满足她。父亲是一位和蔼可亲,有着30多年党龄的退休老职工。

1月29日,刘宁川匆匆收拾行李,就冲向抗疫前线,临行前,父亲还在叮嘱她要把分内工作做好,要有包容心,团结同事,虚心向老师学习新技能,对待患者要像对待父母一样,有耐心,不能抱怨。父亲说这些话时喘着气,他挣扎着想坐起来,看着女儿渐去渐远的身影。

刘宁川回过头,朝父亲挥了挥手。可刘宁川没想到,这次特殊的告别,竟是她与父亲的永别。晚上八点,心神不宁的她再次打电话问起父亲的情况,老公瞒不住了,说:“父亲昏迷过去了,正在抢救” 刘宁川眼泪哗啦一下就涌出来了,父亲就在她隔离的寝室对面,仅一墙之隔。“父亲一直这么疼爱我,我现在如果能去看一眼,握一下父亲温热的手,父亲也会有感知的,他知道他的宝贝女儿就在身边陪他一起坚持着”刘宁川心如刀绞,她想过去看看,可她每天接触的都是感染病人,这个时候,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她清醒知道自己不能到处跑。再多的牵挂,再多的担忧,她也只能咬着牙,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哭(同寝室还有正在休息,晚上要上班的战友)。

凌晨1时,她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孩子,你父亲不行了,……父亲一直不肯闭眼,他在等你啊,想最后看你一眼……熬了两个多小时,刚走了……”母亲悲伤得已经说不出话来。

因武汉封城,还未成家在武汉工作的弟弟不能回随州料理父亲的丧事。刘宁川所在科室的护士长隅洁知道这特殊情况后,特批准她回去安排丧事。踉踉跄跄的刘宁川跑到父亲病房,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怎么呼唤也喊不回来了。

把父亲送到太平间,回去陪母亲已经是凌晨三点了,一向很坚强的母亲还在哭,她劝母亲想开点,可在一起生活了二三十年,怎么能撇下一个人,说走就走了呢,母亲止不住地哭。刘宁川靠在床上,一边回想一边哭。她觉得自己有些对不住父母亲,临去感染科的那一天,母亲有些担心,说:“你给领导汇报下我们家里的特殊情况,再说你爸爸病情这么重需要你帮忙照顾。” 刘宁川外婆外公都是医务工作者,母亲也是医院退休的职工,母亲退休后又被返聘发热门诊上了三年班。后来母亲患心脏病,长期在家休息并照顾生病的父亲。父亲住院后,一天24小时她一个人照顾。想想母亲的艰辛,刘宁川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但她明白,此时,前线更需要她。她说:“妈妈,既然领导安排我们年轻人去,就有领导的用意,其他的同事,也都是人家爸妈的宝贝儿女,不去怎么行,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妈妈,你也是个医生,请理解我……你再坚持坚持,一个月后我把你和爸爸接回去。”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当了多年医生的母亲的心,母亲态度慢慢转变了,嘱咐着:“那你要保护好自己,口罩戴好,防护衣穿好,早日平安回家!”

一次转身,却成了永别。未能最后为临终前的父亲尽点孝,成为了刘宁川心底永远的遗憾。靠在床上,她未曾合眼,点点滴滴的往事在眼前,父亲仿佛就拉着她的手坐在面前。

这一天,刘宁川将终生难忘。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我最爱的父亲突然病情恶化永远地离开了我,最遗憾的是没有在你最后的生命里,在病床边守护你。没有生离死别,不知道什么是痛不欲生。亲爱的爸爸,你永远永远活在女儿心中,愿天堂里没有病痛的折磨!”

义无反顾回到一线

空空的城市,空落落的家。现在父亲走了,家里的一棵大树倒了,只剩下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在家,正处于悲痛的母亲谁来照顾?刘宁川的心,揪成了一团。

她再三叮嘱母亲,在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及时打电话。安慰好母亲,天已经快亮了,正月的随城,依然寒气逼人,她打了个寒颤,抱紧双肩,靠在床上:还有那么多的患者在等着我,我不希望失去亲人的悲痛再发生在别人身上,不想看到更多的人经历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我要尽快回到一线。

母亲见她收拾东西又要返回前线,拽着她手里的袋子,眼巴巴地望着她。她的心猛地一颤,她何尝不想陪悲痛欲绝的母亲,但这个时候她不能留下。眼睛红肿的她,轻轻对母亲说:“父亲走时,我未能尽孝,这已是我人生的遗憾了,这个关键时期,如果不能与战友一起并肩抗击疫情,不能帮助更多患者,那会让我后悔一辈子的!”

一个袋子,仿佛是千斤重的一个天平。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在面对亲情和抗击疫情的砝码时,刘宁川依然再次选择了后者这一端。

母亲没再坚持。上午,她们一起来到中心医院(龙门街院区),看到父亲独自一人躺在太平间里,刘宁川又忍不住恸哭起来:那次临别时,我要是再和父亲说几句话多好,我应该回头再多看父亲一眼的……

“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你就要学会付出,就要舍小家顾大家……”父亲平时的话又回响在耳畔。她忍住悲伤,搀扶着母亲,和丈夫一起处理好父亲的丧事,将父亲的骨灰盒暂时寄存在殡仪馆。顾不上去婆婆家看看年幼的女儿,1月31日下午,她擦干眼泪,急忙回到一线工作岗位,继续突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何尝不是因为有这样有着大爱,无私奉献的人,在为我们挡风遮雨!

这些白衣天使,其实只是一群普通的人,换了一身白色的战袍而已!她们义无反顾的身后,或许正承受着生理或心理的极限,而她们全然不顾,从不会说累。

下午三点,感染二区护士长隅洁看见刘宁川,关切地走过来问她身体恢复的怎么样?心情平复了没有?刘宁川咬着唇轻轻地说:一切很好!护士长说:“想开些,因为工作没有照顾父亲,没尽到最后一份孝心,父亲九泉之下会理解你的。如果你可以坚持的话,上个大夜班如何?”刘宁川坚毅地点了点头。

她出生在医疗世家,从小就看到母亲很辛苦,她在心中告诫自己:只要一刻不倒,就不能给领导添麻烦,就要坚持,直到抗疫胜利。

大夜班,她接班就发现16床80岁的老爷爷呼吸困难,血氧不好,她立刻又想起了病重时的父亲。不能耽搁,她立即协助医生将患者转入重症室治疗。

和老爷爷同寝室的85岁的老奶奶行动不方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生活上无法自理,以前有老爷爷照顾,现在老爷爷去了重症监护室,老奶奶担心自己没人照顾,有了情绪。刘宁川安慰着她:“您放心,我会把您当作自己的奶奶样照顾的,以后我为您打水洗脸,刷牙,送饭,扶您上厕所。”老奶奶听了刘宁川的一番话,露出豁牙笑了。

把病人当作亲人,把爱岗作为最基本的天职,自刘宁川懂事起,父亲就这样教导她。

天冷,老人穿的衣服又多,上厕所时打了结的裤带不好解开,所以每次上个厕所就得半个小时,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让刘宁川把药水挂在厕所的钩子上,走远点等她。但刘宁川担心她在厕所呆长了,会晕倒或者站不起来,刘宁川三步并作两步跑,赶快去把需要帮助的患者打好开水,换好针药,问题解决好了,又到厕所门口等她。有次,老奶奶忘记了自己是感染病人,她看着累得满头大汗的刘宁川,不由自主拉着她的手,眼泪汪汪地说:“姑娘,你比我的亲孙女还要好,我的病要是好了,您要常来我家啊!”

“好,奶奶,我一定会常去看您的” 刘宁川为老人擦洗好手和脸,又匆匆地去照顾其他患者。

老奶奶的目光跟着她的身影,每次,直到她忙碌的身影消失在门外。

每天的忙忙碌碌中,刘宁川顾不得疼和悲痛,但晚上回到临时寝室后洗澡时,才发现口罩把耳朵后面都磨掉了皮,鼻梁上的皮也压破了,露出了鲜红的肉,脚上穿的胶鞋,因为大小码不均匀,上班时要来来回回不停去每个房间为患者服务,脚底已经起了不少水泡。躺在床上,真的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但她又担心一个人在家的母亲,每天嘱咐母亲有什么事情要及时给她联系。嘱咐好母亲,再刷下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都在为自己加油,这一刻她虽然觉得累,却觉得累并快乐着,她把大文豪果戈里曾经说过的话写在纸条上,贴在墙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两个星期转眼就过去了,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她慢慢没时间和精力去想愧对父亲的那些事了,只想疫情早点结束,早点让父亲入土为安。

执著坚韧的战地玫瑰

刘宁川, 2002年在随州市中心医院上班,2002年至2013年在骨科一线临床上班,2013年由于身体原因调入二线科室静脉配置中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越是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同舟共济、大爱无疆的力量,当随州告急时,在家休假的刘宁川和战友们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

“说实话,进入隔离病房第一天晚上,两个小时就收治了33个病人,脑袋当时就蒙了,因为好几年没在一线临床护理病人了,心理上也有些恐惧害怕,担心会感染。但是随着跟病人的交流和相处,我发现患者的内心,比我们医护人员还要脆弱,所以我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变得更坚强,内心更强大,起到表率作用。”几十天过去了,当现在正在隔离休息的刘宁川在网上用语音向笔者谈起这些刚去一线的情况时,她毫不隐晦地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逆行!或有惧,但无悔。

2020年1月28日,正月初四,中心医院通知成立感染二病区,初五,护士要把所有的临时划分的病房打扫干净,还要抬病床,那天正好随州市市长克克来医院慰问,克克市长一番鼓励和感谢的话,更让她们增添了信心。

病区刚成立,住进来的病人没毛巾,没洗漱用品。准备物资,一一发放到位,铺床,倒水,输液,刘宁川和战友忙个不停,没有喘息的机会。特别是同病室的患者一发现有病人危重转到重症室,非常紧张,烦躁不安,不停呼叫:“护士,来看看我是不是又发烧”

“护士,我要多用点药!”

“护士,我感觉胸口闷,浑身疼”

……甚至好多女性患者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在病房哭泣。

白岩松曾说:“医生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这话一点不假,医生不仅是舍生忘死、不辞辛劳、救死扶伤,还往往要安慰鼓励病人。

14号病房,一个1984年出生的瘦瘦的女孩,刘宁川每次去她房间的时候总看见小姑娘在哭。刘宁川把她当作自己的妹妹,和她聊天,她一个劲地哭:“别人都治好了,就我没治好,还在咳嗽,我还年轻,我不想死……”刘宁川反复劝她:“你这么年轻,不会有什么情况的。别人体质好些,恢复的就快些。你体质差点,恢复的慢些,但你放心,你一定能治好的。你要调节心情,心情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只有积极配合,治好了,你才能有机会找到男朋友,享受恋爱的欢乐。”

阳光暖暖的斜照在玻璃上,窗外的枝头一只小鸟正叼着一根自己洁白的羽毛左看看,右瞅瞅,在孤芳自赏。这天,刘宁川刚忙好,正好从窗边路过,她看到这专注自己美丽的小鸟,悄悄告诉了14号病房的女孩,女孩站在窗户边也像小鸟样快乐地拿着镜子照了起来。

哪怕再累,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刘宁川就会陪她聊天,女孩慢慢放松了,脸上露出了微笑,有时候还主动把手机拍的照片传给刘宁川欣赏。交流时间长了,女孩对这种新发病毒的恐惧感逐渐消除,病情慢慢缓解了。

刘宁川和值班的战友不仅要安慰、稳定患者的情绪,还要打水送饭,输液。那时感染二区113个病人,全院最多,一楼二楼两个病房,二十个护士轮流值班。

楼上楼下不停地跑,浑身的衣服湿透。一天上夜班,刘宁川突然有些头晕,怀女儿时,她落下了了妊娠高血压病,她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不能给领导添麻烦!她又记起了父亲的嘱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拖着沉重的步子,带病坚持着为患者服务,直到换班的同事来,和同事做好交接工作后,她才浑身瘫软倒在床上,衣服都已经汗湿透了。

千千万万替我们负重前行的白衣护士,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女人!

女人如花,但爱美的她们却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弄乱了妆容,弄脏了衣服。

作为女性,最怕进入隔离病区期间遇上经期,2月18号正上白班的刘宁川来了例假,她有痛经的毛病。例假来时不敢大步走,那天正为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穿刺,突然肚子疼的不行了,眼前一黑,一针没有穿刺成功,刘宁川觉得很不好意思,脸红了,给患者赔礼道歉,谁知患者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慰她:“姑娘,没事,你不用道歉,我们能理解,你们穿那么厚重的防护服,戴手套,眼罩,难免看不清楚,你们也不容易呀,如果没有你们为我们输液,没有你们为我们护理,我们的病情也得不到控制,你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这个患者阿姨的一番话,让刘宁川眼圈红了。之后她把这事一一讲给同事们听,说患者真会体贴人,不但不怪她,还说了那么暖心的话,同事们心里也都暖烘烘的。

几个小时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例假来时,虽然穿着拉拉裤,但也不敢坐,坐了一起来,经血就会往出涌。刘宁川虽然很小心地站着,衣裤仍然脏了……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女人穿着被经血浸湿的衣裤楼上、楼下,不停奔波的样子……

“巾帼不让须眉”在这场抗疫的战争中,有太多的坚毅和刚强,再华丽的辞藻都不足以描绘出她们的付出。

磅礴的红将辉映在历史的天空

抗疫战争也是一场拉锯战。转眼,几十天过去了。

走过疲惫、焦虑的日子,人间的三月,格外温暖。温馨的小雨轻轻洒落在大地,滋润了一幅万物复苏的生命画卷。在这可喜可贺的三月,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战争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随州已经连续几天无新增感染患者。好多病人治疗差不多了,反而不想走了,在医院吃的,住的,社会上捐赠都不用愁,医务人员照顾的又周全。特别大的病室,患者还常跳下舞,做下健身操。

“老爷爷,回家后要勤洗手”

“姑娘,我不想回去”

“不回去不行,留在这里会再次感染。”

刘宁川一一交代着,目送着痊愈的患者离开病室。这些患者也很感恩,他们噙着泪在楼下依依不舍地和楼上的医生护士们挥手再见。

感染二区的患者已经出院了十几个,在这奋战的30多天,隅洁护士长带领的17位静配中心小美女,不换房,不轮换休息,坚持上岗。2020年3月4日,在一线奋战了32天的刘宁川接到通知,和同事们暂时去酒店隔离休息。

终于可以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了。坐上开往酒店的大巴,满眼的绿便扑了过来,风是绿的,水是绿的,路旁花坛里草木也是绿的。刘宁川在心里暗暗感叹:春天来了!春天终将把一切走失的,岔路上的东西拉回正轨!

在酒店里休息,刘宁川终于有时间和11岁的女儿视频,聊下天了,一个多月没见面,女儿懂事了不少,女儿前几天生日,刘宁川的闺蜜替她为女儿定了一个蛋糕,女儿把自己前几天生日时自制的视频发给妈妈看,刘宁川很是欣慰和激动。就在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刘宁川又收到了女儿同班同学罗怡桐的一封感谢信:

“亲爱的宁川阿姨,隔离期一切还好吗?谢谢您在姥爷姥姥生病期间给予的关心鼓励……妈妈说你‘抛弃’了我的小彭同学去了抗疫一线,您和电视机中那些医护人员一样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们天天祈祷你们平安回家!”

还有太多太多感谢的话,在一双双湿漉漉的眼睛里……

隔离休息十四天后,刘宁川再次回到了感染病区。这一次迎接她的是更大身心的挑战,她面对的是尿毒症合并肺炎的病人。这些尿毒症的患者,需要的是超特级的护理,喂饭喂水,拉了大小便,刘宁川和战友们去洗,擦,换,一晚上不停地在病房跑来跑去……

所幸的是,天气回暖,病人正在一个个康复出院。

相信从这个春天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学会感恩,学会做一缕阳光,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春光明媚的四月,春耕的号子,布谷鸟的鸣叫都已如约而来,14亿同胞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力量汇成的汩汩暖流,终将温暖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明天,我们又将去湖畔感受清风拂面的杨柳,和爱人,和朋友在欢声笑语中闲庭散步,看翠鸟在水面低飞,看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朋友,当灾难过去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常记起那些来不及和亲人告别,就奔赴前线的身影,那防护镜下的一双双黑眼圈,那千千万万默默付出的逆行者,那战地上别样红的玫瑰,她们磅礴的红将永远辉映在历史的天空,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可亲可敬的人,她们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作者简介:

罗爱玉,女,70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随州市妇联兼职副主席。随州市作协副主席、曾都区作协主席。有诗文发表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潮》《扬子江》《北京文学》《中国诗歌》《诗歌月刊》《长江文艺》《青年文学》等报刊。曾在诗刊社、星星诗刊及湖北省作协、江苏省等省级作协举办的诗赛中获奖三十余次,有诗歌入选《湖北百年新诗选》《新世纪诗选》《新诗三百首》等多种选本。《我想送你半个天空》一诗被《青年文摘》转摘为卷首语。著有诗集《青青玉米地》《我想送你半个天空》。

通联:湖北省随州市西城区沿河大道浮缨巷1号 罗爱玉

↓↓↓

原标题:《#致敬了不起的她#别样红的一朵战地玫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