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元人:还在抢米囤粮?官方最新回应来了,快转给家人!

2020-04-05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最近,不少地方又掀起一阵抢米囤米潮。

今天,小编去翻了下微博,发现最近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抢米囤米的情况。

可是,真的没有必要。

▼先看看四川的情况▼

“手中有粮”莫要慌!

囤多了放家里易生霉变质

4月4日,川报观察记者专访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目前,四川粮食库存充足、全省小春粮食作物长势良好且大春耕作进展顺利。同时,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全省粮食加工能力已恢复至常年水平,各地粮食流通配送也已全面恢复。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群众,各地群众完全没必要囤粮。

四川缺粮食吗?

不缺:现有库存近千万吨,未来四个月内小春和大春粮食将陆续收获

四川现有库存粮食近1000万吨,而每个月全省城乡合计口粮消费不到120万吨。其中,城镇月均消费47万吨左右。

“考虑到农户大多有保留口粮的习惯,每个月市场采购的粮食约70余万吨。”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四川当前库存口粮能够满足全省需求。

除库存外,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四川每年自产稻谷、小麦1700万吨以上。

从农时来看,预计5月中下旬,全省小春粮食(小麦等)也将陆续收获。今年全省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61.5万亩。根据农情调度,各地小春作物长势良好,有望迎来丰收。

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监测显示,当前四川各地正加快大春育播移栽步伐。预计今年四川水稻种植面积将再增20万亩。

预计最迟8月中下旬开始,四川各地又将迎来大春粮食收获季节。换言之,接下5个月左右的时间,四川还将迎来两次粮食收获期。预计今年,全省粮食产量将再增5亿斤,为近年来新高。

需要囤粮吗?

没必要: 加工和物流均已恢复正常,无须大量采购

有充足的库存和良好的预期,那么粮食加工环节是否能保证产能?

统计显示,四川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413家。目前,这些企业已复工,加工能力与常年基本持平。

据悉,目前四川粮食日加工能力4.7万吨左右,日均销量为3.9万吨。换言之,加工能力大于销售量。此外,随着疫情的缓解,各地交通已恢复,四川的粮食物流配送均已恢复正常流通。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当采购,没必要多囤。”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米和面粉都有保质期,超过保质期易生霉变质,不能食用。

前述负责人介绍, “我们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采用低温储粮(相当于把粮食放进冰箱里),可以很好保证其品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加工,保障米、面新鲜度,所以,与其多买放在家里,不如放在库里,避免浪费。”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市场走势,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全省粮食市场稳定。”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再看看全国的情况▼

这四组数据让你安心

在4月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说,很多人现在关心粮食够不够吃,要不要囤积,“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四组数据,就能消除(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顾虑。”

第一组数据,粮食产量。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第二组数据,人均粮食占有量。

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第三组数据,粮食库存量。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第四组数据,我国谷物进口量。

谷物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

魏百刚说,总体看,我国粮食是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我们说,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综合 经济日报、四川日报、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广元人:还在抢米囤粮?官方最新回应来了,快转给家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