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多地发布最新开学安排!师生、家长如何准备?专家来支招

2020-04-06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青春浙江

一起改变世界

来源:浙江在线、教育之江、浙江发布

近日,浙江明确分批开学时间——,分批有序开学。一起来看看各设区市的最新开学方案~

杭州

关于2020年杭州市春季开学时间安排的公告

根据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经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决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自2020年4月13日起分批有序开学。

高三、初三年级于4月13日开学。中学其他年级和小学四、五、六年级于4月20日以后开学,小学一、二、三年级于4月26日以后开学,幼儿园于5月6日以后开学,具体开学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研究确定,并提前一周通知。

市属高校按4月下旬开学做好准备,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专修学院开学和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培训,不得早于当地中小学全部开学一周后开展。

嘉兴

关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安排的通告第10号

根据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经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决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自2020年4月13日起分批有序开学。

高三、初三年级于4月13日开学。中学其他年级和小学四、五、六年级于4月20日以后开学,小学一、二、三年级于4月26日以后开学,幼儿园于5月6日以后视情开学,具体开学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研究确定,并提前一周通知。

高校按4月下旬开学做好准备,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培训,不得早于当地中小学全部开学一周后开展。

舟山

关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复课相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复课的总体要求和我市开学复课准备工作情况,决定从4月13日起有序实行分类错峰复学。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复课时间安排

(一)全市高三(含中职高三高考班)、初三年级学生于4月12日(星期日)报到,4月13日起正式上课。

(二)全市高二年级(含中职)、初二年级、小学六年级4月18日(星期六)报到;高一年级(含中职)、初一年级、小学四五年级4月19日(星期日)报到,4月20日起正式上课。

(三)全市小学一至三年级4月25日(星期六)报到,4月26日(工作日)正式上课。

(四)全市幼儿园视情在5月6日后报到开学。

二、开学复课防疫要求

(一)学生进校严格实行“健康档案+绿码+测温”制度。学生无绿色健康码、健康信息档案情况及进校测温有异常,不得进校。师生从市外返舟后必须居家观察14天方可返校。学生健康码可由家长手机代领,向学校承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请学生家长根据本公告及学校提示,配合学校做好防疫工作,接送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有条件的尽可能步行、个人车辆接送,如确需公交上放学,全程带好口罩。提倡学生在校期间佩戴口罩。

三、校外培训机构的线下营业复学时间另行通知。

金华、绍兴、湖州

明确高三、初三年级开学时间

经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自2020年4月13日起分批有序开学。

高三年级、初三年级统一于4月13日开学;其他年级开学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重返校园在即,学生和家长如何调整状态,老师如何做好教学过渡和衔接?来听听教育专家怎么说↓↓↓

给学生的建议

调整身心、端正态度、加强沟通

1 调整作息时间

在临近开学的这段时间,需要逐步恢复到上学的作息,以便开学之后能更好适应。最好在开学前一周左右逐步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树立时间观念,训练早睡早起,在家作息时间尽量向学校作息时间靠拢,这样才能在开学后尽快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缩短不适应期。

2 调整焦躁心态

随着复学时间的宣布,学生心态一定会有所波动,有的难免还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个时候,请大家放平心态,根据学校的安排,按照要求照常在网上上课,保证学业不落下,做好返校学习、测验的准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查漏补缺,整理自己的知识网。

3 调整饮食结构

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每天被爸妈的美食包围,平时运动量并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所以会有一部分同学出现发胖的情况。在即将走向正常的这段时间,需要父母和同学们一起努力,调整饮食结构,平衡每日的营养摄入,避免出现营养不均衡,消化不良,或者过度发胖等情况。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更快跟上学习的步伐。

4 对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整理

居家学习这段时间,有的同学养成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开学前要把手中电子产品等来个“刀枪入库”。上网课期间使用,结束学习就要收好,不要沉迷电子游戏等。收拾好这些东西之后,再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整理。

5 端正学习态度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约束,进入寒假,放松自己。快开学了,要端正学习态度,从一些容易让自己静下来心的事情做起,逐渐收收心,比如听音乐、看看书、练字等。

6 制订学习计划

快复学了,自己要端正学习态度,走出网海,找回自己才对。自己要树立学习目标和自信心,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定出各科的标准,计划要针对实际,切实可行,不可高不可攀,束之高阁。

7 学习疫情防控知识

当前,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是也不能马虎大意,在寒假里养成的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坚持。提前跟老师沟通,根据学校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准备。

8 经常与老师沟通健康情况

在特殊时期,按时上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保证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复学前,更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出行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汇报。越是临近开学,疫情防控越是要打起精神。

给父母的建议

心理支持、学业鼓励、生活照顾

父母首先要保持乐观心情、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给孩子做好榜样,理解信任未成年孩子,不能简单限制、责怪、否定,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危机,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离开班集体课堂现场,受时空、网络、近视防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论哪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学生产生松弛感觉是自然的,学习效果出现差异是正常的,尤其那些容易着迷电子产品的学生,包括一些平时在校学习认真但缺乏自主能力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困难。

家长在孩子复学后,要积极配合教师,帮助孩子查漏补缺,不掉队,让孩子们尽快步入学校学习的正轨。

1 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

返校复课在即,家长们应该主动和学校教师保持有效联系,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和家庭个体学习的各自优势,以保证孩子学习好习惯的持续养成。

2 调整生物钟并加强运动

在生理上,家长要主动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以及午间休息,调整孩子在家的生活节奏。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在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唤醒孩子的身体机能,在返校前让孩子的生物钟跟上学校的节奏。身体机能跟上了,孩子们的适应就会更快更顺畅。

3 循序渐进调整心理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足够的心理能量重新回归正常学校生活,家长们首先不要以爱孩子的名义制造焦虑,要引导孩子从权威渠道了解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孩子对病毒和疫情有清晰科学的认识。教会孩子正确做好各种防护,如科学戴口罩等;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带孩子逐步进入小区广场、菜场、超市等场所,消除孩子紧张、焦虑的心理。

给教师的建议

阶梯递进、深度学习、补齐短板

鉴于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开学回校后,备课组不急于上新课,通过小测试等方法检测知识掌握情况。要实施个性化的“零起点”教学,统筹安排分层阶梯式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

1 找到个性化的“关键”起点

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各异,把握教学起点,老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网上学习疑难、关键性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些问题等等,与学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点”。

2 采用多样化的“滴灌”教学

班级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可将学习新课与补学巩固讲解并行;对于两极分化的班级进行同伴互助式教学,班内统一教学与课后补学同时进行;对于班内学生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情况,可采取分层教学;对部分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持久、独立性自觉性较弱而产生的新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辅导补教。

3 关注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

居家线上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但相对缺乏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同伴的互助和研讨,学生的各学科学习往往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情况,在过程探究、思考应用上存在不足。教师应依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明晰学科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提前做好开学教学准备的同时,应通过与家人、朋友、同事、同行交流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以便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开学。

转载请联系授权(•̀ω•́)✧

「一起改变世界」

订阅号:zhejiangtsw

新浪微博:@浙江团省委投稿邮箱:gqtzjsw@126.com

原标题:《浙江多地发布最新开学安排!师生、家长如何准备?专家来支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