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仁化县鸭稻米以全产业链式做强品牌

2020-04-10 14: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日前,在仁化县扶溪镇紫岭村的田园里,农民们有的忙着犁耙田,有的忙着插秧。而周围的田块,通过集中土地流转,也准备用于种植鸭稻米。这是仁化县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做大做强鸭稻米品牌的一个缩影。

政策支持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稳定粮食生产”。仁化县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关于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的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结合打造“双区”的“米袋子”,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配套工作经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去年来共整合上级资金5000多万元,加快建设扶溪、周田、黄坑等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包括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受益农田面积3.36万亩,切实增强农田增产保供、防灾抗灾能力。同时,补助涉农资金100多万元,支持新建工厂化育秧中心,推动水稻实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生产,并向全县推出代耕代种等服务。如今,仁化县在扶溪镇、丹霞街道等区域建成了现代农机作业服务千亩示范基地。

郁郁葱葱的秧苗。

技术支撑

“鸭稻共作”增效2-3倍

“以传统方式种植水稻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状况,仁化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提高水稻生产的种植效益。”仁化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机械化插秧。

据了解,该县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在扶溪镇建立一个400亩的现代农业优质水稻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10个水稻新品种,从中筛选在仁化县适应强、高产、优质的主推品种1-2个,在全县推广种植。全县建立了11个镇(街)技术指导服务组,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解决农业技术和信息到村到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此同时,扶溪镇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运用华南农业大学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鸭稻共作”生态农业,将鸭子圈养在稻田里,让鸭子与水稻“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再辅以太阳能杀虫灯、有机肥、统防统控等,从而实现稻米绿色、有机生产。如今,扶溪镇建立了千亩“鸭稻共作”示范基地,这种生产方式,相比传统水稻种植,每亩地效益提高2-3倍,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土地流转

水稻实现规模化生产

仁化县通过土地流转,积极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企业和合作组织集中。其中,扶溪镇统一流转了500多亩田块给仁化县子明优质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鸭稻米,促进了“鸭稻共作”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插好秧苗的稻田。

笔者走近扶溪镇紫岭村,看到村民谭大伯正在整理田块,他说:“我这10亩田打算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水稻,到时我们每年收租金,也可以在合作社务工,这样既省事也有收入保障。”

仁化县子明优质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省级农村合作示范社,近年来从扶溪镇、周田镇等地的农户手上流转了1000多亩田,专门种植优质稻及鸭稻米,并经营一家年加工超2000吨稻谷的加工厂。合作社负责人邓瑞庭告诉笔者,“合作社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订单收购农户稻米、建立示范生产基地等方式,与扶溪镇政府及农户开展水稻种植项目合作,今年在扶溪镇建立了300亩鸭稻共作示范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机插秧。”

如今,扶溪镇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自发地将荒地开垦成水田。目前,全镇水稻总面积达5300多亩,其中鸭稻种植面积1000多亩,参与贫困户约60户,有力推动了扶溪大米产业化经营及贫困户增收脱贫。

打响品牌

“鸭稻米”名声远扬

得益于扶溪镇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使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成果种植,扶溪镇出产的鸭稻米色泽晶莹、软硬适中、食后回味甘甜、香滑可口,供不应求。扶溪鸭稻米代表韶关先后参加了中国慈展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省农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以鸭稻米为主的扶溪大米被省农业厅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且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扶溪镇被列为市级“一镇一业”大米专业镇、古夏村列为市级“一村一品”大米专业村。

扶溪鸭稻米推介。

如今,扶溪大米产业形成了由种植、加工与深加工、品牌建立、产品销售等环节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系统,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实现产品安全可追溯、有助于“安全、放心、绿色、健康”的大米品牌的建立。此外,同步发展稻田鸭的板鸭制作、“广东最美梯田”--扶溪镇蛇离梯田观光、农耕体验、抓稻田鸭休闲活动等产业链,大幅度提升水稻种植综合效益。

扶溪鸭稻米。

扫描下方葵花码

可直接进入“粤康码”

↓↓↓

文字:谭玉玲、肖晓珍、叶庚兰

图片由扶溪镇提供

原标题:《仁化县鸭稻米以全产业链式做强品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