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局丨融入“苏南朋友圈”,南通要跨越思想上的“长江天堑”

南通发布
2020-04-13 08: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春日江南,万紫千红;胜日寻芳,光景无边。

三天时间,踏访三座苏南城市,考察20余个参观点……7日至9日,南通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苏州、无锡、常州考察,马不停蹄,一路虚心学习,一路比较反思。

站在“GDP万亿俱乐部”门槛前,坐拥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特别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发展之“棋局”上,南通该如何落子?面对省委加快苏通跨江融合、争当沿海崛起的龙头先锋、打造江苏发展新的增长极的要求,市委发出了“发展四问”,提出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思路,推动思想再解放、创业再出发。

奋飞不辍的“三大法宝”诞生地、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业态叠加融合的文旅项目……考察中,触动人心的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更有先进地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理念和气魄。

跨越思想上的“长江天堑”

跨江融合,首先要跨越思想上的“长江天堑”,在工作理念上对标苏南、精神状态上比肩苏南。无论是在诞生了“三大法宝”的苏州,还是在将“善于跟最好的学,敢于跟最强的争”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无锡,以及喊出“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代表团看到的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和强劲势头,感受到的是当地干部奋勇争先的昂扬精神。

7日一早,沐浴着晨光,代表团抵达此行考察的首个参观点——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上世纪90年代初,在各方面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张家港提出了“三超一争”目标。至今张家港人都记得老书记秦振华的一句话——“干工作就要争第一,没有争第一的勇气,第二、第三也争不到。”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肯拼搏的干劲,张家港市争创了近三十个“全国第一”:取得了全国第一个长江内河港口开发权,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内河型国家级保税区……

车行昆山高新区,芳草茵茵、春树吐绿,中科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昆山守着“苏州城外半碗饭”过着穷日子。没有工业基础、没有扶持政策,昆山人硬是在城东一块3.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费开发搞起了工业小区。如今,昆山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连续15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敢想、敢当、敢为”“不等、不靠、不要”“唯实、扬长、奋斗”,成为激励一代代昆山人走向前进的精神动力。

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翔实的图片、影像资料让人对园区发展有了更深了解。上个世纪90年代,苏州工业园区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开创了两国政府合作开发产业园区先河,在规划引领、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伴园区项目诞生而诞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一路走一路看,苏南人那股“为事业拼搏、为梦想前行”拼尽全力的精气神和服务企业、专注发展的定力,让代表团成员们深受感染,直言“坐不住了”。大家表示,零距离观摩后,对“三大法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表面上看,南通与苏南地区之间的差距,是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的差距,本质上还是思想观念、机制体制上的差距。

结束考察的第二天,港闸区委书记黄卫锋在区委常委会会议上谈起自己苏南之行的感受,要求每个板块都要在目标定位上向苏南对标,明确自己比学对象,喊出奋斗口号,真正赛出斗志、赛出干劲、赛出成效。

大手笔推动项目建设

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此次考察中,代表团先后走进14家企业及项目建设现场,实地感受大企业、大项目对经济发展、产业集聚的带动作用。

在每个发展关键阶段,正是一大批高质量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了苏南各市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是无锡市最大单体投资项目;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亨通集团是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前三强企业,全球光纤网络市场占有率超过15%;位于苏州高新区的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连续多年排名高新区纳税大户第一名;无锡本土民营企业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商,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

一个龙头项目的落地,有时就会成为一个产业集聚的开始。位于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加特可(苏州)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从注册成立到正式投产仅用了16个月时间。随着以该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一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城”将在张家港快速崛起;位于昆山高新区的中科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可推动形成千亿级的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位于无锡经济开发区的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物联网集群综合服务平台,带动超过2000家集群相关企业。

考察中,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格外引人注目。在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展示了一款最新的太阳能发电板,新产品不仅转换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能随着阳光转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平板显示和触控监测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拥有全球最高世代的低温多晶硅面板生产线,今年前两个月完成产值5.41亿元、同比增长50.5%;位于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新誉集团的核心业务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500多项专利;中移(苏州)软件公司,员工平均年龄31岁,80%以上为研究人员。

(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

我市是民营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但有高原缺“高峰”,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在产业链上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领军型企业还不多;尽管全市已经形成六大千亿级产业板块,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缺乏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核科技企业。

尽管我市一直牢牢抓住大项目,也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推进,但考察中,差距变成了直观的感受,这让代表团成员倍感压力。差在哪里,下面怎么做,成了大家一直在讨论、思考的话题,对抓大项目有了更强的紧迫感。

就在10日,崇川区2020年重特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崇川经济开发区举行,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到场。刚刚参加完考察的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表示,将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聚焦高端、主攻重大、狠抓落地,持续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

更大格局全方位融入

南通与苏南三市,同饮一江水,人缘相亲、情缘相通。随着交通的互联互通,没有了空间上的阻隔,南通和苏南联系更加紧密。

考察期间,每到一市,双方都会开展工作交流会,既是增进了解,更是寻求合作。我市先后与苏州、无锡签订了关于加强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苏通两地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深化板块交流、园区合作共建,建立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推进机制,共同推进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苏锡两地则将在产业协同、板块交流、园区共建、文旅合作、港口联动等5个方面展开合作。而在常州起步的南通籍企业家丁佐宏是上海江苏商会会长,此次他代表上海江苏商会分别与南通、常州签订了合作协议。

南通与苏南地区的经济合作基础深厚。南通较早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成立苏通科技产业园,苏州企业恒力新材料产业园、金光高档生活用纸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相继在南通落户建设;十年前,无锡和南通同样在园区共建上展开了积极探索,成立了锡通园区;而中天钢铁绿色精品钢项目,更是将南通和常州紧密联系在一起。

企业间的交流更频繁密切。位于无锡的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射频芯片行业的顶尖企业,过去六年里销售年平均增长率超过70%。企业负责人介绍,前不久,企业入股了南通港闸区一家企业,希望能有更大发展。常州的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广泛用于船舶海工等领域,和南通的多家企业都保持着业务往来。听说南通有船舶海工装备制造展,企业负责人十分感兴趣,表示要“提前预订展位”。

(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车间)

除了经济合作,苏南城市建设、文旅产业发展等等都是在跨江融合中,南通要对标的标杆。当前,南通城市发展到了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在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旅市场开拓等方面与苏南城市同样存在广阔空间。

曼妙昆曲、欧式建筑,中西格调的对撞意外催生了昆山大渔湾湖滨风情商业街的独特魅力;一侧是汇聚了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一侧是亲水长堤、浩淼太湖,昔日滩涂地,如今已成一座太湖新城;正在规划建设的张家港高铁新城将美学理念引入规划,特地邀请知名机构做新城美学研究……代表团感叹于苏州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践,让“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在同一空间和谐共处。

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一推出就成为“网红”打卡地。穿着汉服抚琴、抄经的小姐姐、盛大的点灯仪式、融合多媒体与舞台表演的演出……禅意十足、古风盎然。代表团在惊叹的同时,问得最多的是运营模式。“传统的古镇模式肯定不行。”负责人说,市场需要一个全新概念的休闲去处,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心灵度假”的休闲旅游新模式应运而生。

南通江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江向海,正以重点片区建设为抓手,优化城市空间及功能布局,持续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大家表示,苏南地区整合多种业态形成全新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索,值得借鉴和学习。

学习苏南,是为了更好融入。考察是新的起点,在落实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推进跨江融合要求的同时,南通与苏南城市定会深化合作交流,加快融合步伐,携手争当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示范。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文君

图片: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丁晓春

原标题:《解局丨跨江问道,南通如何融入“苏南朋友圈”?》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