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一书记的“当家”路

2020-04-12 15: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永昌县东寨镇红光新村村民是从永昌县新城子镇马营沟村、毛家庄村搬迁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6月,薛立新从市发改委被选派到红光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他真情驻村,真心帮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住到村里“当了家”

村民们最关心的是住房、土地、户口、收入等问题。刚到时,薛立新不知道先解决哪件,村民们又不停地来工作队问:“啥时候分地,究竟能不能分给地,我们的户口算哪的,到时候两边都不管了,我们咋办……”

这些问题,让薛立新压力倍增。他和工作队队员白天入户调查,晚上学习政策理论,累了在桌子上打盹、饿了就用方便面充饥。半个月下来,他掌握了全村94户群众的整体情况,工作日志记得满满当当。

走访过程中,薛立新发现,村子搬迁来不久,当务之急最缺的是能集中解决问题的组织。于是,他和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商议,组织村民选举成立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

看着新挂的村级组织的牌子,村民们悬着的心定了:问题有人管了,事有人担了。

村民王天兰说:“薛队长他们来了后,村里有秩序了,问题解决得也快了。他知道我家经济困难,就帮我争取了救助金,他们现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

多干实事“为了家”

薛立新说,驻村帮扶的意义就是,把工作做扎实,让群众的生活有保障。

要让村民住得放心,住房问题得先解决。薛立新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群众免费维修房屋、更换马桶,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协调相关单位减免办证测绘费3万元左右,解决了易地搬迁的遗留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接着是土地和落户。有的村民认为自己分到的土地少,有抵触情绪,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累计召开5次群众大会。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94户村民全部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2019年9月26日,所有搬迁户正式落户东寨镇红光新村,9月底分到了土地,12月底领到了土地确权证。

搬迁至红光新村两年多了,村民们终于分到土地,有了新户口,情绪稳定了,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越高了,见到薛立新更亲切了。

中秋节、国庆节,薛立新和驻村工作队员没有休息,走访入户,落实“回头看”工作,通宵整理农户资料。通过努力,村、户级资料整体归档,中国扶贫信息网信息全面录入,有2户困难群众获得年工资8000元的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47名学生享受到不同学段的教育补助;15座养殖小区建成使用,1户村民租赁8座羊舍,养羊300多只。

薛立新还协调市信访局、市发改委给每户村民发放清油、大米等春节慰问品,为村里捐赠电脑、打印机;协调永昌县纪委拨付帮扶款6000元。

“别看群众平时不说什么,其实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了解基层生活,才能懂得群众的心。要想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我们就得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为他们办事。”薛立新说。

满怀信心“当好家”

红光新村是连接永昌县和河西堡镇的枢纽,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都能取得好效益。薛立新说,今年,要鼓励更多村民发展成为养殖、种植大户,帮村里引进更多企业和扶贫车间,通过产业助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村民从“要我致富”转变为“我要致富”。

薛立新和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协商,今年工作重点要放在经济增收、环境改善、文化惠民上,扶持村民发展双链式养殖业,打造特色种植园,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锅炉房改造、住宅区绿化和文化活动进村进社。特别是要建立贫困边缘户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

驻村不到1年,薛立新和工作队员走访入户上百次,整理农户资料近万份。薛立新说:“做了‘当家人’,才懂得驻村帮扶的担子有多重,才理解村民脱贫致富的期望有多高。我要和工作队员继续挑起担子,多干实事,带领村民奔小康。”

来源:金昌日报

原标题:《第一书记的“当家”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