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临沧耿马: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2020-04-13 16: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四代同堂的多民族家庭

作为我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自2013年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不断强化“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坚持“以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党建”,有效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通过深化对缅合作交往,夯实边境繁荣和谐稳定,坚持典型示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耿马正朝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的地昂首迈进。

“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在耿马县贺派乡水平村者卖自然村,60岁的普米族大叔王军经常和儿孙这样念叨。王军四代同堂的家庭有些“特殊”,由汉族、傣族、彝族和普米族组成,多年来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优良家风,让这个多民族家庭的生活多姿多彩。

结亲成“小家”,团结变“大家”,这样的家庭,在耿马还有很多。他们宛如一个个音符,融合成了各族群众团结进步发展的动人乐章,在这座边陲小城的街头巷尾蜿蜒流淌。

文化联动 营建和谐家园

春分时节,记者来到贺派乡泽安新村,道路两旁茂盛的大树和农户庭院里含苞待放的兰花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家家户户和睦相处,从来没因小事红过脸,晚上大家还相约打歌,互相教授民族舞。”在自家门口干净的庭院里,村民代应兰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各民族亲如一家,产业发展、提升环境都互帮互助,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泽安新村是贺派乡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集中安置点,安置了全乡5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305人,有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傣族等8个民族。建村以来,这里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形成了共同发展进步的良好风尚。

“不管是泼水节、青苗节还是火把节,我们各族群众都会聚在一起,庆贺彼此的节日。”作为水平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对于村里近年来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感受颇深,他表示,通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教育以及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文艺表演活动,不仅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也为促进邻里和睦、民族团结进步、增进民族自信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耿马拧紧文化这一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按照“山魂水韵·边关枢纽·风情耿马”的发展定位,完成了孟定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保护利用设施、石佛洞遗址保护设施等工程。目前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5项,非遗传承人30人,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增效”。

在去年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贺派乡人民政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贺派乡党委书记熊富表示,贺派乡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重点工作融合推进,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努力使创建活动的成效更好地体现在为各族群众谋利益上,从而提高全乡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平等互助、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产业谋动 酿造甜蜜事业

“如果说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魂’,产业发展则是民族团结的‘根’。”耿马县民宗局局长罗开华说,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耿马立足新常态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实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正值榨季,者卖自然村蔗园里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蔗农们在成片绿色的甘蔗林里穿梭劳作,砍伐捆绑装车后,只见来来往往满载的运输车不断驶往糖厂方向。

“作为全市蔗糖全产业链集聚的重要平台,园区所取得的发展是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结果。”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党组书记、办公室主任何会芬表示,园区一期建设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建设者都是来自本地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去年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8.9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4.8亿元,耿马成为全国首个闭合整个甘蔗产业链的地区。

“者卖甘蔗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发展中我们群众帮群众、民族帮民族的一幕幕至今让人动容。”王军表示,民族地区要发展,各民族就得团结起来,近年来村里的变化印证了这一点。者卖村以傣族为主的6个民族长期以来互帮互助、互学互动,逐步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方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从最常见的甘蔗砍运来说,以前自己管护一上午,整个寨子才能拉出去一车,自从搞起甘蔗互助组之后,每天可以砍运10车以上。”王军说,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提质增效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甘蔗近10年在种植面积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产量增加了12000余吨。

如今,耿马甘蔗、茶叶、核桃、果蔬、藤篾鼓凳、中药材、种养殖等产业,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61个,建制村合作社覆盖率达100%。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3个,贫困户人均拥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8.55亩,1.2万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867户41077人,贫困人口实现“清零”。

典型牵动 树立示范样板

在耿马镇芒蚌村芒东组,岩亮的名字可谓无人不晓。几年前,因为当地傣族群众思想不够解放,守着“金土地”过着穷日子现状一直得不到改变,当时作为村民小组长的岩亮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经过考察,2011年,岩亮带头试种蔬菜130亩,接着他扩大种植面积并动员组织16户农户成立了耿马旺盛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芒东组大力推广蔬菜种植。历经数年的发展,蔬菜种植已在当地大获成功,芒东组的人均纯收入5年前就已突破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看到村里人居环境“脏乱差”,岩亮挨家挨户发动群众治理;听说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他奔前跑后创造就业机会;看到其他乡镇和沧源、永德等地的老百姓还未脱贫,他无偿给予150余万元的肥料和种苗帮助他们发展产业……

现在,岩亮成立的4个合作社已有7000余名社员,不仅芒东组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还带动附近各县各乡镇的各族群众不断增收致富。

“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典型示范,通过讲好各民族在耿马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故事,以创建活动凝聚人,以模范典型带动人,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耿马常开长盛。”罗开华介绍说。

据介绍,创建工作中,围绕实施党建引领、精神家园、跨越发展等九大示范工程,耿马在全县全面铺开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口岸、进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等“十进”创建巩固提升工作,让示范县创建看得到、听得见、有效应。

作为全县首批58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之一,耿马法院立足主责主业,切实把民族团结工作贯穿在立案、审判、执行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把审判执行工作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载体,关注各族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不断加强民族队伍建设、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加专业、更加智慧、更加周到的司法服务。”耿马法院政工科科长李娅表示。

结合“十进”工作,耿马还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平台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临沧耿马: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