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叶青看财经:武汉的手机产业链

2020-04-16 14: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叶青 中部之声

1、武汉已经形成手机产业链

13日,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5例(武汉25例),无新增死亡病例,现有确诊病例219例(武汉218例),其中重症病例69例(武汉68例)。累计死亡病例3221例(武汉2579例),累计确诊病例67803例(武汉50008例)。

截至4月13日16时,全市无疫情小区累计6966个,占比98.1%;无疫情社区累计1271个,占比90.4%;无疫情村(大队)累计1938个,占比99.7%。

13日,长江存储发布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芯片。

其实,武汉光谷已经形成全手机产业链——芯屏端网。

在10万余家科技企业云集的中国光谷,以“芯屏端网”万亿集群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出风浪中的产业定力和生命力,长江存储、华星光电、天马、中国信科等支柱企业。

首先是“芯”。

疫情发生后,总投资30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的芯片生产线一直没有停产,128层QLC闪存芯片研发也未中断,并直接越过了96层三维存储技术,从之前的64层直抵128层。

长江存储员工超过5000 人,一半为研发人员。当前,量产产线已达到100%智能化生产、熄灯生产等条件,全员全面复工。

光谷已经形成了以存储芯片、5G芯片、红外芯片、北斗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为特色的“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企业达到300多家。

其次是“屏”。

光谷是我国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研发和制造基地。华星光电、天马两家面板巨头,已建及布局的产线,总投资达千亿规模。

与芯片制造一样,半导体显示屏生产线同样不能停机。自投产以来,华星产线全年无休。

武汉华星在全球手机供应链上占有一定份额,客户涉及华为、小米、三星等国内外企业。

目前,华星光电在光谷建有两条世界级的面板线:t3线为国内首条第6代LTPS(低温多晶硅)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线,占据全球产能的20%;t4线为第6代柔性AMOLED显示面板产线,主攻柔性屏。

疫情至今,这两条面板产线一直保持着稳定生产。

第三是“端”。

在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目前复工复产率100%,万名员工全部到岗。

2013年底,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建成投产,这是联想目前在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产品覆盖联想手机及平板电脑全系列产品,包含SMT、测试、组装、包装、仓储等全过程,最高日产能超过14万台,可支持30种以上类型移动设备同时生产。

2014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2015年,摩托罗拉落地武汉,实现量产。2017年,联想武汉基地年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第四是“网”。

在互联网产业,诞生了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集聚80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互联网企业总数超过2700家。

13日,哔哩哔哩(简称“B站”)宣布大幅扩建武汉分公司,扩招至千人以上规模。B站表示,本次武汉招聘是近年来在国内最大规模招聘,未来两年公司将持续面向武汉招纳人才。

因此,光谷全手机产业链,值得全国的投资者关注。

2、武汉有了本土的疫苗

4月9日,港股上市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康希诺在公告中指出,根据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Ad5-nCoV”)I期临床试验的初步安全数据,本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计划于近期在中国展开Ad5-nCoV的II期临床试验。Ad5-nCoV疫苗由康希诺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

美国也有两家企业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12日,传来好消息。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申报的一类新药——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这是全球首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这样的话,中美两国各有两家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灭活疫苗是指将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处理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了病毒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

灭活疫苗是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最有效的疫苗研发路径。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北京、武汉、成都、兰州、上海、长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积极发挥科研主体作用,着重开展了新冠病毒相关诊断试剂、康复者治疗血浆、抗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球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单克隆抗体、马抗新冠病毒血清等科研攻关。

据了解,该疫苗相关临床试验已同步启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已为应急使用做好充分准备。

看来把武汉建设成为疫苗基地,不是没有可能的。

3、企业要狡兔三窟

2018年,碧桂园先后开辟了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两大围绕主业的新业务。自此,碧桂园地产、农业、机器人形成“三驾马车”,构成了碧桂园未来业务的新形态。

在农业这块,碧桂园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做生鲜市场。将农民组织起来生产产品,菜、水果、肉、鱼、粮、油、水等农产品,直接由碧桂园负责后续产品的统一调配销售,这一样来大大减少了农产品的中间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碧桂园选择或者购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同时有益于乡村振兴。

机器人板块,碧桂园的愿景是做好特种机器人。截止2020年3月24日,博智林共招募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超过3000名,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截至2020年3月6日,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累积提交404项专利申请,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系统80多种,其中已有61款已投入使用。

2月14日,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集团向武汉捐赠的首批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抵达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为这里的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煲仔饭配餐服务。

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拥有36个煲位,1小时能完成100份-120份煲仔饭,可实现24小时无接触式循环生产与配餐。

为了确保煲仔饭机器人顺利运作,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派出了4名工程师和2名店长,在2月13日下午启程前往武汉。

2月16日,碧桂园援助武汉的煲仔饭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为适应武汉人的口味,他们还配了辣酱。

机器人烹饪食物后移送到保温柜,从保温柜出餐只需要15秒左右。为了让订餐的过程简单化,工程师还专门重新编写了软件系统,扫码后只有“制餐”和“取餐”两个选项。

碧桂园调拨了可做7000份煲仔饭的食材同机器一起运往武汉,在隔离点附近的碧桂园凤凰酒店厨房内进行食材的预处理和分装,由专车配送到机器人集装箱,从运送到放置进煲仔饭集装箱冷库的过程是无人接触食材的。

作为贵州对口支援鄂州的抗疫物资,煲仔饭机器人抵达湖北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鄂州市第三医院。3月2日,碧桂园煲仔饭机器人正式向鄂州医务人员提供24小时餐。

目前为止,千玺集团已组建约750人的研发运营团队,创造了中餐、火锅、快餐、煲仔饭和粉面店等5个不同餐厅业态的产品线,涉及70多个设备从无到有的开发。

千玺集团今年内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开超过200家机器人餐厅,两年内全国的规模不会低于2000家。

而未来建筑机器人的落地,将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行业工作效率。

建筑机器人——房地产——农业——餐饮机器人,这四者之间似乎存在内在联系。

4、上海聚焦在线新经济

3月1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召开企业座谈会,上汽集团等11位国企民企外企负责人出席。李强要求,加快发展在线经济、到家经济、非接触式经济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经济新产业。

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医疗等12大发展重点;实施智能交互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行动等6项专项行动;落实加大统筹协调等5条保障措施。

聚焦发展12个重点:

(1)打造标杆性无人工厂。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加快高端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2)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面向重点产业、重点环节的行业级和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利用能源、原材料、轻纺等产业电商平台优化供应链采购、分销体系。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企业专网,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3)推广远程办公模式。顺应在家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等需求,鼓励发展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的远程办公新模式。

(4)优化在线金融服务。推动线上申贷续贷还贷、线上投资理财理赔、线上便民缴费等金融服务,丰富智慧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基于新技术开展金融服务创新。

(5)深化发展在线文娱。加速发展网络视听,依托音频、短视频、直播和影视类载体,推进新兴技术成果服务应用于内容生产。

(6)创新发展在线展览展示。推动各类专业化会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智能化会展场馆建设,放大“6+365”进博会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效应。

(7)拓展生鲜电商零售业态。围绕生鲜、餐饮、农产品、日用品等领域,推动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整合资源,线上建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线下发展无人超市和智能售货机、无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终端。鼓励开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

(8)加速发展“无接触”配送。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制造等行业应用,支持冷链物流、限时速送、夜间配送等物流配送模式。鼓励物业与快递企业建立市场化协作机制,加快社区、园区、楼宇等区域布局智能储物柜、保温外卖柜、末端配送服务站和配送自提点,推进社区储物设施共享,保障“最后一公里”送达。

(9)大力发展新型移动出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场景应用,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鼓励发展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探索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出行新方式,加快“人-车-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出行服务链。推动加油站等发展“一键加油”“一键到车”等非接触式销售新模式。

(10)优化发展在线教育。推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结合的学习模式,打造“上海微校”“空中课堂”等线上教育品牌。

(11)加快发展在线研发设计。发展在线定制化设计,建立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创新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

(12)提升发展在线医疗。推进互联网医院发展,完善互联网诊疗服务管理制度,在线开展就医复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等各类服务。

我正在思考,把武汉建设成为数字经济之都。没有想到上海人已经出台了政策。

小结

武汉的手机产业链越来越大。

疫苗产业也有成果。

聪明的企业会狡兔三窟。

上海已经着手在线经济

原标题:《叶青看财经:武汉的手机产业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