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康百村行⑤ | 清远佛冈从化围村: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

2020-04-17 1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自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清远佛冈的各帮扶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精准发力,积极为贫困户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渠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让一大批贫困家庭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就业梦想,找到了稳定脱贫的新路子。

一户一策制定就业帮扶计划

4月8日,佛冈县龙山镇从化围村58岁的贫困户何汝兰正坐在家里,手里拿着从附近工厂领回的“小零件”,她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组装加工”。

何汝兰在家里加工“小零件”。

“以前偶尔出去做点泥水散工,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而且要照顾孙子,没法离家太远。”何汝兰说,经扶贫工作队介绍,她从家附近的万兴玩具厂里获得了“外带加工手工制品”这一工作。“厂里有货拿,在家里就能干,还能照顾孙子,一个月有1000多元,挺好的。”

为了能让她多些收入来源,扶贫工作队还给她发放了几百只鸡苗,另外,她自己也养了好几只兔子。每天,她在接送孙子、料理家务、打理养殖场、做手工这几件事情中来回忙乎,但也忙得踏实。“在家门口靠自己双手赚钱,我觉得踏实、快乐,这也是多年来的期盼。”何汝兰说。

据龙山镇从化围村干部介绍,像何汝兰这种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在村里很普遍,有些要照顾老人或小孩没法离家太远,有的年纪大体弱多病不适合高强度工作,而大部分则是因为没有一门技术。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该村的主要做法是抓住“精准就业”这个“牛鼻子”。

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并非有工作岗位就推他们上,在推荐就业前,扶贫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里,在对他们就业能力和就业信息摸排登记的基础上,因地施策、一户一策制定帮扶计划。譬如工作队不仅让劳动能力弱的何汝兰实现在家就业,对于她年轻力壮的儿子,工作队依托佛冈县、龙山镇的就业帮扶平台,给他介绍了轮胎厂的工作。现在她的儿子、儿媳分别可以拿到3、4千的月薪,收入实现多元化。

发展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产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帮扶的其中一个重要思路是保证充分和高质量就业。”从化围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黄坤星说,他们不仅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推荐就业,而且在发展产业项目上,也将能否带动就业作为重要考量。

据介绍,村里利用扶贫资金,把产业项目建在家门口,目前投产的三个村级统筹项目温氏高标准养猪场、惟德无土水培蔬菜基地、万兴玩具扶贫车间项目所在地均在村子周围,创造了400人以上的就业岗位,村民包括贫困户可以就近实现就业,稳定获得工资收入。

从化围的村级统筹扶贫项目——万兴玩具扶贫车间。

今年48岁的贫困户肖耀南因为烧得一手好菜,经过扶贫工作队推荐,被安排到了万兴玩具厂的厨房工作,其妻子也在厂里进行装配、加工等工作,夫妻每人每月普遍可以稳定获得35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

黄坤星介绍道,2016年以来,村里已投入300万元以上扶贫资金开发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建成投产的村级统筹项目三个、县级统筹项目三个,产业类型涵盖能源、养殖、种植、玩具制造业、粮油加工业,一改当年产业单一、技术落后的贫困村疲弱面貌,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现代化的乡村产业升级发展道路。

“经过四年的努力,村里贫困人口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四年前的5763元增长到16907元,收入增长了近三倍。”黄坤星说,如今,从化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一共有61人,已经实现100%就业。当中,长期务工就业的人口达到42人,占比约7成。“剩余的劳动力,除了个别是从事种养和做小生意,其余也大多在当地打散工实现就业。”

解决“弱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佛冈县加大就业促进、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佛冈县扶贫开发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县登记在册贫困家庭劳动力2669人,其中已就业2459人,占92.13%。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实现“工资性”脱贫,确实是一个好方法,然而在农村,总有贫困户家庭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如照顾家里病人、老人、小孩等,导致家庭劳动力无法输出,收入难以提高。为解决这部分“走不出去”的群众的脱贫问题,佛冈县汤塘镇石门村将扶贫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在清远遍地开花,石门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也如火如荼进行中。驻村帮扶工作队了解到,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需要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并设置保洁员队伍,而这个保洁员队伍可以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来组成,这个想法与村委一拍即合,随后便与镇相关部门探讨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终,在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努力下,优先动员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石门村的保洁队伍成功组建了。

石门村的村级保洁队伍。

据介绍,石门村利用在家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成村保洁工作队,同时按月给贫困户发放一定的薪酬,既能保证村里人居环境的整洁,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又能创造公益性的工作岗位给贫困户,保障贫困户家庭的稳定收入。

贫困户陈灼光就是这个保洁队的成员。由于患有慢性疾病,他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儿子和妻子都出去工作,多年来,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帮补家计。”去年,陈灼光受聘成为村里的保洁员,按照工作要求,他每周在村公共区域开展两到三次例行清洁,在遇到重大活动或者特殊情况时,则根据村委要求开展清洁工作。此外,他平时还会对村里不讲卫生、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劝阻。

“现在,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增加收入,做保洁员一年下来差不多有一万多,而且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真好!”陈灼光说。

集体产业助推脱贫

石门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旭说,在处理扶贫产业的问题时,石门村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扩大产业项目帮扶,在种植、养殖、光伏、手工艺加工等各领域大胆尝试,积极推进长效性产业项目建设。

石门村兰花种植基地项目。

目前,该村建成了占地2500平方米的肉鸽养殖基地,每月能够卖出将近8000只鸽子;发动村里党员致富带头人邓建华,建成20亩兰花种植大棚,培育兰花近13万盘。“肉鸽和兰花基地均吸纳贫困户进场务工,而且两者对普通工人的技术和体力要求没那么高,对村里弱劳动力能实现就业保障。”李旭说。

石门村的肉鸽养殖项目。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产业扶贫是石门村实施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李旭介绍道,2015年,石门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9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是少得可怜,仅有出租小型水电站的3.1万元。

2016年,自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清远市委办公室、广州市审计局、清远市委纪要和保密局等帮扶单位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辛苦经营、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截止2019年12月,石门村相对贫困户有68户163人,贫困户的“八有”指标全部落实到位。2019年扶贫产业共产生收益37.65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6.69万元。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清远+”客户端

原标题:《小康百村行⑤ | 清远佛冈从化围村: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