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韶关交出出色答卷

2020-04-20 2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全文共640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这是韶关的庄严承诺

这个承诺重若千钧!

因为韶关全市有省定贫困村278个

占全省的12.2%

共有33008户84454名贫困人口

脱贫任务之重,不言而喻

故此

韶关作出这样的承诺

世人敬佩、社会惊叹

不可避免也让人质疑:

韶关能做到吗?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

且看如下“成绩单”

↓↓↓

●2016、2018两年的省级综合考评成绩,韶关均名列全省第一。

●2017年,韶关被评为中国优秀扶贫榜样之“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

●2019年,韶关小额信贷金融扶贫全省第一。

●2019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11.4元,高于省要求的11022元;全市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8.5元,高于省要求的8266元。

●目前,全市已实现278个省定贫困村和32585户83354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8.7%,贫困发生率降至0.059%。

这张“成绩单”证明:韶关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兑现了庄严承诺。在这场为民谋幸福的时代大考、能力大考、智慧大考中,交上了优秀的脱贫攻坚“韶关卷”。

顶层设计高屋建瓴

精心谋划精准施策

位处粤北山区的韶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但因种种原因,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实力相对有差距, 全市脱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

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韶关来说,是压力山大、任重道远。这对韶关决策者的执政能力是一次大考验,对韶关干群的凝聚力是一场大检阅。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在脱贫攻坚战中,韶关的决策者秉初心、担使命,运筹帷幄,坚持目标导向,把提高脱贫出列质量摆到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聚焦分散贫困人口、特殊贫困群体和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发扬钉钉子精神,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进一步压实“四级书记”和各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市委书记李红军利用10个月遍访了全市所有105个镇(街),以上率下,带头到镇进村入户专题调研扶贫工作,督促全市脱贫攻坚落实落细。

打赢脱贫攻坚战,唯有实干方能决胜。发动脱贫攻坚战,韶关坚持“实用主义”“务实主义”,做好“精准”文章,使出“洪荒”之力,坚忍不拔啃“硬骨头”。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导,以产业、就业、消费扶贫和“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兑现等为重点,着力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探索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南雄南亩镇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生产,让贫困户既可就近就业,又有分红收益,确保长期稳定脱贫。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才有活力,韶关在脱贫攻坚战工作中,坚决摒弃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之工作作风,勇于创新,先后改革创新了“六种帮扶模式”“六个一批”产业扶贫、“托管代种代养”金融扶贫、设立县级扶投公司专业运营管理扶贫项目资产等,“三个在先”村级决策运行机制在278个贫困村中得到广泛推广。2019年3月18日,国扶办的官方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都报道了韶关“三个在先”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创新工作案例。

事实证明,这些创新模式成为韶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加油站”。

正是由于有了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有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毅力,韶关脱贫攻坚战披坚执锐,攻城拔寨,凯歌高奏,捷报频传。

大兴特色产业

铺筑致富“黄金路”

产业兴,乡村旺,百姓富。

作为粤北山区市,韶关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在脱贫攻坚战中,韶关浓墨重彩书写特色产业大文章:坚持“六个一批”“七个机制”,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先后建立了葡萄、小龙虾、食用菌、花卉、茶叶、山楂、猕猴桃、生态禽畜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基地,依托产业发展形成摆脱贫困的“造血”机制,有效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产增收。如南雄目前已发展1500亩阳光玫瑰葡萄和3000亩“稻香小龙虾”、始兴发展了1495亩草珊瑚种植等扶贫产业。各地产业扶贫在效益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上均有明显突破。

南雄发展虾稻同种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特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南雄市阳光玫瑰葡萄扶贫产业园采取“农业产业园+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租金+薪金+分红”模式,打造葡萄种植、葡萄主题公园、研发、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为一体的扶贫产业园,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将在今年夏天阳光玫瑰葡萄迎来首次丰产,届时,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不仅为南雄市投入扶贫资金的16个镇(街道)5330户贫困户带来收益投资分红,也能带动周边农户每年务工增收2万至3万元。

南雄下湖村稻香小龙虾基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地方、企业、农民的共同致富。“基地现在已经发展到1500亩,带动贫困户800多户……”总经理杨鹏自豪地说。

乐昌市誉马葡萄酒庄园规划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参与酿酒型葡萄种植面积30000亩。截至目前已带动30多个经济合作社、22个村级集体、15个“基地+公司+贫困户+代管代销”模式发展葡萄种植业约4100亩,覆盖带动人数约7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00户以上。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带动当地农民和贫困户约10000人就业和脱贫致富。

翁源县是全国最大兰花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兰花供应基地,全县兰花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值超18亿元。为带动村民增收,兰花产业园内4个企业与19个村327户贫困户签订《委托代种花卉项目合同》,每户贫困户可增收2736元;通过吸纳1.7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劳动力年均增收4.5万元,带动30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兰花,年增收1.5万元,兰花已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之“富贵花”。

以上只是韶关特色产业给贫困户带来不菲红利的部分个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韶关“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已具规模,打响了“善美韶农”区域特色优势扶贫品牌,构建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长效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去年,全市在家务农有劳力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406个,与329个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合同并产生实际效益的有7476户。

“去年,韶关出台了消费扶贫方案,共组织36家扶贫企业参加广东脱贫攻坚展、第一届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博览会,参展企业、产品数量和成交额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消费扶贫产品销售金额达16229万元,其中贫困村产品销售金额超12843万元,带动贫困户15987户,户均增收8033元。”韶关市扶贫办相关人士介绍说。

毋庸置疑,在脱贫攻坚战中,韶关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托起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致富梦。

兴旺发达的韶关特色产业,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日前,记者来到乐昌市乐城街道下西村,村支书王良华眉开眼笑地告诉记者:“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是帮扶前的27倍。全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比帮扶前增长386%,与之前相比,我们村现在是坐上高铁快速前进了。”

下西村实现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特色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下西村注重优化产业扶贫模式,建立稳定长效脱贫机制。去年,建设了三期光伏发电站、修建农贸市场、入股地方政府扶贫项目,发展200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培育长效农业特色产业。

南雄灵潭村同样尝到了特色产业发展的甜头。

作为省定相对贫困村,灵潭村在省直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以壮大村集体产业为主线,增强稳定脱贫“造血”功能。通过成立村集体公司,培育了光伏发电、腐竹厂等六大扶贫产业,村集体收入近几年滚雪球般壮大。

“以前我们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万元,去年就达到了110多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50万元,幸福生活的日子真的来到了我们灵潭村!”村支书钟治军对记者说。

毫无疑问,如今在韶关大地上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的扶贫产业,在效益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上均有明显突破,给贫困群众带来了滚滚财富,让他们的日子红红火火起来。

党建助力

发挥脱贫攻坚堡垒作用

推进脱贫攻坚最终要落脚到村,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

韶关通过实施“头雁”工程、健全运行机制等措施,全面增强贫困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把“头雁”工程打造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优质工程。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三个在先”机制。在村级党组织创新实行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将147个贫困村党支部优化设置为党总支部,在村小组、扶贫产业上设立381个党支部,村级“三重一大”事项全部先经党组织研究同意,进一步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在重大任务落实中锤炼村级党组织。在村级党组织建立包干制度,支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自然村,推动贫困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畜禽圈养、集中供水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9.12%、96.37%,贫困村全部成功创建干净整洁村;引导村党组织把农村破旧泥砖房“拆清用”工作变为提升组织力、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行动,示范带动全市拆除破旧泥砖房66.5万间、1639.2万平方米,拆出了安全宜居新环境、美丽乡村新风貌,拆出了农村发展新空间、党员干部好作风;坚持“党建+产业”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为76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点各安排50万元扶持资金,示范带动200多个贫困村党组织领办创办集体经济组织,建成25个省级农业特色产业村。

武江区龙归镇冲下村350多亩的油菜花田成为“网红打卡点”。

着力发挥党员作用,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党有号召,党员有行动。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表率,示范带动贫困户坚定信心、勤劳致富。通过党员领岗、结对帮扶等模式,动员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406个,带动7476户贫困户增产增收。

翁源县连溪村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从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南雄一个个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农村软硬件建设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说,农村基层党建已成为南雄引领扶贫开发工作的抓手。”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感慨地说。

南雄角湾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文良向记者介绍,他们确定了“党总支+合作社+产业扶贫”的“党建+三引”(引果富村、引游旺村、引商强村)思路,村集体经济从以前的2600元提升到现在的20多万元。

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一个党员带动一群人,一个组织筑起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阵地上迎风飘扬——这已成为韶关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亮点。

去年3月18日,国扶办官方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均报道了韶关创新的“三个在先”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品牌。

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

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韶关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工作结合起来,以推进全市278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为抓手,加快建设粤北美丽乡村。

在实际工作中,韶关总结推广仁化瑶塘新村“农旅结合”、长坝村“产业带动”,南雄灵潭村“党建引领”,始兴红梨村“工作队引导”、顿岗周所“理事会主导”,翁源、新丰等示范村“EPC推动”,始兴、乐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市场化运行”等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目前,贫困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村村通光纤网络任务基本完成,完成了2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完成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底化,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按实际需求配套建设1个以上标准化公厕,完成畜禽集中圈养。完成贫困村卫生站、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翁源县坝仔镇珍珠村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保障汛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全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去年,韶关坚持把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场硬仗,与“三线”整治、拆旧复垦、“三清三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复绿等统筹安排,打响全市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攻坚战。全市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66.5万间、1639.2万平方米,为农村拆出了安全、拆出了美丽、拆出了发展新空间。累计打造干净整洁村679个、美丽宜居村150个、特色精品村34个,278个贫困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和漂亮,全市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硬核”举措

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扫尾”任务

2020年,中国吹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韶关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坚持机制先行,注重加强脱贫攻坚工作顶层设计,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硬任务落实见效,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扫尾任务。

明确目标强信心。今年以来,韶关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后,韶关及时召开一系列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省委脱贫攻坚推进会精神,提出要查漏补缺,压实责任,抓紧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全面胜利。

完善制度强保障。疫情发生后,韶关坚持疫情防控和促进带贫益贫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促进”,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成督战组,全面抓好剩余贫困人口的扫尾工作,对剩余未脱贫户重点解决好“八有”“三保障”问题。

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紧盯423户1100名贫困人口这一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八有”标准,精准实施“一户一策”,逐户逐人制定具体帮扶措施。针对剩余187户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就业、金融、消费等政策扶持力度;针对剩余236户无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加强“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兜底和资产收益倾斜帮扶。

动真碰硬确保问题整改清仓见底。全力销号存量问题,全力减少增量问题。全面整改贫困户收入达标不稳定、政策落实不及时、信息数据不准确、帮扶措施不精准等问题,全面整改边缘户致贫风险、教育、医疗、住房、饮用水安全、家居环境等短板问题,全面整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不到位、干净整洁不彻底、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全面发力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紧紧扭住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聚焦解决个别边远山区、季节性缺水村庄群众安全饮水水源、水量、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统筹解决贫困无房户安全住房问题。以稳定增收为核心,结合“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大力开展村庄和贫困户家居环境提升工程,加快创建贫困户居室净、庭院净、厨厕净、房前屋后净的“四净”整洁家庭。抓紧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革试点,探索深化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的“韶关经验”。

曲江区大塘镇东岗岭村蝴蝶兰扶贫产业基地。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兆宇 摄

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作战。深化莞韶对口帮扶,落实脱贫攻坚莞韶对口帮扶协议,在人才支持、产业对接、就业帮扶、资金支持、消费扶贫等方面继续加强对接合作,加快共建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建立莞韶长期订单、投资合作、产销一体的新型农商关系,有效提高贫困村户稳定收入。深化各级定点帮扶,联县挂镇包村的市领导、被帮扶县(市、区)和对口市级部门主动加强与40个省直、209个东莞市定点扶贫单位的定期联系沟通,建立精准对接、长效帮扶机制。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力量帮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特殊优势,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八进八销”“以购代捐”活动,创新开展“6·30”和“10·17”扶贫日等系列活动,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充分发挥全社会爱心力量。

开展一系列挂牌督战,较真碰硬强压力,以督战传压力,以督战促整改,坚持督战一体、既督又战,推动帮扶资源力量下沉,支持基层完成脱贫任务。

潮平岸阔催人进, 风劲扬帆正当时。如今,韶关正集结最强兵力、鼓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全力攻打脱贫攻坚扫尾战。我们坚信,韶关定能考出脱贫攻坚“好成绩”,打赢脱贫攻坚率先战和收官战“两场硬仗”,确保如期完成33008户84454名贫困人口和278个贫困村全面高质量脱贫出列目标任务。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

“粤康码”使用指南

↓↓↓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生革 通讯员 刘 佳

图片除署名外由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摄

原标题:《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韶关交出出色答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