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赏盛世牡丹,品戏韵菏泽!戏曲之乡,就是这个味儿!

2020-04-20 20: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菏泽古称曹州

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

戏曲活动历史悠久

因剧团多、剧种多、名演员多

而享有“戏曲之乡”美誉

近年来

菏泽市紧跟时代要求

精准选取题材,精心创作作品

着力推动戏曲事业创新发展

菏泽八大剧种分别是

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

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豫剧

枣梆,菏泽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流行在菏泽、郓城、梁山、巨野、鄄城、定陶等地。它是山西上党梆子流入菏泽后,在当地语言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枣梆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曲调流畅,表现力强,有丰富的板式和曲牌,演唱起来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其表演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与流行地的区域特性和观众的欣赏习惯正相吻合。

两夹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其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夹弦、大五音。它与流行在黄河以北的“四股弦”(也称四根弦、五调弦、五调腔)有密切的血缘关系。2008年6月7日,菏泽市定陶县、安徽省亳州市、 河南省开封市、滑县联合申报的“二夹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平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菏泽地方传统戏剧之一,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逐渐完善形成了其特有的唱腔及表演风格。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取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剧种。

大平调又名大油梆、大梆戏,山东省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平调起源于明代中期,主要流行于豫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冀南等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大平调。它的音乐板式结构多与豫剧相同,艺术风格则比豫剧更加粗犷火爆。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大平调、西路大平调和河东大平调。

山东梆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如今

在菏泽这片传承沃土上

中华戏曲艺术正阔步迈向新征程

来源:菏泽文化旅游

原标题:《赏盛世牡丹,品戏韵菏泽!戏曲之乡,就是这个味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