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有多美】我的战疫青春故事:疾控青年的战场热血

健康中国
2020-04-21 15: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表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直属机关党委的指导下,在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共青团中央新媒体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团委与健康报联合策划,以直播的方式连线抗疫医务青年,专题学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听听一线医务青年的抗疫故事。

这次要为大家连线的是两位疾控青年,可能以他们为代表的疾控人之前很少走进大家的眼前。所以借这个机会,想和大家好好的分享一下,疾控人是谁?什么是疾控精神?

记者:韩璐你好!先和大家打声招呼吧。

韩璐:梦非你好,网友们好!特别是搬好板凳的疾控青年小伙们大家好,我是中国疾控中心团委书记韩璐,从2008年成为疾控人,迄今已12年。目前还在武汉。

记者:欢迎、韩璐,大家都知道,在疫情期间,疾控人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前期反馈看,很多小伙伴们对疾控具体是做什么的,不太清楚,或者认为太专业了。我想请韩璐先给我们介绍下疾控人在前线都承担哪些工作呢?

韩璐:在一场抗“疫”战斗中,各级疾控人都承担着大量工作,重点包括疫情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疫情分析研判、实验室检测、环境卫生和消毒、社区防控指导等等诸多工作。正所谓:临床是减少存量,疾控是控制增量,增量下来了,存量自然也就下来了。只是我们疾控人经常被大众视角所忽视,疾控人常说:“我们越没有存在感 ,就越说明防控工作做得好”。

记者:那这次战疫过程中,疾控队伍都是开展工作的,派出情况又是怎样的?

韩璐:中国疾控中心先后派出多批次在武汉、黄冈、孝感等三个疫情重点地区工作,按照工作性质和专业不同大致分为疫情分析组、流调组、检测组、消杀组等9个工作组。当然,除了中国疾控中心,还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疾控人在湖北17个地市州开展实验室检测、消杀和流调工作。这些背后,都是一个个默默无闻,却又闪闪放光的疾控人奋斗的故事。

记者:刚刚你提到流行病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这项工作,具体都是如何开展的呢?

韩璐:先说说流调吧。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曾有疾控前辈这样形容流调,说流调是疫情防控的“眼”。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流调都是“根本武器”,就像“眼睛”,与大脑核心相连,至关重要。面对疫情,“连轴转”对于流调队员是常态。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派出各级疾控机构数百名流调队员湖北各地开展大范围流调工作,我自己也曾跟随一支流调队全程记录流调任务。当天傍晚5:30接到一起特殊场所聚集性疫情报告,大家第一时间准备防护物资,即刻出发。在和管理人员初步了解疫情情况后,流调队员查看了该场所通风情况和周边环境,设定好流调方案后,分四组面对面地与确诊病例进行流调工作,并在疫情分析后作出初步的防控措施建议,当天工作结束已经临近12点,回到驻地已经快1点,第二天疾控人还得再来这里继续消杀工作。

这还仅仅是对疫情处置阶段的流调,包括疫情后期流调依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流调队员要在康复患者隔离点、养老院、收容所等场所开展防控督导,保障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等,之前新洲区流调队就为某大型物流企业制定了专属的复工复产工作方案。

当然,还是“福尔摩斯”般的流调工作听着最带感、看着最有趣,实则危险与压力并存。大家如果感兴趣,有些省疾控的公众号有典型事例描述,江苏疾控的“朱尔摩斯”系列、湖南疾控的“流行病学调查真相”系列、山东疾控“家族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启示”,大家可以自行订阅。

记者:流调工作听着好神奇,那还有其他工作吗?就像你刚刚提到的消杀工作,又是如何工作的?

韩璐:说到消毒工作,消杀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彻底切断病毒传播。国家疾控的消杀组队员,不是大家概念中背着消毒桶,喷洒消毒液的人,而主要是宏观上指导各地区集中隔离点的终末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估工作,也经常深入社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环境卫生和消毒情况调查督导等。

其实,消毒工作很“细”,包括环境卫生中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如何处理、采取哪些措施处理好粪便等;为医务人员细致讲授穿脱防护服时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为了防止过度消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消杀组还先后参与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消毒方案的设计。我们的青年小伙伴环境所王佳奇、段弘扬、顾雯等还在繁忙工作后,录制了居家消毒的科普视频。我本人也参与了武汉火车站等地的消杀工作。

记者:刚刚说到消杀工作也提到社区,其实社区是大家更为关心的,在社区防控工作中,疾控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韩璐:社区和大家息息相关,也是我感触最多的,他们的工作也是最能突出疾控工作和疾控人“隐形”状态的。一位位疾控战友,真的是用双脚在丈量一个个社区,保障一个个社区群体健康的。

2月6日,正值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流行的关键时期,由1名疾控人员+1名社区消杀人员+1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组成的社区防控组,在武汉13个区开展工作。两个多月来,社区防控组足迹踏遍武汉13个区所有街道和80%左右的社区,了解疫情、民情,一区一策,因地制宜,这其中我想介绍武汉市洪山区难度最大的一个小区。洪山区社区防控组,是由中国疾控中心孟双博士、上海疾控中心江宁老师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叶财德医生组成。为什么说这个小区是最最困难的小区,我们来听听——保障性住房的开放式小区,有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弱势群体集中小区,低保户多,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居多。困难不言而喻,但经过我们社区疾控人的努力,最后成为了无疫情小区。

两个月来,我们的孟双博士人消瘦了,鞋底都磨平了,还总结了一系列社区工作方法。例如:如果民众不配合,敲门不开门,假装没人。那没关系,咱们晚上挨家挨户数灯,谁家亮灯就对照敲门,还可以查看水表电表走字儿对照敲门。

记者:在疾控中心12年,你怎么看疾控人?

韩璐:12年前,2008年的5月19日,我第一次走进中国疾控中心南纬路大楼,从那天起,我加入中国疾控中心的大家庭,跻身疾控队伍、成为一名疾控人。整整12年来,我对于疾控事业有了深刻的认知,更用心用眼观察疾控人,他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当然等讲到我词穷,也不足以描述出我心中的疾控事业的热忱和疾控人的热爱!

其实大家都在说最美逆行者,但我曾在一篇对疫情分析组专家的宣传稿中写到:疾控人的世界里始终没有“逆行”二字,他们认为自己只是顺行者,只是顺应疾控人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只是顺应疾控人扛在肩上的责任担当,只是在做疾控人认为自己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那就是:想尽己所能守护着更多人的平安和健康。

但可能由于疾控专业的特殊性和专属性,疾控人队伍就像蒲公英种子般零星地分散在各个工作站点。仅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的100多人,就有20多个驻地。疾控人不易被发现,那是因为每座实验室、每家医院、每个社区、每个重点场所都随时可能成为他们的“主战场”,他们就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化解健康危机、守护民众健康的。

但即便如此,就像我刚刚转述疾控前辈说的:“疾控人越没有存在感 ,就越说明防控工作做得好、说明民众收获了健康”。所以,这种被忘记,疾控人心甘情愿。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韩璐:我在这里负责前后方联络沟通,临时党支部工作日常管理,当然,最最重要的,就是讲好我们疾控人自己的故事,让更多认识和理解疾控人和疾控工作。因为工作关系,让我感动震撼的太多了。

孝感市有个娘子军检测队员,4名姑娘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入住的酒店到孝感市疾控疾控开车只需几分钟,但因为实验室检测工作有上班点、没下班点,样本多的时候到深夜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忙碌到天明。因此为了不给当地添麻烦,她们每天往返步行1个多小时,4人还笑着说:这是我们团队最好的总结会时间。她们四人,有两人子女正在上初三,一名80后孩子才4岁多,一名90后还因为参加抗疫工作取消了蜜月。我曾经从武汉去孝感疾控采访她们四个人,当我问到她们“为什么请战?”她们只说:“没什么,做疾控的就报了啊。”再问道:“在孝感一个多月都做了什么?”她们互相看看,说:“没干什么,就做咱们疾控该做的啊。”似乎在她们口中一切都是轻描淡写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因为作为疾控人,她们把全部的艰辛与付出,都理解为“理所应当”了。

福建省疾控中心青年突击队员李东,和爱人除夕早上刚回到老家,当晚福建就宣布一级响应,因为是疾控人,所以使命担当,他带着爱人第一时间赶回福州。1月31日,李东作为驰援湖北检测队队员赶赴襄阳,那时爱人已怀孕8个月了。疾控青年自发组成后援团主动接送他妻子产检,入院待产后也时刻在医院帮忙。在李东完成援鄂任务回到福州当天,他的儿子出生了。

当然,还有瞒着父母、相守同行,驰援黄冈的中国疾控中心年轻小夫妻徐帅黄元铭,对父母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甘肃省酒泉市疾控中心青年张晨,应急工作多日未回家的安徽省疾控中心省级青年文明号号长龚磊,还有一会要和大家交流的王佶博士……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疾控青年中的小小缩影,他们每个人都始终牢记着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誓言,牢记从成为疾控人之初就深深烙印在心底、融汇于血液的使命。他们无畏无惧、无怨无悔,“坚持所热爱的、热爱所坚持的”,疾控事业就是一份值得我们大家坚持和热爱的事业。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凝聚疾控青年的力量的?对前段时间总书记对90后回信是如何认识的?

韩璐:疾控青年小伙伴志同道合、齐心协力,并真心热爱这疾控事业,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各级疾控系统共青团组织的积极响应与配合,包括对前段时间总书记对90后回信,仅仅3小时,我们就收到了29篇读后感。本次团中央的一篇约稿,我写的《战“疫”中书写青春担当》,就是围绕本次抗疫工作中,疾控系统共青团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的故事。

像湖北省疾控中心团委在疫情最吃劲儿的时候发布了“向疫情发起全面总攻!——致省疾控团员青年倡议书”,上海、四川、湖南、甘肃、江苏省等十余个省级疾控中心和中疾控团组织相继成立了近四十支青年突击队。

浙江疾控在全国率先开通疫情防控咨询热线,80、90后疾控青年24小时轮班上岗,接听电话14000多电话;上海市疾控团委也开通新冠市民专线;重庆市疾控团委制作温馨的电子贺卡;河北省疾控团委为援鄂职工的未成年子女辅导学习;贵州省疾控青年身着校服为初高三同学录制《学校复学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片;著名的“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团队更是由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疫情期间一日多发,关注人数爆棚,阅读量1000多万次。

任务在身、责任在肩,全国疾控系统各级团组织以“疾控青年,一个也不能少”为全行业共青团工作目标,同行同行、同心同德,共同诠释着“天下疾控是一家”的温暖内涵。

记者:希望全社会对疾控工作和疾控人的认识是怎样的?

韩璐:疾控人很辛苦,方方面面守护民众的健康。但是做疾控人的家属就更辛苦了。我也是一名7岁男孩的妈妈,现在我的儿子小笼包已经自觉成为不给我添麻烦的状态。他曾经说过:“妈妈,谢谢您和同事们在武汉这么拼命,让我们才能收获健康,现在我们在北京只要勤洗手、带口罩就可以了。儿子小笼包还手绘了了《盼母归》图,他一天涂1个花瓣,现在已经画满两张,我问儿子还画吗?他说:画,一直画到您回来,但我希望第三章没画完,您就回来了。

“妈妈平安回家”,这是一个7岁多小男孩的愿望。而我,一个普通疾控人的心望,是真心希望公共卫生事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大家能有一双慧眼,看到您身边默默付出的隐形疾控人,时时刻刻在守护着屏幕那端您和您家人的健康!

记者:感谢韩璐。韩璐是中国疾控中心的团委书记,做团青工作。如果说,她所讲述的是老中青三代疾控人的故事,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认识另外一位疾控青年,王佶,请他来分享一下从1月19日到今天一直坚守在武汉前线都有哪些故事,以及一个家庭两代疾控人的故事。王佶你好!

王佶:大家好,我是王佶,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病原生物学博士,从读研到工作,在疾控行业已经10年了。

记者:刚刚我们谈到了疾控人在抗疫过程中承担哪些具体工作,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出发去武汉的情况吗?

王佶:我是1月19日上午接到任务要求出发去武汉的,当天晚上就到了。当时对我家庭来说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我的妻子还在产假中,女儿也才几个月。但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只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作为疾控人,身心都做好了随时待命、说走就走的准备。所以1月19日接到命令后,立马就买了去武汉的票。

记者:到了武汉后工作和生活方面是怎样的?

王佶:临近过年来的,武汉这边天气很湿冷,出于安全考虑,酒店不敢开空调,经常冻得睡不着。最开始阶段武汉没有出行条件,但是我们往返实验室需要车,记得一开始都是滴滴打车,后来叫不到车了,又着急去实验室,就骑自行车去,距离18公里,需要骑一个半小时,全程骑下来整个人浑身出汗都湿透了。我最初到这里时是88公斤,现在是75公斤,瘦了20多斤。

记者:会觉得很辛苦吗?

王佶:苦还是挺苦的,武汉1、2月份时还很冷大约0度左右,但是穿上羽绒服就穿不上防护服, 所以必须脱下羽绒服来穿着这身防护服,然后搬运物资,到处钻来钻去,防护服不透风,外面冷,里面一身汗,防护服就粘在身上了,其实非常难受。但还是那句话,虽然客观条件艰苦,但我们心里认为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使命和责任在这里。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感到害怕的时候吗?

王佶:说实话是人都会多少有些害怕的。但作为一名疾控人,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选择。比如我们去外面采样时,当真正把防护服拉起来的时候,脸被防护面罩罩起来时,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模样,没有个人意志,只有作为一名疾控人的责任和担当。其实在防护服拉起来的那一刹那,我们做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份内事。

记者:在武汉这段时间,最触动的事情是什么?

王佶:这次经历是从来没有过的,触动的事情太多了。有一次我跟我们在武汉当地的团干部说,老吃盒饭,很想吃火锅,但其实当时就是畅想一下。但他悄悄的联系了他家楼下的超市老板,弄来了五个自热小火锅,而且那个老板怎么也不肯收这火锅的钱,他说,你们在这里呆这么久就是为了支援我们,我也得尽一份力。当时那天其实非常累,但当时有种感觉——大家都这么齐心协力,这场战疫怎么可能不成功呢。就觉得“今天吃个火锅,明天起来还是要好好干”。还有就是当时没有车,武汉有四家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来帮我们运物资,有位大哥特热情的和我们聊天,特别想知道我们每天都做了什么,他问的问题虽然很外行,但感觉聊一聊就充满了温暖和阳光。还有就是,因为工作强度非常大,我来时带的衣服也不太够,有次在酒店就堆了一堆脏衣服,有一天回到酒店,看到保洁阿姨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衣服用手搓出来了,要注意休息。”所以我觉得每天我们结束工作其实身心都很疲惫,但这些温暖会让我再次精力充沛起来。

记者:王佶,听说你是疾控家庭,可以具体讲讲吗?

王佶:是的,我父亲是一名老疾控人,印象中父亲的工作就是经常出差和加班,随时随地会可能接到命令。他在2003年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战斗。等我入了这一行,我才发现确实是这样。

记者:当年你父亲抗击非典时,你记忆中是怎样的状态?

王佶:当时还在上初中,记得当时通知说期中考试英语不考了,心里还挺高兴。我妈妈说爸妈都要去单位工作,让我去我大姨家住,嘱咐我听话。其实当时我是被托管的状态,只知道他们非常忙。

记者:当时你选择疾控这一行,有没有父亲对你的影响?

王佶:应该说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吧,从小可能耳濡目染,对微生物、生物医学等比较感兴趣。当时选择疾控这一行,我爸就说这份职业很有意义,但也说还是很辛苦的,我自己要想好,想好了愿意做他就支持。

记者:我知道你太太也是一名疾控人,可以给我们分享下你们两位作为同行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吗?

王佶:对,她在区疾控中心工作。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我们原定当年五一期间举行婚礼,但正好赶上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我作为国家固定P3检测实验室队员被派往塞拉利昂执行任务,婚礼延期。当时我没敢告诉我爸妈要去塞拉利昂,只有我老婆和她妈妈知道,所以行李也都拿到他们家收拾了,我还嘱咐她帮我瞒好了。出发前一天,刚开始情绪还挺稳定的,给我队服上贴国企、名字,收拾行李什么的。但当我太太把抗疟疾药物给我装进背包时,突然就哭起来了,眼泪滴在“China Aid-Ji Wang”的胸牌上。当时看她蹲在地上哭的那个样子还是很可怜的。但也没办法,这是我的任务,为了祖国的使命,我必须要出征。78天回来后,我们在22名援非战友的见证下步入婚姻殿堂。

记者:这次出征去武汉,妻子又是怎么给你送行的?

王佶:这次送行感觉她成长很多。我感觉对不起我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我的妻子和女儿。我当天接到通知,她就很快给我收拾了行李,也没说太多,就说让我放心,家里有她和女儿呢。她为我承担了很多,让我能够无所顾忌地履行疾控人身上的责任。

记者:这次去武汉的任务和你之前援非执行任务感觉最不一样的是什么?

王佶:要说危险程度,其实相差不大,因为当时抗击埃博拉也非常凶险。但这次最不一样的是,这次是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发生了疫情,是我们自己的人民和同胞在遭受着苦难。所以其实我能够理解那些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前辈的心理,这是一次为了自己祖国,自己同胞的战疫。

记者:经历了此次抗疫,以及结合之前执行任务的经历,对自己疾控人的认识有没有更深入?

王佶:其实还是刚刚说的,从专业精神上来说,我应该算一名战疫老兵了,因为很早就被派去西非抗击埃博拉。但是经过这次为国而战的经历,我真正感觉到疾控人身上的一种光荣使命。前几天还跟我同学视频说,我现在在武汉的路上终于能看到有人对我笑了,之前一段时间在街上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人,可能也愁眉苦脸的,现在就很不一样了,经过我们这么多人的努力,武汉人民像雨后春笋一般,街上居然也开始堵车了,前几天有人见到我们穿着中国卫生的制服,还说想和我们合个影。我坐在车上,也想摇下车窗户和大家招招手。路上也有外卖小哥开始送外卖了,前几天我还点了一份外卖。这是包括无数疾控人在内的全社会各行各业人民共同换来的,我作为一名疾控人,在其中尽了一份力,感觉到荣耀。

记者:回到北京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王佶:我今年过年的饺子没吃上,回去之后我想得先吃顿饺子,汤圆、春饼也都得补上。另外我来武汉时女儿刚出生不久,感觉错过了她太多成长瞬间了,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吃饭,第一次爬,想回去以后她人生中的每一个新体验我都不想再错过了。

记者:既然是疾控世家,考虑过让下一代干疾控吗,你对此的建议和态度?

王佶:女儿未来做什么我不能干预,而且都会支持她的选择。但如果以后也想成为一名疾控人,我要告诉她一定要想好,想好这其中的辛苦和责任,然后再来承担起这份使命。

记者:韩璐在吗?也想问问你,如果你儿子未来选择做疾控工作,你是怎样的态度呢?

韩璐:我想说:儿子,选择是你的权利,承担就是你的义务了。疾控事业很光荣,但很辛苦、很不易,只要你选择了,我希望你勇敢承担起疾控人的责任和使命,我祝福你。

记者:连线的时间过得尤其快,很感谢韩璐和王佶带我们深入地了解疾控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报文化频道”

原标题:《【你有多美】我的战疫青春故事:疾控青年的战场热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