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防疫不松劲 复工逐春光——各地民政部门全力服务复工复产

2020-04-22 0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各地民政部门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优化调整政策措施,有序恢复各类民政服务机构正常服务秩序,指导社区做好返程复工复产人员的针对性服务,加强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等,全力服务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汇聚合力 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帮助企业解决返岗、物资、资金等难题,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疫情之下,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 靠前服务,社区搭建复工便捷通道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社区防疫工作不可松懈,复工复产更要加力提效。

“疫情发生后,一直宅在家里,单位已经开始复工,现在社区就可以办理健康证明,这个服务真是太好了。”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街道厂前一社区严把疫情防控关的同时,为外出就业人员打开复工复产“快捷通道”,开具健康证明,确保如期返岗。

为缓解复工企业用工难问题,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华夏路社区指导求职者线上求职,为企业提供对接融资渠道,细化政府普惠政策、贷款优惠、社保就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快企业复工复产进度。

“各社区取消疫情防控出入证,不再限制人员进出小区,各村组禁止设置‘硬隔离’措施,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所有社区、村组各出入口保持24小时值班值守,对进入人员测温检查登记……”3月2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全面恢复疫情低风险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企业复产复工复业,方便群众出行、生活、就业。

◆ 减负“礼包”,助养老服务机构渡难关

为支持养老机构抗击疫情,切实减轻养老机构运营压力,各地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举措,帮助养老服务机构渡难关。

天津市民政局、财政局提前拨付2020年上半年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2744.5万元。

上海市民政局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金九条”,设立首期3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助力养老服务机构渡过难关。

江苏省民政厅等十部门出台减轻养老服务企业税收负担、降低养老服务企业房租成本、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补贴养老服务经营成本等8条支持举措。

山东省下拨3.246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敬老院改造提升、补助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四川省民政厅、财政厅下发通知,决定在疫情防控期间向全省养老机构发放一次性运营补贴资金1640余万元, 惠及16.4万余名老人。

……

一个个贴心的举措,一项项暖心的帮扶,助力养老服务机构轻装上阵。

◆ 群策群力,行业协会商会助企纾困

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保障。让更多企业忙起来、有奔头,硬核举措须用足。

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要求各行业协会商会在动员企业全力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支持行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防控物资不足,是不少复工企业面临的问题。江西省莲花县企业家爱心商会搭建物资采购平台,解决复工企业物资采购难题。

为缓解资金难题,广州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疫情防控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适当加大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卫生防疫、医疗及设备生产供应、科研攻关等领域的资助力度。

河南省银行业协会增加融资供给,增加线上融资投放规模,引导会员单位做好疫情期间特殊客户服务,延长部分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到期日,通过减免逾期利息、信贷重组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正常运营。

◆ 暖心帮扶,解决复工人员后顾之忧

3月6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切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更好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以及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照料服务需求。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各地民政部门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加强救助保障力度,确保疫情防控和救助帮扶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为解决复工员工后顾之忧,江西省民政厅要求各地密切跟踪当地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要求,借助社会力量,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后的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对复工复产后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及时摸清底数,开展关爱服务工作。

四川省民政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持续摸排辖区内困难群众生活状况,确保摸排工作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截至目前,全省共实施临时救助15万余人次。

统筹兼顾 防疫和服务两手抓、两不误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一个都不能少!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各地民政部门强化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精准防控,杜绝外源性感染,有序恢复正常服务秩序。

◆ 防疫不妨“爱”,硬核服务护航幸福之路

为满足人民群众婚姻需求,各地婚姻登记机关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采用网上预约、分时段登记办理等形式,有序恢复办理婚姻登记。

重庆市各婚姻登记机关严格落实《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分区分级分类工作指引》,按照低风险区、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分区分级要求开展登记工作。

重庆市婚姻登记机关实行分批次、分时段、限区域办理,即办即走,减少停留,避免交叉感染

在福州市鼓楼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经电话预约成功的婚姻登记申请人分批分次进入登记场所。为避免人员聚集、扎堆,一对新人办完业务出门,另一对经过消毒后,才可进入登记处。负责人黄玉婷介绍,如今,虽已恢复婚姻登记,但绝不放松防疫举措,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服务, 两手都要做好。

湖北省民政厅3月17日发布公告称,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将分级分区逐步恢复办理婚姻登记。公告指出,持湖北省绿色健康码的婚姻当事人应提前1-2天通过微信、网络预约、电话确认等形式预约登记,分批分时办理。对确实无法申领健康码的人员,可凭现居住地村、社区出具的健康监测证明。

◆ 温情救助,为流浪人员撑起保护伞

3月28日,民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持续做好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控和有序恢复工作秩序的通知》,要求各地持续做好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恢复救助管理机构工作秩序。

疫情期间,各地救助管理站通过一手抓疫情防控,为受助人员构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一手抓救助服务,确保温情救助不落一人。

流浪救助工作情况复杂、风险大。广东省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权益和生命健康为目标,在加强主动救助、照料关怀、疫情防控方面制定了严密的措施。截至目前,全省共救助保护流浪乞讨人员1.1万多人次,没有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

疫情之下,服务“不打烊”,关爱不停步。

受疫情影响,山东省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受助人员中务工不着人员占多数,对于观察期已满,有强烈复工意愿的人员,救助服务中心帮助他们申请健康码,并提供隔离观察情况说明。同时,救助服务中心在了解他们不同求助需求后,通过零工市场、招聘网站、媒体等多渠道,收集最新用工信息。

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为滞留受助人员讲解招聘信息

◆ 精准施策,满足老人养老服务刚需

3月4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分区分级精准做好养老服构疫情防控与恢复服务秩序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分区分级精准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与恢复服务秩序工作作出部署。

连日来,各地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稳妥推进疫情防间养老服务机构恢复服务工作,确保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更好服务老年人需求。

沈阳市民政局印发通知,要求全面开放养老机对拟返院和新入住的老年人,以及返岗和拟招聘的工作人员,需持有“健康通行码”且通过亮码显示绿色,可收住入院或上岗工作。

浙江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养老服务机构恢复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安全有序恢复养老服务工作。为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通知》要求采用预约方式,办理返院(或新入住)老年人入住手续。

上海市民政局发布《本市民政系统服务行业疫情工作规范(第二版)》,明确逐步有序恢复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年活动室、睦邻点在做好各类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可采取预约限流、规划开放区域、控制人员密度等方式,逐步有序开展服务。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养老院护理员的帮助下,老人和家属视频通话

◆ 慎终如始,守牢儿童健康安全防线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不断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孤弃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广东省民政厅印发进一步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条措施”,加强儿童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要求对福利院需新接收的儿童,及时送至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和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筛查,医学隔离观察14天后再入住。

宁夏儿童福利院慎终如始,继续落实封闭式管理措施,加强工作保障力度,全力保障生活物资、防控物资,积极做好设施运行、安全维护、儿童保护、职工防护等工作。加强对寄养家庭成员外出复工的摸底排查、登记监管和健康监测,确保寄养儿童安全。

原标题:《​防疫不松劲 复工逐春光——各地民政部门全力服务复工复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