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 现代农业让宿松乡村“活”了起来

2020-04-22 1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山、水、田,三分天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6万亩,全市第一。水域面积125万亩,全市第一。可养水面面积近百万亩,全市第一。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2万余亩,全市第一。

宿松,是我市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等方面下苦功,发展起了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好项目、好企业,实现村均拥有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2家。现代农业发展,让该县脱贫攻坚有了支撑、乡村“活”了起来。

随处可见的规模化经营

4月16日中午,该县破凉镇黄大村千亩茶园内,密密匝匝的茶树,像绿云一样延伸到白云深处。工人们在忙着给茶树剪枝。

黄大村背靠大别山余脉严恭山,内有水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在过去,因四周环山、偏僻闭塞,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穷苦,全村总人口350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9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穷则思变。2012年起,该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将千亩荒山变成“绿色银行”。截至目前,全村已有茶园2400多亩。其中,合作社茶园1000多亩,村民自种茶园1000余亩。2014年,黄大村创建了“黄大白茶”品牌。几年来,不仅在县内颇有名气,在浙江安吉等地也有了固定的客户群。“白茶供不应求。档次最高的白茶卖到1200元一斤。”该村党总支书记熊祥新说。

品牌带来了效益,茶产业带动了群众增收,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年底,黄大村整村出列,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1.1万元。目前,合作社内有固定工人15名,其中贫困户8人,每人每年工资性收入超2万元。

农业发展,需要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该县鼓励各乡镇有序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光黄大村,如今走在该县各乡镇内,随处可见规模经营的农业主体。

截至2019年底,该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7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7家,省级示范社9家,市县级示范社90家;家庭农场803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03家。村均(共209个行政村和社区)拥有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2家。

不仅如此,该县还大力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破解农业“谁来经营”难题。不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带头人培训,破解农村“谁来种地”难题。有效运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序流转土地46万亩,流转率超50%。

随处可见的产业化主体

4月17日下午,该县长铺镇横山村油茶基地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基地负责人余春枝正带着十多个工人给油茶苗除草。

余春枝,本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后来和丈夫在福建石狮做服装加工。因为看中油茶产业是绿色生态产业,市场前景好,她放弃了在外优越的务工条件,返乡承包荒山。2011年,她注册成立宿松县新神农生态油茶专业合作社。

通过在油茶林间套种香樟、桂花、紫薇等各色苗木,使得昔日沉寂的荒山原野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她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免费提供茶苗、种植技术,并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回收油茶果,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油茶产业,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代农业,产业化是基础。近些年,该县通过能人返乡发展产业,把更多“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吸引回来,形成良性循环。

吴伍兵,是该县在外创业的企业家。2013年返乡发展油茶规模化种植,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一个新亮点。如今,吴伍兵的油茶基地从1个发展到4个,累计流转荒山6.9万亩,栽培油茶454万株;他还创办了油茶籽加工产业园,年产3000吨“水法”油茶籽油生产线已经投产。吴伍兵的油茶产业,让上万户农户受益,实现年年有租金、天天有工做、家家有油茶。

靠山吃山。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截至目前油茶栽培面积15万亩以上,油茶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162家(个),以油茶为主的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4家。

靠水吃水。近年来,该县在保护大湖水质的同时,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12万亩,百亩以上种养基地100个,千亩以上种养基地30个,万亩以上连片种养基地2个,省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示范基地千亩示范片9家。

截至2019年底,该县形成了粮棉油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水生动植物产品加工、林果产品加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6大农产品加工板块,农产品加工值突破100亿元大关。

随处可见的实用化科技

100多个设施大棚里挂着许多喷头,人们把肥料溶解在水里,通过喷头喷洒,不仅灌溉、施肥一举两得,效率比传统人工作业提高40倍。这是4月17日上午,该县汇口镇宝利鑫家庭农场蔬菜基地内的一幕。

“这是水肥一体叶面喷灌设施,具有节水、省肥、省电、省人工的特点,很高效,可以将水和营养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棵作物。目前100多个大棚实现全覆盖。”农场负责人张志兵说。

5万只鸡,两个人管,轻点按钮,饲料直接送到每只鸡的面前,鸡蛋自动滚出鸡栏,鸡粪自动搜集、转运到临近的乡镇生物质肥料厂。整个过程全自动化、全物联网监控,养殖区闻不到一丁点异味。这是该县孚玉镇大河村花千谷畜禽养殖合作社内的一幕。

佐坝乡是该县养鸭第一乡,紧贴华阳河湖群中的龙湖和感湖,境内水面多、滩涂多。靠水吃水、靠滩吃滩,一直以来,该乡村民们都有临湖养鸭的习惯。仅2019年,全乡就有养鸭户40余户、鸭子存栏量超200万只。养鸭有污染,怎么办?

2019年,该乡引进年产能3万吨的生物质肥料厂,让全乡鸭粪变废为宝。“3吨鸭粪加300公斤秸秆,产出1吨肥料。目前佐坝乡每年的鸭粪不够我们用,我们还要从周边乡镇调运禽类粪便。”该厂负责人尹敏说。

农业发展,科技先行。发展现代农业,更需要科技作支撑。近年来,该县在农业科技上做文章。截至目前,该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4.15%,是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30余项,测土配方实肥17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

农业科技的推广,带来了标准化生产能力地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该县已拥有优质水稻60万亩,专用小麦10万亩,“三品”认证农产品达88个。“桑落洲”“黄雀畈”“红利源”等虾稻米品牌得到市场认可,汇口“长粒香米”获全国农展会金奖。“金坝葡萄”成为该县名片,“龙成一品”“宿松香芽”等区域品牌逐步走向全国。该县8个村是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村是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来源:安报全媒体 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孙凯华

原标题:《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 现代农业让宿松乡村“活”了起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