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战“疫”“救”在身边 吉安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志愿者在行动

2020-04-23 21: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很多长时间隔离在家的群众来说,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是保障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为响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援助志愿者总队吉安分队(以下称“吉安分队”)在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团市委、市教体局、市妇联,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省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总队等组织领导下,有序地为市民开展疫情期间心理援助志愿工作,提升广大群众心理免疫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心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两线一码”温暖您:

有求必应焕新生

“两线一码”是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省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总队(以下简称“省总队”)与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联合向全省人民公布的两条免费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和一个心理援助二维码,旨在为帮助广大民众和医护人员缓解当前疫情带来的各类心理困扰。

“二线一码”志愿者接听求助热线

吉安分队志愿者多途径宣传“两线一码”,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等官微、官网第一时间公布“两线一码”,各级志愿者主动联络,分别在爱吉安、泰和云、万安政法官微等推出心理援助热线,为广大市民提供寻求心理援助、了解如何咨询、如何预约等内容的渠道。省总队规定要对派送的工作在10分钟以内进行处理,吉安分队志愿者按照省总队要求给来访者回电,通过统一电话,或手机、微信等方式给来电者、扫码留言的市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许多志愿者一边上班,一边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基本上做到24小时手机在线,高峰时每人每天回访20余个求助电话。

自吉安分队积极与市教体局对接,于3月5日向全市学生推出“两线一码”后,省总队接到并处理吉安学生、家长等求助983起。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受市教体局的邀请,吉安分队三天内便组建起“1+14”疫情期间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组,与市本级和14个县(市、区)教育系统进行对接,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目前,吉安分队共有91名志愿者,是经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江西南大心理咨询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严格筛选、由全市各行各业具有专业资质、遵守保密伦理的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组建而成。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在省总队的组织下,志愿者们在线上进行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反应与干预等强化专业培训,做到线上有服务,线下有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有序开展多形式的心理援助活动,为求助者提供规范的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用实际行动抵抗着疫情。

温情电台陪伴您:

专家支招解疑惑

吉安分队一方面承担省心理援助热线接听任务,同时与设立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市抗疫心理热线密切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多渠道向广大群众给予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指导。与团市委、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市妇联、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青年联合会、市心理学会等联合在吉安广播电视台开设大型公益心理援助专栏《齐心抗疫》,针对不同群体设立不同专题,分别为复工企业员工和社区干部、“停课不停学”的学生(家长)等开展线上团体心理辅导,为部分确诊患者、留观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干部(含家属)等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关怀,对关注度集中的问题给出科学、专业、权威的介绍和解答。

走进吉安广播电视台为中高考生心理排忧解难

目前,该队已有10位志愿者参加心理援助公益电台节目。吉安分队副队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王春生,吉安分队技术组组长、井冈山大学志愿者于文军等人带头走入吉安广播电视台直播间为群众就疫情当前如何调整心态答疑解惑。

中高考生正处于青春期,原本就是各种冲突与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在疫情影响下,如何更快更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志愿者们就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引导市民朋友认识到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家长要相信孩子拥有内心的力量去支撑自己,同时给予孩子现实支持与心理支持。接纳恐慌,允许焦虑,如果过度焦虑,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可以寻找信任的人,去倾诉、交流,或者做些家务活动、放松的运动等来缓解焦虑,同时保持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坚持适量运动。

如何克服心理压力,有序复工复产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志愿者们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当前市民朋友存在的心理特点,通过对心理应激反应知识的宣传,引导大家运用接纳、积极联想法、正确宣泄情绪、调整认知、放松训练、打破惯性思维、横向比较等方法来应对情绪和躯体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大家掌握从“动作到,心就到,感受就到”的正念生活方式,引导大家坚定信心,用积极的视角去应对复工复产。

在抗疫中,一线工作的党员干部、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全力以赴、负重担当,用奉献和坚守筑起抵御病毒的坚实堤坝,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长时间在高压紧绷工作状态,加上被群众和家人误解等多种因素叠加,也会出现情绪低落和焦虑状态。志愿者们就携手走进电视台直播间,以情景体验的方式,引导大家就如何了解情绪、用心觉察情绪、合理表达情绪、正念管理情绪等方面做好心理自我关爱、建立心理防护意识,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掌握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微信课堂守护您:

挖掘心中正能量

紧跟党委、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吉安分队积极开展线上复工暖心活动。

吉安市庐水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解决了大量本地农民务工就业问题,且大部分是女工,让很多女性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得知公司即将陆续复工,大部分企业员工都存在担心和焦虑。在市区妇联提议下,该队决定对该企业员工进行线上心理援助。“暖心”护航活动在心理咨询师们对“如何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做好心理防护”的探讨中拉开序幕。志愿者对如何做好新冠肺炎应急防护提供实操型建议,提议广大复工人员作为社会普通公民、家庭骨干、企业员工应该如何调适心理、管理情绪,做到科学防护。专业的志愿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向各位员工们提出音乐疗法,正念疗法等心理技术,并积极主动与员工们互动,一一解答相关心理问题,给复工女同胞们吃上“定心丸”。

2月29日,万安县政法委以该县芙蓉镇城南社区“月月心语坊”为工作平台,联系心理援助吉安分队线上开课,组织近百名社区干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参加,让参与者畅谈心声、倾诉忧虑、释放困惑,志愿者为参与者解“心结”、疗“心病”,送“心疗”。志愿者们为大家讲解了突发公共事件给干部、群众带来的心理应激特点、如何在防疫工作中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防护等问题,并通过心理志愿者咨询师与干部、网格员互动,解答相关心理问题,让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战疫一线,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3月19日下午,公安战线的志愿者以“我们坚守我们同在”为主题,将一场来自云端的网络心理服务团体辅导活动送进了市局看守所,为监管民警献上了“心理营养餐”。志愿者分享简单实效的五步法,即“觉察与接纳,掌握腹式呼吸的方法,学会“蝴蝶拍”技术拥抱自己,用正念的方法关爱自己,体会一下自己现在的心情、想法是什么?”让大家受益匪浅。参与活动的民警纷纷发出感叹:“感谢这次活动,及时缓解了压力,疏导了情绪,放松了心情,让自己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

“火线”救援保护您:

构筑心理防疫墙

如果说,对于民警和社区干部的心理支持是“隐蔽战线”,那么,对于确诊患者和留观人员的心理支持就是“前沿火线”了。吉安县近10名志愿者,既是吉安县卫健委成立的心理救援医疗队队员,又是吉安分队队员,为确诊患者和留观的群众开展心理援助。

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县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统一领导,共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病区与医学观察点,二组负责留观点,主要负责心理医疗与咨询援助服务工作。心理医生与心理咨询师密切配合。在《吉安县发布》微信公众号和每个病房内公布心理咨询师电话号码,便于群众及时与心理救援医疗队联系。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颠覆了心理咨询行业传统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咨询原则,针对在隔离的不同人群开展不同方式的辅导,让群众心理压力得到极大纾解,有效排除了焦虑和抑郁,稳定了情绪,更加积极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该县首例确诊病例曾某,出院时他向所有医务人员表示了感谢。在治疗期间,一方面对他进行了精心治疗,另一方面在心理上给予了无私帮助。心理咨询师对他进行了心理辅导,为他购买书刊杂志,帮助其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他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这个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一定可以战胜它”。某武汉返乡人员,感冒发烧后入院观察隔离,第二天感冒发烧症状消失,但仍需要隔离14天,该人员由此产生了抵触情绪。医护人员先后多次与其沟通,他都无法理解。心理咨询师介入后,以专业的交谈赢得了他的认可,他最终同意配合隔离,把健康平安带回家。

对深受工作和心理双重压力的抗疫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同样是对无声火线的有力支援,市中心医院志愿者吴桦和同事彭明安充分利用所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该院援鄂医疗队及本院抗疫医护人员微信群进行在线24小时交流,随时接受抗疫战士的电话和微信咨询。志愿者们感叹:“在抗疫战场上,比起那些大无畏的‘逆行者’来说,我们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我们要用我们的方式,冲上去、拥抱TA,温暖TA,为TA注入积极的心理能量,为抗疫贡献力量。”

来源/江西文明网

原标题:《心理战“疫”“救”在身边 吉安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志愿者在行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