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青春|记录春天·静待花开 ——看北安法院青年的战“疫”日记

2020-04-24 15: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带着丝丝的寂寥

当我们抬眼远望时

原来

我们希望看到的竟是这般美好

我愿用眼睛记录你们年轻的战疫身影

我愿用心感受你们带来的青春正能量

我愿用笔描摹你们一次次无畏的逆行

我愿用笑容见证这个春天里

你们笑靥如花的模样

——致美丽的你们

张萌写在开篇

2003年,也就是17年的那场非典,我上初三,感觉它离我很遥远,每天上学要做的就是消毒、量体温、消毒、量体温,对非典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楚,只是脑海里有点模糊的印象,不觉得害怕,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当时的90后还在上小学吧。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来的让人猝不及防,这场战役,没有旁观者。而曾经被贴上“质疑”标签的80、90后的青年们却悄然成为社会的脊梁。他们用勇气和担当,选择逆行、选择留下,挑起了最重的担子,贡献着青春的力量。可能直到疫情发展到今日我们才知道,我们这届的青年有多棒!

今天

让我们翻开他们的

战“疫”日记

感受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坚守

01

谢广雨

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雨

一个下雨的礼拜天,心情也犹如今天的天气一样,有点沉闷和压抑。下午在朋友圈看到在庆华隔离点的同事们身着防护服、护目镜、鞋套、手套,全副武装的在工作,虽然还没了解工作的内容,却已经感到了防疫形势的严峻。

今天,我是晚班。

18时10分,我和张弛乘车前往庆华隔离点。

18时30分,到达庆华隔离点,由上组工作人员邢可心、赵婧讲述工作流程:因哈尔滨市医院内疫情情况较为严重,所以只要曾经在哈尔滨市住院的人员回到我市后需到庆华隔离中心进行隔离及核酸检测。隔离人员由120急救车送来后,进入北门登记区域,打开北门,被隔离人员距离登记人员1米以外,登记相关信息后告知该隔离人员的房间,待其进入后将北门关闭。随后开始分发防护服、护目镜、手套、鞋套,话音未落,综合办公室的范继明同志接到北岗办事处打来电话,一唐姓女子将送至隔离中心,来不及询问我们便迅速开始准备起来。

其实我从2月份开始就和全员干警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高速出口、防疫卡点、小区门口、龙江之星隔离点,虽不是第一次在庆华隔离点值班,但如此全副武装还是第一次,白班的同事也没有离开,帮助我们做好防护,并记录了我第一次着防护服的样子。

19时10分,伴着风声,120急救车到至庆华隔离点。组织为保障防疫人员人身安全,安排我们在现场核实其姓名、手机号码、到达北安时间,后让该人进入隔离中心房间内,由张弛拨打手机,我负责记录该人的其他需登记信息,并将信息交给隔离中心工作人员及医护人员。

19时30分,办公室范继明接到北安市杨家乡政府电话,称有三人将送至隔离点,我们刚刚做好上一人所有流程手续,还没等缓过神儿,三人静静的坐在房间内,有那么一瞬间的沉默,好像大家心里面都默契的觉得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了。

20时10分,杨家乡政府说的三个人被送到了隔离点,这是一家三口,孩子在哈尔滨的医院做过眼睛手术,两名家长进行陪护,当时伴着夜色,外面起风了,我们迅速登记了初始信息后便回到房间内对其他信息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补充,逐渐开始熟络整个流程,我和张弛在房间内听着窗外的风声,变天了,真的要下雨了。

22时07分,窗外的雨开始打在窗户上啪啪作响,此时接到范继明的微信:大雨,我和张主任将送去五人进行隔离,请准备。我同张弛从床上一下弹起来,用最快的速度做好防护,但是外面已经下雨了,张弛抄起范继明留下的雨伞:走,用雨伞盖着点登记簿,别打湿了。先到的是综合执法局送来的两人,是刚刚从哈尔滨出院的途径北安北高速入口直接送至隔离点,该人并未在名单之内,通过与我院的确认,对该人进行了隔离接收。刚刚要回到房间就看到门外120急救车已经到了,我们迅速返回室外工作台,打开工作台后面的车灯,用雨伞罩着登记簿,雨打在防护服和护目镜上,劈啪作响,护目镜上内有哈气外有雨水,不停的用手套擦拭外部才能些许的看清,送至隔离的三人也未在名册内,为了防止隔离人员在雨天着凉,我们迅速登记电话号码,分配房间,就让他们抓紧进入室内。张主任在离开的时候说:俩人倒倒班抓紧休息,半夜可能还会有再送过来的,坚持住。

22时51分,回到室内,我和张弛对以上五人的信息进行了补充,并交付隔离中心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我们迟迟没有脱下防护,因为这个时间火车站、高速口的流程还在进行,随时有可能通过这两个方向进入北安的需要隔离。

00时30分,今晚共接收隔离人员5组9人,现在火车站的流程结束了,尚未有人联系进行隔离,便除去了防护,进行多重的消毒进行休息,也未敢除去外衣,随时准备接受任务。

今晚可能是我接触隔离人员最多的一次,但愿这些隔离人员都安然无恙,全民防疫依然在继续,现在更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才是战“疫”所在。

02

大张驰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天气雪

晚上6点30分,我和同事王洋准时来到龙江之星隔离点,跟白班同事详细了解现有接收的隔离人员情况后,与她们告别,开始了我俩的夜班值守。与往常一样,仔细的消毒、穿好防护服,待我们坐定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多了。东北的四月其实已经是春天了,但是外面依旧还是冬天的样子,天儿早已经黑透了,我站在窗口看着外面,今天已经下了一天的雪了,到现在依旧没有停的意思。就在这时候,我的电话响了,是综合办公室的范继明大哥,他告诉我马上会送过来一个返乡人员进行集中隔离,让我准备接收。那就准备开工吧!挂了电话,我和王洋立马行动起来。各种登记簿、告知书都提前准备好,在心里又默默想了一遍接收程序和注意事项,确保不出问题,最后通知医护人员准备进行登记。没过多一会儿,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了我们面前。小男孩儿一看就不大,而且比较腼腆,不爱说话,在登记的过程中显得比较紧张,我看了一眼他的身份证,他才只有16岁,看到这种情况,于是我负责登记而王洋便和他闲聊了起来,说到了爱玩的王者荣耀,吃鸡儿,他眼睛了便有了神采,情绪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也使得我们的接收过程变得十分顺利。在聊天过程中我们才知道,男孩独自在哈尔滨打工,因为疫情严重才决定返乡,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出结果没问题后,由社区负责接走进行居家隔离14天,可是小男孩的家中还有老人,没有居家隔离的条件,所以只能到隔离点进行隔离,经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成功办小男孩理了入住。

晚上11点多,穿着防护服有点喘不过气,而且正困得难受,正在犹豫要不要脱下来防护服去睡觉呢,就在这时候,电话又响了,这次是党组成员张弘默,说是有五名从武汉返乡的人员要送到龙江之星隔离点进行隔离,要我们做接收登记和办理入住工作,并向其询问相关情况,再三嘱咐我们一定要让隔离人员认识到隔离的重要性,认真为隔离人员解答好每一个疑问。我和王洋一下子不困了,刷的站起来,检查相关防护措施做好防护,准备相关登记簿和材料,等待工作人员和5名接待从武汉返乡需要隔离人员。

过了大概四十分钟,负责流调工作的同志以及被120接到的5名从武汉返乡的人员来到了龙江之星隔离点,本来安静的夜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他们是乘电梯上来的,电梯门一开,我看到了其中有3位年龄非常大的老人和2位中年人。首先我向他们要了身份证,这才看到原来这三位老人都已80余岁。其中一名老人腿部做过手术,行动不便,他的儿子一直在旁边照顾他,为了防止这名老人过于劳累,王洋立即将老人及他的儿子安置到休息区稍作休息和等候。而另外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女儿则显得十分焦躁和不安,一直疑问很多,所以我们决定先为他们进行登记和办理入住。但是手续并没有顺利的开始进行,老两口一直在问我们关于隔离的问题,“一共要隔离多少天?”“什么时候才能做核算检测?什么时候出结果?”“我们之前做过了还用再做吗?”“隔离的费用每天是多少啊?”但是我和王洋都耐心的为他们一一解答了,在他们没有疑问后,迅速为他们办理了登记及入住,并告知医护人员发放体温计并尽快安排核酸检测。这时候一家三口才放松了警惕,和我们拉起了家常,很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最后老两口终于乐呵呵的进到了房间里。

接下来就是要为那对父子进行登记,他们真的是十分配合,一直在静静的等着,这反而让我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后来才知道,老爷子当初是为了去武汉就医才导致致滞留至今,他的儿子一直在陪着他照顾他。

等到负责送隔离人员的工作人员走后,喧闹的走廊又安静了下来······他们的有关行程情况,我们询问了其陪同的两名中年人,认真做好记录和上报工作,看了一眼时间,已经快凌晨3点了。我和王洋对登记区域又仔细做了一次消毒工作。而伴随着安静,困意又上来了。

今晚的值班工作共接待了六名隔离人员,顺利完成,时刻为下一个夜班做好准备。

03

高峰

日记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天气雪

每年的东北四月,总会来一场让人琢磨不透的大雪。今天降温了,就像现在的疫情形势一样,骤然直转下降,不容乐观。随着省内疫情的严重,集中隔离中心又变得忙碌起来,之前刚刚撤点的龙江之星隔离点随之重新启动,投入了新一轮的战疫斗争。而这次,我转移到了前线。作为隔离中心工作小组的一员,我一直负责报送各类数据、报表、汇报,联系值班干警了解隔离人员情况上报指挥部相关部门,对隔离工作相对熟悉,可是直到今天来到隔离点,我才真正感受所有人到为抗击疫情所做的付出,以及在疫情面前的人间冷暖。

虽然转战隔离点,但是常规工作不能丢。昨天收到刑庭有着急要邮的机要,为了不耽误正常交接班,我早早的先去将机要邮寄完毕,又带好笔记本电脑、U盘,在指定位置等待院里的接送车辆,外面依旧下着大雪,下着化着。不到8点半,我和同班张萌便到了龙江之星隔离点,在详细的和夜班同事李福超和刘沛林了解了接收、登记流程之后,又询问了现有隔离人员情况,我俩迅速带好防护手套、鞋套、隔离帽后便开始了今天的“战斗”。之所以称之为战斗,是因为我俩的工作真心差不多,从到隔离中心后,我俩手机的各种群和电话便响个不停。于是,隔离点办公模式开启。在工作群接收隔离人员信息、填制汇总表、指挥部来电话询问个别隔离人员情况、打电话询问隔离人员情况、写情况汇报,真的是一刻不得闲。9点20分,范哥打来电话说马上要送过来一个沈阳直达北安的需要做核酸检测并集中隔离,准备一下接收。我俩立马放下了手里的工作,检查登记簿、告知单等材料,并通知值班医护人员。10分钟左右,范哥和社区工作人员带着需要隔离人员一起来到了隔离中心。看起来是一个年纪不是太大的男人,目光有点呆滞,说话不是很利索,我让他出示了身份证做登记,果然也才30多岁,经过了解情况,他是需要集中隔离14天的,跟他交代了所有事项和费用情况,他一直支支吾吾,说身上没钱,一直在联系他的妻子,妻子也说没钱,又联系他的母亲,中间几经周折,反正就是没有人同意让他集中隔离,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但是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不隔离是不可能的,他自己又没钱又做不了主,场面就一直僵在这,我们一直跟他沟通、社区工作人员也一直在跟他沟通,但是都没有用。过了好久,他母亲出现在了隔离中心,可是她家没有收入,儿子靠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因为疫情关系没有地方敢用,实在是掏不起隔离和核酸检测的费用,问我们可不可以居家隔离,社区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得到了消息属实的情况。这期间,他一直站在他母亲身后,一句话也不说。后来经过请示研究,最后决定让他转为居家隔离。他们离开的时候,我看到那位母亲的腿脚不是很好,走路一坡一坡的,外面的大雪化成的水又冻的冰,不知道她一路是怎么来的,我只知道我们等了很久,那位母亲看起来没有什么文化,而且非常强势,不知道是因为溺爱还是因为自私,孩子30多岁了,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还是如此的“宝妈男”。我想,哪个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可能她们真的有她们的无奈吧。好在,他居家隔离了,希望他健康,等疫情结束后,能够继续开始新的生活,找到新的自己!

他们走后,我们两个当了妈的人都感触比较深,也做了深深的反思,看来疫情带给我们的真的太多太多了。中午11点多,通北送过来一个高考报名的孩子,需要做核酸检测,在登记的过程中,孩子不断的在接电话,听的出来,是孩子的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各种不放心,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牵挂。迅速的登记、办理入住,我俩乐了,说今天怎么都是扎心的隔离呢,想想也是好事,能让我们更好的反思自己,也算是有所收获。

04

蔡毅男

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天气阴

今天隔离点值班,现在随着省内疫情的严峻,隔离点的工作也异常紧张起来,每天都有很多被送来的隔离人员,各种情况的都有。

上午10点35分,运管站的工作人员送过来两个隔离人员,我们按照程序进行登记接收,出示身份证后,看到他们两个都是河北省的,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他们两个在当时省内疫情还没有这么严重的时候坐火车到达了北安,当时是正常放行,在北安已经呆了十多天了,但是现在疫情升级,这次是因为打车被出租车司机发现了,交给了运管站,运管站把他们送来隔离中心,经过流调,两人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14天。

在这里也能碰到好多很无奈也很好玩的事,就像之前我碰见过一个“老头儿”(这么称呼有点不太礼貌),他来了就叫我大姐,大姐,大姐!虽然我带着帽子和口罩,但是····不至于吧···我真的太难了······

几乎每个被隔离人员都会说“能不能给我减两天隔离时间啊?”,其实我真的很理解这种心情,14天是一个不短的隔离期,在陌生的环境隔离,对自己的情况不确定,周围都是陌生人,还不知别人的情况如何,难免紧张不安。除了手机,身边没有朋友,只有一张床和一片围着床的空地。

其实我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外,疫情当前,父母、亲人会担心,但是却无法在身边,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积极配合好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战胜这场疫情阻击战!

记录春天

静待花开

所谓山河无恙

谢谢有你们!

原标题:《最青春|记录春天·静待花开 ——看北安法院青年的战“疫”日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