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殷宋五泽》18甲骨文中的蒙国

2020-04-27 06: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商丘市博物馆

在商丘市博物馆中,一片片甲骨展示着商朝立国的悠久历史,“商”在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商汤在商丘“桑林祷雨”,以“葛伯仇饷”攻打葛国拉开商汤革命的序幕,最终灭夏在南亳立都建立商朝。然而商朝的历史在上世纪20年代却由信史变为传说,最终甲骨文的发现终将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彻底否定,最终还原商朝的信史地位。

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又称“契文”、“甲骨卜辞”等。据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左右,已识单字在1700个左右,而这些单字还不是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因为在几千年的过程中这些出土的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被称作“龙骨”研磨成药粉入药吃进了人肚子里,这就是所谓的“人吞商史”。直到清光绪年间,才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存在,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思潮。

甲骨文记载的商朝历史与《史记》诸多典籍相印证,具象地见证了商丘历史的厚重,也再现了当时商丘诸多方国在辖域内林立的状况。其中,甲骨卜辞中记载的“蒙国”即是当时商丘重要的方国之一。

蒙国为商朝东方重要方国

《甲骨文合集》图6554所载蒙侯

商朝建立后,除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范围外,还有很多相对独立的小国。根据商朝晚期的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作“方国”。《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方国”一词最初由孙怡让先生在《契文举例》中提出。这些方国既有王朝分封建立的,也有边区或外族归服中央的。

蒙国,为商朝东土方国之一。商王朝把全国地域(包括属国)划分为“五方”,即中商(或简称商)、北土、南土、东土、西土。中商就是殷墟,又称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王活动的中心地带。东土,就是指今山东中、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安徽、江苏北部。徐杰舜所著《汉民族发展史》列举商朝东土“属国有肃国、兜国、攸国、蒙国、曾国。都邑有雇、来、齐、良、鸡、旧、虞、栗、叉、芒诸地。”

蒙国所封爵位为侯。甲骨文中有“蒙侯虎”的记载,“蒙”为蒙国,“侯”为蒙国之侯,“虎”为蒙侯的名字。学者以一些标准判断甲骨卜辞中的国名是否属于方国,如甲骨文中称方的,“X 方”、“方 X”;称爵的,“X 侯”、“子 X”;称王的,“X 王”等均为方国,由此可知蒙国为商朝属国诸侯。商朝分封诸侯的爵称,董作宾先生认为有侯、伯、子、男四等。据杨升男先生统计甲骨文中称“侯X”者有18位,称“X侯”者31位。蒙国为侯国,可见蒙侯的地位相当显赫。

蒙侯虎曾随商王东征西战

《甲骨文合集》图3286载蒙侯虎

在商王朝,侯是最重要的外服官职之一,由王朝直接分封。甲骨文中关于蒙侯的记载有多处:

丙戌卜,亘,贞蒙侯虎其御。 (《合集》3286)

贞隹象令比蒙侯归。 (《合集》3292)

贞今载……王比蒙侯虎伐髳方,受有佑。

贞勿从蒙侯。 (《合集》6554)

侯最初是由王委派在边境地区设置的武装警卫组织,《周礼·夏官·职方》孔注:“侯,为王斥候也。服言服王事也。”由于处于边远和冲突地区,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立经济、军事职能的方国,侯也成为方国的首领。从甲骨文记载看,侯出现于各期卜辞,尤其到五期后,成为仅有的两种经常出现的外服职官之一,构成商末外服的主要职官。甲骨文中有蒙侯,如:“癸亥卜,宾,贞令蒙侯虎征鼓。”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商王朝对侯的控制十分有效,蒙侯经常是在商王朝的命令和带领下执行任务:

戊戌卜,㱿贞,王曰:“侯虎,毋归,御。”

贞陵比蒙侯归不。 (《合集》3291)

商王武丁时期,西北游牧民土方、羌方等经常突入商王朝边鄙或属国,掳掠人口、庄稼、牲畜,袭击奴隶劳营,造成奴隶逃亡,对商王朝构成很大威胁。为消除边患,武丁集中力量连续多年对西北用兵.以倾国之师征伐,又率师协同蒙侯虎大军攻髳方,又伐羌方、龙方等,基本解除了游牧部落的威胁。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四·四六载卜辞“今□从蒙侯虎伐羌方”。诸方部落有的被攻灭,首领被擒杀,土地被夺占,在那里建立起商人的邑落;有的因战败降服于商或远徙他乡;也有的一度衰败,之后崛起再度与商为敌。此阶段战争至祖庚时才基本结束。武丁对西北游牧族多方的战争,使商王朝基本解除了边患,扩大了疆域,将中原王朝的统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蒙国的作用不可小觑,也见证其军事力量的强大。

蒙侯国除了履行军事征战义务外,每年都要向商王朝进贡。可见蒙侯虽有相对独立性,但与商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商王朝在外服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蒙国约于周武王灭商后,鲁伯禽征伐后灭亡。

蒙侯建国蒙泽畔今存遗址

甲骨文中的蒙国为商朝的东方方国,其具体位置又在哪里呢?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丁山在其《释蒙》一文中指出:“蒙侯故都,即汳水南大蒙城。《括地志》:‘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大蒙城现在又在哪里呢?《商丘地区地名荟萃·商丘县》载:“大蒙城,即今商丘县城北18公里老蒙墙寺,以东有蒙泽得名。北临汳水,有箕子冢。战国时楚置蒙县。”今梁园区老蒙墙寺村,有大蒙城遗址。1958年,考古发掘有汉鼎、陶盆、罐等陪葬品。有观点认为蒙侯故都在山东蒙阴一带,对此丁山先生认为:“蒙阴因蒙山为名,其地又远在泰山之南,与卜辞所称不合,当非蒙侯之故都。”另有称蒙城即北亳或景亳也不正确,应是北亳曾归属蒙国管辖,才有蒙亳之说。北亳城在蒙城(今蒙墙寺)之北(今山东曹县境内)。

丁山还从蒙侯所征伐方国,进行考证蒙侯故都在大蒙城。《释蒙》一文指出,卜辞言:“从蒙侯虎伐

方”。

方,叶玉森疑“与

为一国,

从苗从人,或古云梦之梦”(《殷契钩沉》)。丁山从叶玉森之释,认为

方即曹之鄸邑。《春秋·昭公二十年》:“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杜注:“鄸,曹邑”,《寰宇记》:“济阴氏县西北有大乡城,曹之鄸邑也。”《山东通志》亦曰:“鄸城在曹州府菏泽县西北三里。”曹(今曹县)之南鄙,即宋(今商丘)之北鄙;鄸在陶丘之东,而蒙在商丘之北。自鄸至蒙,不过二百里;以蒙伐鄸,亦不过蒹日之程。公孙会自鄸奔宋很方便,而自商丘到鄸城,则必经过蒙。以蒙侯伐鄸之事考之,知蒙必汳水之南大蒙城矣。蒙君称侯,是商初的公卿,还是河亶甲迁相后新封的诸侯,虽不可确考,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梁国蒙县即蒙侯故都。

作者简介

马学庆,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论文、文学等各类文章千余篇,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殷宋五泽》《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10余部。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殷宋五泽》18甲骨文中的蒙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