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诗人与佛门间的趣闻

2020-05-02 13: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闲谭编辑 平叔闲谭

诗人与佛门间的趣闻

作者 ▏申玉琢

在我国古代,诗人与佛门似乎有着某种不解的缘份。在那文化尚欠普及的岁月,出家人,往往也是汇萃着哲人和智者的群体。对诗人来说,与佛门交往既是与灵性生活的交融,又是对尘世生活的弥补。唐宋以来,这样的例子颇多,其中亦不乏禅机妙喻,机锋互斗的趣闻。

宋人欧阳景,任“洗马”时(官名,专为朝廷掌管图书典籍的文官),与相国寺长老玉泉是好朋友。一天,另一座寺庙的主持金銮和尚找上门来,说庙里没米下锅了,恳请欧阳景写信介绍他去向玉泉长老讨点接济。

按说、就像参军吃粮一样,出家人应该是不愁饭吃的!怪只怪金銮和尚为人势利,见了施主便喋喋不休,绕着“钱”字转,弄得别人欲走不能,欲坐不安。时间一长,竟把一座香火极旺的禅林,弄得路断人稀,像“封城封区”那样,门可罗雀了。

欧阳景虽厌恶金銮的为人却又不便推辞,便写了首诗,让他带给玉泉长老。诗是这样写的:“金銮来觅玉泉书,金、玉相逢价倍殊。到底不关藤蔓事,葫芦自去缠葫芦。”

此诗饶有谐趣。他把“金銮”“玉泉”两个和尚的法号拼在一起,暗示佛门之间理应相互帮助。然后,笔锋一转,表明自已的态度:一切与我无关,全由尔等自行解决!并抓住和尚都是光头的特色,将两个出家人喻为“葫芦”,再用一个“缠”字,使他们的交往更加形象!

提起这位金銮和尚,此前还有趣事一桩: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末,书生莫伦,兴致盎然、登山踏青,沿着石径不觉步入一座庙宇。此寺庭园深深、构建精巧,修竹茂林之中,钟磬隐约,花木繁盛。他陶醉了,不由高声呤起唐人李涉的名作《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巧的是,正说“逢僧”,果然就有“僧”到。

诗方呤罢,在暗处等客上门的主持——正是前面提到的金銮和尚,己是趋步而出,稽首长揖,邀他去禅房小叙。

书生欣然答允,心想这次该好好享受“逢僧话”的乐趣,好好体味李涉诗中的恬雅意境了。殊不知金銮法师却雅致全无,奉上清茶后,就唠唠叨叨向他哭穷,并把他当做有钱的主,望能慷慨布施并强留他午饭。

过份的殷勤,反让莫伦尴尬万分,只好以题诗为由在粉墙上发泄不满!

诗是这样的:“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他将李涉的诗首末倒置,并把自已此时此刻的心情、处境,恰切地表现出来。好在“心机满腹”的金銮,啥都懂——就是不懂诗,否则真会让他无地自容呢!

不过,话说回来,寺庙也有寺庙的开销,如打点统赞部啦、上缴忠教局啦、应付各种治安费管理费啦、赞助什么运动会啦,仅靠僧人参禅打坐、挑水砍柴也不可能长期维持。适当的搞点创收,亦属必需,只别像金銮那样,张嘴闭嘴,不离“钱”字就行了!

这件发生在宋朝的趣事,不由让我又想起唐代。

时年20的宗室子弟李林甫,常去位于长安的静乐寺赏花。在这以园林著称的香刹里,饱览群芳之余,一来二去又看上一位法名妙仁的小尼姑(有唐一代,这些均属合法),并要娶之以归。

小尼当然不敢顶撞这位名气甚大的皇亲国戚。便婉言:“以君之名,奴持箕扫,也正相宜。但观君之文笔,尚恨读书少耳。能否他日相从?”

此言一出,不仅把李林甫闹个大红脸,还让他像拔掉了气门芯一样,人都矮了半节……

李“小鲜”之扬名京师,并不因他是当朝皇帝高宗的侄儿,而是在他给舅父姜某,喜添贵子写贺信时,误将“弄璋”(古人以生子为弄璋)之“璋”写成了“獐”。虽说一为美玉,一为兽类,其意大相庭径,但字体相近,倒也情有可原。巧的是不久之后,仍是一纸简牍,他与友人互问寒温时,又把文中“伏腊”(古人对三伏三腊之合称)的“腊”字,别写为打猎的“猎”,这就于太不应该了。

这一别写,这不仅成就了他“弄獐伏猎”之笑谈,并像“枇杷并非此琵琶”一样,还让当年的他,饱享“只怪当年识字差”的盛“誉”。

难得的是,素有“口蜜腹剑”之称的李林甫,事后却并未加害小尼,反倒发奋读书,诗文益精,科第联捷,官至宰相。看来,小尼的一激之力,还倒逼出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国级。

说完尼姑,再说尼庵。

也是唐高宗的永淳年间,有位名叫吴蓝的诗人,回乡省亲时,滑州天慈院的尼姑,将一幅作为镇寺之宝的——绢本观音菩萨绣像,拿来请他题诗。吴蓝端详了好半天,即在绢本上写出如下诗行:

一个好奶奶,世间那里有?左边一只鸡,右边一瓶酒。只怕苍蝇来,插上一枝柳!

这诗看似诙谐,揭示的却是一个大哲理:“观音”原为“观世音”,当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才改称“观音”。

在佛教典籍中,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大神”。诗人将她称之为“好奶奶”,看似不敬,实则是对菩萨健朗慈祥,端庄沉稳,洋溢着温煦的人情味之个性化描写。面对这样的菩萨,你不会跪倒在她面前自舍自弃,而只会产生对真和善的皈依。她的微笑亦是自信而从容的生命符号,面对这样的微笑,你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走上佛国之路……

接下来诗人把仙鹤说成鸡,把净水瓶写成酒瓶,进一步为菩萨降临尘世人寰作铺塾。按照传统,观音手中的柳枝是用来拂“净水”降甘露“普救众生”的,诗人却将它说成赶苍蝇,以这样的禅机妙喻,达到了让丑陋(苍蝇)更显可憎的目的。从而也让观音菩萨以一位“好奶奶”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内心,以此达到“佛在我心”——的哲学至境!

佛教从汉代传入我国经唐宋直到明清,诗人与佛门间的轶闻趣事数不胜数。其深入浅出的形式,其寓谐于庄的内容,对佛教的诠释与弘扬,可谓功不可没!

END

原标题:《诗人与佛门间的趣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