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长假第三天,文化遗产类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2020-05-03 22: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编者按

今年的“五一”很特别:这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以来,第一次出现5天的“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同时也是首个“预约旅游”黄金周。在这个特别的时间,我们特别推出“五一”旅游现场直击系列报道,带您每天即时领略各地的假日旅游场景。

时间:2020年5月3日

地点:山西省太原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湖南省长沙市

晋祠博物馆景区

游客入园需过“三道关卡”

晋祠博物馆景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景区外部修建了休闲公园,湖泊、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中心则是历史悠久的晋祠古建筑群。

晋祠内随处可见的防疫提示牌

刚入5月,太原市的气温陡增,晋祠博物馆景区内牡丹花竞相绽放,娇艳动人的花海与古朴典雅的古建相映成趣,引得在家“宅”了几个月、甚少外出的市民纷纷预约,携老扶幼前往游玩。

游客按照指示牌申请健康码

早上8:30,刚刚开园不久,景区门口却已有序地排起长队。“全副武装”的景区工作人员们严阵以待,不断喊话让排队的游客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健康码,以便能更快入园。5月3日是小长假人流量的高峰期,在人群中,记者看到晋祠博物馆馆长、副馆长同样在忙碌地维持秩序。“几乎所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来到了一线。”馆长没有太多时间接受采访,刚说了几句,便快步走到队伍后边提醒新来的游客注意保持1.5米的排队间隔。

晋祠入口处的体温检测区

这样的关卡,一共有三个。从检查身份证、健康码进入景区大门,到检测体温、消毒进入晋祠博物馆前的广场,再到正式验票进入博物馆,三道关卡分散了检验时间,避免人员聚集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

晋祠博物馆公众接待部主任邱萍告诉记者,小长假期间,景区按照所管辖责任部室分成六个应急小组,严格执行凡进必检、限量接待、限流管控、网络电话双途径提前预约等举措,日接待量不超过7200人次,每日分5个时段分批次参观,严控陈列展览部、傅山纪念馆、董寿平美术馆等涉及室内景点的人流量。景区成立专门的消毒小组,负责景区内各区域的消杀工作。入口和出口设置在不同方位,尽量避免进出游客近距离接触,保证游客的健康安全。

第二道关卡旁,有悬挂着“临时隔离区”字样横幅的地点,晋祠镇中心卫生院的任医生带着急救箱守在旁边。任医生告诉记者,当发现健康码是“红码”“黄码”,体温超过37.2℃的游客和疑似接触者时,景区会立即将其控制到临时隔离点,并第一时间联系晋源区疾控部门处置。

晋祠内随处可见的防疫提示牌

工作人员们犹如一个个让人安心的守护者。“闯过”这三道关卡,正式步入晋祠博物馆,红墙古塔,碧波水池,古朴恬静的氛围让人恍如隔世。

在难老泉旁,记者见到了拿着手机兴致勃勃给家人拍照的临汾游客王忠堂。他们一家特意起了个大早,开着车来到太原。“经常听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来之前我特意打电话查询了一下,提前一天在网上预订了今天的门票。”王忠堂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疫情以来第一次旅游,原本心里有些忐忑,但在看到景区完备的防疫措施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后,所有疑虑都打消了,放心地享受这段旅程。

游客兴致勃勃游览晋祠最著名的建筑——圣母殿

圣母殿是晋祠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圣母殿外,两名景区安保人员手执“保持1.5米间隔”圆牌不断巡视。“先生,请把口罩戴起来!”“可以扫景点介绍牌上的二维码听语音讲解。”景区安保人员逯文亮时不时出言提醒。“往年这个时候,圣母殿这里都是人挤人,现在景区限流每天7200人次,状况缓解了很多,游客基本都自觉保持与人之间的间隔。今天天气热,个别游客会把口罩拉下来透气,但经过我们提醒,他们都会很配合地把口罩戴起来。”

“趁着假期,带孩子来看看牡丹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我想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战胜了困难,生活正恢复正常。”太原市民靳桂林曾经来过晋祠,但这次听说牡丹开了,又实行半价票,她便赶紧预约了门票。“晋祠值得反复游览,这次我想放慢节奏,把上次错过的细节好好观赏一番,让孩子领略厚重的山西文化。”提及疫情,靳桂林表示,虽然进入景区的程序比较复杂,但门口的指示牌和微信公众号对流程的介绍很细致,在疫情期间这种防控是很有必要的。

晋祠内携老扶幼前来参观的游客

据介绍,往年“五一”小长假,晋祠博物馆景区都会开展舞台剧《水母娘娘的传说》、戏曲演出、民歌汇演、晋阳三三叉社火表演等惠民演出,但今年“五一”由于疫情关系,景区取消了这些演出活动。为了满足一些无法进入景区参观游客的游览需求,景区承办了“阁僚兄弟游晋祠”等线上直播活动,让游客在手机上就能够欣赏到晋祠的每一个景点、每一片花海,足不出户游晋祠。

正定古城

秩序井然迎客来

进入“五一”假期以来,河北石家庄地区的气温达到30多度。尽管气温较高,但人们的出游意向还是比较强烈。从石家庄市区出发前往正定的途中,有不少路段出现短暂拥堵情况。

漫步在古城墙上的游客

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城,记得住乡愁。自3月底以来,正定县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南城门重新对游客开放。登上气势巍峨、雄伟壮丽的南城门向北眺望,古代建筑掩映在满城烟柳的翠绿之中。古城楼下,护城河边,花红柳绿,吸引着不少市民前往。

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正定南城门。城墙内,陆续有三三两两的市民前往登楼处。整体看,游客主要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多为家庭出游。

在正定南城门上,游客被古炮台吸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天气炎热,但绝大部分游客都戴着口罩,防范意识依然很强。据了解,“五一”假期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加强“无预约 不出行”出游提示,并联合三大手机运营商,向全省和外地来冀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提醒。

由于景区公共卫生间为室内空间,景区加强了这里的防控措施,所有进入卫生间的游客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另外,由于天气炎热,景区增设了售卖冷饮和冰激凌的摊位,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全程佩戴口罩,加强防范,确保游客放心出游。

“目前正定古城除南城门开放外,荣国府、隆兴寺等也都在有序开放。”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整个“五一”期间,正定古城的游客量为83万人次。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量肯定大打折扣,南城门为免费景区,游客量也远没有达到最大承载量的30%。

在城墙上,游客用望远镜观赏古城景观

拾阶而上,登上南城门,或远眺古城或拍照吹风,是每个游客来这里肯定会做的事情。游客两两三三,悠闲的行走在这古老的城墙上,享受着美好的“五一”假期时光。

“相对前两天,今天的气温稍微降了些,就带着家里人一起出来了。”游客王女士介绍,她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正定人,今年“五一”本来就不打算远游,趁今天凉快点,就来古城走走。

据记者观察,城墙上的古炮台、望远镜等设施最受游客欢迎。站在城墙上,眺望北方,“九楼四塔八大寺”尽收眼底,灰色城配上红色灯笼,别有一番感觉。不少游客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些美景。

在城墙上,游客驻足观赏古城图片

在城墙上的正定风景展示宣传栏处,一位阿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仔细的看完每一张图片,然后用手机拍摄下来。“我是石家庄灵寿人,今年假期灵寿县的大部分景区依旧处于关闭状态。”刘阿姨说,她有两年没来正定了,就让儿子开车来这里看看,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这么大,就拍个照片给家里其他人“炫耀”下。

“近年来正定实施的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全部完成,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有效恢复。”该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目前还没有全部开放。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正定的变化,让大家都能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

田汉文化园

观众顶着高温热情体验红色文化

“五一”小长假,湖南长沙气温持续走高,提早入夏,但火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挡“宅”家多日的人们出游的脚步。长沙橘子洲、岳麓山等多家景区游客接待量逼近最大承载量的30%。

游客在田汉艺术中心门口登记入馆

5月3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县果园镇的田汉文化园,在停车场就听到园区广播在持续播报疫情防控期间入园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国歌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的田汉是湖南省长沙县人。2018年,田汉文化园在长沙县果园镇建成开放,占地352亩,是4A级旅游景区,全国唯一一个系统展示田汉同志生平业绩和人格风范的主题文化公园,也是国歌精神、田汉文化的研究基地。

行进式情景演出《田汉与国歌》演出现场

上午10:30,体感温度32℃,行进式情景演出《田汉与国歌》在田汉文化园内准时上演。演出从田汉文化园田汉小剧场去年推出的原创红色舞台剧《田汉眼中的中国》中节选5个场景,进行了重新编排。记者与现场60多位观众一起跟随演员在行进中边走边看,更深刻地了解田汉,了解国歌历史和精神内涵。

据田汉文化园运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双介绍,行进式情景演出《田汉与国歌》的推出,既是为了创新演出形式,对园区文化旅游服务产品进行提档升级,也是为了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让游客能够在户外深入沉浸式地体验田汉与国歌文化。“‘五一’期间,我们每天上午10:30、下午14:30分别安排了一场演出,而且票价由挂牌价228元降至58元,更加惠民,‘五一’前两天的每场演出观众都在100人左右。”刘双说。

行进式情景演出《田汉与国歌》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男孩骑着平衡车跟随演员们辗转各个演出场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舞台。孩子的父亲王旭介绍,他们一家是从湖南省益阳市返回家乡长沙县果园镇的,“我儿子特别喜欢唱国歌,所以想带他来田汉文化园深入了解一下国歌文化,现在景区人不多,服务也好,游览体验很不错。听说有这个演出,我们就买票带孩子看看,这样感受更直观。”王旭说。

演出过程中,气温持续升高,观众或戴着遮阳帽,或戴起墨镜,或撑起遮阳伞,且大多选择在阴凉处观看演出,但观演的热情却跟气温一样保持着持续走高的节奏。

而舞台上的演员们在烈日下坚持演出。饰演田汉的演员梁鑫介绍,在这样的天气里演出,演出服汗湿是常有的事。“因为疫情几个月没能演出,作为演员,没有戏演的心情还是很焦灼的,现在能够重新走上舞台,我希望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观演体验。”梁鑫说。

演出最后,观众起立同唱国歌

45分钟的演出进行到最后,现场观众全体肃立摘帽,跟随演员们一起同唱国歌。记者注意到,回廊上一位老人在老伴的搀扶下起立,神情庄重,高唱国歌,眼含热泪。“这是我第一次看行进式演出,形式很新颖,看了也很有感触,前辈在那么艰苦的岁月中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新生活,很振奋人心。”75岁的吴悦兴老人和老伴因为疫情很久没有出门,今天女儿和外孙开车1小时带他们从长沙市来到这里,老人家难掩激动和喜悦。

田汉文化园是开放式园区,内有文物遗址田汉故居、文博场馆田汉文化展示馆(田汉艺术中心)和田汉艺术学院、国歌广场等文化场馆和设施。“五一”期间,园内仅开放田汉艺术中心、田汉故居2个室内场馆,同时段馆内最多容纳观众100人。

游客在田汉艺术中心门口登记入馆

行进式演出结束后,记者来到田汉艺术中心。负责入馆登记的工作人员栗斌介绍:“戴口罩,出示健康码、预约码,测量体温,实名登记,游客进馆参观都要严格经过这些程序,但大家都很积极配合。”翻阅登记册后,栗斌告诉记者,5月1日进馆参观人数有280人,5月2日达到346人,今天截至11:30,入馆观众有119人。

田汉文化园事务中心主任周娟介绍,为确保游客安全,田汉文化园每天早、中、晚进行3次消杀,洗手间、场馆入口等处还会在一批游客经过后即时打扫。“由于我们园区是开放式的,且园区和相关场馆的接待人数远没有达到限流上限,所以游客现场预约也基本可以进馆参观。”周娟说。

游客在田汉文化园拍照留念

相比去年“五一”的日均接待游客量过万,今年的田汉文化园确实略显冷清。“这主要是因为缺少了旅行社带来的团队游客这支生力军,去年这个时候,停车场里停满了旅行社的大车,今年一辆都没有。”田汉文化园运营公司综合部经理杨印炼说,“这几天入园的基本都是散客,昨天的入园人数约1600人,今天上午接待游客600多人。”

据长沙县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文旅产业复苏,该局于节前推出了5条“夏之恋”精品旅游线路,其中,“红色研学游”线路重点推荐游客到田汉文化园重温国歌故事、弘扬国歌精神。此外,“五一”假期,长沙县文旅广体局还在田汉文化园铜像广场举办田汉艺术小镇艺术节,连续5天为游客带来花鼓戏等精彩的文艺节目,吸引游客入园。

记者手记

曾经,节假日出游的每一位游客或许都抱怨过景区太过拥挤,排队等候时间太长,工作人员服务不够贴心……

在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小长假,再次走进旅游景区,记者深切感受到,景区与游客进入了“小别胜新婚”的状态,经此一“疫”,彼此更加珍惜。

能够再次出门旅游,游客们心情大好,一言一行也处处彰显文明旅游的理念。面对预约入园、出示绿码、检测体温等繁琐程序,游客不约而同地给予了理解,还会真心道一声“谢谢”。

而广大旅游工作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景区而言,游客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没有游客、不再喧嚣的景区似乎失去了它应有的样子。于是,在这个假期,我们看到旅游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为游客提供更优质多元的文旅产品、更贴心周到的热情服务、更舒适健康的旅行体验。期待二者的良性互动疫后能够持续。(张玲)

策划:郭人旗、林瑞华

采写:杨渊、郭志清、李秋云、范海刚、张玲

排版:吴敏

责编:李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