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复旦90后,好样的!她坚守讲台续写支教故事,他深入群众接力扶贫长跑……

2020-05-05 2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0后”,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当这阳光的一代走上时代的前台,会传递出怎样的能量?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复旦“90后”这样诠释——

在前线:

他们忘我奋战,为新冠肺炎患者带去希望

在后方:

他们倾情服务,为筑牢疫情防线贡献力量

在西部:

他们坚守讲台,为学子走向未来注入能量

在乡村:

他们深入群众,为决战脱贫攻坚真抓实干……

发光发热——还有更多的“90后”复旦人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拼搏奋斗!

是什么让这些平凡的复旦青年书写着不凡的故事?他们心中的信念和行动中的坚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

复旦90后,好样的!

坚守讲台 续写复旦支教故事

6点起床,戴上口罩和手套,7点准时走进教室带领学生早读、为学生上课,每个晚自习都守在教室答疑,回到宿舍后继续挑灯深夜备课。这是复旦大学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法学院研究生卢虹宇在疫情期间的支教日常。

2019年秋季,卢虹宇来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三合中学,成为学校九年级的英语老师,同时还承担了六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

疫情期间,卢虹宇给学生们上课

初来乍到,卢虹宇并不适应这里寒冷干燥的气候。暖气片旁的热水、床头的加湿器,围巾、手套、口罩和厚实衣服,她努力适应着,但早起时仍会时常流鼻血。

教学工作伊始,她和队员们满怀热情,但学生成绩提高并不明显,这让他们有些失落。“刚开始的确有些心理落差,但我们很快调整过来,找学生谈心、家访,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再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后来就有了起色。”

雪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卢虹宇

1999年,复旦大学最早响应团中央、教育部的号召,派出首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迄今已坚持21年,从未间断。选拔优秀青年赴宁夏西吉、贵州息烽、新疆拜城、云南永平四地七校,以“教学、家访、资助、文化、宣传”为抓手,五位一体地开展支教扶贫……21年间,共有321名支教团志愿者去往祖国西部,服务一线,教书育人。

接过这光荣的接力棒,卢虹宇和她的同伴们也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学生们仍是研支团队员们最深的牵挂。除了线上辅导外,他们为学生录制居家防疫顺口溜,写倡议信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的方式向身边人宣传防疫知识。假期结束,队员们陆续回到支教学校,隔离结束后重返讲台。

卢虹宇坦言,疫情给支教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变化。线上批改作业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状态、获得学生的反馈;而由于支教地学生家庭条件限制,孩子们上网课其实很不方便。为了弥补这些局限,队员们陪着学生看名师录播课,帮他们划重点、做笔记,准备相应的习题,比以往更详细地解析每一道习题。

延期开学还打乱了教学进度,带毕业班的队员更是面临翻倍的工作量。在给已返校的九年级学生上课时,因防疫需要,卢虹宇的学生被分成两个班,由于教学进度不同,她的教学工作量翻了一倍,白天上课常累到嗓子沙哑。

支教并不容易,疫情时上课更是考验,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每一名队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一直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服务西部的机会而感到荣幸,更感受到教育扶贫事业的责任之重。”卢虹宇和队友们明白,研支团21年薪火相传,一批又一批复旦学子响应号召奔赴西部,正是对复旦精神的诠释。

作为“90后”,卢虹宇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现在正是“90后”要去奋斗和担当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有双重责任。作为青年人要担起时代的责任,作为支教老师要担起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和学生们在一起的卢虹宇

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长跑

早上8点,开始处理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协调工作,之后到县里与移动公司对接安全乡村项目,又到打电话反映困难的农户家走访了解情况;短暂休息后,下午即启程与县里的设计公司对接集体经济项目的规划,随后进山就村民反映的水管没有水的问题对饮水项目水源点进行实地测量;晚上8点,开展工作总结和推进会……这是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曲正祥普通的一天。

入户走访的曲正祥

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推动脱贫攻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作为复旦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的曲正祥这样概括他的主要工作。“简单说,就是及时回应村民的各种诉求,帮助村民解决困难,目标就是脱贫致富。”走访村民是曲正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作为驻村工作队长,除了每月遍访农户,村民有任何需求时他都会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第一时间了解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自2018年9月份来到胜泉村,曲正祥见证了这个小村子的许多变化:原先村里69户贫困户共计222人在2019年10月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7.2%降为0;实现了10千伏以上三相动力电全覆盖,广播电视全覆盖,网络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不再需要喝无安全健康保障的井水或泉水;村里还有了标准化的卫生室,69户建档立卡户由政府出资购买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也逐渐跟上了……

“我刚来的时候,村里道路硬化率只有60%,道路泥泞,雨天时骑摩托车进村走访还摔了好几次。”要致富,先修路。曲正祥来到这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修路争取项目和资金。2019年10月,胜泉村的道路几乎全部硬化完毕。

喜人成绩背后的扶贫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地势平缓的上海到海拔1600米的胜泉村,初来乍到的曲正祥对当地的气候、饮食并不适应,夜间常常难以入睡。语言不通更是横在曲正祥面前的一大障碍,当地村民和村干部在日常交流和开会中都习惯说方言,曲正祥起初对此一头雾水。为了解决沟通难题,曲正祥主动学习、模仿当地人说话,半年后便能和村民们顺畅交流了。

入户走访的曲正祥

对曲正祥而言,扶贫工作最大的困难还要数村里贫困户的观念问题。在入户交谈时,曲正祥意识到,有些贫困户自强致富的主动性不强,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村民的这些观念有时让我觉得很无奈,我认为扶贫还得先扶志(智),志气和智慧,要让他们有靠自己双手改变生活的动力和志气,还要培养他们经营生活的智慧。”为此,他时常和村民谈话交心,鼓励他们勤劳致富,引导他们树立理财观念,还为他们请来技术指导传授种植养殖等技术,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曲正祥的努力终于结出果实。一位建档立卡户通过扶贫干部的帮扶开展种植养殖事业,家庭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全家从泥土危房搬进了漂亮的砖瓦房,水蜜桃种植和火鸡养殖办得红红火火。在今年一季度的三讲三评会议中,他动情地说,“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挂钩干部就像把贫困户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去出谋划策,我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有奔头。”这一番话让曲正祥很是感动,也给在场的其他建档立卡户传递了勤劳致富的正能量。

自2012年开始定点扶贫,复旦与永平已携手走到第八个年头。永平于去年脱贫摘帽,这让曲正祥很受鼓舞。“学校多次强调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脱贫不脱手。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乡村振兴,集中力量推进智力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等,继续用真心真情真力帮扶永平。” 而在他坚守永平的背后,是复旦对挂职干部始终不断线的关心和支持。他说:“这样坚实温暖的大后方让我们能放下忧虑全心投入帮扶工作。”

入户走访的曲正祥

作为奋战在基层的“90后”驻村干部,曲正祥认为,年轻就要有激情有干劲,扎根在基层就要俯下身子做实事,坚守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疫情期间,曲正祥坚守在岗位上,紧抓疫情防控,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测、管理。疫情稍缓后,他还做起了店小二,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村民销售产品。只有真正深入一线才会了解真正的农村,真正的农民和他们的生活。

接下来,曲正祥还要继续在永平带着村民跑进乡村振兴,“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组 稿

党委宣传部

文 字

肖暖暖、李沁园

封面制图

张亦弛

编 辑

刘文琳

原标题:《复旦90后,好样的!她坚守讲台续写支教故事,他深入群众接力扶贫长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