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停摆与恢复之间——苏联阅兵的前世今生

2020-05-09 13: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自从2020年初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及其引起的疫情影响至今,全球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停顿,弥漫着冷清、恐慌、绝望等情绪,并且导致诸如东京奥运会、欧洲国家杯等体育盛事改期和推迟。目前,中国基本上平息了国内的疫情。然而,在欧洲的疫情却持续不乐观,东欧国家的感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社会活动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而采取严格检疫政策的莫斯科地铁站,每天都排着长队,不免让人回忆起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苏联和后苏联时期的极端困境。

另一方面,今年也是很多历史大事的周年纪念。对怀念苏联的人来说,特别是对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而言,这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70周年。

5年前的9月3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特殊而盛大的胜利日阅兵,让中外瞩目的震撼场面,以及阅兵过程的壮观和史诗式意义,和去年建国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一样,记忆犹新。阅兵,是中外历史上古老的军事礼仪,在古代的汉帝国,以及罗马帝国,也已经有阅兵的历史,它们往往和征战与凯旋有关。到了近现代历史,阅兵的规模、方式、体例、风格和礼仪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谈起阅兵这种礼仪和传统,毫无疑问,马上就会令人联想起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等原苏联加盟国家。的确,中国和朝鲜的现代阅兵的严谨传统和风格,也都是承袭于苏联。

然而,因为疫情原故,俄罗斯政府罕有地宣布取消自1995年以来被法定恢复的胜利日阅兵式。这应该是25年来5月9日红场阅兵的首次中断。或者,今年唯一坚持举行胜利日阅兵的原苏联的主权国家,就将只有白俄罗斯。如无意外,白俄罗斯,还会是唯一官方出示苏联国旗,并且在次序上将之排在白俄罗斯旗和胜利旗之前的国家。

那么,对于老一辈苏联人来说,有什么历史时代和精神的象征?是永恒的怀念,还是复杂的愁绪。对新一代的俄罗斯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是严肃的日子,还是只是每年的一天附加假期,可以饮酒作乐的而已。

说到这里,还要简单谈一谈苏联的阅兵历史传统和5月9日胜利日阅兵的历史关系。

苏联,早在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以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模范形象的建设,就十分重视。阅兵式就是其中一种军事文化的体现。即使在苏联内战和对抗十四国武装干涉入侵(1918–1922年间)的时候,苏俄/苏联也有通过不定期的举行阅兵式来提高军民的士气和凝聚力。从文献和照片来看,受到长期战争的影响,那时候苏俄的经济和民生条件非常困苦,红军士兵和军官的服装朴素、磨损和残旧,样式也不统一,武器也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莫辛-纳甘步枪,但他们代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人民而战,眼神闪烁着坚定的信念、不屈的勇气和决心                                                                                                                          

1922年至1924年,苏联基本上打败了被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武装干涉军,及其支持的白俄军阀和残余的叛军。虽然失去了西部国境的一部分土地,却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再统一。经过斯大林时期的两个五年计划,苏联成为了欧洲和世界上举重轻重的工业和军事强国。阅兵式,自1922年起开始变成常态化和传统化国家活动,通常在十月革命纪念日和五一劳动节举行(一年两阅),2月有时也会举行特殊的阅兵式,比如在1934年2月的阅兵就展示了新式的重型、中型和轻型坦克,以及其他装备。相对具有代表性的阅兵,像1937和1940年的五一和十月革命纪念阅兵,就分别展示了当时最新式的苏联战机和坦克战车。总体来说,阅兵式一般由苏联党、政、军界的高层主持和发表讲话,然后开始检阅步兵和骑兵方阵、火炮、装甲车和坦克,乃至战机。后来,在阅兵过后又加入了群众游行环节,成为全民节日。除此之外,斯大林时期亦有不定期举办有主题的群众游行。

1941年,苏联和往常一样,在5月1日和11月7日都举行了阅兵。只是两个阅兵之间相隔的,是苏联历史的一个沉重却又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分水岭——卫国战争。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堪称苏联历史上最备受瞩目的阅兵式,那时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正在进攻莫斯科,企图完成对莫斯科的包围,并妄图一举在年底攻陷莫斯科,消灭苏联。在此之前,苏联的很多国家部门,包括外交人民委员部,以及很多贵重的历史文物和文献史料都逐渐被撤到后方的城市,比如陪都古比雪夫(Куйбышев,今萨马拉Самара)、高尔基(Горький,今下诺夫哥罗德Нижний Новгород)、新西伯利亚(Новосибирск)等地。然而,斯大林、布琼尼、沙波什尼科夫等政军首脑都决定留守莫斯科坐阵,对抗德军的攻势。斯大林在1941年11月6日在用作防空洞的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内发表了十月革命24周年演讲,在预先做好建筑物的防护和伪装,并部署好防空炮部队后,十月革命阅兵式照常进行,只是提前到莫斯科时间上午8时,斯大林在列宁墓的检阅台上发表了坚决打败德国侵略者的演说,并检阅了穿着冬季军装,手持步枪、机枪、冲锋枪和反坦克步枪的士兵方阵,配备马刀和短管卡宾枪的骑兵方队,以及火炮方队、坦克方队、卡车方队和马车方队。受阅的部队直接开赴前线,在通往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和森林地带阻击德军的推进。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给予苏联全国军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也可以说是莫斯科保卫战挫败敌军,并局部转入反攻,收复失地的开始。

后来,在1941年11月7日阅兵之后,苏联在战时都没有再举行红场阅兵。直到取得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最后的胜利,停摆状态结束,红场阅兵的传统,才得以恢复。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的国会大厦,同日,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败局已定,并于5月8日至5月9日(时差关系)和苏联、美国、英国的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6月24日,虽然莫斯科下着雨,但如期举行了胜利阅兵。而在开始前,就已大量的群众站满在列宁墓的两旁,有的撑着雨伞,有的冒着雨,热切地期待看到保卫祖国胜利归来的战士们。这次阅兵由斯大林、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主持。在朱可夫发表了讲话,演奏过伴随着礼炮响声的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后,阅兵开始。受阅部队包括“白俄罗斯”、“乌克兰” 、“列宁格勒”、“波罗的海”等几个方面军的方队、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方队、内卫部队方队、哥萨克士兵方队、军犬和驯犬师方队、波兰士兵方队、军校学员方队、骑兵和马车方队,以及摩托车、火炮、战车、坦克方队等等。期间,还有红军战士把缴获的全部德军部队军旗,包括希特勒元首旗和弗拉索夫叛军的三色旗,掷在列宁墓前的一幕,伴随着战鼓的雷鸣,以及群众的欢呼和掌声,响彻天际。

 

战后的苏联,恢复了在5月1日和11月7日阅兵的传统,特别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阅兵具有强烈的节日欢庆和仪式感,而且往往伴随群众游行。5月1日阅兵一直持续到在1968年,之后被取消,由群众游行取代。苏联在11月7日的阅兵传统则直到1990年,由于苏联国内各地的动乱,加上八一九事件,对苏联的夺权,1991年就没有举行红场阅兵了。当时还没有人能够想到,苏联的十月革命周年阅兵,就这样永远定格,成为了停摆和凝固的历史。

至于5月9日的阅兵,在苏联时期,并不是举行常态阅兵的节日。只有在3个整数的周年——1965、1985和1990年有特别举行胜利日阅兵。由于复杂的政治矛盾冲突,在后苏联时代的头几年都没有举办红场阅兵。这种停摆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苏联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才告一段落。1995年,为了挽回一部分民心,俄罗斯政府才把恢复5月9日的红场阅兵,并定为每年的国家常态仪式。和苏联时期的阅兵不同的是,现在的阅兵礼变成了纯官方的活动,而且特别在列宁墓前搭建临时看台,两旁加设座位给出席观礼的政要和军官精英使用,不允许一般市民群众到红场观礼。2007年起,阅兵式使用原有带有五角星和镰刀锤子红旗为蓝本的胜利旗,排在俄罗斯国旗之后进场。

如今,俄罗斯、白俄罗斯、德涅斯特河沿岸、顿涅茨克等原苏联国家和地区,仍然保留着5月9日胜利日的阅兵传统。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政治和文化的符号象征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它原本的历史意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苏联的英雄人物的尊敬,也不可避免日渐减退或被遗忘,而变成某种固化的宣传和形式主义。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是会有寥寥无几的年近百岁的老战士,像在苏联时期一样,穿着老式军服,别着勋章和奖章,静静地走到墓园探望战友和长官,就像回到历史停摆的那一刻。但苏联卫国战争的历史记忆和决定性意义,已不可能恢复了。对于已经迷失自我的俄罗斯年轻一代,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或者,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考完试的狂欢而已。

作者:谭学超,北京大学历史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

参考资料:

К. С. Грушевой (ред.), Сто военных парадов, Москва, Воениздат, 1974.

К. С. Грушевой, Д. С. Азов, А. С. Асланьян (ред.), Военные парады на Красной площади, Москва, Воениздат,1980.

郭胜伟:《大阅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