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振兴湖北经济,武大学者们提了这些建议

2020-05-09 20: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疫后经济社会恢复和疫后重建工作的开启,湖北的经济发展处于历史的关口、重要的发展窗口期。5月4日,湖北省委改革办、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振兴湖北经济论坛”(第一期),武汉大学经管学者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后疫情时代湖北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贡献智慧。

1

让湖北在新的内需驱动经济中

起到领头羊作用

宋敏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次疫情带来的困境,光靠湖北自身去恢复是有很大难度的,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湖北本身也要努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这一场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经过这一次战疫,应痛定思痛,对改革体制机制的弊端有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应该是医疗体制的改革。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的有效披露。二是实行分级诊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三是在医疗方面应有更多储备。另外,社区建设和公益组织建设在这次抗疫中有着良好的表现。我们的社会治理机制在抗疫过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数字技术在社区服务和建设方面的运用,大有可为。

振兴湖北经济,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湖北应该努力打造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应急物资基地,并努力形成相关的产业。二是湖北需要巩固和发展传统制造业的优势,特别是重型制造业,需尽量保留。三是把武汉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和科创中心。四是打造大健康产业中心。五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包括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金融、数字智慧城市、农业数字化等。六是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把政府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服务型政府,为企业、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

2

危中寻机

推动湖北疫后经济发展

邹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

通过此次疫情,湖北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些短板:一是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多为资本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新经济势大力薄,龙头企业少,竞争优势不足;三是现代服务业薄弱,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还有对外开放严重不足、市场化水平偏低、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疫情之后,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依然存在,在“位、人、水、地、产”五个方面积累的发展条件并未弱化,需求反弹蓄势可期,经济转型升级可望提速,新兴产业前景良好。有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保驾护航,湖北经济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湖北疫后经济恢复发展,要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要围绕“聚人气,保民生”实现“六保”,完成“六稳”和精准扶贫任务。从“人口、人力、人才、人文”四个方面入手,采取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创新创业、外资外贸等政策措施,提振湖北人民信心和精气神,发挥人的创新力和生产力。远期目标要面向“十四五”规划,提出“双轮驱动”战略:一是发展新一代国家生命健康创新产业基地,建立中部首个“国家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二是大力发展新一代国家数字创新产业基地,建立中部首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规划实现“一业带百业”,发展一大批新兴现代化产业集群。

3

湖北应对疫情影响的对策思考

张建清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落实中央战略部署,须结合湖北实际,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立足当下。争取加大国家“十四五”期间在湖北布局一些重大工程和项目,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帮企业纾困,解决职工就业问题。尤其是今年几十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是湖北振兴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作为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解决好。要补民生短板,将湖北(武汉)打造成为全国公共卫生保障的区域中心。

第二,着眼长远。要将当前的湖北振兴规划和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有机衔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将湖北打造成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必须针对湖北特色和优势提出我们的思路和方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盘活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尤其是如何破除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主管部门、不同属性(军工和非军工)单位之间的协同创新,出台更大力度的相关政策。

第三,凝聚共识。疫情期间很多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得以缓解,比如医患关系。同时在疫情期间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即价值观的撕裂问题,当前只有凝聚共识、凝聚人心才能摆脱新冠的阴霾,真正迎来湖北的光明未来,真正实现我们所期待的湖北振兴。

4

后疫情时期的湖北社会与经济恢复

范如国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所所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抓好后疫情时期的湖北社会恢复工作:一是要增强信心,解决心理上的 “寒蝉效应”;二是科学、客观看待无症状患者的存在,继续有效管控,建立科学和客观的认知;三是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各类媒体、各级组织传递积极安全信息;四是做好社会恢复的“先试点,再推广”,逐步开展有限规模的公共性活动,放开特定的消费活动、场所,再逐步全面放开。

抓好后疫情时期的湖北经济恢复工作,恢复对象要抓好两头,实现“三稳三保”:稳国家战略,稳重大国计民生、稳经济支柱;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繁荣。恢复措施要精准施策,采取差异化策略,一市一策、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以应急管理要求尽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强化执行力。对小微企业“应扶尽扶”,解决扶持上的“滴灌”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充分重视产业及消费的数字化转型和社区化转型趋势,强化城乡社区治理。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的协同、产业链创新。帮助企业实现商业模式、产业体系优化协同,发挥行业协会在协同复工复产方面的作用。

建议召开“湖北社会与经济恢复全国协调会议”,鼓励全国更多地雇佣湖北劳动力、购买湖北产品。尽快构建以荆州为核心的“江汉平原经济区”战略,有效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在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增添湖北发展新区位优势和新动能、发展高效有机现代生态农业、深化湖北对外开放的格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应对疫情的财税政策

刘穷志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一是要减税。启动对大中型企业税费减免,尤其下调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对所有企业减税均以税收负担率为减免标准,不以绝对额为标准。减税时间暂定为2020年度,视疫情再延长。

二是增加公共支出。改进消费券发放:只针对困难家庭,每月1000元,时长为2020年度。取消旅游用途,增加新用途,即义务教育学费、医疗支出、老人基本生活费和支付房贷利息。反对抢券。不主张对企业财政补贴,补贴刺激复工复产效果不如减税。新基建应多争取、快争取。但是,新基建作为新供给,创造自身新需求,但拉动传统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值得商榷。

三是发债。发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政府减收增支的亏空应主要以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应对。专项债适合重大工程投资和建设,特别国债可消费可投资,个人主张湖北以投资为主。应对疫情是全国性公共事务而不是地方事务,中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不是西方国家分权关系,湖北发债应由中央财政偿还。

未来根本途径在于,在宏观层面上开放市场,贯彻执行要素市场化配置,学习沿海地区(如浙江)开放市场。微观层面上国有与民营公平竞争,提升全体微观主体活力。

6

打造湖北卫星遥感产业集群

促进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

齐绍洲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振兴湖北经济要兼顾眼前和长远,不仅要尽快从新冠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冲击中走出来,更要用足用好中央的支持政策,从长远考虑来优化升级湖北的产业结构,使湖北经济获取长期的战略竞争优势。要从项目的高度、深度、绿度和险度四个维度精心准备和设计向国家争取重点项目支持。高度即技术性、战略性和永续性,深度即产业链的关联度、长度和宽度,绿度即气候中性、环境友好、净零或低排放、与资源消耗脱钩,险度即产业转型的政策、技术、市场、声誉风险。

卫星遥感在湖北和武汉具有巨大的科研、人才和影响力优势,全面满足高度、深度、绿度和险度的要求,应该争取中央支持,着力打造成湖北卫星遥感产业集群。一是要精心规划,重点向中央申请“湖北卫星遥感城”项目,争取国家财税、投融资政策和项目支持,不分散低端项目,适当要短平快项目;二是要立足长远,培育卫星遥感产业增长点,面向“十四五”、“十五五”出台湖北卫星遥感产业集群规划;三是要以卫星遥感产业非湖北武汉莫属的自信与气魄,大胆改革、市场导向、改善营商招商环境,出台专项配套政策;四是要充分依托和发挥湖北众多高校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五是要国际化开放合作,吸引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理念。

7

疫后时代提升湖北省制造业复苏政策

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吴传清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疫后时代提升湖北省制造业复苏政策服务水平,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政策落实落细和政策储备研究,切实发挥好“政策工具包”作用。进一步对政策进行梳理和宣传,组织服务企业工作队,推广企业“网格员”制度,网格化、全覆盖精准服务企业,打通政策落实落细的“最后一公里”。适时开展政策绩效评估,加强政策储备研究。根据制造业发展特点,细化疫后制造业复苏政策,提高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是坚持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加减乘除”,提高工业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加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把握发展主动权;做好减法,淘汰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做好乘法,培育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除法,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三是落实“保产业链供应链”任务,加强制造业的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促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实施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行动,全面梳理疫后时代产业发展韧性强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名录,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8

后疫情时期提振湖北消费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王磊

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既对湖北消费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提供了通过提振消费,加快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为化“危”为“机”,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关注重点消费领域。对于餐饮、商超等生活必需品消费,要着力支持相关企业复产达产。对于家电、汽车、住房、康养、文旅等非生活必需品消费,要鼓励相关企业提供优惠。

二是要关注重点消费群体。通过调整社保缴费模式、提高低保标准、举办专场招聘等方式,加大对于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者、服务业从业者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的帮扶力度。

三是要关注新兴消费方式。大力促进互联网行业发展、积极开拓零售业线上业务,并促进对于5G、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终端设备和应用场景的消费。

四是要关注消费地区差异。要通过名人、网红“带货”,加快发展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电商消费。中心城市要着力提升品质,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融合,吸引人口和人才流入,驱动产业升级。

五是要关注扩大消费市场。通过降低省际物流成本、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发放省际通用的文旅消费券、制定统一的消费保障措施等方式,共享统一开放的消费大市场。

总之,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和重启全省消费,在提振当前消费与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之间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机制,为在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一轮征程中以新的姿态走在前列做出消费侧的重要贡献。

9

如何利用金融政策加速经济复苏

侯成琪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自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中国经济造成雪上加霜之势,总需求势必锐减,原因如下:(1)欧美疫情高峰期晚于中国,国外订单减少;(2)许多国家将把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留在本国境内;(3)供应链集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风险极大;(4)国内居民就业和收入下降,且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加强。为了加速经济复苏,拉动国内需求是关键,一方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带动就业收入上升进而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补充养老和医疗等薄弱环节并完善消费金融,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在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方面:一是理顺消费金融涉及的各个环节,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并借助金融科技来防控消费贷款的风险;二是改进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业融资相关政策,在避免投机炒作的前提兼顾刚性需求的释放和房地产业的复苏。

在加速企业经营复苏方面:一是中央银行通过总量性货币政策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促进银行发放贷款;采用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和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定向支持湖北经济复苏,还可借助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定向支持湖北省金融机构。二是通过政府担保与银行风险承担共存,鼓励银行将低成本资金投到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在当前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财政资金。

10

让企业活着渡过危机

罗知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为调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湖北企业经营状况,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武汉市工商联、汉南区政协等单位进行了三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绝大部分企业在第1轮和第2轮调研中都认为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非常大;(2)企业在前两轮调研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紧张和成本上升,但在第3轮调研中订单锐减的问题严重;(3)民营企业贷款困难;(4)政策优惠落实不到位。

湖北大批民营企业破产会导致严重后果:第一,破产会带来大面积的失业,导致需求下降,继而诱发更多企业破产。第二,导致产业链发生断裂,整个产业链甚至出现外移。第三,导致经济生态发生恶化,民间投资下滑,资本撤离。第四,湖北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流,人力资本和创新的动能下降,房地产价格大幅下滑,进而引发资本品价格下滑,企业资本负债表加速恶化,实体经济危机传导到金融行业,导致金融风险出现。因此让民营企业能够活下去无论是对于保民生还是保产业链而言都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纾困政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第一,加大政策力度,提升企业纾困资金的总额;第二,调整企业纾困资金的对象;第三,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补充中小民营企业现金流;第四,出台就业补贴政策,减轻民营企业用工负担,维持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消费,减少需求侧萎缩;第五,直接给小微企业发放现金补贴;第六,扩大税费减免政策的范围。建议政府狠抓民营企业政策落实,让纾困政策真正惠及中小企业。

武汉大学

-luojia1893-

原标题:《振兴湖北经济,武大学者们提了这些建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